第二十一章 借耳說佛心
關燈
小
中
大
發話相問:“柳生大人,恕在下冒昧,大人也知我家主公正在改築江戶府邸,欲邀将軍至府中一叙,大人認為将軍能接受邀請否?”
“這……要是此事一出,誰知會怎樣?”
“這……”
“你也知,此次上總介大人受到處分,原因在于伊達。
” “哦。
”彌兵衛低聲支吾着。
柳生宗矩似從一開始便知悉一切,最好坦誠相待于他,但越往下說,彌兵衛越覺隻能僞裝下去。
“大人乃是深知此中曲直,才覺得夫人應該見天海上人?” “正是。
想讓伊達大人改變初衷,隻有求助于天海上人。
” “改變我家主公心思?” “目下,天下之柄盡操于德川,已如鐵石,固若金湯,豈能由一兩個豪傑改變?百年亂世業已結束,太平已然到來。
隻有上人能讓伊達政宗頓悟此中道理。
夫人正是憑着執著和真心,尋到了最好的解決之方。
” “那……這麼說,這次離開上總介……” “這當然是因為伊達大人。
不僅這個,還有上總介大人的處分、江戶府邸築逵、邀請将軍大人,都是政宗公所為。
要是夫人知道了這些,她會怎樣?還是應該着夫人的意思,方能保全伊達榮耀。
” 彌兵衛聽着聽着,飯碗竟從手中滑落,哐當掉到地上:宗矩所言血腥之味,其實是諷刺…… 彌兵衛拾起飯碗,黯然将撒在地上的飯粒弄到角落裡。
他狼狽不堪,恨不能尋個地縫鑽進去。
宗矩已知天曉地,自己還有何必要再三掩飾?“大人是說,應讓夫人知道事情真相?” “上總介大人受罰,都出于大禦所對天下太平的渴望。
夫人若能将這些話傳與政宗公,方能改變政宗公的心思。
” “柳生大人!”彌兵衛使勁往前探身,道,“大人的意思,是說此次要上總介大人和夫人分開,并非要征伐伊達家,而是……” 柳生宗矩緩緩點了點頭,雙手合十,“阿彌陀佛!今日又是太平一日。
” “哦,這麼說……”彌兵衛把菜碟推到一邊,道,“将軍已知我家主公築繕府邸的真正意圖?” “不僅江戶府邸,就連你們在領内所作一切準備,将軍早已洞然于心。
” “這麼說,我家主公已離不開江戶了?” 宗矩緩緩搖了搖頭,道:“你不必擔心。
大禦所為了防止戰亂發生,已然決心永生不見上總介。
” “大人。
我彌兵衛也是好漢一條,請您給在下說明白:大禦所甯願處罰兒子,也不願和伊達大人大動幹戈?” “正是。
” “在下還是不明。
他分明知道我家主公一向不知何為大慈大悲,目無神佛,随時都欲……為何還甯願懲罰兒子,放過我家主公?這裡面可還有内情?請大人明示。
” “無他,隻因你不知大禦所。
大禦所終在自責,總覺自己德行不足,才使得政宗公這等英豪目下還未收起叛心。
” “哦?” “他以德川為姓,一生都在以德律己,正因如此,才一手締造了當今太平。
當年他和伊達聯姻,亦是出于讓兩家永世太平相處的苦心。
然而,此翁婿關系反而助長了伊達大人二心。
大禦所且憂且責,重責兒子,斷絕姻親,隻望政宗公能改變心思。
因此,即便将軍大人要舉兵讨伐,大禦所必會斷然喝止。
普天之下,何人識得大禦所苦心?” 康公竟然覺得伊達政宗未放棄叛心,隻在于自己德行不夠,還大為自責。
彌兵衛定定盯着柳生宗矩,簡直無法相信,這個世上竟有這樣如神佛之人。
宗矩似看穿了彌兵衛的心思,道:“遠藤,我給你講講兵法吧。
設若有二人,并非勢均力敵,一為高手,一為初學之人,各拿一把刀,砍向對方。
” “這樣怎能比試?” “此種情形比比皆是。
高手一眼就能看出對方乃是初出茅廬,但新手卻很難看出高手修為。
” “是。
” “因此,新手多以為,隻要自己奮勇亡命,便能獲勝。
高手卻是本無動手之心,隻因人拼命挑釁,躲閃不過,隻得殺将起來。
你說,大坂兩戰不就是這等比試?” “是。
” “唐人有詩: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我等凡俗之人,多是如此。
大禦所目下自責,正是因為滅了一個原本不當滅者。
因此,大禦所的心思,亦非我等凡夫俗子可見其萬一。
” “大人的意思,是說大禦所便是那高手,我家主公還似一介小兒?” 宗矩微微苦笑道:“我隻是打這麼一個比方。
仙台公乃雄傑之士。
但從大禦所的心境來說,他們一個站于山端,一個居于山谷。
” 彌兵衛不由默然:是啊,目下伊達欲與幕府抗衡,無異蚍蜉撼樹。
必須說服主公,隻求平安無事,何苦自尋災禍? 正在這時,尾上嬷嬷過來招呼,說伊達夫人急等着見二人。
“告訴夫人,我們立時便去。
”遠藤彌兵衛還沒下定決心。
嬷嬷去後,他歎了口氣,咬咬牙,打開朝河的拉窗。
外邊下着雨,雨點落在水面上,波紋蕩漾。
柳生宗矩眯起了眼,看着順流而下的小舟,舟上自帆如夢……
” “哦。
”彌兵衛低聲支吾着。
柳生宗矩似從一開始便知悉一切,最好坦誠相待于他,但越往下說,彌兵衛越覺隻能僞裝下去。
“大人乃是深知此中曲直,才覺得夫人應該見天海上人?” “正是。
想讓伊達大人改變初衷,隻有求助于天海上人。
” “改變我家主公心思?” “目下,天下之柄盡操于德川,已如鐵石,固若金湯,豈能由一兩個豪傑改變?百年亂世業已結束,太平已然到來。
隻有上人能讓伊達政宗頓悟此中道理。
夫人正是憑着執著和真心,尋到了最好的解決之方。
” “那……這麼說,這次離開上總介……” “這當然是因為伊達大人。
不僅這個,還有上總介大人的處分、江戶府邸築逵、邀請将軍大人,都是政宗公所為。
要是夫人知道了這些,她會怎樣?還是應該着夫人的意思,方能保全伊達榮耀。
” 彌兵衛聽着聽着,飯碗竟從手中滑落,哐當掉到地上:宗矩所言血腥之味,其實是諷刺…… 彌兵衛拾起飯碗,黯然将撒在地上的飯粒弄到角落裡。
他狼狽不堪,恨不能尋個地縫鑽進去。
宗矩已知天曉地,自己還有何必要再三掩飾?“大人是說,應讓夫人知道事情真相?” “上總介大人受罰,都出于大禦所對天下太平的渴望。
夫人若能将這些話傳與政宗公,方能改變政宗公的心思。
” “柳生大人!”彌兵衛使勁往前探身,道,“大人的意思,是說此次要上總介大人和夫人分開,并非要征伐伊達家,而是……” 柳生宗矩緩緩點了點頭,雙手合十,“阿彌陀佛!今日又是太平一日。
” “哦,這麼說……”彌兵衛把菜碟推到一邊,道,“将軍已知我家主公築繕府邸的真正意圖?” “不僅江戶府邸,就連你們在領内所作一切準備,将軍早已洞然于心。
” “這麼說,我家主公已離不開江戶了?” 宗矩緩緩搖了搖頭,道:“你不必擔心。
大禦所為了防止戰亂發生,已然決心永生不見上總介。
” “大人。
我彌兵衛也是好漢一條,請您給在下說明白:大禦所甯願處罰兒子,也不願和伊達大人大動幹戈?” “正是。
” “在下還是不明。
他分明知道我家主公一向不知何為大慈大悲,目無神佛,随時都欲……為何還甯願懲罰兒子,放過我家主公?這裡面可還有内情?請大人明示。
” “無他,隻因你不知大禦所。
大禦所終在自責,總覺自己德行不足,才使得政宗公這等英豪目下還未收起叛心。
” “哦?” “他以德川為姓,一生都在以德律己,正因如此,才一手締造了當今太平。
當年他和伊達聯姻,亦是出于讓兩家永世太平相處的苦心。
然而,此翁婿關系反而助長了伊達大人二心。
大禦所且憂且責,重責兒子,斷絕姻親,隻望政宗公能改變心思。
因此,即便将軍大人要舉兵讨伐,大禦所必會斷然喝止。
普天之下,何人識得大禦所苦心?” 康公竟然覺得伊達政宗未放棄叛心,隻在于自己德行不夠,還大為自責。
彌兵衛定定盯着柳生宗矩,簡直無法相信,這個世上竟有這樣如神佛之人。
宗矩似看穿了彌兵衛的心思,道:“遠藤,我給你講講兵法吧。
設若有二人,并非勢均力敵,一為高手,一為初學之人,各拿一把刀,砍向對方。
” “這樣怎能比試?” “此種情形比比皆是。
高手一眼就能看出對方乃是初出茅廬,但新手卻很難看出高手修為。
” “是。
” “因此,新手多以為,隻要自己奮勇亡命,便能獲勝。
高手卻是本無動手之心,隻因人拼命挑釁,躲閃不過,隻得殺将起來。
你說,大坂兩戰不就是這等比試?” “是。
” “唐人有詩: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我等凡俗之人,多是如此。
大禦所目下自責,正是因為滅了一個原本不當滅者。
因此,大禦所的心思,亦非我等凡夫俗子可見其萬一。
” “大人的意思,是說大禦所便是那高手,我家主公還似一介小兒?” 宗矩微微苦笑道:“我隻是打這麼一個比方。
仙台公乃雄傑之士。
但從大禦所的心境來說,他們一個站于山端,一個居于山谷。
” 彌兵衛不由默然:是啊,目下伊達欲與幕府抗衡,無異蚍蜉撼樹。
必須說服主公,隻求平安無事,何苦自尋災禍? 正在這時,尾上嬷嬷過來招呼,說伊達夫人急等着見二人。
“告訴夫人,我們立時便去。
”遠藤彌兵衛還沒下定決心。
嬷嬷去後,他歎了口氣,咬咬牙,打開朝河的拉窗。
外邊下着雨,雨點落在水面上,波紋蕩漾。
柳生宗矩眯起了眼,看着順流而下的小舟,舟上自帆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