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壯士悲愁
關燈
小
中
大
十郎一心一意要拯救秀賴和澱夫人性命,卻得這樣一個結果,心裡自然難過。
眼前出現了天滿橋,橋上可見一些百姓的身影,正急急走過。
人們均知戰事已經結束,準備回家打理明日的生計。
“新七。
”信十郎豐政突然道,“令堂可還康健?” “兩年前就已去世了。
” “哦,已作古了。
” “小人回去之後,首先要到墓前報平安。
” “即便在九泉之下,母親還是要等着兒女平安歸來啊。
” “大人也要去掃墓吧?” “嗯。
” “看見我們回去,老家人定會很欣慰。
但現在這個時候,芋頭還太小了。
” “芋頭?” “是。
雖然還小,卻也要把它們挖出來吃,都是為了要活下去啊。
” 信十郎卻道:“我就要和你們分開了。
” “哎?您說什麼?”新七慌忙道。
“我不能回去。
”信十郎豐政小聲道,看了一眼新七,“新七,你覺得墓中之人是活着呢,還是死了?” 新七瞪大眼,停止了劃槳,“是啊……都說人死是往生,就是到另一個世間繼續活着。
” “哦。
” “您不這樣想嗎?” “我也這般想。
到另一個世間繼續過活……是啊,正因如此,才把在這個世間的死叫往生。
” “是。
祖父跟小人說過:他不是去死,是到另一個沒有煩惱和悲傷的世間繼續過活。
小的雖聽不到他的聲音,也看不見他的面容,但,隻要小的行事端正,他都會暗中幫忙。
” “哦。
” “因此,回去之後,首先要去掃墓,向祖父道謝。
大人也定會這般做吧。
大人家的祖墳要比小人家的大許多啊。
” “哦。
” “因此,有比小人家多很多的佛,在等着大人回去呢。
”說話問,船已靠了岸。
“采邑還是青山?” “采邑!” 問話的正是伊達兵卒。
主仆二人下了船,眼見着伊達軍隊走過後,便來到一家古樟下的廢舊茶舍内,坐下。
這裡的店主怕是去避難了,大間裡挂着葦簾,卻不見開張的樣子。
奧原信十郎的家人約有四十,他們圍成一圈,盤腿而坐,每人左肩都挂着一塊寫着“采邑”字樣的小布,已完全是關東諸軍的形貌。
雨漸漸小了,西面的天空亦逐漸明亮起來。
“哦,老爺到了。
” “正好,剛生上火。
” 果然,從屋裡飄來一陣飯香。
“你們辛苦了!”奧原信十郎人房,擦着臉上的雨水,小聲道,“戰事已經結束了。
用完飯,大家分成兩隊,各自回家吧。
” 這話讓新七感到甚為不安,“那大人您呢?” 信十郎緩緩搖了搖頭,“我不能回去。
我無顔去掃墓,去見祖先……” “這、這是……為何?”家人慌忙問道,“老爺不回去,我們怎能回去?老家人便不會同意,大家定會生怒,罵我們不忠不貞……” “對!我們怎能抛開老爺獨自回家!老爺不回去,我們也不回去!” 下人們在一旁附和。
言罷,全場無聲,均想聽聽信十郎的解釋。
然而信十郎并不多言,單是解下腰間的鹿皮袋,扔到衆人面前,“繞奈良道回去。
裡面裝着我們的軍饷,是右府發的。
” “但……” “很多店鋪都已開張了,給家裡買些禮物……另,家裡人若問起,就說我已戰死沙場,或已失去蹤迹。
” “老爺是無論如何……” “對,無論如何也不回去!”信十郎強裝笑顔,擡頭望着灑落細雨的天空,“你們不明白,我……我不能回去,原因已不必再說了。
我輸了……輸給自己!我忘不了這次失敗。
” “……”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我乃豐臣家臣。
我不想因此連累了鄉親。
你們要記着,耍是有人前去盤問,你們就說奧原信十郎豐政一去未回。
他們便不會怪罪你們。
不,也許你們日後還會得到賞赉……” 大家面面相觑,均不出聲,對信十郎的話似懂非懂。
“你們記着,定要和村裡人和睦相處,也要拜托各位好生守護我家墳墓,我一生之願,隻此一個。
如此,祖先才會快慰,說信十郎有些骨氣。
”說完,信十郎站了起來。
“且等一下!”新七抓住信十郎铠甲,“這樣……這樣,在此之前大人先躲一躲。
況且,行走天下,還需要些盤纏。
這些您且拿去!” “不用擔心!”信十郎微微一笑,“近日内不會再打仗。
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鋪都要開張了。
我将身上這铠甲、這把武刀一賣,自能過活。
記得每年代我去掃墓,拜托了!” “啊……” “大家莫要尋我……莫去尋找戰敗之人,此乃柳生門牆的規矩。
無論是誰問,都說我已不知所終。
”言罷,信十郎拿開了新七的手,消失在細雨濛濛的街上。
奧原信十郎豐政再也未踏上故土一步。
多年之後,村子裡的人還守護着他家那片墓地……
眼前出現了天滿橋,橋上可見一些百姓的身影,正急急走過。
人們均知戰事已經結束,準備回家打理明日的生計。
“新七。
”信十郎豐政突然道,“令堂可還康健?” “兩年前就已去世了。
” “哦,已作古了。
” “小人回去之後,首先要到墓前報平安。
” “即便在九泉之下,母親還是要等着兒女平安歸來啊。
” “大人也要去掃墓吧?” “嗯。
” “看見我們回去,老家人定會很欣慰。
但現在這個時候,芋頭還太小了。
” “芋頭?” “是。
雖然還小,卻也要把它們挖出來吃,都是為了要活下去啊。
” 信十郎卻道:“我就要和你們分開了。
” “哎?您說什麼?”新七慌忙道。
“我不能回去。
”信十郎豐政小聲道,看了一眼新七,“新七,你覺得墓中之人是活着呢,還是死了?” 新七瞪大眼,停止了劃槳,“是啊……都說人死是往生,就是到另一個世間繼續活着。
” “哦。
” “您不這樣想嗎?” “我也這般想。
到另一個世間繼續過活……是啊,正因如此,才把在這個世間的死叫往生。
” “是。
祖父跟小人說過:他不是去死,是到另一個沒有煩惱和悲傷的世間繼續過活。
小的雖聽不到他的聲音,也看不見他的面容,但,隻要小的行事端正,他都會暗中幫忙。
” “哦。
” “因此,回去之後,首先要去掃墓,向祖父道謝。
大人也定會這般做吧。
大人家的祖墳要比小人家的大許多啊。
” “哦。
” “因此,有比小人家多很多的佛,在等着大人回去呢。
”說話問,船已靠了岸。
“采邑還是青山?” “采邑!” 問話的正是伊達兵卒。
主仆二人下了船,眼見着伊達軍隊走過後,便來到一家古樟下的廢舊茶舍内,坐下。
這裡的店主怕是去避難了,大間裡挂着葦簾,卻不見開張的樣子。
奧原信十郎的家人約有四十,他們圍成一圈,盤腿而坐,每人左肩都挂着一塊寫着“采邑”字樣的小布,已完全是關東諸軍的形貌。
雨漸漸小了,西面的天空亦逐漸明亮起來。
“哦,老爺到了。
” “正好,剛生上火。
” 果然,從屋裡飄來一陣飯香。
“你們辛苦了!”奧原信十郎人房,擦着臉上的雨水,小聲道,“戰事已經結束了。
用完飯,大家分成兩隊,各自回家吧。
” 這話讓新七感到甚為不安,“那大人您呢?” 信十郎緩緩搖了搖頭,“我不能回去。
我無顔去掃墓,去見祖先……” “這、這是……為何?”家人慌忙問道,“老爺不回去,我們怎能回去?老家人便不會同意,大家定會生怒,罵我們不忠不貞……” “對!我們怎能抛開老爺獨自回家!老爺不回去,我們也不回去!” 下人們在一旁附和。
言罷,全場無聲,均想聽聽信十郎的解釋。
然而信十郎并不多言,單是解下腰間的鹿皮袋,扔到衆人面前,“繞奈良道回去。
裡面裝着我們的軍饷,是右府發的。
” “但……” “很多店鋪都已開張了,給家裡買些禮物……另,家裡人若問起,就說我已戰死沙場,或已失去蹤迹。
” “老爺是無論如何……” “對,無論如何也不回去!”信十郎強裝笑顔,擡頭望着灑落細雨的天空,“你們不明白,我……我不能回去,原因已不必再說了。
我輸了……輸給自己!我忘不了這次失敗。
” “……”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我乃豐臣家臣。
我不想因此連累了鄉親。
你們要記着,耍是有人前去盤問,你們就說奧原信十郎豐政一去未回。
他們便不會怪罪你們。
不,也許你們日後還會得到賞赉……” 大家面面相觑,均不出聲,對信十郎的話似懂非懂。
“你們記着,定要和村裡人和睦相處,也要拜托各位好生守護我家墳墓,我一生之願,隻此一個。
如此,祖先才會快慰,說信十郎有些骨氣。
”說完,信十郎站了起來。
“且等一下!”新七抓住信十郎铠甲,“這樣……這樣,在此之前大人先躲一躲。
況且,行走天下,還需要些盤纏。
這些您且拿去!” “不用擔心!”信十郎微微一笑,“近日内不會再打仗。
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鋪都要開張了。
我将身上這铠甲、這把武刀一賣,自能過活。
記得每年代我去掃墓,拜托了!” “啊……” “大家莫要尋我……莫去尋找戰敗之人,此乃柳生門牆的規矩。
無論是誰問,都說我已不知所終。
”言罷,信十郎拿開了新七的手,消失在細雨濛濛的街上。
奧原信十郎豐政再也未踏上故土一步。
多年之後,村子裡的人還守護着他家那片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