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父子入陣
關燈
小
中
大
三四人。
他殺了一陣,這才看到,伊達幾乎所有的士衆都在流血。
大助睜大眼,努力尋找小十郎的身影。
此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潰退,若再戰片刻,所有人都會精疲力竭。
剛念及此,隻見一個敵陣大将接連砍倒兩人,大聲喊着“撤退”,自己亦飛奔去了。
那人便是大助尋找的片倉小十郎,但大助卻未看清。
“追!快!敵人怕了。
”大助看到敵人朝着譽田方向撤退,才知己方已然大勝,不由大喊:“父親!父親……” “令尊在那邊呢。
”右邊臉頰淌血的渡邊内藏助騎馬奔過來,他指着身後的堤壩。
“内藏助,快,我們快追!” “好!” 但此時幸村卻下達了撤兵之令,撤退的号角大響。
“為何撤退?”幸村的判斷毫發不差,片倉的撤退亦自有道理。
見到片倉危急,伊達派出奧山出羽精銳部隊中的騎兵前來增援。
幸村正是看到這一點,才下達了撤軍命令。
若大助乘勝追擊,必被奧山的騎兵隊截斷退路,自尋敗陣。
在奧山騎兵隊到達之前,真田幸村已經整頓人馬,朝譽田之西撤退了。
這時,木村重成在若江被人砍下了首級…… 是日之戰中,片倉所部無不挂彩,由此可知厮殺是何等慘烈。
在真田這邊,除大助幸綱,渡邊内藏助、福島正守、大谷吉久也都不同程度受傷。
但若無幸村無比冷靜的部署,西軍怕已全軍覆沒了。
幸村把軍隊駐紮于譽田之西,派人打探各處友軍戰況。
從冬役到現在,幸村認為能堅持到最後,并對之寄予厚望的,其實隻有毛利勝永和長曾我部。
其他部要麼有勇無謀,要麼感情用事,要麼自以為是。
真正打起仗來乃是難上加難,或許正因如此,幸村才熱衷于戰事;亦正是因為知兵知戰,他才能臨危不亂。
近未時四刻,雙方都已精疲力竭,此乃情理中事,因為幾乎所有人馬在深夜醜時就已開始行動。
因此,怎樣保持體力以應付明日的戰事,才是問題關鍵。
“好了,戰事才剛剛開始,好戲還在後頭呢,讓我們先歇息。
” 幸村下令全體将士稍事歇息,派人打探各處戰報。
未久,他得知長曾我部在八尾遭藤堂部重創,殘餘人馬集于久寶寺。
去了若江的木村重成依然沒有任何消息。
他并不知,木村主力業已覆沒。
此時,大野治長派來使者,報說接到了木村宗明的戰報:“木村長門守戰死!若江和八尾既俱已失守,請速速退兵!此乃少君命令!” 幸村鄭重送走了使者。
命令下起來容易,但想平安撤退,必須有一出比進攻還要周密的策略。
塙團右衛門、後藤又兵衛、薄田兼相、木村重成等人或戰死沙場,或生死不明。
目下要确定的,乃是剩下的人應如何應付明日的戰事。
幸村随後召集諸将,商量撤退路線。
“在這戰場上還有未曾露面的強敵,那便是松平忠輝率領的大軍……初戰至今,他還未嘗戰陣,若遭到他的正面攻擊,我軍必受重創。
因此,我想在此待到傍晚,以觀形勢,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諸将還會有什麼異議?撤退,自是越早越好。
松平忠輝統領的軍隊,人數怕在一萬以上,要是遭到新一輪的攻擊,己方殊難抵擋。
“我們當于申時四刻撤退。
在此之前,讓士衆好生歇息。
”幸村的口氣依然平穩如水。
幸村若在譽田的密林中遭到了關東新一輪猛攻,大坂軍在這一日許已全軍覆沒了。
但關東并未發動進攻。
關東不攻,并非因為無人,亦非無力。
伊達政宗的女婿、越後高田城主松平上總介忠輝率領的軍隊毫發無傷,就人數來說,忠輝直接指揮的人馬就有九千,加上村上義明的一千八百和溝口宣勝的一千,總數高達一萬二千入,自上杉謙信以來,何人可比?這支越後的雄師盤踞于道明寺伊達部的後方,無任何動靜。
這是為何? 此處隐藏着一個巨大的秘密。
去歲冬役時,家康六男松平上總介忠輝奉命留守江戶,年輕氣盛的他感到焦躁不安。
而此次奉命統領一支人數多達一萬兩千的大軍,求勝心切的他時刻準備着大戰一番。
但,他畢竟經驗淺薄,于是嶽父伊達政宗被任命為他的輔佐之人。
忠輝來到道明寺附近的國分,卻又為何眼睜睜看着其他兵馬一次又一次在眼前展開生死搏鬥,自己按兵不動? 關于此事,戰後有人這般記述: 〖東軍第五路将領松平忠輝較晚從奈良出發,雖在中途已接到開戰消息,加快了行軍,但到達片山時已是下午,最終贻誤了戰機。
忠輝同母異父姊婿花井主水建議,即刻對西軍發動進攻,但玉蟲對馬和林平之丞卻極力反對。
忠輝派主水為使前往伊達政宗處,請求代政宗出戰,但政宗不允。
傳令官皆川廣照拜谒忠輝,告之敵軍經半日戰鬥,已然疲憊,若馬上發動進攻,一舉即可将敵擊退,追其潰敗之師,攻入大坂,自能拿到頭功,請求忠輝任其為先鋒。
但忠輝不允……〗 忠輝按兵不動的原因至此明了。
那麼,政宗為何故意阻止忠輝,緻使他自自喪失了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前文已明言,政宗有入了洋教之說;大坂城内亦已混入了大量神父和信徒;忠輝亦曾纏着家康,要求把大坂城封給自己。
數疑并起,忠輝大軍自是不能動得了半分。
但忠輝畢竟年輕英勇,用大久保長安或者大久保忠鄰的話來說,簡直就與當年的信康一模一樣,乃是一員猛将。
他若追擊敵人,定不會僅僅停
他殺了一陣,這才看到,伊達幾乎所有的士衆都在流血。
大助睜大眼,努力尋找小十郎的身影。
此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潰退,若再戰片刻,所有人都會精疲力竭。
剛念及此,隻見一個敵陣大将接連砍倒兩人,大聲喊着“撤退”,自己亦飛奔去了。
那人便是大助尋找的片倉小十郎,但大助卻未看清。
“追!快!敵人怕了。
”大助看到敵人朝着譽田方向撤退,才知己方已然大勝,不由大喊:“父親!父親……” “令尊在那邊呢。
”右邊臉頰淌血的渡邊内藏助騎馬奔過來,他指着身後的堤壩。
“内藏助,快,我們快追!” “好!” 但此時幸村卻下達了撤兵之令,撤退的号角大響。
“為何撤退?”幸村的判斷毫發不差,片倉的撤退亦自有道理。
見到片倉危急,伊達派出奧山出羽精銳部隊中的騎兵前來增援。
幸村正是看到這一點,才下達了撤軍命令。
若大助乘勝追擊,必被奧山的騎兵隊截斷退路,自尋敗陣。
在奧山騎兵隊到達之前,真田幸村已經整頓人馬,朝譽田之西撤退了。
這時,木村重成在若江被人砍下了首級…… 是日之戰中,片倉所部無不挂彩,由此可知厮殺是何等慘烈。
在真田這邊,除大助幸綱,渡邊内藏助、福島正守、大谷吉久也都不同程度受傷。
但若無幸村無比冷靜的部署,西軍怕已全軍覆沒了。
幸村把軍隊駐紮于譽田之西,派人打探各處友軍戰況。
從冬役到現在,幸村認為能堅持到最後,并對之寄予厚望的,其實隻有毛利勝永和長曾我部。
其他部要麼有勇無謀,要麼感情用事,要麼自以為是。
真正打起仗來乃是難上加難,或許正因如此,幸村才熱衷于戰事;亦正是因為知兵知戰,他才能臨危不亂。
近未時四刻,雙方都已精疲力竭,此乃情理中事,因為幾乎所有人馬在深夜醜時就已開始行動。
因此,怎樣保持體力以應付明日的戰事,才是問題關鍵。
“好了,戰事才剛剛開始,好戲還在後頭呢,讓我們先歇息。
” 幸村下令全體将士稍事歇息,派人打探各處戰報。
未久,他得知長曾我部在八尾遭藤堂部重創,殘餘人馬集于久寶寺。
去了若江的木村重成依然沒有任何消息。
他并不知,木村主力業已覆沒。
此時,大野治長派來使者,報說接到了木村宗明的戰報:“木村長門守戰死!若江和八尾既俱已失守,請速速退兵!此乃少君命令!” 幸村鄭重送走了使者。
命令下起來容易,但想平安撤退,必須有一出比進攻還要周密的策略。
塙團右衛門、後藤又兵衛、薄田兼相、木村重成等人或戰死沙場,或生死不明。
目下要确定的,乃是剩下的人應如何應付明日的戰事。
幸村随後召集諸将,商量撤退路線。
“在這戰場上還有未曾露面的強敵,那便是松平忠輝率領的大軍……初戰至今,他還未嘗戰陣,若遭到他的正面攻擊,我軍必受重創。
因此,我想在此待到傍晚,以觀形勢,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諸将還會有什麼異議?撤退,自是越早越好。
松平忠輝統領的軍隊,人數怕在一萬以上,要是遭到新一輪的攻擊,己方殊難抵擋。
“我們當于申時四刻撤退。
在此之前,讓士衆好生歇息。
”幸村的口氣依然平穩如水。
幸村若在譽田的密林中遭到了關東新一輪猛攻,大坂軍在這一日許已全軍覆沒了。
但關東并未發動進攻。
關東不攻,并非因為無人,亦非無力。
伊達政宗的女婿、越後高田城主松平上總介忠輝率領的軍隊毫發無傷,就人數來說,忠輝直接指揮的人馬就有九千,加上村上義明的一千八百和溝口宣勝的一千,總數高達一萬二千入,自上杉謙信以來,何人可比?這支越後的雄師盤踞于道明寺伊達部的後方,無任何動靜。
這是為何? 此處隐藏着一個巨大的秘密。
去歲冬役時,家康六男松平上總介忠輝奉命留守江戶,年輕氣盛的他感到焦躁不安。
而此次奉命統領一支人數多達一萬兩千的大軍,求勝心切的他時刻準備着大戰一番。
但,他畢竟經驗淺薄,于是嶽父伊達政宗被任命為他的輔佐之人。
忠輝來到道明寺附近的國分,卻又為何眼睜睜看着其他兵馬一次又一次在眼前展開生死搏鬥,自己按兵不動? 關于此事,戰後有人這般記述: 〖東軍第五路将領松平忠輝較晚從奈良出發,雖在中途已接到開戰消息,加快了行軍,但到達片山時已是下午,最終贻誤了戰機。
忠輝同母異父姊婿花井主水建議,即刻對西軍發動進攻,但玉蟲對馬和林平之丞卻極力反對。
忠輝派主水為使前往伊達政宗處,請求代政宗出戰,但政宗不允。
傳令官皆川廣照拜谒忠輝,告之敵軍經半日戰鬥,已然疲憊,若馬上發動進攻,一舉即可将敵擊退,追其潰敗之師,攻入大坂,自能拿到頭功,請求忠輝任其為先鋒。
但忠輝不允……〗 忠輝按兵不動的原因至此明了。
那麼,政宗為何故意阻止忠輝,緻使他自自喪失了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前文已明言,政宗有入了洋教之說;大坂城内亦已混入了大量神父和信徒;忠輝亦曾纏着家康,要求把大坂城封給自己。
數疑并起,忠輝大軍自是不能動得了半分。
但忠輝畢竟年輕英勇,用大久保長安或者大久保忠鄰的話來說,簡直就與當年的信康一模一樣,乃是一員猛将。
他若追擊敵人,定不會僅僅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