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旅途風波
關燈
小
中
大
七月天,毒太陽曬得人頭暈眼花,今年開春以後,這一帶就沒下過一天雨,連清漳河也見了底,今年高粱谷子的收成,大概是完了。
寬闊的南北大官道黃塵滾滾,路旁的草木一片枯黃,毫無生氣。
路面積了半尺厚的浮土,一腳踏下去,浮土飛揚。
一兩個人走無所謂,人一多,走在後面的人那就慘了,塵埃像是濃霧,大太陽下三丈外不見人影。
車聲辚辚,河南彰德府至京師真定府的長程馬車,正轟隆隆地駛過小屯鎮,進入磁州地境。
已經是午牌末未牌初,還有三十裡方可到磁州淦陽驿站頭。
如果沿途不出纰漏,一個半時辰趕到站頭應該綽有餘裕。
那時,磁州仍屬于河南的彰德府,與京師的廣平府交界。
從磁州至邯鄲,中間是兩省交界處。
北行的旅客,在磁州查驗路引,南行的旅客,則在邯鄲查驗。
官道寬闊,可容六輛大車并行。
這是安遠車行的大型客車,六匹健騾,大型車廂可乘坐十二名旅客,但通常僅乘十人,以便攜帶行李以及帶一些貨物。
駕車的由兩個人負責,一位大掌鞭,一位小夥計任副手。
車過小屯,車廂内一名中年旅客拍着車窗叫:“大掌鞭,剛才那座小鎮不是小屯麼?怎麼還不打尖,熱得受不了啦!老兄。
” 大掌鞭是個四十來歲大塊頭,扭頭說:“别叫,客官。
小屯的水井快見底啦!哪有水供給咱們打尖?忍住些,咱們到前面小漳莊歇歇腳。
” “叭”一聲鞭響,騾車速度加快,車後的塵埃揚得更高,騰升四五丈,整條官道上形成一條滾滾黃龍。
小漳莊在漳河南岸,距小屯約五裡地。
莊北是橫跨漳河的大木橋,隻看到河心的一線渾水影。
這條漳河從山西太行山流入州境,上源分為清漳與濁漳兩支,經常泛濫成災,河道經常遷徙,時南時北十分讨厭,形成河北南部平原的災禍之源。
目下這條河是在正德年間南徙而來,經衛縣流入衛河。
後來在萬曆十六年北徙,分為兩支,一徑成安肥鄉,一徑邯鄲廣平。
以後更是變化莫測,遷徙不定,時涸時濫,令人頭痛已極。
在位于路右,是一座僅有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在路側建了一座長長的歇腳棚,五六株高大的槐樹正好避一避灼人的毒太陽。
距小漳在尚有兩裡地,車後蹄聲如雷,三匹健馬沖過蔽天黃塵,并排掠過騾車,最右側的騎士在超越時,扭頭破口大罵道:“兔崽子!幹旱天車趕得那麼快,不讓人走了是不是? 他娘的該死。
” 罵聲未落,三匹馬已踐起滾滾黃塵,如飛而去。
滾滾塵埃裹住了騾車。
大掌鞭苦笑道:“他們三匹坐騎并辔飛趕,蕩起的黃塵并不比咱們少,居然罵起大街來了,真是不講理。
” 副手小夥計是個十六七歲的雄壯小夥子,與大掌鞭同樣打扮。
青布無袖大褂,燈籠褲打裹腿,小簾草帽,青帕包住了口鼻,隻露出一雙眼睛。
目送遠去的坐騎,搖搖頭說道:“六叔,他們好像是大趙鎮的人。
” 大掌鞭點頭道:“誰說不是?馬臀上烙着的大字烙記就是活招牌。
也隻有大趙鎮的爺們,才敢那麼嚣張。
” “聽說他們的馬都是軍馬,不知是真是假?” “隻對了一半。
他們與盜馬賊有往來,與真定衛的将爺也有勾結,将軍馬的烙記刮掉,敷上特制的補膚膏,落癡時不留痕迹,然後烙上大字烙記,便是大趙鎮的馬了。
你可不要到處亂說,小心禍從口出。
” “六叔,誰又敢在老虎嘴邊拔毛?小侄可惹不起大趙莊的爺們,腦袋還得留着吃飯呢。
” 驿車到達小漳莊的歇腳棚,槐樹下拴着先前超越的三匹坐騎,三位騎士已飲馬洗漱停當,坐在棚内歇涼。
騾車緩緩停下了,大掌鞭插好長鞭跳下車座,拉掉掩口巾,亮着大嗓門叫:“客官們,咱們歇歇,一刻時辰後動身。
河邊掘有水井,諸位可以下去漱洗。
請注意,不要進村莊,這裡不比小屯,沒有小食店打尖,進去找不着吃食不要緊,萬一引起口角傷了和氣,出了事可不是好玩的。
鬧旱災大家火氣大,情緒不安,瞟一眼也可能動拳頭抄家夥,劃不來。
好在不久便可到達磁州,不怕有錢沒處花。
” 十名旅客紛紛下車,一個個灰頭土臉,搶到樹蔭下劈劈啪啪猛拍身上的塵埃,腳快的已向河邊跑,到新挖的水井漱口解渴。
大掌鞭與小夥計取出水桶,取水飲騾,一陣好忙。
沒有一絲風,樹蔭下依然悶熱,暑氣迫人。
涼棚四面透風,但毫無涼意,但比起悶熱的車廂,卻又好得太多了。
洗漱畢的旅客,都到樹下歇息,隻有兩名旅客一面用汗巾擦臉,一面向涼棚走來。
走在左首的中年旅客擡頭望天,向同伴歎口氣說:“這個老天爺真也坑人,開春以來就沒下過一滴雨,麥子的收成少了一半,眼看高粱谷子兩頭落空,今年日子難過哪!” 右面的年輕旅客苦笑道:“靠天吃飯,哪能不難過?依我看,這麼悶熱,三天之内可能有大雨。
” “這時下雨也沒有用了,杜兄。
” “不無小補,是麼?” “唉!反正怨天也沒有用。
” “你們生意人,反正不靠天吃飯,還有什麼可埋怨的?”杜兄淡淡一笑說。
“哪能不埋怨?兄弟在磁州有五座窯,陶器行銷南北六府,一鬧旱災,誰還買我的陶器?” 說話間,踏入涼棚。
兩人瞥了三騎士一眼,避至另一端的木架長凳落坐。
三騎士相貌兇猛,身材魁梧,上衣已經脫掉搭在凳上,露出毛茸茸的結實胸膛,架起二郎腿,倚柱半躺着以汗巾扇涼,旁若無人。
接着,進來了另一名高大的旅客,一面走,一面擰幹開巾的水。
一名騎士怪眼一翻,坐正身形欣然叫:“咦!你不是妙手摘星解兄得勝麼?” 妙手摘星呵呵笑,說:“哦!原來是趙兄宣威,好久不見,近來得意麼?” 趙富威拍拍長凳,笑道:“坐下談,坐下談。
這兩年,兄弟在開封附近混了一段日子,說好不好說壞不壞,年初方返家吃閑飯,閑得無聊,上月下旬又到衛輝幫朋友幾天忙,正要回家抱老婆啃窩窩頭。
你呢?” 妙手摘星搖搖頭,将汗巾搭在肩上坐下說:“不好混,老兄。
兄弟在湖廣混
寬闊的南北大官道黃塵滾滾,路旁的草木一片枯黃,毫無生氣。
路面積了半尺厚的浮土,一腳踏下去,浮土飛揚。
一兩個人走無所謂,人一多,走在後面的人那就慘了,塵埃像是濃霧,大太陽下三丈外不見人影。
車聲辚辚,河南彰德府至京師真定府的長程馬車,正轟隆隆地駛過小屯鎮,進入磁州地境。
已經是午牌末未牌初,還有三十裡方可到磁州淦陽驿站頭。
如果沿途不出纰漏,一個半時辰趕到站頭應該綽有餘裕。
那時,磁州仍屬于河南的彰德府,與京師的廣平府交界。
從磁州至邯鄲,中間是兩省交界處。
北行的旅客,在磁州查驗路引,南行的旅客,則在邯鄲查驗。
官道寬闊,可容六輛大車并行。
這是安遠車行的大型客車,六匹健騾,大型車廂可乘坐十二名旅客,但通常僅乘十人,以便攜帶行李以及帶一些貨物。
駕車的由兩個人負責,一位大掌鞭,一位小夥計任副手。
車過小屯,車廂内一名中年旅客拍着車窗叫:“大掌鞭,剛才那座小鎮不是小屯麼?怎麼還不打尖,熱得受不了啦!老兄。
” 大掌鞭是個四十來歲大塊頭,扭頭說:“别叫,客官。
小屯的水井快見底啦!哪有水供給咱們打尖?忍住些,咱們到前面小漳莊歇歇腳。
” “叭”一聲鞭響,騾車速度加快,車後的塵埃揚得更高,騰升四五丈,整條官道上形成一條滾滾黃龍。
小漳莊在漳河南岸,距小屯約五裡地。
莊北是橫跨漳河的大木橋,隻看到河心的一線渾水影。
這條漳河從山西太行山流入州境,上源分為清漳與濁漳兩支,經常泛濫成災,河道經常遷徙,時南時北十分讨厭,形成河北南部平原的災禍之源。
目下這條河是在正德年間南徙而來,經衛縣流入衛河。
後來在萬曆十六年北徙,分為兩支,一徑成安肥鄉,一徑邯鄲廣平。
以後更是變化莫測,遷徙不定,時涸時濫,令人頭痛已極。
在位于路右,是一座僅有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在路側建了一座長長的歇腳棚,五六株高大的槐樹正好避一避灼人的毒太陽。
距小漳在尚有兩裡地,車後蹄聲如雷,三匹健馬沖過蔽天黃塵,并排掠過騾車,最右側的騎士在超越時,扭頭破口大罵道:“兔崽子!幹旱天車趕得那麼快,不讓人走了是不是? 他娘的該死。
” 罵聲未落,三匹馬已踐起滾滾黃塵,如飛而去。
滾滾塵埃裹住了騾車。
大掌鞭苦笑道:“他們三匹坐騎并辔飛趕,蕩起的黃塵并不比咱們少,居然罵起大街來了,真是不講理。
” 副手小夥計是個十六七歲的雄壯小夥子,與大掌鞭同樣打扮。
青布無袖大褂,燈籠褲打裹腿,小簾草帽,青帕包住了口鼻,隻露出一雙眼睛。
目送遠去的坐騎,搖搖頭說道:“六叔,他們好像是大趙鎮的人。
” 大掌鞭點頭道:“誰說不是?馬臀上烙着的大字烙記就是活招牌。
也隻有大趙鎮的爺們,才敢那麼嚣張。
” “聽說他們的馬都是軍馬,不知是真是假?” “隻對了一半。
他們與盜馬賊有往來,與真定衛的将爺也有勾結,将軍馬的烙記刮掉,敷上特制的補膚膏,落癡時不留痕迹,然後烙上大字烙記,便是大趙鎮的馬了。
你可不要到處亂說,小心禍從口出。
” “六叔,誰又敢在老虎嘴邊拔毛?小侄可惹不起大趙莊的爺們,腦袋還得留着吃飯呢。
” 驿車到達小漳莊的歇腳棚,槐樹下拴着先前超越的三匹坐騎,三位騎士已飲馬洗漱停當,坐在棚内歇涼。
騾車緩緩停下了,大掌鞭插好長鞭跳下車座,拉掉掩口巾,亮着大嗓門叫:“客官們,咱們歇歇,一刻時辰後動身。
河邊掘有水井,諸位可以下去漱洗。
請注意,不要進村莊,這裡不比小屯,沒有小食店打尖,進去找不着吃食不要緊,萬一引起口角傷了和氣,出了事可不是好玩的。
鬧旱災大家火氣大,情緒不安,瞟一眼也可能動拳頭抄家夥,劃不來。
好在不久便可到達磁州,不怕有錢沒處花。
” 十名旅客紛紛下車,一個個灰頭土臉,搶到樹蔭下劈劈啪啪猛拍身上的塵埃,腳快的已向河邊跑,到新挖的水井漱口解渴。
大掌鞭與小夥計取出水桶,取水飲騾,一陣好忙。
沒有一絲風,樹蔭下依然悶熱,暑氣迫人。
涼棚四面透風,但毫無涼意,但比起悶熱的車廂,卻又好得太多了。
洗漱畢的旅客,都到樹下歇息,隻有兩名旅客一面用汗巾擦臉,一面向涼棚走來。
走在左首的中年旅客擡頭望天,向同伴歎口氣說:“這個老天爺真也坑人,開春以來就沒下過一滴雨,麥子的收成少了一半,眼看高粱谷子兩頭落空,今年日子難過哪!” 右面的年輕旅客苦笑道:“靠天吃飯,哪能不難過?依我看,這麼悶熱,三天之内可能有大雨。
” “這時下雨也沒有用了,杜兄。
” “不無小補,是麼?” “唉!反正怨天也沒有用。
” “你們生意人,反正不靠天吃飯,還有什麼可埋怨的?”杜兄淡淡一笑說。
“哪能不埋怨?兄弟在磁州有五座窯,陶器行銷南北六府,一鬧旱災,誰還買我的陶器?” 說話間,踏入涼棚。
兩人瞥了三騎士一眼,避至另一端的木架長凳落坐。
三騎士相貌兇猛,身材魁梧,上衣已經脫掉搭在凳上,露出毛茸茸的結實胸膛,架起二郎腿,倚柱半躺着以汗巾扇涼,旁若無人。
接着,進來了另一名高大的旅客,一面走,一面擰幹開巾的水。
一名騎士怪眼一翻,坐正身形欣然叫:“咦!你不是妙手摘星解兄得勝麼?” 妙手摘星呵呵笑,說:“哦!原來是趙兄宣威,好久不見,近來得意麼?” 趙富威拍拍長凳,笑道:“坐下談,坐下談。
這兩年,兄弟在開封附近混了一段日子,說好不好說壞不壞,年初方返家吃閑飯,閑得無聊,上月下旬又到衛輝幫朋友幾天忙,正要回家抱老婆啃窩窩頭。
你呢?” 妙手摘星搖搖頭,将汗巾搭在肩上坐下說:“不好混,老兄。
兄弟在湖廣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