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公子插足
關燈
小
中
大
三年五載不在乎。
北郊外的一棟茅舍中,三更天萬籁俱寂,草堂中一燈如豆,清冷的幽光,朦胧地照在席地而坐的三個人身上。
上首,是那位假扮書生的公子爺。
另兩人一是書童小韻,另一位是個一身黑衣的中年人。
中年人面貌平庸,沒有任何特征,臉上挂着平易近人的微笑,說:“當家的派在下前來禀報,請杜爺定奪。
” “哦!有眉目了麼?” “是的,都探清了。
但那位姓古的二東主,還未能摸清他的海底。
因此,當家的打算親自會他一會。
” “不必了,這人終久會露出馬腳的。
那兩人……” “大東主向福,是早年出沒揚州附近的所謂江北四巨賊之一,心狠手辣無惡不作的黑豹徐雲揚,作案時,必在現場留下黑豹的圖案。
二十餘年前,四巨賊中,有兩賊死在淮安薄氏三雄之手,另一賊逃至山東,正式落草做了泰山賊,目下聽說已金盤洗手,在崂山做了玄門弟子。
黑豹徐雲揚也逃離揚州,從此銷聲匿迹下落不明,想不到卻在甯國改名易姓,做起生意人來了。
三東主易壽,是早年橫行大河兩岸,建窟延州的神秘巨寇閻王西門嘉川。
二十六年前血洗中牟盛家莊,夜屠原武雲鄉,都是他那群悍匪所為,名列當年宇内八巨寇之一,殺人如麻,滿手血腥。
” “靠得住麼?”公子爺問。
中年人呵呵笑道:“那惡賊有一位小頭目,十年前投奔敝當家,目下仍在敝當家手下奔走,他這次也來了。
” “很好,謝謝你。
” “敝當家請求立即發動,可否請公子爺示下。
” “不,府城之中,不宜明目張膽胡來,咱們到底不是無法無天的強盜。
而且,我已多次夜探鴻泰,發覺惡賊們的店後房棧,其實是秘室,不但警衛森嚴,而且隐藏着幾個神秘莫測的高手。
如果咱們不慎,有一人落在他們手中,大勢去矣!” “依公子爺之意……” “請上複熊當家,除了刺探與傳遞消息之外,千萬不可露面,更不可激憤動手。
” “哦!這……可否釜底抽薪,先剪除各地的羽黨,先孤立他們?” “不必,蛇無頭不行,隻要除去首腦,各地的小爪牙不攻目散。
” “敝當家認為,公子爺做事面軟心慈……” “我也知道估料錯誤,但咱們不能操之過急。
目下他們請來的高手已陸續到達,不久将可看到血雨腥風,非萬不得已,不需諸位出面動手。
” 中年人不住搖頭,苦笑道:“大仁大義,感化不了陰險惡毒之徒。
公子爺,他們不需要仁慈,隻需要慘烈的報複,隻有以牙還牙,才能令他們害怕。
” “當然,如不嚴懲這些亡命徒,他們是不會罷手的。
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我要給他們一次機會。
同時,我已發覺鴻泰的三位東主,舉動有點不合常情。
” “怎麼啦?” “似乎他們皆不能斷然作主。
” “這是說……” “這是說,另有人暗中控制他們。
” “哦!會不會是魔劊那惡賊?” “很難說,我要查出他們的暗中主事人。
” “要不要把他們三個東主弄來?” “先不必打草驚蛇,而且也不容易。
我已打定主意,你們且靜候變化。
” “是,告辭了。
” 送走中年人,小韻笑問:“怎樣,有何打算?” 公子爺呵呵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明天,我去落店。
” “落店?” “是的,準備到鴻泰去。
” “什麼,你……” “我要設法與他們交交朋友。
” “哦!原來如此,我呢?” “你回到表小姐身邊候機。
” “我不去,我要……” “不行,你跟在我身邊,不但與我的身份不合,而且我管你不住,似乎你不下重手便感到手癢,讨厭。
”公子爺笑着說,拍拍小韻的臉頰,又道:“女孩子動不動就喊打叫殺,小心日後找不到婆家。
哈哈!走吧。
” 宛江樓的右鄰,是城外第一家客棧,設備最佳,是城外唯一設有上房的客店,提起宛陵客棧,走這條路的客人,可說盡人皆知。
傍晚時分,蕪湖來的客船到埠,客人一擁而上,碼頭上人潮洶湧。
直至人潮已散,宛陵客棧門前人影漸稀,店夥方發覺一位年輕客官,提着一個包裹站在店外東張西望,似乎并不急于落店。
這位年輕人穿一襲青直掇,雄健如獅,活力充沛,渾身都是勁。
臉色如古銅,五官清秀,嘴角泛着笑容,一雙虎目神光炯炯。
在粗犷的外表下,卻又流露出三五分溫文神韻,令人莫測高深。
包裹上,橫着一把古色斑斓的長劍。
看長相打扮,一看便知是個浪迹江湖的人,似乎有點落魄。
一名店夥好意地上前打招呼,笑問:“客官辛苦了,從下江來?” 年輕人颔首笑道:“不錯,蕪湖來,乘剛才那艘船來的。
” “要落店麼?” “不急,在下等朋友。
” 店夥看看天說:“天色不早了,不久就要關閉城門,不如先落店再說,安頓了再辦事輕松些。
” “好吧,先落店。
哦,隔壁宛江樓酒菜怎樣?可口麼?”年輕人一面向店門走,一面問。
店夥伸手接包裹,笑道:“很不錯,該樓的酒菜,在本地可說首屈一指,保證滿意。
” 外地旅客落店,按律須查驗路引。
年輕人在流水冊上留下名,寫着:杜弘,安慶人,至甯國府,訪友。
當然,店夥計不可能發現路引是僞造的。
一天,兩天,他的朋友來了,是一位小童,領着他到城内轉了一圈。
他仍然在店中逗留,一日三餐,除了早點在客棧進食外,午晚兩餐皆至宛江樓打發。
這天近午時分,他施施然到了宛江樓。
店夥記得他是熟客,含笑引他登上二樓憑江近窗的一副座頭落座,不等吩咐,照例送上三壺酒四味下酒菜。
樓上食客漸多,
北郊外的一棟茅舍中,三更天萬籁俱寂,草堂中一燈如豆,清冷的幽光,朦胧地照在席地而坐的三個人身上。
上首,是那位假扮書生的公子爺。
另兩人一是書童小韻,另一位是個一身黑衣的中年人。
中年人面貌平庸,沒有任何特征,臉上挂着平易近人的微笑,說:“當家的派在下前來禀報,請杜爺定奪。
” “哦!有眉目了麼?” “是的,都探清了。
但那位姓古的二東主,還未能摸清他的海底。
因此,當家的打算親自會他一會。
” “不必了,這人終久會露出馬腳的。
那兩人……” “大東主向福,是早年出沒揚州附近的所謂江北四巨賊之一,心狠手辣無惡不作的黑豹徐雲揚,作案時,必在現場留下黑豹的圖案。
二十餘年前,四巨賊中,有兩賊死在淮安薄氏三雄之手,另一賊逃至山東,正式落草做了泰山賊,目下聽說已金盤洗手,在崂山做了玄門弟子。
黑豹徐雲揚也逃離揚州,從此銷聲匿迹下落不明,想不到卻在甯國改名易姓,做起生意人來了。
三東主易壽,是早年橫行大河兩岸,建窟延州的神秘巨寇閻王西門嘉川。
二十六年前血洗中牟盛家莊,夜屠原武雲鄉,都是他那群悍匪所為,名列當年宇内八巨寇之一,殺人如麻,滿手血腥。
” “靠得住麼?”公子爺問。
中年人呵呵笑道:“那惡賊有一位小頭目,十年前投奔敝當家,目下仍在敝當家手下奔走,他這次也來了。
” “很好,謝謝你。
” “敝當家請求立即發動,可否請公子爺示下。
” “不,府城之中,不宜明目張膽胡來,咱們到底不是無法無天的強盜。
而且,我已多次夜探鴻泰,發覺惡賊們的店後房棧,其實是秘室,不但警衛森嚴,而且隐藏着幾個神秘莫測的高手。
如果咱們不慎,有一人落在他們手中,大勢去矣!” “依公子爺之意……” “請上複熊當家,除了刺探與傳遞消息之外,千萬不可露面,更不可激憤動手。
” “哦!這……可否釜底抽薪,先剪除各地的羽黨,先孤立他們?” “不必,蛇無頭不行,隻要除去首腦,各地的小爪牙不攻目散。
” “敝當家認為,公子爺做事面軟心慈……” “我也知道估料錯誤,但咱們不能操之過急。
目下他們請來的高手已陸續到達,不久将可看到血雨腥風,非萬不得已,不需諸位出面動手。
” 中年人不住搖頭,苦笑道:“大仁大義,感化不了陰險惡毒之徒。
公子爺,他們不需要仁慈,隻需要慘烈的報複,隻有以牙還牙,才能令他們害怕。
” “當然,如不嚴懲這些亡命徒,他們是不會罷手的。
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我要給他們一次機會。
同時,我已發覺鴻泰的三位東主,舉動有點不合常情。
” “怎麼啦?” “似乎他們皆不能斷然作主。
” “這是說……” “這是說,另有人暗中控制他們。
” “哦!會不會是魔劊那惡賊?” “很難說,我要查出他們的暗中主事人。
” “要不要把他們三個東主弄來?” “先不必打草驚蛇,而且也不容易。
我已打定主意,你們且靜候變化。
” “是,告辭了。
” 送走中年人,小韻笑問:“怎樣,有何打算?” 公子爺呵呵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明天,我去落店。
” “落店?” “是的,準備到鴻泰去。
” “什麼,你……” “我要設法與他們交交朋友。
” “哦!原來如此,我呢?” “你回到表小姐身邊候機。
” “我不去,我要……” “不行,你跟在我身邊,不但與我的身份不合,而且我管你不住,似乎你不下重手便感到手癢,讨厭。
”公子爺笑着說,拍拍小韻的臉頰,又道:“女孩子動不動就喊打叫殺,小心日後找不到婆家。
哈哈!走吧。
” 宛江樓的右鄰,是城外第一家客棧,設備最佳,是城外唯一設有上房的客店,提起宛陵客棧,走這條路的客人,可說盡人皆知。
傍晚時分,蕪湖來的客船到埠,客人一擁而上,碼頭上人潮洶湧。
直至人潮已散,宛陵客棧門前人影漸稀,店夥方發覺一位年輕客官,提着一個包裹站在店外東張西望,似乎并不急于落店。
這位年輕人穿一襲青直掇,雄健如獅,活力充沛,渾身都是勁。
臉色如古銅,五官清秀,嘴角泛着笑容,一雙虎目神光炯炯。
在粗犷的外表下,卻又流露出三五分溫文神韻,令人莫測高深。
包裹上,橫着一把古色斑斓的長劍。
看長相打扮,一看便知是個浪迹江湖的人,似乎有點落魄。
一名店夥好意地上前打招呼,笑問:“客官辛苦了,從下江來?” 年輕人颔首笑道:“不錯,蕪湖來,乘剛才那艘船來的。
” “要落店麼?” “不急,在下等朋友。
” 店夥看看天說:“天色不早了,不久就要關閉城門,不如先落店再說,安頓了再辦事輕松些。
” “好吧,先落店。
哦,隔壁宛江樓酒菜怎樣?可口麼?”年輕人一面向店門走,一面問。
店夥伸手接包裹,笑道:“很不錯,該樓的酒菜,在本地可說首屈一指,保證滿意。
” 外地旅客落店,按律須查驗路引。
年輕人在流水冊上留下名,寫着:杜弘,安慶人,至甯國府,訪友。
當然,店夥計不可能發現路引是僞造的。
一天,兩天,他的朋友來了,是一位小童,領着他到城内轉了一圈。
他仍然在店中逗留,一日三餐,除了早點在客棧進食外,午晚兩餐皆至宛江樓打發。
這天近午時分,他施施然到了宛江樓。
店夥記得他是熟客,含笑引他登上二樓憑江近窗的一副座頭落座,不等吩咐,照例送上三壺酒四味下酒菜。
樓上食客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