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相殘絕谷

關燈
一個人可以出去。

    這位幸存的人,就是唯一生還的人。

    高手中的高手。

    ” 衆人大嘩,有些臉色大變。

     南總管嘿嘿笑道:“門外,共有三種獎品,給予這位高手中的高手。

    一是無數珍珠寶貝,二是美女與壯男,三是三部至高無上的拳經劍譜與行功心決。

    這位幸運的得主,必須在本堡逗留一年,是本堡上賓,他必須将拳經劍訣與行功心訣中的絕學練成,便可替敝堡主前往行刺報仇了。

    ” “有了拳經、劍決與行功心訣,貴堡主何不自己練功?”有人大聲問。

     “敝堡主沒有修練的天份。

    ” “你呢?” “在下也無此福份。

    ” “哼!騙人。

    ” 南總管桀桀笑,又道:“這五天中,你們必須争取唯一的生存機會而全力以赴,多一個人競争,便少一份機會。

    同時,短短的六裡斷魂谷,沒有一滴水,沒有一口食物,你們必須支持五天之久,熬不過去便隻有死路一條。

    諸位擡頭看看日色,目下大明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午正,看你們之中,誰能活到七月二十日午時正。

    現在,開始封閉谷底,五天後,在下于谷口生死之門,迎候那位幸運的高手中的高手。

    你們前來敝堡,每個人都抱有希望與心願而來,而每個人皆已達成所抱的願望,應該心滿意足了。

    諸位所睡的麥稭下,設有一個坑,裡面藏了你們的衣褲與兵刃暗器,以及一個可供半日所需的食物包與水葫蘆,至于另兩日的飲食,得靠你們自己了。

    在下隻能說到此處,不再饒舌,五日後見。

    ” 一聲鐘鳴,崖上的人向後撤,附近立即及霧彌漫,人已消失不見。

     有一名中年人不信邪,立即像猿猴般向上攀升,剛踏上岩頂,突然一聲慘号,向下滾墜。

     一中年人走近一看:“中毒身死。

    可怕。

    ” 确是中毒而死的,七孔流出紫黑色的血液,肌肉泛青,眼珠呈現散光,除了滾下時的擦傷外,沒有任何傷痕,行家一看便知死因。

     衆人不約而同奔入屋中,尋找自己的房間。

     杜弘回到房中,掀開麥稭難,果然發覺一塊木闆,掀開木闆,衣物呈現眼下。

     所帶的兵刃暗器,半件不少。

    劍、飛刀、制錢,全部在内。

     食物包内,隻有兩隻硬餅,食量大的人,一餐也不夠。

    水葫蘆中,也隻有兩碗水左右。

     他心中叫苦,忖道:“這計好毒。

    即使是為了食物或一口水,彼此之間也可能互相殘殺,誰又不希望自己是碩果僅存踏入出口生死門的人?我們的處境危險得很。

    ” “啊……”屋的一端傳來了慘叫聲。

     他悚然而驚,暗忖道:“立即就開始自相殘殺了,人真是最愚蠢,最貪生怕死的東西。

    ” 門倏然被推開了,他機警地閃到壁角,喝道:“朋友,不要進來。

    ” “啊……”不遠處慘号聲又起。

     沒有人進來,他擊毀了小窗格,探首向外觀看,有不少人向東狂奔,他看到了恨地無環的背影。

     他飄身外出,忖道:“這些人真愚蠢,期限尚早,即使奔至谷口,也不可能出門,急更沒有用。

    ” 當然,他也有向東走的欲望,這是求生的本能,誰又不想活命?理智告訴他,決不可随人叢一窩蜂往東走,但求生的欲念卻令他挪動雙腿向東移。

     一般說來,有本領的人,自尊心也特别強烈,大多數都具有領袖欲,與不受别人束縛的自主意念。

    這些人聚在一起,從不考慮如何同心協力共渡難關,隻想到各自為政,各懷私念,人人想做領袖,也不希望受人指揮,甚至互相猜疑,因此人再多,仍然是一盤散沙,一群烏合之衆,焉得不敗? 杜弘總算夠冷靜,趕上前奔的人群,大叫道:“諸位請留步,咱們沉住氣,先坐下來談談,以便群策群力商量脫困的辦法,不可各白為政。

    ” 後面奔來一個貓頭環眼的大漢,冷笑道:“你自己坐下來談談吧,老兄。

    ”說完,飛步超越,向東走了。

     他搖搖頭,苦笑道:“必須找到一個聲望甚高的人出來主持大局,不然毫無希望。

    ” “啊……”遠處傳來一聲聲的厲号,像是女人的叫聲。

     “不知恨海幽魂是否也來了。

    女流之輩大概活的希望微乎其微。

    ”他想。

     他又想到雲夢雙嬌,那一雙殺人不眨眼的邪道姐妹花,如果姐妹倆能聯手共渡難關,很可能占上風呢。

     “我必須先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聯手。

    ”他想。

     但聯手的事,在此地恐怕行不通,如果一切無望,那麼,隻有一個人僥幸,誰甘心犧牲自己讓别人出去?誰肯出頭登高一呼做首領?做首領的人是不能出去的,必須先有入地獄的襟懷,抱有犧牲自己成全别人的大公無私抱負,這種人太少了,在這一群良莠不齊包括了三山五嶽朋友的人中,誰也不願做傻瓜挺身而出而自讨沒趣。

     想來想去無法可施,顧忌太多一事無成,他一咬牙,自言自語道:“算了,各自為計聽天由命吧。

    ” 他的目光,落在左面的山腰上,忖道:“我得另找出路,上去試試。

    ” 不久,他接近了白線。

    那是一條綿長的兩三尺寬石灰灑成的線,外面看不出有何異處,矮樹、荊棘、野草、藤蘿,如此而已。

     他想試試,卻又心中懔懔。

     下面傳來了腳步聲,他警覺地向草叢中一伏。

     不久,一名中年老道與一名中年僧人急步而至。

    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