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怒海餘生
關燈
小
中
大
痊可。
這三天中,池缣告訴玉琦,她姓吳,名秋華,太湖人氏。
這次她和乃妹吳冬梅,遠赴溫州探訪遠親,豈知在路上竟與巴天龍三賊遭遇,乃妹失蹤被擄,她也挨了巴天龍一金梭雲雲。
她表情貼切地将自己的事說完,轉而詢問玉琦的去向。
玉琦當然不傻,他說自己是追逐巴天龍而來,目前正要取那老狗的性命。
池缣也不多問,低聲下氣巴結菁華,她要與菁華攀上交情,方能進一步接近玉琦。
玉琦不能久等,他必須和姑娘啟行。
第四天,他倆人結束一切,準備在一天之内趕到溫州。
吳秋華已能上路,她可憐兮兮地要求與兩人同行。
看了她那楚楚可憐的勁兒,玉琦不但答應送她到溫州,而且還慨允日後為她留心,見到了巴天龍,替她索取乃妹吳冬梅的下落。
從處州沿江而下,道路一直向下徐降,行走起來,倒是毫不費勁。
吳秋華衣物已經全部失去,隻留着身上的兵刃八寶囊,還有一個水囊和食物包。
她的衣褲,是穿菁華的。
菁華的身材,沒有她豐滿,衣衫一繃緊,她那要命的曲線,更是一覽無遺,令人驚心動魄。
午間,他們到了青田。
吳秋華傷未大愈,一路都是菁華照顧她的,到了青田,她已感到支持困難了。
青田打尖之後,續向下走。
走不了十來裡,兩旁的飛崖絕壁,夾住一條小河瓯江,小徑在河的左岸,人走在小徑上,下有滾滾江流,上面峻崖峭壁,人迹罕見,憑空生出無比空虛和蒼茫的感慨。
“哎……”吳秋華掩住脅下,臉色蒼白,發出震人心弦的凄喚,渾身顫抖,無法舉步了。
“吳大姐,你支持不住了?”菁華驚問,扶她在河邊一塊大石旁坐下了,關心地替她撫摸着脅下。
吳秋華靠在她肩膊上,咽哽着說:“腹中疼痛,渾身脫力。
好妹妹,耽誤了你們好些天,真抱歉。
你和楊大哥先走一步吧!我會慢慢走到溫州的,沒有多遠了,千萬别因為我,而耽誤你們的重要大事。
” 玉琦在一旁接口道:“吳姑娘,距溫州隻有八十裡左右,姑娘試想,我倆人豈能半途而廢,将你留在此地麼?” “楊大哥雲天高義,小女子銘感五衷,可是委實支持不住,為恐耽誤……” 菁華打斷她的話,接口道:“别說了,我們先歇會兒。
” 玉琦向下遊望去,河床愈向下愈寬,水色略渾,雖是初春,水勢仍有點洶湧之象。
遠處,三五點帆影,在雲沉沉的天幕下,顯得孤立無助,而又極端的凄涼。
吳秋華倚在菁華肩上,嬌喘籲籲地說道:“唉!如果有一條船,省事多了。
” 玉琦道:“是啊!等會兒到前面村莊試試運氣,也許有人會為了重酬,用船送我們到溫州呢!” 菁華鼓掌道:“如果找得到小船,可由我來駕駛,到溫州至多需兩個時辰,不必勞動雙腿了。
” 玉琦突向她招手,站在河邊向上下凝望。
她讓吳秋華靠在石上,到了玉琦身畔,偎近他問道:“哥,有事麼?” 玉琦用傳音入密之術問道:“溫州你定然不陌生,是麼?” “是的。
但溫州以上這段路,我卻不熟。
”她也用傳音入密之術答,意在不讓第三人聽到。
“到溫州的大路,該以這條為大路羅?” “不!到溫州有水陸兩途。
水路是從定海(今鎮海)港出海,經普陀南下。
陸路則走四明、天台、括蒼、雁蕩,再沿海岸南下到溫州。
哥,你問這有何用意?” “我隻感到奇怪,賊人既然聚會玉環,為何這條路上不見有賊人,連巴天龍也失蹤了,豈不可怪?” “這條路本就極少人走,平時隻有傳差信使往來;賊人們定然走杭州到定海,上玉環島的船南航了。
” “你在溫州可以找到幫手麼?” 她傲然笑答道:“隻消一聲暗号,可以召來上百好漢。
” “我們先找船,免得吳姑娘震動内傷。
假使不是她,我們早到玉環島了。
到溫州之後,你安排她吧!” “不!我不能安排,免得洩底,讓她自去想辦法。
” 菁華回到吳秋華身旁,仍然扶持着她,說道:“希望晚間能趕到溫州,等會兒我們到下遊村子裡找船,不會找不到的。
” “但願如此。
蒙二位臨危援手,更護翼到溫州,此恩此德,沒齒不忘。
”吳秋華哀怨地說完,一面解開水囊,向菁華一遞說:“趙妹子,在溫州不知兩位要耽擱多久?” “不會太久。
啊!吳姐姐,你先喝。
” “别客氣,你先喝些。
” 菁華确也有點兒渴了,不再客氣,咕噜噜喝了幾口,方将水囊交給吳秋華。
吳秋華喝個夠,收起囊,說道:“趙妹妹,走吧!” 三人重行上路,不久便看到了河岸邊的一個小村莊。
菁華喝了水囊的水,起初似乎毫無感覺,漸漸地,卻無端泛起了一些兒煩惱,感到有點困倦起來。
村子不大,河灣旁泊着五條單桅帆船,灣岸上,還有五六艘三桅船。
三人一到村口,便看到一條單桅帆船上,有兩個女人和兩個身穿破棉襖的中年人,正在收拾船隻。
姑娘感到有點兒困倦,确是想乘船,她站在村口碼頭上,用土話向船上叫,大概是與船上人交涉。
船上兩個中年人,也用土話叽哩咕噜好半天,最後将船拉上了錨,靠向碼頭。
菁華喜孜孜地說:“好了,交涉好了,三兩銀子到溫州,我給他們五兩。
準備上船。
” 船靠在碼頭最外端,碼頭像座跳闆。
菁華在前,引導着吳秋華上船。
玉琦斷後,一步步向前移。
他是個旱鴨子,但并不害怕;他可以憑藉絕世神功,在水面踏波而行,雖然支持不久,但他毫無所懼。
剛踏上船舷,腳還未落實艙闆,菁華隻覺得頭有點暈,身形一踉跄,幾乎栽下船去。
船上兩個中年人趕忙伸手相扶,将兩女接上船.兩個村姑也慌忙将兩女接入艙中。
玉琦一躍上船,隻覺立腳不太穩;這對他是新奇的嘗試,沒留意菁華困頓的神色。
船立即啟行,不久風帆骨碌碌上升,船順風順流,向溫州如飛而駛。
艙中,菁華想掙紮而起,可是力不從心,隻感到渾身無力,想酣然入夢,卻又不想睡下,除昏昏然外,沒有其他的不适。
她向外叫道:“哥,我有點困倦。
” 玉琦大驚,這豈不是異事麼?按今天的行程和沿途景況,一個修為有素的人,沒有困頓的理由。
他不顧一切,不避嫌疑奔入艙中,将包裹擱在一旁,在菁華
這三天中,池缣告訴玉琦,她姓吳,名秋華,太湖人氏。
這次她和乃妹吳冬梅,遠赴溫州探訪遠親,豈知在路上竟與巴天龍三賊遭遇,乃妹失蹤被擄,她也挨了巴天龍一金梭雲雲。
她表情貼切地将自己的事說完,轉而詢問玉琦的去向。
玉琦當然不傻,他說自己是追逐巴天龍而來,目前正要取那老狗的性命。
池缣也不多問,低聲下氣巴結菁華,她要與菁華攀上交情,方能進一步接近玉琦。
玉琦不能久等,他必須和姑娘啟行。
第四天,他倆人結束一切,準備在一天之内趕到溫州。
吳秋華已能上路,她可憐兮兮地要求與兩人同行。
看了她那楚楚可憐的勁兒,玉琦不但答應送她到溫州,而且還慨允日後為她留心,見到了巴天龍,替她索取乃妹吳冬梅的下落。
從處州沿江而下,道路一直向下徐降,行走起來,倒是毫不費勁。
吳秋華衣物已經全部失去,隻留着身上的兵刃八寶囊,還有一個水囊和食物包。
她的衣褲,是穿菁華的。
菁華的身材,沒有她豐滿,衣衫一繃緊,她那要命的曲線,更是一覽無遺,令人驚心動魄。
午間,他們到了青田。
吳秋華傷未大愈,一路都是菁華照顧她的,到了青田,她已感到支持困難了。
青田打尖之後,續向下走。
走不了十來裡,兩旁的飛崖絕壁,夾住一條小河瓯江,小徑在河的左岸,人走在小徑上,下有滾滾江流,上面峻崖峭壁,人迹罕見,憑空生出無比空虛和蒼茫的感慨。
“哎……”吳秋華掩住脅下,臉色蒼白,發出震人心弦的凄喚,渾身顫抖,無法舉步了。
“吳大姐,你支持不住了?”菁華驚問,扶她在河邊一塊大石旁坐下了,關心地替她撫摸着脅下。
吳秋華靠在她肩膊上,咽哽着說:“腹中疼痛,渾身脫力。
好妹妹,耽誤了你們好些天,真抱歉。
你和楊大哥先走一步吧!我會慢慢走到溫州的,沒有多遠了,千萬别因為我,而耽誤你們的重要大事。
” 玉琦在一旁接口道:“吳姑娘,距溫州隻有八十裡左右,姑娘試想,我倆人豈能半途而廢,将你留在此地麼?” “楊大哥雲天高義,小女子銘感五衷,可是委實支持不住,為恐耽誤……” 菁華打斷她的話,接口道:“别說了,我們先歇會兒。
” 玉琦向下遊望去,河床愈向下愈寬,水色略渾,雖是初春,水勢仍有點洶湧之象。
遠處,三五點帆影,在雲沉沉的天幕下,顯得孤立無助,而又極端的凄涼。
吳秋華倚在菁華肩上,嬌喘籲籲地說道:“唉!如果有一條船,省事多了。
” 玉琦道:“是啊!等會兒到前面村莊試試運氣,也許有人會為了重酬,用船送我們到溫州呢!” 菁華鼓掌道:“如果找得到小船,可由我來駕駛,到溫州至多需兩個時辰,不必勞動雙腿了。
” 玉琦突向她招手,站在河邊向上下凝望。
她讓吳秋華靠在石上,到了玉琦身畔,偎近他問道:“哥,有事麼?” 玉琦用傳音入密之術問道:“溫州你定然不陌生,是麼?” “是的。
但溫州以上這段路,我卻不熟。
”她也用傳音入密之術答,意在不讓第三人聽到。
“到溫州的大路,該以這條為大路羅?” “不!到溫州有水陸兩途。
水路是從定海(今鎮海)港出海,經普陀南下。
陸路則走四明、天台、括蒼、雁蕩,再沿海岸南下到溫州。
哥,你問這有何用意?” “我隻感到奇怪,賊人既然聚會玉環,為何這條路上不見有賊人,連巴天龍也失蹤了,豈不可怪?” “這條路本就極少人走,平時隻有傳差信使往來;賊人們定然走杭州到定海,上玉環島的船南航了。
” “你在溫州可以找到幫手麼?” 她傲然笑答道:“隻消一聲暗号,可以召來上百好漢。
” “我們先找船,免得吳姑娘震動内傷。
假使不是她,我們早到玉環島了。
到溫州之後,你安排她吧!” “不!我不能安排,免得洩底,讓她自去想辦法。
” 菁華回到吳秋華身旁,仍然扶持着她,說道:“希望晚間能趕到溫州,等會兒我們到下遊村子裡找船,不會找不到的。
” “但願如此。
蒙二位臨危援手,更護翼到溫州,此恩此德,沒齒不忘。
”吳秋華哀怨地說完,一面解開水囊,向菁華一遞說:“趙妹子,在溫州不知兩位要耽擱多久?” “不會太久。
啊!吳姐姐,你先喝。
” “别客氣,你先喝些。
” 菁華确也有點兒渴了,不再客氣,咕噜噜喝了幾口,方将水囊交給吳秋華。
吳秋華喝個夠,收起囊,說道:“趙妹妹,走吧!” 三人重行上路,不久便看到了河岸邊的一個小村莊。
菁華喝了水囊的水,起初似乎毫無感覺,漸漸地,卻無端泛起了一些兒煩惱,感到有點困倦起來。
村子不大,河灣旁泊着五條單桅帆船,灣岸上,還有五六艘三桅船。
三人一到村口,便看到一條單桅帆船上,有兩個女人和兩個身穿破棉襖的中年人,正在收拾船隻。
姑娘感到有點兒困倦,确是想乘船,她站在村口碼頭上,用土話向船上叫,大概是與船上人交涉。
船上兩個中年人,也用土話叽哩咕噜好半天,最後将船拉上了錨,靠向碼頭。
菁華喜孜孜地說:“好了,交涉好了,三兩銀子到溫州,我給他們五兩。
準備上船。
” 船靠在碼頭最外端,碼頭像座跳闆。
菁華在前,引導着吳秋華上船。
玉琦斷後,一步步向前移。
他是個旱鴨子,但并不害怕;他可以憑藉絕世神功,在水面踏波而行,雖然支持不久,但他毫無所懼。
剛踏上船舷,腳還未落實艙闆,菁華隻覺得頭有點暈,身形一踉跄,幾乎栽下船去。
船上兩個中年人趕忙伸手相扶,将兩女接上船.兩個村姑也慌忙将兩女接入艙中。
玉琦一躍上船,隻覺立腳不太穩;這對他是新奇的嘗試,沒留意菁華困頓的神色。
船立即啟行,不久風帆骨碌碌上升,船順風順流,向溫州如飛而駛。
艙中,菁華想掙紮而起,可是力不從心,隻感到渾身無力,想酣然入夢,卻又不想睡下,除昏昏然外,沒有其他的不适。
她向外叫道:“哥,我有點困倦。
” 玉琦大驚,這豈不是異事麼?按今天的行程和沿途景況,一個修為有素的人,沒有困頓的理由。
他不顧一切,不避嫌疑奔入艙中,将包裹擱在一旁,在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