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許多人都跑散了。
李自成非常生氣,立即命擡圈椅的人停下來,下令将逃散的小校斬了兩個,使軍心略為安定,然後繼續趕路。
誰知剛走不遠,後邊又亂了起來,都嚷着“胡人快到了”。
李自成從來沒有敗得這麼慘,士氣這麼低落,可是毫無辦法,隻有催促親軍加速往固關快走。
正在這時,忽然得到禀報,說紅娘子率領健婦營在井陉城外接駕。
李自成猛然“啊”了一聲,趕快問道: “健婦營紅娘子來接駕了?” 周圍人恭敬地答道:“是,陛下,是紅娘子帶領健婦營将士約一千多人來井陉城外接駕。
” 李自成當下感到安慰。
盡管健婦營平時不像男兵那樣勇猛善戰,但在目前情況下卻是很有用的。
他沒有說話,心中巴不得趕快看見紅娘子。
過了不久,果然看見紅娘子率領健婦營的将士在路旁接駕。
紅娘子同慧瓊、慧劍等都在前邊,向李自成躬身說道: “健婦營前來接駕!請陛下速進井陉城中。
倘若胡人追來,有健婦營在此截殺,萬無一失。
” 李自成讓擡圈椅的親兵暫且止步,笑着望望紅娘子等人,連連點頭說:“你來得好,來得好,就在此險要地勢,殺退追兵。
殺退之後,不要戀戰,這井陉城也不用留人防守,你就趕快率全營退回固關,在固關休息。
一定要保住固關不失,等我另派人馬接替。
” 紅娘子在馬上躬身叉手,大聲說道:“遵旨!固關城請陛下放心,絕不會讓胡人進來。
” 李自成還是不放心,又把李岩叫來,對他說:“你現在手下兵也很少,你先去固關等候,等紅娘子退回固關,你幫助她固守,暫不要離開。
眼下追兵很急,固關安危,隻靠你們夫婦二人!以後如何,等候我的谕旨。
” 李岩躬身答道:“謹遵聖谕!” 李自成于五月十七日過了固關,經平定州前往太原。
牛金星、宋獻策跟随前去。
滿洲追兵接到多爾衮傳谕:将李自成趕入山西以後,不必窮追,趕快班師回京,休息士馬,以待後命。
于是吳三桂等在阿濟格、多铎的統率之下,占領真定之後,都沒有再往前去。
隻有尚可喜的一個部将率領兩三千人繼續追趕。
本來這位部将也接到了停止追趕的命令,但他一則怕李自成回師反攻,二則想奪取婦女财物,所以派五百騎兵繼續向固關前進,結果在井陉附近遇到紅娘子、李岩的伏兵,死傷了一半将士。
而健婦營因為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精銳的部隊,也死傷了不少人,最可惜的是慧劍陣亡了。
紅娘子打退了追兵,打掃戰場,将慧劍和其他陣亡健婦的屍體運回固關埋葬,大哭一場,就留在固關,等候皇上另作吩咐。
李岩在這裡隻停了一天,便接到李自成從平定州來的緊急手谕,催促他速赴太原。
他不敢停留,别了紅娘子,連夜動身,趕了九十裡路,到了平定州。
那時天色剛明,他來到驿舍裡休息打尖,剛剛睡下不久,又被叫醒,要他接旨。
他趕快跪下接旨,原來是李自成從壽陽境内又來了一封火急手谕,催他速赴太原行在,不可遲誤。
李岩心中吃驚,猜不到有什麼事如此緊急。
過了片刻,劉體純前來見他。
劉體純也猜不透皇上催李岩如此緊急,究為何事。
李岩的人馬已經困乏,可是驿站沒有馬,劉體純隻好另外給他換馬。
他問劉體純: “你為何不去太原?” 劉體純小聲說道:“從這裡有小路,不走固關可以出太行山往北。
我留在這裡布置細作,打聽從北京到真定一帶敵人動靜;還要派人去北京探明窦妃下落。
皇上很後悔沒有将窦妃帶出北京,所以命我必須迅速探明,救窦妃出來。
” 說到這裡,劉體純忽然猜測:“皇上叫你去太原,催得如此火急,莫非叫你想辦法,救窦妃出京嗎?” 李岩感到疑惑,猜想可能是為窦妃的事。
但又想到,會不會皇上聽了他的話,心中明白了,知道目前河南萬不能丢,穩定豫北,即是穩定河南,穩定河南,大局方有回轉可能,因此決定要他趕快回河南去呢?李岩不敢耽誤,也不顧疲憊,騎上了劉體純給他換的戰馬,帶着少數随從,匆忙登程。
一面奔馳,一面心中仍在疑惑不解,到底為何這麼緊急,命我速去太原行在呢? 自從多爾衮下令清查隐藏宮女和限令東、西、中三城居民遷出之後,三天過去了。
窦妃感到自己斷難幸免,随時懷揣一個“死”字。
雖然限期是十天,但有許多住宅剛過三天就被滿洲兵占領了,不管房主人一家死活,硬是趕走,甚至連家具什物也不許搬走一件。
幸而陳豫安在北京熟人較多,在宣武門外找了一處宅子住了下來。
陳豫安為忠于李公子兄弟所托,對王義仁一家悉心照顧,操了很多心,也擔着很大風險。
兩家人仍住在一起,窦妃和舅父舅母住在後院,陳家住在前院。
胡同十分僻靜,很少有車馬行走。
恰好王媽的兒子也住在宣武門外,靠近琉璃廠一個小胡同内,相距不遠。
王媽有時也去家中看看兒子,消息反而靈通多了。
隻要朝野有什麼重要消息,陳豫安和王媽的兒子就會趕快告訴王義仁。
王義仁心上擔負着千斤重擔,日夜提心吊膽。
他深感自己老夫妻和外甥女都是在胡人的刀尖下生活,随時都會大禍臨頭,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臉上很快地消瘦下去,顴骨和鼻梁顯得越發高了。
多虧陳豫安盡心照顧,使他還不至于完全絕望。
一天下午,窦妃在睡午覺時做了一個兇夢,醒來後仍然驚魂不定,草草梳洗以後,坐在閨房的窗前納悶。
在宮中時她跟着懿安皇後學會了作詩,有一次田娘娘和袁娘娘來朝拜懿安皇後,看見她作的舊詩,着實稱贊一番,還賞賜了一些東西,其中最名貴的是李清照用過的一方端硯。
昨天她預感到會大禍臨頭,半夜起來,瞞着兩個宮女,在燭光下寫出了六首絕命詩。
寫好以後,她一邊推敲,一邊暗暗流淚。
改好以後,她謄抄在一張素箋上,壓在鏡奁下邊,準備臨危自盡時交給舅父,日後想辦法獻給大順皇帝。
現在她将絕命詩取出來,從頭默誦一遍,滿懷酸痛,淚如泉湧。
年紀稍長的那個宮女端木清晖進來替她斟茶,看見這種情形,小聲地凄然問道: “娘娘,你又作詩了?” 窦妃隻顧流淚,沒有回答,将素箋推到端木清晖面前。
端木清晖雙手捧起素箋,看了一遍,知道是窦妃的絕命詩,不覺埂咽流淚。
那六首詩寫道: 深宮十載依孤鳳,已拼琴棋送此生。
不料身
李自成非常生氣,立即命擡圈椅的人停下來,下令将逃散的小校斬了兩個,使軍心略為安定,然後繼續趕路。
誰知剛走不遠,後邊又亂了起來,都嚷着“胡人快到了”。
李自成從來沒有敗得這麼慘,士氣這麼低落,可是毫無辦法,隻有催促親軍加速往固關快走。
正在這時,忽然得到禀報,說紅娘子率領健婦營在井陉城外接駕。
李自成猛然“啊”了一聲,趕快問道: “健婦營紅娘子來接駕了?” 周圍人恭敬地答道:“是,陛下,是紅娘子帶領健婦營将士約一千多人來井陉城外接駕。
” 李自成當下感到安慰。
盡管健婦營平時不像男兵那樣勇猛善戰,但在目前情況下卻是很有用的。
他沒有說話,心中巴不得趕快看見紅娘子。
過了不久,果然看見紅娘子率領健婦營的将士在路旁接駕。
紅娘子同慧瓊、慧劍等都在前邊,向李自成躬身說道: “健婦營前來接駕!請陛下速進井陉城中。
倘若胡人追來,有健婦營在此截殺,萬無一失。
” 李自成讓擡圈椅的親兵暫且止步,笑着望望紅娘子等人,連連點頭說:“你來得好,來得好,就在此險要地勢,殺退追兵。
殺退之後,不要戀戰,這井陉城也不用留人防守,你就趕快率全營退回固關,在固關休息。
一定要保住固關不失,等我另派人馬接替。
” 紅娘子在馬上躬身叉手,大聲說道:“遵旨!固關城請陛下放心,絕不會讓胡人進來。
” 李自成還是不放心,又把李岩叫來,對他說:“你現在手下兵也很少,你先去固關等候,等紅娘子退回固關,你幫助她固守,暫不要離開。
眼下追兵很急,固關安危,隻靠你們夫婦二人!以後如何,等候我的谕旨。
” 李岩躬身答道:“謹遵聖谕!” 李自成于五月十七日過了固關,經平定州前往太原。
牛金星、宋獻策跟随前去。
滿洲追兵接到多爾衮傳谕:将李自成趕入山西以後,不必窮追,趕快班師回京,休息士馬,以待後命。
于是吳三桂等在阿濟格、多铎的統率之下,占領真定之後,都沒有再往前去。
隻有尚可喜的一個部将率領兩三千人繼續追趕。
本來這位部将也接到了停止追趕的命令,但他一則怕李自成回師反攻,二則想奪取婦女财物,所以派五百騎兵繼續向固關前進,結果在井陉附近遇到紅娘子、李岩的伏兵,死傷了一半将士。
而健婦營因為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精銳的部隊,也死傷了不少人,最可惜的是慧劍陣亡了。
紅娘子打退了追兵,打掃戰場,将慧劍和其他陣亡健婦的屍體運回固關埋葬,大哭一場,就留在固關,等候皇上另作吩咐。
李岩在這裡隻停了一天,便接到李自成從平定州來的緊急手谕,催促他速赴太原。
他不敢停留,别了紅娘子,連夜動身,趕了九十裡路,到了平定州。
那時天色剛明,他來到驿舍裡休息打尖,剛剛睡下不久,又被叫醒,要他接旨。
他趕快跪下接旨,原來是李自成從壽陽境内又來了一封火急手谕,催他速赴太原行在,不可遲誤。
李岩心中吃驚,猜不到有什麼事如此緊急。
過了片刻,劉體純前來見他。
劉體純也猜不透皇上催李岩如此緊急,究為何事。
李岩的人馬已經困乏,可是驿站沒有馬,劉體純隻好另外給他換馬。
他問劉體純: “你為何不去太原?” 劉體純小聲說道:“從這裡有小路,不走固關可以出太行山往北。
我留在這裡布置細作,打聽從北京到真定一帶敵人動靜;還要派人去北京探明窦妃下落。
皇上很後悔沒有将窦妃帶出北京,所以命我必須迅速探明,救窦妃出來。
” 說到這裡,劉體純忽然猜測:“皇上叫你去太原,催得如此火急,莫非叫你想辦法,救窦妃出京嗎?” 李岩感到疑惑,猜想可能是為窦妃的事。
但又想到,會不會皇上聽了他的話,心中明白了,知道目前河南萬不能丢,穩定豫北,即是穩定河南,穩定河南,大局方有回轉可能,因此決定要他趕快回河南去呢?李岩不敢耽誤,也不顧疲憊,騎上了劉體純給他換的戰馬,帶着少數随從,匆忙登程。
一面奔馳,一面心中仍在疑惑不解,到底為何這麼緊急,命我速去太原行在呢? 自從多爾衮下令清查隐藏宮女和限令東、西、中三城居民遷出之後,三天過去了。
窦妃感到自己斷難幸免,随時懷揣一個“死”字。
雖然限期是十天,但有許多住宅剛過三天就被滿洲兵占領了,不管房主人一家死活,硬是趕走,甚至連家具什物也不許搬走一件。
幸而陳豫安在北京熟人較多,在宣武門外找了一處宅子住了下來。
陳豫安為忠于李公子兄弟所托,對王義仁一家悉心照顧,操了很多心,也擔着很大風險。
兩家人仍住在一起,窦妃和舅父舅母住在後院,陳家住在前院。
胡同十分僻靜,很少有車馬行走。
恰好王媽的兒子也住在宣武門外,靠近琉璃廠一個小胡同内,相距不遠。
王媽有時也去家中看看兒子,消息反而靈通多了。
隻要朝野有什麼重要消息,陳豫安和王媽的兒子就會趕快告訴王義仁。
王義仁心上擔負着千斤重擔,日夜提心吊膽。
他深感自己老夫妻和外甥女都是在胡人的刀尖下生活,随時都會大禍臨頭,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臉上很快地消瘦下去,顴骨和鼻梁顯得越發高了。
多虧陳豫安盡心照顧,使他還不至于完全絕望。
一天下午,窦妃在睡午覺時做了一個兇夢,醒來後仍然驚魂不定,草草梳洗以後,坐在閨房的窗前納悶。
在宮中時她跟着懿安皇後學會了作詩,有一次田娘娘和袁娘娘來朝拜懿安皇後,看見她作的舊詩,着實稱贊一番,還賞賜了一些東西,其中最名貴的是李清照用過的一方端硯。
昨天她預感到會大禍臨頭,半夜起來,瞞着兩個宮女,在燭光下寫出了六首絕命詩。
寫好以後,她一邊推敲,一邊暗暗流淚。
改好以後,她謄抄在一張素箋上,壓在鏡奁下邊,準備臨危自盡時交給舅父,日後想辦法獻給大順皇帝。
現在她将絕命詩取出來,從頭默誦一遍,滿懷酸痛,淚如泉湧。
年紀稍長的那個宮女端木清晖進來替她斟茶,看見這種情形,小聲地凄然問道: “娘娘,你又作詩了?” 窦妃隻顧流淚,沒有回答,将素箋推到端木清晖面前。
端木清晖雙手捧起素箋,看了一遍,知道是窦妃的絕命詩,不覺埂咽流淚。
那六首詩寫道: 深宮十載依孤鳳,已拼琴棋送此生。
不料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