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力氣,我不忍看他被衆人吃掉,我也不忍看我的仆人互相殘殺,你吃我,我吃你。
我現在隻求你們将張新貴埋到後花園中,讓他安心地歸天去吧。
” 說到這裡,他不由得落下眼淚。
衆人忙說:“請老爺放心,我們馬上就去埋他。
”立刻就有人去擡張新貴的死屍。
黃澎又囑咐管家親自去後花園照料,這才同劉子彬重新回到簽押房來。
坐下以後,他們相對無言,隻是歎氣。
這時姨太太也走進房來,坐在旁邊。
平時黃澍和劉子彬有重要密儀,姨太太照例是要回避的,可是現在已到了生死關頭,商量的是如何走最後一步棋了,所以她不願回避,黃澍也沒有叫她離開。
她聽了一會兒,實在不懂,隻是知道這計策十分重要,而且不可耽誤。
她忍不住問道: “你們說的‘人鬼之計’是什麼計策?” 黃澍瞪她一眼,說:“現在不用你打聽,以後自然知道。
你對誰都不能提‘壬癸之計’這四個字,千萬!千萬!” 姨太太不敢再問。
黃澎也不理她,對劉子彬慨然說道:“我黃某官職不高,擔子卻重。
我決不能坐等開封瓦解,死于流賊之手!” 劉子彬問:“馬上差人往河北去麼?” 黃澍說:“趁近來圍城的流賊疲勞萬分,士氣衰落,防守十分松懈,今晚就差人繞道下遊,赴黃河北岸面見嚴大人,請他于明日或後日夜間,依照前計行事。
” 劉子彬問道:“這兩天秋月極明,容易被堤上賊兵看見,能成功麼?” 黃澍說:“敵兵松懈,必無防備。
”停一停,他又用嚴重的口氣對這位親信幕僚說,“子彬,倘若你我都能平安活下去,此事隻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 劉子彬趕快說:“請老爺放心,我甯死也不會洩漏一字。
” 黃澍說:“請你快去安排出城的人,我要去休息一下,頭暈得厲害。
” 劉子彬起身告辭走了。
黃澍由姨太太攙扶着,往内宅走去,邊走邊低聲囑咐:“你趕快帶一個可靠的丫頭,将值錢的東西打成包袱。
” “又不能出城,這值錢的東西還用得着麼?” 黃澎沒有回答,用很有深意的眼神望她一眼,不再說話。
新任的河南巡按禦史嚴雲京在北京陛辭以後,于五月上旬到了封丘。
那時開封情況已經不妙,李自成的大軍到了開封近郊,圍困開封之戰馬上就要開始,所以嚴雲京不敢渡過黃河,逗留在北岸的封丘城中。
五月二十日,黃澍趁李自成的人馬還沒有合圍,開封北城與黃河之間還可以暢通無阻,帶着少數親随來到黃河南岸的柳園渡。
李光-也陪着他一起前來,将他送上船後,返回城中。
黃澍渡過黃河,在封丘住了三天,同嚴雲京詳細研究了開封形勢。
他們都認為,闖、曹大軍有幾十萬,單是能戰的精兵就有十萬上下,朝廷想要救援開封,也是力不從心,眼看開封被圍之勢已經定了。
而開封人口衆多,号稱百萬,糧食都靠外邊運來,一旦被圍日久,很難固守。
他們商量了一條計策:從開封西北的黃河南岸掘開河堤,用黃水去淹死闖、曹大軍,至少使闖、曹大軍不能順利圍城。
為着不張揚出去,他們稱這個辦法為“壬癸之計”,像現代軍事上所謂代号。
這計策商定之後,六月十四日就由黃河北岸派兵坐船過河在朱家口掘開了河堤。
使他們遺憾的是,當時天早日久,黃河水枯,雖然掘開了河堤,水勢仍然十分平緩,水流也小,僅僅能把城壕灌滿,對闖、曹人馬毫無傷害。
七、八月間,黃澍同嚴雲京又有過一次密書往還,重新研究水淹義軍的事,但什麼時候再行此計,第一要等待黃河秋汛到來,第二要等待黃澍從開封城送來消息。
那時八府巡按嚴雲京常常站在黃河岸上觀看水勢。
水一直未漲,河槽中許多處露出沙洲。
他是河南封疆大吏,守土有責,卻長期駐節北岸,坐視開封被圍,軍民絕糧,一籌莫展。
他擔心拖延日久,城中有變,開封失守,所以常望着黃河焦急。
七、八兩個月,就在焦急中過去了。
進人九月以來,秋雨連綿,河水暴漲,不僅原來河心沙洲全然不見,而且滔滔洪水,一望浩渺,奔流沖刷堤岸,洶湧澎湃。
這正是決口“淹”賊的好時機,可是開封城内偏偏沒有消息。
嚴雲京天天等候着開封來人,總是等不到,他想,難道現在開封竟被圍困得完全沒有人能夠出城了麼?他對别人不敢露出心事,隻能私下焦急和歎氣。
九月十四日黎明,嚴雲京被仆人從床上叫醒。
仆人告他說,從開封城中來了一個下書的人,說是帶有開封府推官黃澍的蠟丸書,要當面遞給巡按大人。
嚴雲京一聽,趕快披衣下床,來到外間,問道:“下書人在哪裡?” 仆人立即将下書人帶進屋來,向他跪下磕頭,并将一個蠟丸雙手呈上。
仆人去接蠟丸,嚴雲京等不及,伸手抓了過來。
立刻對着燭光,破了蠟丸,看上面寫的什麼。
那是黃澍的筆迹,寫在一張小小的紙片上。
雖然也有上下款,但嚴雲京無暇去看,一眼就望到那主要的語句,寫的是: 全城絕糧,潰在旦夕。
壬癸之計,速賜斟酌。
澍已力竭,死在旦夕;北望雲天,跪呈絕筆。
嚴雲京把這幾句話反複看了三遍,納人袖中,又向來人問了開封城中的情形,深深地歎了口氣,随即命仆人将來人帶下去吃飯、休息。
那下書人跪在地下問道: “大人,要不要小的帶回書返回城中?” 嚴雲京本想讓這個人帶封回書給黃澍,安定城中軍民之心,但這念頭隻在腦海中一閃,馬上就覺得不妥:萬一此人被“流賊”抓到,豈不
我現在隻求你們将張新貴埋到後花園中,讓他安心地歸天去吧。
” 說到這裡,他不由得落下眼淚。
衆人忙說:“請老爺放心,我們馬上就去埋他。
”立刻就有人去擡張新貴的死屍。
黃澎又囑咐管家親自去後花園照料,這才同劉子彬重新回到簽押房來。
坐下以後,他們相對無言,隻是歎氣。
這時姨太太也走進房來,坐在旁邊。
平時黃澍和劉子彬有重要密儀,姨太太照例是要回避的,可是現在已到了生死關頭,商量的是如何走最後一步棋了,所以她不願回避,黃澍也沒有叫她離開。
她聽了一會兒,實在不懂,隻是知道這計策十分重要,而且不可耽誤。
她忍不住問道: “你們說的‘人鬼之計’是什麼計策?” 黃澍瞪她一眼,說:“現在不用你打聽,以後自然知道。
你對誰都不能提‘壬癸之計’這四個字,千萬!千萬!” 姨太太不敢再問。
黃澎也不理她,對劉子彬慨然說道:“我黃某官職不高,擔子卻重。
我決不能坐等開封瓦解,死于流賊之手!” 劉子彬問:“馬上差人往河北去麼?” 黃澍說:“趁近來圍城的流賊疲勞萬分,士氣衰落,防守十分松懈,今晚就差人繞道下遊,赴黃河北岸面見嚴大人,請他于明日或後日夜間,依照前計行事。
” 劉子彬問道:“這兩天秋月極明,容易被堤上賊兵看見,能成功麼?” 黃澍說:“敵兵松懈,必無防備。
”停一停,他又用嚴重的口氣對這位親信幕僚說,“子彬,倘若你我都能平安活下去,此事隻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 劉子彬趕快說:“請老爺放心,我甯死也不會洩漏一字。
” 黃澍說:“請你快去安排出城的人,我要去休息一下,頭暈得厲害。
” 劉子彬起身告辭走了。
黃澍由姨太太攙扶着,往内宅走去,邊走邊低聲囑咐:“你趕快帶一個可靠的丫頭,将值錢的東西打成包袱。
” “又不能出城,這值錢的東西還用得着麼?” 黃澎沒有回答,用很有深意的眼神望她一眼,不再說話。
新任的河南巡按禦史嚴雲京在北京陛辭以後,于五月上旬到了封丘。
那時開封情況已經不妙,李自成的大軍到了開封近郊,圍困開封之戰馬上就要開始,所以嚴雲京不敢渡過黃河,逗留在北岸的封丘城中。
五月二十日,黃澍趁李自成的人馬還沒有合圍,開封北城與黃河之間還可以暢通無阻,帶着少數親随來到黃河南岸的柳園渡。
李光-也陪着他一起前來,将他送上船後,返回城中。
黃澍渡過黃河,在封丘住了三天,同嚴雲京詳細研究了開封形勢。
他們都認為,闖、曹大軍有幾十萬,單是能戰的精兵就有十萬上下,朝廷想要救援開封,也是力不從心,眼看開封被圍之勢已經定了。
而開封人口衆多,号稱百萬,糧食都靠外邊運來,一旦被圍日久,很難固守。
他們商量了一條計策:從開封西北的黃河南岸掘開河堤,用黃水去淹死闖、曹大軍,至少使闖、曹大軍不能順利圍城。
為着不張揚出去,他們稱這個辦法為“壬癸之計”,像現代軍事上所謂代号。
這計策商定之後,六月十四日就由黃河北岸派兵坐船過河在朱家口掘開了河堤。
使他們遺憾的是,當時天早日久,黃河水枯,雖然掘開了河堤,水勢仍然十分平緩,水流也小,僅僅能把城壕灌滿,對闖、曹人馬毫無傷害。
七、八月間,黃澍同嚴雲京又有過一次密書往還,重新研究水淹義軍的事,但什麼時候再行此計,第一要等待黃河秋汛到來,第二要等待黃澍從開封城送來消息。
那時八府巡按嚴雲京常常站在黃河岸上觀看水勢。
水一直未漲,河槽中許多處露出沙洲。
他是河南封疆大吏,守土有責,卻長期駐節北岸,坐視開封被圍,軍民絕糧,一籌莫展。
他擔心拖延日久,城中有變,開封失守,所以常望着黃河焦急。
七、八兩個月,就在焦急中過去了。
進人九月以來,秋雨連綿,河水暴漲,不僅原來河心沙洲全然不見,而且滔滔洪水,一望浩渺,奔流沖刷堤岸,洶湧澎湃。
這正是決口“淹”賊的好時機,可是開封城内偏偏沒有消息。
嚴雲京天天等候着開封來人,總是等不到,他想,難道現在開封竟被圍困得完全沒有人能夠出城了麼?他對别人不敢露出心事,隻能私下焦急和歎氣。
九月十四日黎明,嚴雲京被仆人從床上叫醒。
仆人告他說,從開封城中來了一個下書的人,說是帶有開封府推官黃澍的蠟丸書,要當面遞給巡按大人。
嚴雲京一聽,趕快披衣下床,來到外間,問道:“下書人在哪裡?” 仆人立即将下書人帶進屋來,向他跪下磕頭,并将一個蠟丸雙手呈上。
仆人去接蠟丸,嚴雲京等不及,伸手抓了過來。
立刻對着燭光,破了蠟丸,看上面寫的什麼。
那是黃澍的筆迹,寫在一張小小的紙片上。
雖然也有上下款,但嚴雲京無暇去看,一眼就望到那主要的語句,寫的是: 全城絕糧,潰在旦夕。
壬癸之計,速賜斟酌。
澍已力竭,死在旦夕;北望雲天,跪呈絕筆。
嚴雲京把這幾句話反複看了三遍,納人袖中,又向來人問了開封城中的情形,深深地歎了口氣,随即命仆人将來人帶下去吃飯、休息。
那下書人跪在地下問道: “大人,要不要小的帶回書返回城中?” 嚴雲京本想讓這個人帶封回書給黃澍,安定城中軍民之心,但這念頭隻在腦海中一閃,馬上就覺得不妥:萬一此人被“流賊”抓到,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