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關燈
令,不許人馬随便人城,不許搶劫,由闖營派兵人城,占領周王府和各郡王府及各個重要衙門、各處重要街道和鄉宦富豪家宅。

    派人拿着闖王令箭,到處巡邏。

    曹營人馬不要說不能進城,縱然進了城,也得趕快遵令退出。

    等到闖營人馬将全城金銀财寶和婦女都搜羅一空,才分派一點給曹營。

    又說,到那時上有闖王嚴令,下有我這個大将軍的軍法,将士們縱然心裡不服,也沒有二話好說。

    他們紛紛說的就是這些閑話,你們說可惱不可惱。

    我當然知道大元帥是決不會這麼對待曹營的,可是有時下邊的嘴是堵不住的啊。

    ” 宋獻策不等闖王回答就說道:“闖王同大将軍曾經說明,闖營也好,曹營也好,手掌手背都是肉。

    破了開封之後,決不會吃飽了闖營,餓瘦了曹營。

    闖王志在奪取江山,像大海一樣包容百川,豈會在這些事上厚此薄彼?何況闖、曹二營原是兄弟,如今曹營也等于是闖王自己的人馬。

    說這些閑話不是故意挑撥闖、曹二營之間的手足之情麼?” 曹操說:“是的呀,我也覺得這話說得完全違背闖王的心意,所以我已下令不許下邊随便亂說。

    ” 李自成知道曹操是故意拿這話來試探他,就說道:“汝才,我已經對你說過,今日再說明白。

    破了開封之後,仍像往日一樣,所得财物和牲口,闖營六份,曹營四份。

    如果這次能不經過大仗,逼使開封投降,到時闖、曹二營都派人馬進城。

    闖營從西門和北門進去,曹營從南門和東門進去,闖營占西北,曹營占東南。

    鼓樓以西以北,都歸闖營安民,鼓樓東南,都歸曹營安民。

    這話以前我也說過,現在當着獻策的面,我再把這話說清楚。

    你回到曹營可以傳知将士,讓大家放心,我決不會對曹營另眼看待。

    ” 對于李自成的這一決定,曹操心中并不滿意,甚至有點氣憤,但他表面上仍裝作十分感激,連聲說:“這辦法好,這辦法好,我一定遵照大元帥的指示向将士傳谕。

    我想将士們一定會安下心來。

    ” 因為他的态度那麼自然,所以李自成和宋獻策也就不再談這件事了。

    又說了一陣閑話,曹操起身告辭,但還沒有走出大帳,吳汝義迎面匆匆走來,向闖王禀報: “禀告大元帥,城上忽然出現很多人,還向城外打炮,旗幟也很多,不知什麼用意。

    ” 闖王和曹操都覺詫異。

    闖王說道:“汝才,你暫時不要回去,同我一起到大堤上看看,弄清楚城裡想搞什麼把戲。

    獻策,咱們一起走吧。

    ” 于是他們一起走出轅門上馬。

    劉宗敏等聞訊也一起趕來。

    到了大堤上,果然望見城牆上旗幟增加了很多,守城軍民也增加了很多。

    還有一些人騎馬在城上巡邏。

    他們聽到禀報,說四面城上都是如此,五門都有炮聲隆隆不斷。

     看了片刻,闖王鄙視地一笑,說:“這叫做望鄉台上打鑼鼓,不知死的鬼。

    ” 宋獻策也說:“城内已經沒有了辦法,害怕我們乘他們十分困難,開始攻城,所以故意打腫臉充胖子,這叫做‘耀兵詐敵’之計。

    ” 曹操說:“實際上他們自己吃了虧。

    今天讓幾萬人上城露一露,每個人總得叫他們吃點東西。

    城中糧食已經十分缺乏,玩弄這一詭計又得浪費許多糧食。

    ” 闖王說:“這些蠢貨,越是困難越做蠢事。

    ” 他們一面閑談,一面下了大堤,回閻李寨去。

    走了不遠,遇着一條岔路,曹操同闖王、獻策、宗敏等拱手相别,從岔路向西南奔去,直接回他的老營。

    李自成一直很關心李過要向他禀報的那個機密消息,一回大帳,就向雙喜吩咐 “快請你補之大哥來!” 李自成向李過低聲問道:“補之,你剛才說曹操暗降官軍,已經有了成議,可拿到了什麼證據?” 李過說:“今日五更,我們捉到一個城中出來的細作,他是去向曹操投送密書的,被我的巡邏兵士抓到,在他身上搜出一封高名衡的書子,這可是真憑實據。

    ” 于是他從懷中掏出密書,遞給闖王。

    闖王看過以後,又交給宋獻策,說道: “軍師,你小聲念給大家聽聽,我們再斟酌一番。

    ” 宋獻策接過密書,把重要部分念了出來。

    大意是這樣的: 前接将軍密劄,已悉轉禍為福之舉,又見大炮炮口向上,不傷我兵,足見真誠。

    本院業經飛奏朝廷,拜封當在旦夕。

    所約之事,仍照密計而行。

    河北兵馬當于八月二十九日子夜由朱家寨南渡會合…… 下邊的話還沒有念出來,劉宗敏憤怒地罵了一句:“果然是反複無常!”可是他忽然想到也許其中有詐,向李過問道:“這奸細你審問過麼?” 李過說:“奸細确是城中派出的,也确實是從巡撫衙門來的,說的城内情況都對,但究竟是城内同曹操真有勾結,還是高名衡用的離間之計,一時很難斷定,連這個奸細也不知道。

    ” 闖王問道:“既是向曹營投書,如何被你抓到?” 李過說:“他大概是三更出的城。

    本來應從西門出來,但知道我們的人馬不斷在西面巡邏,所以就從南門出來,繞道很遠,又走錯了路,不提防就被我的巡邏騎兵捉住。

    看來我的人馬移營到城西南角的事,城中尚不清楚。

    ” 闖王向大家問道:“你們看汝才是不是已經投降了官軍,與高名衡有了密約?” 大家一時無言,輪流将書子拿在手裡仔細推敲,說不準曹操到底是真降了還是高名衡用的反間計。

    闖王看大家都拿不準,于是說道: “看來汝才不會已經投降,八成是高名衡用的反間計。

    ” 劉宗敏說:“不過我們也不得不小心點,以防萬一。

    ” 闖王說:“這話也對,今日汝才來見我,分明是部隊已經同我們不一心了。

    前幾天就傳說曹營打算拉走,所以我才命補之移營西南,也是防他這一手。

    今日汝才說是向我禀報下邊情況,實際是探我的口氣。

    ” 高一功說:“不僅是探你的口氣,也是向你将一軍。

    ” 宋獻策說:“剛才我沒有仔細想,隻覺得曹操對大元帥的話好像是滿意的,現在看來,這人确實狡詐,他面上堆笑,心中實不滿意。

    ” 闖王問道:“你覺得哪件事他不滿意?我也看到他笑中有詐,但是我不敢說他完全不滿意。

    ” 宋獻策說:“暫時分給他兩千石糧食,又分給他幾百石豆料,對這件事他不會有别的話說,因為他知道我們闖營也有困難。

    何況不久就有大批糧食運到,還要繼續分給他。

    我疑心的是,大元帥說破城以後,鼓樓以南和鼓樓與宋門之間,讓他駐兵,安撫百姓;鼓樓西面和北面由闖營駐兵。

    雖然他滿口說好,還對元帥表示感激,可是現在想來,他的心中定然不服。

    ” 闖王說:“我也想着他不會真正心服,可是我的話又不能不說清楚。

    反正如今曹操是一個不熟的膿包,還不到割的時候。

    對他有時可以馬馬虎虎,睜隻眼,合隻眼,有時不能不把話說到明處。

    如不說明,一旦城破,臨時就不好收拾。

    ” 牛金星說:“話說明了好。

    如果他确想拉走,我們也隻能早日割去這個膿包。

    不把話說明白反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