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對他肆口攻汗,不覺出了一身熱汗,小眼角越發不停地跳動。
他望着左良玉說: “撤軍?不可,不可。
眼下大軍萬萬不可後撤。
将士們正在人心惶惶,猜疑百端,一旦後撤,容易潰亂。
敵人乘機以大軍沖突追擊,并以精騎蹂躏,則結局不堪設想矣。
” 在座的許多将軍和幕僚多是督師和總督手下的人,都反對撤軍陳留,認為此時大軍向後移動十分危險。
左良玉心裡罵道:“同這班庸才在一起,受他們拖累,叫老子一籌莫展,真他媽的!”他向大家掃視一眼,不禁面露忿然之色,冷冷一笑,說道: “既然督師大人與諸位大人都認為應該在此地與賊決戰,我也無話可說,至于勝負吉兇,隻好聽天由命!” 了啟睿趕快說:“話不能那樣說,左大人。
隻要我們與開封通了聲氣,約定日期,南北同時向敵營猛攻,進行決戰,勝利仍有幾分把握。
” 左良玉不再說話,急于回營去料理軍事。
會議毫無結果而止。
這天夜間,左良玉在帳中召集他自己的親信将領和幕僚開會。
他毫無顧忌地提到丁啟睿和楊文嶽,說他們都是文臣出身,不懂軍事,且系李自成手下敗将,尤其是楊文嶽,火燒店那一仗竟然撂下傅宗龍單獨逃走。
談到這裡,他帶着嘲笑的口吻說: “今日打仗,非同平時,賊軍勢力強大,又得地利。
我們要謹防别人逃走,單獨把我們留下。
” 他手下的将領和幕僚們也紛紛嘲笑了、楊不知兵。
有人談到,自從下午斷了水源以來,軍營中謠言很多,都說官軍已被流賊四面包圍,明日李自成就要來攻。
又說目前了、楊營中已經軍心不穩。
左良玉心中憂郁,說道: “如此處境,我們的軍心也一樣不穩。
要傳令各營,謹防逃兵;抓到逃兵,立即斬首。
” 又有一個将領談到午後放回俘虜的事,說:“這事十分奇怪,他們對我們的士兵用酒食款待,然後放回,卻把丁、楊麾下的将士,有的斬首,有的剁去右手,有的割掉耳朵,然後放回。
” 另一個幕僚說道:“此事我也覺得奇怪,想來想去這大概是李瞎子用的一條毒計。
” 左良玉說:“這顯然是李瞎子用的挑撥離間之計。
我下午已經同丁、楊二位大人談過,他們也認為這是闖賊存心挑撥。
在這樣人心浮動時候,我們要嚴禁将士們輕信謠言,更不許亂說閑話。
” 一個将官搖搖頭說:“盡管了、楊兩位大人知道是敵人挑撥之計,可是他們手下的将士并不明白。
現在謠言愈來愈盛,都說我們的将士中曾有人帶回一封書子,是李自成寫給大帥的。
” 左良玉的鼻子裡哼了一聲,說:“既然謠言愈來愈盛,我們更要嚴禁謠言。
我身居平賊将軍,李賊除非投降,斷不會給我書信!” 散會以後,左良玉率領幾個重要将領登上一個高阜,向北-望,但見遠遠近近,到處都有火光,有的火光向北延伸很遠,分明在十幾裡外。
從火光可以看出,義軍的營壘一層一層,星羅棋布。
如今官軍再指望走近開封,與城中呼應,已不可能。
左良玉看了一陣,心頭感到沉甸甸的,便又轉過身來向南望去。
他發現,南邊也有不少火光,一會兒在這裡出現,一會兒在那裡出現,火光有時很小,顯然正在熄滅,但新的火光忽然又起。
左良玉知道,那裡并沒有敵人營壘,而是一些遊騎在焚燒田間麥子。
他又想道:倘若戰事不利,丁、楊勢必先逃,他自己當然也要預先想好退路,眼下看來,向東南逃走或向西南逃走,都沒有十分把握。
他是一個深沉威嚴的大帥,不肯将他的心思向左右流露。
同時,盡管已經考慮着戰事失敗和逃走的問題,他仍然希望明天能夠說服丁、楊,向陳留一帶撤兵,然後再從儀封方面迂回到開封城下。
回到帳中,他不敢解甲,就這麼——睡去。
忽然一個親将進來把他叫醒。
他睜開眼睛問道: “有何緊急事兒?” “禀大帥,派往開封的小校回來了。
” 左良玉霍地坐起,說:“把他叫來!” 這個小校是左良玉尚未到達水坡集時,在路上派往開封去的。
他繞了許多路,方才到達開封城下,被城上用繩子系進城内,向巡撫呈遞了左良玉的書子。
左良玉在書子裡表示:願意把人馬開到禹王台和繁塔寺一帶紮營,以護省城,再分出二三萬人馬駐紮在開封與黃河南岸之間,打通糧道。
可是開封官紳們在巡撫面前開會商議,竭力反對,說左良玉的軍紀十分敗壞,到處奸擄燒殺,萬萬不可讓他的人馬開到開封。
商議之後,巡撫就給左良玉回了一封書信,交給小校帶回。
小校被叫進帳中,向左良玉呈上了高名衡的書子。
左良玉雖然不怎樣通文墨,但大體意思還是明白了,知道高名衡是婉辭拒絕他到開封城下作戰。
從小校口中他又獲知了開封官紳們的态度,不禁十分生氣,猛地把腳一跺,大罵了一聲:“一群混蛋!”随即揮手使小校退出。
這時隆隆的炮聲從北邊響了起來,接着西北邊和東北邊也響了起來。
炮聲雖然稀疏,但響聲很大,震得大地動搖。
左良玉睡意全消,邁步走出帳外。
他很有經驗,輕輕地對左右說: “這是賊軍試炮,大家不必擔心。
” 說罷,又問身邊一員親将:“督師和總督那裡有何動靜?” 親将回答:“他們那裡還沒有别的動靜,但要謹防他們逃走。
” 左良玉點點頭,心倩沉重起來:會不會他們也像在火燒店扔下傅宗龍那樣,扔下我先逃呢?萬一那樣,我該怎麼辦?我是不是應當先他們走這一着?向哪個方向走?應該退往何處?……一連串的疑問湧上了他的心頭。
當天夜間,左良玉走後,在楊文嶽的軍帳中又開了一次小小的軍事機密會議,隻有楊文嶽、丁啟睿和幾個最親信的将領、幕僚參加,現在會已經散了。
楊文嶽請了啟睿再坐一下,另有一名中軍将領站在旁邊,随時聽候吩咐。
帳外戒備森嚴,任何人不奉命不許走進。
楊文嶽輕聲說道:“督師大人,你認為今日闖賊不殺左營被俘的官兵,反而用酒食款待,然後放回,是何用意?” “我看不過是離間之計,不必重視。
” 楊文嶽輕輕搖頭,說:“我們要謹防被昆山所賣。
” 丁啟睿一驚,說道:“大人何出此言?我看尚不至此吧?” “不可不防啊。
我是保定、河北、山東總督,不能節制平賊将軍,也不會放在他的眼中。
他隻受督師節制。
萬一戰局不利,像左昆山這樣的人,連楊武陵①尚且駕馭不了,何況大人無楊武陵輔相之尊?” ①楊武陵--即楊嗣昌。
他是湖南常德人,常德古稱“武陵”。
丁啟睿歎了口氣。
他當然知道自己确實比楊嗣昌差得遠。
一年來同左良玉在一起,雖然他有督師之尊,左良玉卻并不把他放在眼中,使他常常徒然生些暗氣。
于是他沉默片刻,無可奈何地回答說: “如今驕兵悍将,确實難以駕馭,汪歲星①就吃了這些人的虧:在襄城尚未接戰,賀人龍、鄭嘉棟等總兵便各自逃走,留下他獨自困守襄城,終至城破身亡。
火燒店之役,也是賀人龍、李國奇首先逃走。
看來如果左昆山不肯用力打仗,或有www.tianyashuku.com私心,你我的處境就更加困難與危險了。
” ①汪歲星--汪喬年字歲星。
“左昆山是一個能夠打仗的人,隻是太驕橫了。
楊文弱待他不薄,他卻不聽調遣,緻使剿滅獻賊之事,功虧一篑,反而丢了襄陽,逼得楊文弱隻好自盡。
如今據我看來,闖賊也在用各種辦法拉攏昆山,說不定暗中也有些咱們不知道的情況。
” “這就難說了。
歸德侯家是昆山的恩人。
這次闖賊破了商丘,對侯家就保護備至。
侯家的人已經逃走,隻留下住宅和一些奴仆,闖賊竟然派兵看守,不許動侯家的一草一木。
看來闖賊用意甚深,我們不得不防。
” “豈但如此,今日放回的左營官兵,在被俘後不但沒有傷害一個人,還用酒食款待,而我們兩營的官兵,不是被殺,就是被剁去右手,割掉耳朵。
雖然是李賊挑撥離間之計,也難怪将士們流言紛紛,自有道理。
” “
他望着左良玉說: “撤軍?不可,不可。
眼下大軍萬萬不可後撤。
将士們正在人心惶惶,猜疑百端,一旦後撤,容易潰亂。
敵人乘機以大軍沖突追擊,并以精騎蹂躏,則結局不堪設想矣。
” 在座的許多将軍和幕僚多是督師和總督手下的人,都反對撤軍陳留,認為此時大軍向後移動十分危險。
左良玉心裡罵道:“同這班庸才在一起,受他們拖累,叫老子一籌莫展,真他媽的!”他向大家掃視一眼,不禁面露忿然之色,冷冷一笑,說道: “既然督師大人與諸位大人都認為應該在此地與賊決戰,我也無話可說,至于勝負吉兇,隻好聽天由命!” 了啟睿趕快說:“話不能那樣說,左大人。
隻要我們與開封通了聲氣,約定日期,南北同時向敵營猛攻,進行決戰,勝利仍有幾分把握。
” 左良玉不再說話,急于回營去料理軍事。
會議毫無結果而止。
這天夜間,左良玉在帳中召集他自己的親信将領和幕僚開會。
他毫無顧忌地提到丁啟睿和楊文嶽,說他們都是文臣出身,不懂軍事,且系李自成手下敗将,尤其是楊文嶽,火燒店那一仗竟然撂下傅宗龍單獨逃走。
談到這裡,他帶着嘲笑的口吻說: “今日打仗,非同平時,賊軍勢力強大,又得地利。
我們要謹防别人逃走,單獨把我們留下。
” 他手下的将領和幕僚們也紛紛嘲笑了、楊不知兵。
有人談到,自從下午斷了水源以來,軍營中謠言很多,都說官軍已被流賊四面包圍,明日李自成就要來攻。
又說目前了、楊營中已經軍心不穩。
左良玉心中憂郁,說道: “如此處境,我們的軍心也一樣不穩。
要傳令各營,謹防逃兵;抓到逃兵,立即斬首。
” 又有一個将領談到午後放回俘虜的事,說:“這事十分奇怪,他們對我們的士兵用酒食款待,然後放回,卻把丁、楊麾下的将士,有的斬首,有的剁去右手,有的割掉耳朵,然後放回。
” 另一個幕僚說道:“此事我也覺得奇怪,想來想去這大概是李瞎子用的一條毒計。
” 左良玉說:“這顯然是李瞎子用的挑撥離間之計。
我下午已經同丁、楊二位大人談過,他們也認為這是闖賊存心挑撥。
在這樣人心浮動時候,我們要嚴禁将士們輕信謠言,更不許亂說閑話。
” 一個将官搖搖頭說:“盡管了、楊兩位大人知道是敵人挑撥之計,可是他們手下的将士并不明白。
現在謠言愈來愈盛,都說我們的将士中曾有人帶回一封書子,是李自成寫給大帥的。
” 左良玉的鼻子裡哼了一聲,說:“既然謠言愈來愈盛,我們更要嚴禁謠言。
我身居平賊将軍,李賊除非投降,斷不會給我書信!” 散會以後,左良玉率領幾個重要将領登上一個高阜,向北-望,但見遠遠近近,到處都有火光,有的火光向北延伸很遠,分明在十幾裡外。
從火光可以看出,義軍的營壘一層一層,星羅棋布。
如今官軍再指望走近開封,與城中呼應,已不可能。
左良玉看了一陣,心頭感到沉甸甸的,便又轉過身來向南望去。
他發現,南邊也有不少火光,一會兒在這裡出現,一會兒在那裡出現,火光有時很小,顯然正在熄滅,但新的火光忽然又起。
左良玉知道,那裡并沒有敵人營壘,而是一些遊騎在焚燒田間麥子。
他又想道:倘若戰事不利,丁、楊勢必先逃,他自己當然也要預先想好退路,眼下看來,向東南逃走或向西南逃走,都沒有十分把握。
他是一個深沉威嚴的大帥,不肯将他的心思向左右流露。
同時,盡管已經考慮着戰事失敗和逃走的問題,他仍然希望明天能夠說服丁、楊,向陳留一帶撤兵,然後再從儀封方面迂回到開封城下。
回到帳中,他不敢解甲,就這麼——睡去。
忽然一個親将進來把他叫醒。
他睜開眼睛問道: “有何緊急事兒?” “禀大帥,派往開封的小校回來了。
” 左良玉霍地坐起,說:“把他叫來!” 這個小校是左良玉尚未到達水坡集時,在路上派往開封去的。
他繞了許多路,方才到達開封城下,被城上用繩子系進城内,向巡撫呈遞了左良玉的書子。
左良玉在書子裡表示:願意把人馬開到禹王台和繁塔寺一帶紮營,以護省城,再分出二三萬人馬駐紮在開封與黃河南岸之間,打通糧道。
可是開封官紳們在巡撫面前開會商議,竭力反對,說左良玉的軍紀十分敗壞,到處奸擄燒殺,萬萬不可讓他的人馬開到開封。
商議之後,巡撫就給左良玉回了一封書信,交給小校帶回。
小校被叫進帳中,向左良玉呈上了高名衡的書子。
左良玉雖然不怎樣通文墨,但大體意思還是明白了,知道高名衡是婉辭拒絕他到開封城下作戰。
從小校口中他又獲知了開封官紳們的态度,不禁十分生氣,猛地把腳一跺,大罵了一聲:“一群混蛋!”随即揮手使小校退出。
這時隆隆的炮聲從北邊響了起來,接着西北邊和東北邊也響了起來。
炮聲雖然稀疏,但響聲很大,震得大地動搖。
左良玉睡意全消,邁步走出帳外。
他很有經驗,輕輕地對左右說: “這是賊軍試炮,大家不必擔心。
” 說罷,又問身邊一員親将:“督師和總督那裡有何動靜?” 親将回答:“他們那裡還沒有别的動靜,但要謹防他們逃走。
” 左良玉點點頭,心倩沉重起來:會不會他們也像在火燒店扔下傅宗龍那樣,扔下我先逃呢?萬一那樣,我該怎麼辦?我是不是應當先他們走這一着?向哪個方向走?應該退往何處?……一連串的疑問湧上了他的心頭。
當天夜間,左良玉走後,在楊文嶽的軍帳中又開了一次小小的軍事機密會議,隻有楊文嶽、丁啟睿和幾個最親信的将領、幕僚參加,現在會已經散了。
楊文嶽請了啟睿再坐一下,另有一名中軍将領站在旁邊,随時聽候吩咐。
帳外戒備森嚴,任何人不奉命不許走進。
楊文嶽輕聲說道:“督師大人,你認為今日闖賊不殺左營被俘的官兵,反而用酒食款待,然後放回,是何用意?” “我看不過是離間之計,不必重視。
” 楊文嶽輕輕搖頭,說:“我們要謹防被昆山所賣。
” 丁啟睿一驚,說道:“大人何出此言?我看尚不至此吧?” “不可不防啊。
我是保定、河北、山東總督,不能節制平賊将軍,也不會放在他的眼中。
他隻受督師節制。
萬一戰局不利,像左昆山這樣的人,連楊武陵①尚且駕馭不了,何況大人無楊武陵輔相之尊?” ①楊武陵--即楊嗣昌。
他是湖南常德人,常德古稱“武陵”。
丁啟睿歎了口氣。
他當然知道自己确實比楊嗣昌差得遠。
一年來同左良玉在一起,雖然他有督師之尊,左良玉卻并不把他放在眼中,使他常常徒然生些暗氣。
于是他沉默片刻,無可奈何地回答說: “如今驕兵悍将,确實難以駕馭,汪歲星①就吃了這些人的虧:在襄城尚未接戰,賀人龍、鄭嘉棟等總兵便各自逃走,留下他獨自困守襄城,終至城破身亡。
火燒店之役,也是賀人龍、李國奇首先逃走。
看來如果左昆山不肯用力打仗,或有www.tianyashuku.com私心,你我的處境就更加困難與危險了。
” ①汪歲星--汪喬年字歲星。
“左昆山是一個能夠打仗的人,隻是太驕橫了。
楊文弱待他不薄,他卻不聽調遣,緻使剿滅獻賊之事,功虧一篑,反而丢了襄陽,逼得楊文弱隻好自盡。
如今據我看來,闖賊也在用各種辦法拉攏昆山,說不定暗中也有些咱們不知道的情況。
” “這就難說了。
歸德侯家是昆山的恩人。
這次闖賊破了商丘,對侯家就保護備至。
侯家的人已經逃走,隻留下住宅和一些奴仆,闖賊竟然派兵看守,不許動侯家的一草一木。
看來闖賊用意甚深,我們不得不防。
” “豈但如此,今日放回的左營官兵,在被俘後不但沒有傷害一個人,還用酒食款待,而我們兩營的官兵,不是被殺,就是被剁去右手,割掉耳朵。
雖然是李賊挑撥離間之計,也難怪将士們流言紛紛,自有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