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關燈
高夫人又說:“你對健婦營要把話說清楚,半年,頂多一年,等慧梅在那兒跟袁姑爺和好相處了,一切都能叫我放心了,你們就可以回來了。

    所以,你們在那裡一定要安心,你們自己的事情暫時不用操心。

    ”說到這裡,慧劍忽然臉紅起來,回過頭去不好意思聽。

    但高夫人繼續說下去:“你們都是姑娘,到了該出門的時候了,你也不能長留你們在健婦營中。

    等你們回來後,該怎麼安排自然由我和你紅姐姐替你們操心。

    你們在那裡不要想自己的事,要專心把慧梅姐姐照料好。

    還有袁營中情況我不清楚,不管怎麼,他不像我們闖營人馬紀律嚴明。

    要是有人到你們的駐地胡鬧,或調戲姑娘們,你們要立刻報告慧梅姐姐,輕則由慧梅姐姐處分,重則禀報袁姑爺,軍法從事。

    決不要給人家落下一點把柄,讓人家說你們姑娘家的閑話,連闖王和我的臉也丢了。

    這話你要好生記在心上!” “我都記住了。

    要是我們的姑娘家做出些下流事,我一定禀明慧梅姐姐,該殺的殺,該打的打。

    要是袁營的兵将跑來調戲姑娘們,也要同樣嚴辦。

    夫人請放心好了。

    ” 慧劍走後,她又把王大牛找來,說:“大牛,你也是在我們闖營長大的,原來是孩兒兵,後來就做了頭目。

    你也受過傷,立過功。

    這次讓你帶二百标營親兵,護送慧梅出嫁,有些話昨天已跟你說過了。

    今天我再囑咐你幾句話。

    ”接着,她把對慧劍說過的有些話也照樣叮囑了王大牛一遍。

    王大牛說:“是,夫人,我一定遵命。

    ”正要退出,高夫人又把他叫住,說道:“還有,在慧梅那裡,要同在我們老營一樣,天天練武,不能放松。

    武藝練好了,一個人可以頂十個人用;武藝不好,十個人不頂一個人。

    再說,你們都是年輕孩子,頂大的不過二十歲、二十一歲,好像二十二歲的都沒有,有的武藝不錯,有的武藝并不精,得趁年輕時好好練一練。

    天天練武,也就不會吊兒郎當、到處閑逛,軍紀也就嚴整了。

    如果你們在那裡不像個樣子,人家不是說你們松懈了,人家會說闖王的人馬原來就不行,都是瞎吹的。

    ” “夫人放心,我決不會放松操練,決不會給闖營丢人。

    ” 高夫人又将邵時信叫來,将應該囑咐的話囑咐一遍,然後吩咐四百名男女騎兵先走,以便早到袁時中的駐地紮營。

    幾十匹騾子馱着帳篷和各種軍資,分别有專人掌管,随着騎兵出發。

    另有幾匹騾子馱着皮箱,内裝陪嫁的各種東西和金銀,也有專人掌管,作為第二批出發,老營另派二十名騎兵護送。

    将這兩批人馬打發走後,估計花轎快要來到,高夫人将一位被大家喚做呂二嫂的,約摸四十出頭年紀的婦女叫到面前,對她說道: “呂二嫂,你的年紀比較大,我才叫你跟随着慧梅到袁營去。

    你一直在健婦營照料這些姑娘們,同她們很熟。

    你又當過呂維棋家的粗使奴仆,見過些世面。

    慧梅是個姑娘,打仗的事,她倒有些磨練。

    說到家務事,她就不大懂,别的姑娘也差不多。

    所以這些地方你得留心着點,該告訴慧梅的告訴慧梅,該告訴慧劍的告訴慧劍,有困難就問邵時信。

    今後每到一個地方,慧梅和袁姑爺自然住在一起,别的姑娘不好進去,你就可以進去,方便得多。

    好則你身子骨還硬朗,辦事也麻利,這一年多來又學會騎馬。

    這次跟着她們去當然要辛苦一些,将來我再把你接回來。

    你的兒子在我們這裡已當上了小頭目,今後隻要他立了功,我們會慢慢提拔他,不會讓他吃虧的。

    ” “夫人,你看,你不說我也明白。

    我是三代給呂家做奴仆的,是家生奴才。

    要不是闖王的人馬打進洛陽,我們代代下去,都是奴才,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

    現在到了闖王這裡,不論是将領們,還是弟兄們,再不把我們當奴才看待。

    我和我的孩子,一生一世也感不盡闖王的大恩。

    現在慧梅姑娘出嫁,夫人叫我随去,我一定盡心照料,決不讓夫人為她操心。

    ” 高夫人點頭說:“我就知道你比别人會辦事兒,以後你多操心就是了。

    ” 呂二嫂又說:“慧梅姑娘已經打扮好了,夫人不去看一看?” 高夫人笑道:“這姑娘一直在軍中,總在練兵啊,行軍啊,打仗啊。

    說是姑娘,長得也俊,可就是從來沒像姑娘那樣好好打扮一回。

    今天出嫁,一輩子隻這一次,才讓你們給她打扮起來。

    走,我們看看去。

    ” 從昨天開始,老營的人們一面忙着給慧梅準備嫁妝,一面就在商量如何打扮慧梅了。

    有人說,慧梅是一員女将,出嫁時應該戎裝打扮,身穿箭衣,腰系戰裙,騎上駿馬。

    可是高夫人和紅娘子都不同意。

    高夫人說:“自來姑娘出嫁,都要哭着去,有的姑娘一路哭去,要哭十裡二十裡,甚至哭到婆家村子外邊才不哭。

    這是千年以來的老規矩,慧梅出嫁自然也是要哭的,何況她心裡有疙瘩。

    讓一員女将騎在戰馬上,哭哭啼啼,一路不停,這不成了笑話?”紅娘子也說:“我在洛陽出嫁的時候,也有人勸我騎馬,她們不曉得女孩兒家的心事。

    自古以來出嫁都要坐花轎,所以坐花轎就是出嫁,出嫁就是坐花轎。

    要是姑娘出嫁不坐花轎,會一輩子感到窩囊,感到太輕率。

    慧梅出嫁當然也要坐花轎。

    ” 于是今天早飯後,在呂二嫂和幾個有經驗的嬸嬸、嫂嫂照料下,就按照世世代代的老風俗習慣,給慧梅紅裝打扮起來。

    慧梅的頭發本來又多又黑,現在梳了頭,臉上又施了粉,搽了胭脂,真是雲鬓堆漆,桃臉照人。

    可惜一雙眼睛平時明如秋水,而現在卻紅腫着,分明帶着哭過的痕迹。

    大家又幫她穿上紅緞繡花襖,系上紅緞繡花百折裙,戴上鳳冠,肩披霞帔。

    惟一使她顯得與一般新娘不同的,是腰間系了一口寶劍。

     當高夫人進來時,她已靜靜地坐在床邊,低着頭默默不語。

    她心裡十分難過,但到了這種時候,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一些女眷和女兵們随着高夫人一起進來,一見慧梅的打扮,都嘻嘻哈哈議論起來: “慧梅這一打扮,真是跟天仙一樣!” “天仙算什麼,那嫦娥奔月就少了一把寶劍。

    可咱們慧梅處處都比得上嫦娥,偏偏多了一樣東西,就是寶劍,使她顯得英氣勃勃,不同于一般美人。

    ” “聽說袁姑爺也是一表人才。

    ” “可不是,我見過,騎在馬上可英俊啦,年紀又輕。

    ” “這真是天生的一對呀,打燈籠也難找。

    ” “這還用找?千裡姻緣一線牽,早就有月老用紅線把他倆拴住了;不用找,姑爺就來了。

    ” 大家七嘴八舌說個不停,慧梅聽了就像刀割一樣。

    後來,呂二嫂進來說:“闖王回老營來了,老神仙和高将爺也來了。

    請慧梅姑娘到上房給長輩們磕頭去。

    ” 大家聽了,這才紛紛離開。

    高夫人由女兵們簇擁着,也往上房走去。

    屋裡就剩下慧英和幾個姐妹在面前,慧梅拉着慧英的手哽咽說:“英姐姐,以後你可不要忘了我啊!” 慧英噙着眼淚說:“慧梅,你真是傻丫頭,我怎會忘記你呀?” “常言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何況我不是闖王和夫人的親生女兒。

    ” “你放心,一則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二則小袁營也歸了我們闖王,以後見面的時候多着呢。

    ” 慧梅站起來向上房走去。

    馬上有兩個姑娘在左右攙扶她。

    雖然慧梅平時可以健步如飛,但這是一代代傳下來的老規矩,新娘子必須由人攙扶着才能行走。

     到了上房,闖王夫婦已經坐着等候。

    呂二嫂趕快說:“姑娘,給闖王和夫人磕頭。

    ”慧梅拜了一拜,跪下去磕了三個頭。

    她想說什麼話,但喉頭被一股湧出的熱淚堵塞着,說不出來。

    高夫人也覺得難過。

    倒是闖王面帶微笑,說道: “慧梅,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人之常理。

    今天是你的好日子,不要難過。

    ” 慧梅說:“我跟随着養父養母多年,生死不離。

    現在雖然打發女兒出了門,可是我身在袁營,心在闖營,變成鬼魂也不會離開養父養母!” 慧梅說罷,泣不成聲。

    闖王聽到慧梅說出來不吉利的話,微微皺了皺眉頭,也沒有再說什麼。

     慧梅又噙着淚給高一功和尚神仙磕頭。

    老醫生的心中發酸,拱手還禮。

     随即從遠處傳來了鼓樂聲,知道花轎快到了。

    慧梅回避到東廂房中,坐在慧英的床上。

    過了一陣,鼓樂聲進了村中,放了三眼鏡,又開始放鞭炮。

    鼓樂聲和鞭炮聲直響到老營的大門外。

     各地迎親,風俗不一,有的是新郎自己迎親,有的是男家派别人迎親,新郎在公館等候拜天地。

    今天袁時中采用他家鄉風俗,請劉玉尺代他迎親。

    一般風俗:花轎到了女家大門外,女家将大門緊閉,等迎親的人遞進封子,女家方打開大門,放新娘出門上轎。

    今天高夫人革掉這種俗禮,将老營大門大開,由李雙喜迎接劉玉尺到上房向闖王和高夫人行了禮,稍坐片刻,恭敬告辭,上馬先走。

     慧梅被人用一方紅緞蒙了頭,由兩個姑娘左右攙扶,在鼓樂和鞭炮聲中向外走去。

    她哭得很痛心。

    偶爾聽見自己身上的環佩丁咚聲,頭上鳳冠的銀鈴搖動的情韻,她越發哭得傷心。

    婦女們将她扶進轎中,又用紅線将轎門縫了幾針,免得在路上被風吹開。

    三眼鏡響了。

    花轎被擡起來了。

    慧梅知道四個人擡着花轎開始走了,她恨不得用頭碰花轎。

    她不知道張鼐如今在什麼地方,是不是在背着人哭。

    她放聲痛哭,同時在心中哭道: “唉唉,誰知道我這心啊!我這心啊!” 高夫人率領衆家夫人和紅娘子,還有慧英和姐妹們,都到大門外送慧梅上轎。

    她們有人平日同慧梅感情好,舍不得慧梅走,有人同情慧梅,更擔心慧梅嫁給袁時中可能苦惱終身,都不免落淚,紅娘子和姑娘們更是忍不住泣不成聲。

     慧梅的女親兵騎在馬上,走在花轎左右,聽着轎中哭聲,個個心碎,強忍着汪汪眼淚。

     雙喜是送親的人,率領二十名親兵騎馬走在轎後。

    他替慧梅難過,也替張鼐難過,雙眉緊皺,默無一言。

     轎前鼓樂,轎後騎兵,轎中哭聲,走在坎坷的大道上,漸漸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