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關燈
袁時中率領從人來到寨外時,牛-已經同着李雙喜和吳汝義在那裡等候。

    袁時中一看有人迎接,趕快下馬,趨前相見。

    牛-一一紹。

    袁時中連連叉手施禮,說:“勞各位如此遠迎,實在不敢領受。

    ”進寨後,一路行來,袁時中看到街上熙熙攘攘,小商小販正在十字路口販賣東西,好像太平年景一樣,不免心中暗暗贊歎。

    到了行轅大門外,高一功已經率衆位大小将領在那裡等候,互相施禮,當即一同進人行轅。

    一直進到第二進院子,才見李自成率着牛金星、宋獻策等站在大廳的台階上等候。

    他們見到袁時中,趕快降階相迎。

    袁時中知道中間的大漢便是闖王,趕快躬身作揖,就要跪下叩頭。

    闖王一把攙住,說:“不許行此大禮,請進吧。

    ”袁時中哪裡肯依,一定要叩頭,闖王隻得作揖還禮。

    然後袁時中又向牛、宋行禮,牛、宋謙遜還禮。

    進人大廳後,重新施禮畢,闖王便請袁時中在客位就座。

    袁時中一再推辭,說:“請大元帥上座,再受時中一拜。

    ”闖王不依,強拉袁時中在客位就座。

    這樣又不免彼此推辭謙讓一番。

    宋獻策在旁邊說道: “今日因是袁将軍初次到此,賓主之禮還是要講究的。

    從今往後,袁将軍就是大元帥麾下的部将,那就不必再行此禮了。

    現在請袁将軍不必推辭,就在客位就座。

    ” 袁時中推辭不過,隻得勉強在客位坐下,側着身子,不敢認真落座。

    劉玉尺和朱成矩也同大家一一行禮,一起坐下叙話。

     闖王說道:“将軍與二位先生遠道辛苦,光臨敝帳,實在受之有愧。

    今後既然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一家人了。

    我們同心協力,共建大業,事成之後,有福同享,不敢相忘。

    ” 袁時中趕快起身答道:“久仰大元帥仁義之名,衆望所歸,又且名在谶記,足見天心已定,十分昭然。

    可惜時中身在豫東與穎、毫之間,不能早日進谒,效忠左右。

    今日有幸,得瞻光輝,償了宿願,實在高興。

    今後隻要大元帥不棄,時中一定始終相随,甘效犬馬之勞,縱然肝腦塗地,也是甘心。

    ” 闖王沒有想到,袁時中一介武夫,吐屬竟如此文雅。

    便又說道:“将軍能夠來到這裡,與我共事,我決不會當外人看待。

    我們這裡雖然十之八九都是關中将士,延安府一帶的人更多,可是如今家大業大,各地英豪俊傑,紛紛前來。

    像在座的李公子便是河南的名門公子,他也帶來了數千豫東将士。

    我們都不分遠近,一視同仁。

    ” 李岩見闖王提到自己,便也說道:“袁将軍不必顧慮。

    大元帥恢宏大度,虛懷若谷,到處延攬英雄,如饑似渴。

    将軍是河北英俊,遠近皆知,到此以後,闖王必然倚為股肱,前程未可限量。

    ” 袁時中十分感動,又要站起來,但被闖王用手勢阻止,便欠着身子說:“時中今後便是元帥部屬,隻要有所吩咐,不敢不盡心竭力,始終效命!” 闖王微笑點頭,又轉向劉玉尺、朱成矩問道:“劉先生。

    朱先生,可是與袁将軍共事多年?” 劉玉尺答道:“自從袁将軍由河北來到豫東,我們二人便先後到轅門相投。

    一見之下,知道袁将軍忠厚仁義,非一般草莽英雄可比,所以誓死相随,如今也兩年多了。

    ” 闖王又笑着說:“聽說劉先生是飽學之士,胸富韬略,可恨相見太晚。

    ” “在下并無學問,也無韬略,隻是一心輔佐袁将軍而已。

    如今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因為知道闖王是真正救世之主,雖尚未得天下,但天命所歸,人心所向,已無可疑。

    玉尺從去年以來,就奉勸袁将軍不必與群雄角逐,隻須暫時獨樹一幟,以待聖人。

    袁将軍也是這番心意。

    不想今日果然能夠來到大元帥麾下,玉尺的一番心願,果然得償了。

    ” 闖王又笑向朱成矩問道:“久聞朱先生也是蕭、曹、張良一流人物,今日來到,實在大快人意。

    不知對今後大事有何見教?” 朱成矩趕快站起身拱手說:“蒙大元帥過分獎飾,愧不敢當。

    成矩是碌碌書生,并無什麼别的本領,隻是勸袁将軍不妄殺無辜,不擾害百姓,嚴禁部下奸淫,好生練兵,與地方百姓休養生息,以待救世之主。

    幸賴袁将軍居心仁厚,禮賢下士,聞過則喜,從善如流,故兩年來小袁營所到之處,尚能做到平買平賣,秋毫無犯。

    倘使袁将軍能成為鄧禹和徐懋功一流人物,則成矩之願足矣。

    ” 宋獻策心中明白劉、朱二人所說的都是事前準備就的冠冕堂皇話頭,但是他身為闖王軍師,在此場合,不得不趕快點頭說道: “好極!好極!兩兄所言使獻策深為佩服。

    能得二位閣下在袁将軍左右,袁将軍日後功名富貴,夫複何憂!至于我們大元帥奉天倡義,吊民代罪,仁德所及,如冬日在人,早已婦孺皆知,令名昭著。

    我也是多年奔波,足迹半天下,觀人多矣,後來得遇大元帥,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現在袁将軍和二位來得正是時候,不日就要進攻開封,望袁将軍建立功勳,機不可失。

    ” 袁時中又欠身說:“承蒙軍師指教,深中下懷,自當銘記在心。

    時中草莽無知,讀書甚少,以後請軍師與牛先生多多教誨,使時中能在闖王麾下做一員偏将,盡力效忠,不負此生。

    ” 牛金星笑着說:“袁将軍如此誠心,又如此謙虛,在草莽英雄中實在難得。

    以後我們一起共事,隻要能早日打下江山,将軍建立殊勳,封侯封伯,自然不難。

    今日風雲際會,也是天意所定。

    ” 當他們說話的時候,李自成一直靜靜聽着。

    在一二年前,他還不太習慣聽恭維話,如果有誰當面奉承,他心裡會感到很不自在,甚至會産生反感。

    但自從牛、宋等人來到身邊,宋獻策獻了那個企記,他又正式稱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後,随着軍事形勢的發展和義軍隊伍的壯大,那些“天命所歸”、“救世之主”一類的頌揚話漸漸地聽得多了,認為理所當然。

    所以在今天這種場合,聽着雙方在談話中都一再地頌揚他,他總是面帶微笑,對袁時中的謙遜頗為滿意。

    這時他望着時中問道: “不知時中将軍父母是否健在?家裡還有什麼親人?” 袁時中回答說:“末将幼年饑寒貧困,可憐父母雙亡。

    有一個親叔父,多年前流落他鄉,失去音信。

    前年才托人百方打聽,将家叔找到,接來軍中,不幸去年病故。

    目前隻有一個堂弟,名喚時泰,随我做事,算是惟一的親人了。

    ” 闖王歎口氣說:“君昏臣暗,天災人禍,多少人死于非命。

    在我的部将裡頭,也有許多父母餓死或逃荒在外的。

    ” 袁時中說:“今天能到大元帥身邊,就算有了靠山,也同有了父母一般。

    ” 牛金星說:“正是此話。

    闖王待人,有恩有義。

    許多人都是無家無親,一到闖王這裡,如同到了親人身邊一樣。

    何況袁将軍少年有為,正是建功立業之時,闖王一定會青眼相看。

    ” 又談了一陣,闖王便派人将曹操和吉-從附近一個村子裡請來,在大廳裡擺開了筵席,為袁時中等人接風。

    老營和附近營中的重要将領都來作陪。

    駐在附近的大将中隻有田見秀、劉芳亮、谷英等由于軍事倥偬,各有要務在身,不曾前來。

     宴會以後,闖王讓牛金星和宋獻策陪同袁時中等去住處休息。

    當大家拱手作别的時候,曹操的臉上有一種不可捉摸的神氣,這種神氣并沒有逃過闖王的眼睛。

    重新坐下以後,闖王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