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關燈
怎麼辦呢?” “我有的是馬。

    這回我可以騎他的馬去。

    ”張鼐說着用手指了指一個親兵,“讓他步行回去,二裡多路嘛,又不遠。

    ” 說完這話,他們又相對無言起來。

    張鼐的親兵知道張鼐同慧梅有感情,看出來他兩個似有話說,便繼續往前走,走到河邊飲馬。

    張鼐看親兵走遠,便問慧梅: “今年你給我做的香囊,什麼時候給我啊?” 慧梅有點兒坦然了,笑着說:“現在離端陽節還早着哩,到端陽給你就是了。

    今年要做好一點。

    往年做的你用了以後就摔掉了,也不可惜!” 張鼐一聽就急了,說:“誰摔掉了?你不信,哪天我叫你看一看,你每年給我做的香囊,我像寶貝一樣都藏了起來。

    ” “隻要你不把它扔掉就好了。

    你看你給我的笛子,你去年送我的寶劍,我也是經常帶在身邊。

    那笛子我閑了還吹哩。

    ” “我也常常想着,我們那麼小就到了夫人身邊,如今都長大成人了。

    ”說到這裡,他微微一笑,望了慧梅一眼,不知道還說什麼話。

     慧梅把頭低了下去,過了片刻,擡起頭來,說:“你趕快走吧。

    你現在要到哪裡去?” “剛才行轅中軍來傳話,說今天上午袁時中要到行轅見闖王,中午設宴款待,讓我也去作陪。

    ” “這個袁時中到底是什麼樣人,闖王這麼看重他?也叫你作陪,可見将領作陪的人很多。

    ” “這個袁時中投了咱們闖王,是一件大喜事,所以闖王要盛宴款待,大小将領赴宴作陪的很多。

    ” “那你趕快去吧,也許闖王還有什麼事情要吩咐你。

    ” 張鼐吩咐一個親兵步行回去,自己便騎上他的馬,又望了慧梅一眼,便帶着四個親兵策馬而去。

     慧梅一手牽着張鼐留下的白馬,目送張鼐遠去,才慢慢地轉回身,跨上白馬,向健婦營緩緩地馳去。

    她的心好像飄在空中,好像随着張鼐去了,好像她剛才喝了一點甜酒,現在還帶着薄薄的醉意,迷迷糊糊,不知想些什麼…… 大元帥行轅設在漯河邊上的一個土寨中,轅門外警衛森嚴。

    街上不斷有人馬向東開去,但寨中秩序很好,商店繼續開業。

    有許多貧苦百姓在放赈的地方領糧,由李岩派的士兵和武官在那www.tiaNyashuku.com裡照料。

     李自成走進轅門,一直走到第二進院中,牛金星、宋獻策、李岩和劉宗敏、高一功等都在院中迎他。

    他率領他們進屋坐下,擡頭問道: “堯仙在哪裡?” 牛金星趕快欠身答道:“他在外邊等候大元帥問話。

    ” “請他進來吧。

    ” 中軍吳汝義趕快向一個站在旁邊伺候的親兵吩咐一聲。

    過了片刻,牛-進來了,向闖王躬身作揖。

    闖王讓他坐下,他不敢坐,說: “大元帥和軍師都在這裡,我實在不敢坐,就站在這裡向大元帥回禀吧。

    ” 闖王說:“你坐下吧,我們不要講那麼多禮,現在還在打仗嘛。

    ” 劉宗敏也爽朗地一笑說:“咱們江山還沒有打下,君臣之禮可已經講究起來了。

    還不快坐下!” 牛-重新作了一揖,在旁邊一把空椅上側身坐下。

     闖王問道:“你到袁時中那裡,我原沒想到他會随你前來。

    怎麼,很順利麼?” 牛-起身答道:“我随着漢舉、補之兩位将軍破了陳州之後,探聽到袁時中就住在鹿邑、拓城之間,我就帶着大元帥的書子前去尋找。

    我到了他那裡後,他一聽說我是李闖王派來的人,趕快出迎。

    我遞上大元帥的書子,他看完後,就問:‘闖王現在哪裡?’我說:‘大軍已破了陳州,不久就要去攻開封。

    因為闖王知道将軍駐在這裡,所以特派小弟前來拜谒,投下書信。

    闖王之意,是望将軍早日歸順,共建大業,不知将軍意下如何?’他說:‘我久聞李闖王大元帥的威名,可惜無緣拜谒。

    今日先生前來,實為幸甚。

    至于投順之事,我也久有此心,隻恨無人引見。

    現在闖王既有書子前來曉谕,我自然十分感激。

    此事請先生稍微等候一日,容我和軍師們再商量一番。

    ’設宴招待以後,他就同身邊的文武人員談了很久。

    當天晚上,他告訴我,他和手下人都一心投順闖王,并說要親自前來拜谒闖王。

    我說:‘現在闖王離此尚遠,大約兩三天内就要東來,率大軍北迸,将軍不妨在此稍候,等闖王到了陳州一帶,再去谒見不遲。

    ’但是他定要前來,說:‘既然我決心投順闖王,何在乎這二三百裡路程。

    我們已經商定,把人馬移近陳州,等候闖王前來指揮;我自己明天就帶領少數親兵随同先生前去拜谒闖王,也不負了我對闖王的一片仰慕之情。

    ’我看他确有誠意,就說:‘既然如此,就照将軍說的辦罷。

    ’所以我在他那裡一共隻停了一天一晚,就同他一齊奔來。

    ” 闖王心中甚喜,作手勢使牛佳落座,又問:“到底袁時中有多少人馬?軍紀如何?他為人怎樣?我們這裡隻聽說他有十來萬人馬,實際上也許沒有。

    又聽說他年紀雖輕,倒是有些心思,不是那号随意騷擾百姓的人,所以我心中對他十分器重。

    ” 牛佳欠身說:“我在那裡時,跟他的左右文武談了不少,也看見了當地百姓。

    據我看來,此人倒是一個了不得的人才。

    自從崇祯十三年他在開州①起義以來,就十分注意軍紀,每到一地,不許部下騷擾百姓,不許奸淫婦女,不許随便殺人。

    他又禮賢下士,對讀書人十分尊重,現在身邊就有幾個秀才幫他出謀劃策。

    他的人馬,因有過兩次饑民響應,所以也許曾經有過十來萬,但多是烏合之衆,一經打仗,多數散夥。

    現在大概隻有二三萬人,另外騎兵可能也有一千多人。

    ” ①開州--今河南省濮陽 “他識字麼?”闖王問。

     “略微識點宇。

    他幼年讀書很少,可是起義以來,身邊總有些讀書人,沒事的時候,聽他們談古論今,所以他自己也頗懂得一些書上的道理。

    雖然是個粗人,說話倒十分文雅謙遜,不似一般綠林豪傑,舉止言談并不粗魯。

    ” 劉宗敏插話說:“既然這樣,他怎麼自己不獨樹一幟,要投我們闖王呢?” “小侄見他以後,陳之以利害,動之以禍福。

    還告他說,闖王上膺天命,名在圖谶衣食住行。

    ‘十八子主神器’,圖谶上說得明明白白。

    自從十三年冬天闖王進入河南以來,剿兵安民,除暴安良,所到之處,百姓不再向官府納糧,闖王自己也是三年免征,加上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因此一時應者雲集,人皆譽為千百年難逢的湯武之師。

    如今連曹帥那麼有聲望的人都已甘願歸附,八大王奉闖王為盟主,大别山一帶的革、左五營也是唯闖王之馬首是瞻。

    所以小弟特來奉勸袁将軍早早歸順闖王,共建大業。

    事成之後,少不得封侯封伯,子孫世襲。

    他聽了我這番話後,頻頻點頭。

    又同手下人商量一番,歸順之意遂決。

    ” 闖王問道:“他的幾個幕僚,都是些什麼人啊?” 牛-恭敬地回答:“他有三個謀士,都是豫東一帶的讀書人,聽說都是秀才。

    一個叫劉玉尺,原名不詳,這些年來一直以字行,大家就稱他劉軍師。

    此人三十多歲,頗為健談,奇門遁甲,六壬風角,樣樣精通;對兵法戰陣,也頗通曉。

    他這次随着袁時中一起來了。

    還有一個随着一道來的,姓朱名成矩,字向方。

    這個人頗有儒者氣度,少言寡語,深沉不露。

    還有一個叫劉靜逸,這次随着人馬留在駐地,沒有前來。

    ” 李自成聽罷,略一沉思,向在座的牛、宋等人環顧一眼,說:“你們看袁時中是不是真心歸順?因為我們與他素無來往,今番堯仙世兄前去說項,他不遠二三百裡要來谒見,倘若真是誠心歸順,那自然是一件好事,我們理應一視同仁,推心置腹相待。

    但我總覺得我們對此人尚不深知,也可能他看我們的勢力大,不得不歸順,心裡卻仍然顧慮重重。

    堯仙世兄既然與他深談過,又一起前來,想必能看出他究竟是否有真心實意。

    堯仙,你看他是真正懷着誠意麼?” 牛-被闖王一問,倒有些猶豫起來,但他還是相信袁時中确有誠意,便說:“我看他是仰慕光輝,真心擁戴。

    如果不是真心,他何必遠道來谒?何況他目前的人馬不少,獨樹一幟也是可以的。

    ” 宋獻策笑道:“據我看來,袁時中所以歸順麾下,一則是因為麾下仁義之聲,遍播中原,上膺天命,名在圖谶,他也知道‘忠臣擇主而事,良禽擇木而栖’的道理,跟着闖王打天下,日後功成名就,可以封妻蔭子。

    二則也是形勢所迫。

    因為現在他徘徊于鹿邑、拓城之間,往東去,有劉良佐、黃得功兩支人馬擋住去路,還有總督朱大典駐在鳳陽,指揮劉、黃兩鎮向西進迫。

    既然不能東去,我們的大軍又從西邊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