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經過二十六日到二十七日上午的血戰,守城軍民雖然也死傷慘重,但因為殺退了李自成的一次猛攻,保住了城牆,增加了勇氣和信心。
到了正月初二,李自成新修的幾座炮台已經完成。
這些炮台用柏木架成,長約十幾丈,寬約五丈,高約三丈。
因為架在土丘上邊,連土丘加炮台,高過城牆很多。
城上守軍見了,感到威脅很大,趕快也在城上架起高三丈的炮台,用大木料架成,比義軍的炮台又高出很多。
那時的炮戰,人們還不能利用抛物線的原理向目标瞄準,不能使炮彈準确地落上城頭。
李自成的部隊必須在高處架起炮台,這樣,炮彈才能順利地打到城頭上,但有時也越過城頭,遠遠地打人城内。
守城部隊也必須居高臨下,才能有效地打毀義軍的炮台。
從初一到初二,雙方都在抓緊架築炮台,尋找辦法摧毀對方的炮台,實際上是一場争奪制高點的戰鬥。
城上的高台搭成以後,立即同義軍進行炮戰。
義軍的炮台雖然用比較堅固的柏木搭成,又壓上沙袋,但畢竟受不了大炮的轟擊,還沒有發揮威力,就被打毀,死傷了不少人。
同時城上的高炮台也就沒有什麼特别的用處了。
雖然雙方都不再利用高炮台,但炮戰仍在斷斷續續地進行。
城中軍民很明白:李自成正在準備下一次猛烈攻城,時間就在幾天之内。
初三日,陰雲密布,天氣十分寒冷。
守城軍民望見大約有二十尊大炮從曹營駐紮的禹王台一帶運出來,經過宋門的東邊向北運去。
城中謠言紛紛,說李自成下次攻城将比上次猛烈數倍。
李自成的大炮一年來增加了很多,包括一些西洋大炮,有些是從傅宗龍、楊文嶽手中奪來的,有些是從南陽奪來的。
總之,李自成每打一次大的勝仗,每到一地,遇着好的铳、炮,都要收集來充實張鼐的火器營。
守城軍民通過十二月二十六、二十七兩天大戰,對于李自成的炮火已經深深領教,現在看見曹營的大炮也運到宋門以北使用,更增添了恐懼。
另外,義軍的掘城工作并沒有停止,還在繼續深挖,也許在幾天之内,城洞一個一個都将挖好,那時放進火藥,轟塌城牆,大炮同時猛烈施放,守城就會十分困難。
明朝時候,開封城内的巡撫衙門、布政使衙門、按察使衙門、都指揮使衙門,還有道、府、縣衙門,都集中在周王府西南一帶。
在布政使衙門西街路北有一座高大的牌坊,上書“總憲”二字。
進人牌坊,過了一箭之地,正北有大門三間。
中間一塊堅牌,寫着“河南等處提刑按察使司”;左邊有一塊牌子,上書“拿問貪酷官吏”;右邊也有一塊牌子,上書“伸理冤枉軍民”。
這就是俗稱的桌台衙門。
今日是正月初四,滿天大雪,使衙門顯得更加氣象森嚴。
巡撫高名衡先從側門進人桌台衙門,随後又有許多官員包括總兵陳永福和布政使、知府等人都陸續來到。
紳士中也有不少人來了。
由于今日風雪嚴寒,文官、紳士們都乘着暖轎。
隻有陳永福要顯出武将風範,不肯乘轎,騎着戰馬。
随從他的武官和親兵也都騎着戰馬,在風雪中蜂擁而來。
桌台衙門的大堂後邊,過了一進院落,便是二堂。
二堂除中間大廳之外,兩邊還有暖閣,也就是聚會議事的地方。
今日巡按大人任浚就在東邊的暖閣裡同守城官紳密商軍事。
自從李自成攻城以來,任浚還比較有勇有謀,敢于任事,所以高名衡和别的封疆大吏逐漸對他增加了信任和尊重。
今日這會沒有在巡撫衙門召開,而請任浚在他的巡按衙門召開,就是對巡按表示尊重和依賴的意思。
主要的官紳都到了以後,任浚仍請高名衡主持會議。
高名衡自從前幾天守城激戰之後,勞累過甚,又受了驚駭,加上風寒,咳嗽感冒,喉嚨發啞,精神萎頓,今日是勉強莅會。
這時他竭力振作,慢慢地用嘶啞的聲音說道: “今日大家商議守城之事,十分吃緊。
流賊有幾十萬人馬,圍攻省城到今日整整十天了。
我們早已知道闖賊攻南陽不是他的真正用意,而是聲東擊西,用意在迷惑我們。
我們已經幾次向朝廷飛奏,請求派兵援救開封,也給左昆山将軍和保督楊大人發了十萬火急的文書,請他們火速馳援,然而現在各路救兵毫無消息。
”說到這裡,他忍不住連連地咳嗽幾聲,向痰盂裡吐了一口濃痰,輕輕搖搖頭,然後接着說,“估計在數日之内闖賊必将第二次大舉攻城,較上次更為猛烈。
城中人心已經有些浮動。
開封存亡,是我們官紳的職責所在,斷不能使朝廷封疆重鎮失于我輩之手。
為了上報朝廷,下救一城生靈,我們必須打退流賊,保省城萬無一失。
請諸位各抒高見,以便未雨綢纓,作好迎敵準備。
” 衆人互相看了一看,還沒有來得及說話,忽然聽見外邊有一個仆人傳禀: “祥符知縣王老爺、開封府理刑廳黃老爺來到!” 聽見這一傳禀,大家索性暫不發言,等待着他們來到。
高名衡也正盼望着他們來禀報今日城上情況。
有的人不覺向門外望去,隻聽見他們兩人在廊下由仆人打去帽上和袍子上的雪花,他們自己又跺去靴上的積雪,還有不知是黃澍還是王燮,擤了一把鼻涕,甩到階下。
陳永福趁他們還沒有進來,對高名衡說道:“撫台大人說得很是,我們必須不惜肝腦塗地,保住開封。
以敝鎮看來,要鼓勵民心士氣,加強東、北二城的守禦,眼下最吃緊的是……” 他的話沒有說完,仆人打開簾子,王燮和黃澍進來,簡單地向各位上官行了禮。
高名衡命他們趕快坐下,随即問道:“你們二位巡視情況如何?” 黃澍欠身說道:“賊兵掘城甚急,共掘了三十六個洞,愈掘愈深,情況十分吃緊。
以下官看來,一二日内就會掘成大洞,到那時他們将火藥運進洞中,轟塌城牆,事情就糟了。
我們一定要火速想出辦法,非破敵掘城之計不可。
” 陳永福說:“我剛才正要同各位大人說到此事,決不能讓流賊掘城成功。
” 王燮接着說:“軍心民氣,一定不能懈怠。
開封能不能固守,要看軍心民氣是否能固。
如今城上風雪很大,冷得刺骨,看來軍民在私下已有怨言。
” 巡按任浚問道:“有何怨言?” 王燮說:“當然下官不會自己聽到,可是卑職手下有人聽到。
如今在城上的都是貧家小戶的丁壯;有身份的都不在城上,住在城下的窩鋪裡邊,隻偶爾派人上城問一問,看有沒有什麼動靜。
所以城上百姓發出怨言,說他們在城上受風雪寒凍,做官的、為宦的、有錢有勢的卻住在家中烤火取暖。
這話是人
到了正月初二,李自成新修的幾座炮台已經完成。
這些炮台用柏木架成,長約十幾丈,寬約五丈,高約三丈。
因為架在土丘上邊,連土丘加炮台,高過城牆很多。
城上守軍見了,感到威脅很大,趕快也在城上架起高三丈的炮台,用大木料架成,比義軍的炮台又高出很多。
那時的炮戰,人們還不能利用抛物線的原理向目标瞄準,不能使炮彈準确地落上城頭。
李自成的部隊必須在高處架起炮台,這樣,炮彈才能順利地打到城頭上,但有時也越過城頭,遠遠地打人城内。
守城部隊也必須居高臨下,才能有效地打毀義軍的炮台。
從初一到初二,雙方都在抓緊架築炮台,尋找辦法摧毀對方的炮台,實際上是一場争奪制高點的戰鬥。
城上的高台搭成以後,立即同義軍進行炮戰。
義軍的炮台雖然用比較堅固的柏木搭成,又壓上沙袋,但畢竟受不了大炮的轟擊,還沒有發揮威力,就被打毀,死傷了不少人。
同時城上的高炮台也就沒有什麼特别的用處了。
雖然雙方都不再利用高炮台,但炮戰仍在斷斷續續地進行。
城中軍民很明白:李自成正在準備下一次猛烈攻城,時間就在幾天之内。
初三日,陰雲密布,天氣十分寒冷。
守城軍民望見大約有二十尊大炮從曹營駐紮的禹王台一帶運出來,經過宋門的東邊向北運去。
城中謠言紛紛,說李自成下次攻城将比上次猛烈數倍。
李自成的大炮一年來增加了很多,包括一些西洋大炮,有些是從傅宗龍、楊文嶽手中奪來的,有些是從南陽奪來的。
總之,李自成每打一次大的勝仗,每到一地,遇着好的铳、炮,都要收集來充實張鼐的火器營。
守城軍民通過十二月二十六、二十七兩天大戰,對于李自成的炮火已經深深領教,現在看見曹營的大炮也運到宋門以北使用,更增添了恐懼。
另外,義軍的掘城工作并沒有停止,還在繼續深挖,也許在幾天之内,城洞一個一個都将挖好,那時放進火藥,轟塌城牆,大炮同時猛烈施放,守城就會十分困難。
明朝時候,開封城内的巡撫衙門、布政使衙門、按察使衙門、都指揮使衙門,還有道、府、縣衙門,都集中在周王府西南一帶。
在布政使衙門西街路北有一座高大的牌坊,上書“總憲”二字。
進人牌坊,過了一箭之地,正北有大門三間。
中間一塊堅牌,寫着“河南等處提刑按察使司”;左邊有一塊牌子,上書“拿問貪酷官吏”;右邊也有一塊牌子,上書“伸理冤枉軍民”。
這就是俗稱的桌台衙門。
今日是正月初四,滿天大雪,使衙門顯得更加氣象森嚴。
巡撫高名衡先從側門進人桌台衙門,随後又有許多官員包括總兵陳永福和布政使、知府等人都陸續來到。
紳士中也有不少人來了。
由于今日風雪嚴寒,文官、紳士們都乘着暖轎。
隻有陳永福要顯出武将風範,不肯乘轎,騎着戰馬。
随從他的武官和親兵也都騎着戰馬,在風雪中蜂擁而來。
桌台衙門的大堂後邊,過了一進院落,便是二堂。
二堂除中間大廳之外,兩邊還有暖閣,也就是聚會議事的地方。
今日巡按大人任浚就在東邊的暖閣裡同守城官紳密商軍事。
自從李自成攻城以來,任浚還比較有勇有謀,敢于任事,所以高名衡和别的封疆大吏逐漸對他增加了信任和尊重。
今日這會沒有在巡撫衙門召開,而請任浚在他的巡按衙門召開,就是對巡按表示尊重和依賴的意思。
主要的官紳都到了以後,任浚仍請高名衡主持會議。
高名衡自從前幾天守城激戰之後,勞累過甚,又受了驚駭,加上風寒,咳嗽感冒,喉嚨發啞,精神萎頓,今日是勉強莅會。
這時他竭力振作,慢慢地用嘶啞的聲音說道: “今日大家商議守城之事,十分吃緊。
流賊有幾十萬人馬,圍攻省城到今日整整十天了。
我們早已知道闖賊攻南陽不是他的真正用意,而是聲東擊西,用意在迷惑我們。
我們已經幾次向朝廷飛奏,請求派兵援救開封,也給左昆山将軍和保督楊大人發了十萬火急的文書,請他們火速馳援,然而現在各路救兵毫無消息。
”說到這裡,他忍不住連連地咳嗽幾聲,向痰盂裡吐了一口濃痰,輕輕搖搖頭,然後接着說,“估計在數日之内闖賊必将第二次大舉攻城,較上次更為猛烈。
城中人心已經有些浮動。
開封存亡,是我們官紳的職責所在,斷不能使朝廷封疆重鎮失于我輩之手。
為了上報朝廷,下救一城生靈,我們必須打退流賊,保省城萬無一失。
請諸位各抒高見,以便未雨綢纓,作好迎敵準備。
” 衆人互相看了一看,還沒有來得及說話,忽然聽見外邊有一個仆人傳禀: “祥符知縣王老爺、開封府理刑廳黃老爺來到!” 聽見這一傳禀,大家索性暫不發言,等待着他們來到。
高名衡也正盼望着他們來禀報今日城上情況。
有的人不覺向門外望去,隻聽見他們兩人在廊下由仆人打去帽上和袍子上的雪花,他們自己又跺去靴上的積雪,還有不知是黃澍還是王燮,擤了一把鼻涕,甩到階下。
陳永福趁他們還沒有進來,對高名衡說道:“撫台大人說得很是,我們必須不惜肝腦塗地,保住開封。
以敝鎮看來,要鼓勵民心士氣,加強東、北二城的守禦,眼下最吃緊的是……” 他的話沒有說完,仆人打開簾子,王燮和黃澍進來,簡單地向各位上官行了禮。
高名衡命他們趕快坐下,随即問道:“你們二位巡視情況如何?” 黃澍欠身說道:“賊兵掘城甚急,共掘了三十六個洞,愈掘愈深,情況十分吃緊。
以下官看來,一二日内就會掘成大洞,到那時他們将火藥運進洞中,轟塌城牆,事情就糟了。
我們一定要火速想出辦法,非破敵掘城之計不可。
” 陳永福說:“我剛才正要同各位大人說到此事,決不能讓流賊掘城成功。
” 王燮接着說:“軍心民氣,一定不能懈怠。
開封能不能固守,要看軍心民氣是否能固。
如今城上風雪很大,冷得刺骨,看來軍民在私下已有怨言。
” 巡按任浚問道:“有何怨言?” 王燮說:“當然下官不會自己聽到,可是卑職手下有人聽到。
如今在城上的都是貧家小戶的丁壯;有身份的都不在城上,住在城下的窩鋪裡邊,隻偶爾派人上城問一問,看有沒有什麼動靜。
所以城上百姓發出怨言,說他們在城上受風雪寒凍,做官的、為宦的、有錢有勢的卻住在家中烤火取暖。
這話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