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倘若明日早晨也有霧,怎麼辦?” 孫半仙說:“有霧就吉,趕早就吉,霧散則不吉,晚走一時則龍化為蛇。

    ” 左小姐問:“這話怎講?” 孫半仙說:“這話好講。

    辰在十二屬相裡是龍。

    常言道:雲從龍,風從虎。

    龍離開雲霧不行。

    在霧中出城,正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大好機會。

    霧散之後,就晚了一個時辰,變成巳時,巳在十二屬相中是蛇。

    龍化為蛇,當然不如龍了。

    蛇在地上走,随時都有風險。

    所以山人說趕早則吉,遲則不吉。

    另外,‘辰’字上面加個‘日’字,便成早晨的‘晨’字,所以最好日出就走,清晨就走。

    山人在南陽城中是有名的孫半仙,無人不知。

    凡事我說吉就吉,我說不吉就不吉。

    我一向為人決疑,從不敢有半句謊言,請小姐不必猶疑。

    ” 左小姐感到寬慰,說:“隻要我們能平安到達湖廣,我一定派人來南陽找你,重重賞賜。

    ” 說罷,吩咐丫頭送他二錢銀子,打發他走了。

     這時唐王妃差兩名女仆送來了禮物及路上點心。

    唐王先已緻書左良玉,催他發兵來救,尚無回音。

    現在希望左小姐早日見到父親,替他催促發兵來救,因此送了一份厚禮。

     晚飯以後,南陽知縣姚運熙親自送來八乘小轎,每一乘都是兩班轎夫,全是本城的人。

    他也求托左小姐将一封由本城官紳聯名呼救的書子轉給平賊将軍。

     夜間,左小姐早早就寝,以備明日一早登程,但因為陳媽媽和李管家同仆婦們忙着整理各種東西,她也遲遲地不能入睡。

    她想着從母親左夫人病故以來,自己寄居開封,除奶媽和随侍身邊的丫頭之外,可算是舉目無親,而現在終于要回到湖廣,同父親見面了,不覺在枕上流出熱淚。

    月光照在窗紙上。

    她用淚眼凝望月光,心事重重,越發難以入睡。

     天色麻麻亮的時候,左小姐一行人衆已經到了西門。

    總兵猛如虎差遣一位中軍前來送行,照料出城。

    中軍叫開城門,将左小姐一行人衆送過吊橋以後,對護送的軍官和李管家一再囑咐路上小心,随即退回城内。

    城門當即鎖上,因為這時開始起霧了,駐守西門的千總便下令在霧散以前不開城門。

     他們順着坎坷不平的道路走了八裡,來到卧龍崗下。

    這時太陽已經升上城頭,但是霧更濃了,朝東邊望去,太陽隻是淡白色的,朦朦胧胧看不清楚。

    前面卧龍崗上也是霧氣騰騰,隻看見有一個石牌坊的影子橫在路口。

    再往前去,樹木屋脊都隐在霧中。

    從崗坡上傳來鐘磬聲和木魚聲;再仔細聽去,還有誦經的聲音從霧中傳來。

    崗勢并不高。

    左小姐的轎子很快來到了卧龍崗半腰,那裡離武侯祠不過一箭之地,房屋可以稍微看得清楚一些,橫在路上的石牌坊就看得更清楚了。

    當轎子經過這裡時,左小姐從轎窗中望去,看見這牌坊原來修得相當簡單,但卻相當高大,牌坊上邊刻着“千古人龍”四個大字,在正面朝東的石柱上刻着一副對聯,用的是杜甫的詩句:“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當轎子轉彎穿過牌坊時,左小姐又從轎窗中望見這牌坊的後面,也就是朝西的方面,www.tianyaShuku.com也刻着一副對聯:“淡泊以明志,甯靜以緻遠。

    ” 左小姐很想去武候祠看一看,但這念頭隻是在心上閃了一閃,沒有做聲,因為她知道情況很吃緊,不敢在此耽擱,而孫半仙所說的“龍非雲霧不行”的話仍記在她的心上。

     轎子沿着武侯祠南面的大道繼續上崗。

    武侯祠的大門朝東,一片瓦房從霧中隐隐約約地顯現出來。

    祠的西邊和北邊,是一片很大的樹林,但究竟是松樹,還是柏樹,卻看不清楚,隻知道這樹林望不到邊。

    在石牌坊近處,有兩個道童在路邊放羊。

    這時已是初冬天氣,草已枯黃,羊就吃着崗坡上的枯草,有時“咩咩”地叫幾聲。

    路旁已經有人在擺攤子。

    攤上除香表之外,還有紙紮的豬、羊,都是還願的東西。

    山門前邊也出現兩個道重,正在掃路上的落葉。

    又走了幾丈遠,看見在廟左邊的樹林中有一些火光和人影。

    李管家是一個非常機警的人。

    他緊緊地跟在轎子後邊,騎着一匹駿馬。

    這時他向路旁的道童問道: “什麼人在樹林中?” 道童回答說:“都是饑民。

    他們昨日不能進城,就住在樹林中。

    ” 左小姐看見這個道童,眉目清秀,十分英俊,大約有十五六歲,但因為轎子走得很快,一下子就過去了。

    走了幾步,左小姐忍不住,叫轎夫停一停,然後問李管家: “可不可以到武侯祠抽簽許願?” 李管家恭敬地答道:“請小姐趕快趕路,趁着霧氣未散,多走十裡二十裡路,就應了昨日孫半仙的話,是個吉兆。

    ” 左小姐聽了也不堅持。

    轎子繼續匆匆上崗。

    武侯祠所在的卧龍崗,是越往西去越高,十幾裡路盡是慢坡,道路坎坷。

    因為是黃土崗,多年來大車往返,大路被壓成了深溝,這在河南就叫作大路溝,又經雨水沖刷,往往很深。

    在兩道車迹中間,有一尺多寬的地面,被牛蹄踏得稍平,是人行路。

    而真正人行的路是在大路旁邊的高處。

    仆人、轎子、騾馱子、左小姐的護衛親軍走在大路溝中。

    從南陽派來的步兵走在大路上邊。

    走到離南陽城大約十五裡處,正在崗脊上,有一段大路溝特别深,裡邊停着二三十副柴禾擔子,堵塞了道路。

    挑柴禾的農民正在用幹草弄成火堆,圍着烤火。

    看見轎子和士兵前來,他們隻顧烤火,也沒有讓路。

    士兵們吆喝辱罵,挑柴禾的農民仍不理會,隻是問: “城門今日開麼?” 士兵罵道:“什麼城門開不開,快走,别擋路!”見農民仍不讓路,他們就罵出粗話,動手就要打人。

    賣柴草的農人忽然都跳起來,掄起扁擔還擊。

    一個騎馬的官軍軍官大叫:“反了!反了!”可是農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隻顧用扁擔打來。

    因為大路較窄,人馬不能夠展開混戰,登時前邊的官軍措手不及,已被農民打倒了好幾個。

     正在這時,從路北邊一裡外的荒村中傳來一陣緊急鑼響,鑼聲中約有二百個穿闖字号衣的士兵從村中沖出,喊殺着向大路奔來。

    轎夫們一看是闖王的人馬,早将轎子扔下,爬出大路溝,各自逃生。

    跑不出大路溝的,便被前邊來的扁擔打倒。

    護送的官兵雖有四五百之衆,但一聽說闖王的人馬來了,劉光佐的士兵首先逃散。

    猛營的二百名将士還想抵抗,單救左小姐一人回城,不料從南邊的茫茫白霧中也響起了呐喊聲,傳過來大聲的呼叫: “我們是闖王的人馬,留下轎子不殺!” 猛營官兵不知道闖兵有多少,害怕被四面包圍殺光,因此有一半人也随着劉營的潰兵落荒而逃。

    左小姐的兩百名護衛都是左良玉平日豢養的親軍和家丁,十分忠心。

    在危急時刻,他們在侍衛官和李管家的督率下死不潰散,扔下丫頭、仆婦和騾馱子,擡起被轎夫們扔下的小姐和奶媽所乘的兩頂轎子,且戰且退。

    他們的箭法很好,使義軍不斷傷亡,而他們自己都是身穿鐵甲,頭戴銅盔,所以義軍的箭對他們傷害不大。

    李管家向全體左營、猛營官兵懸出重賞,要他們死保小姐退回南陽城中,說是隻要左小姐能夠平安退回城中,為官的官升三級,當兵的升成軍官,每人賞紋銀五十兩。

     義軍一則隻有二三百人,二則都是步兵,三則怕傷了左小姐和奶媽,所以并不十分猛攻。

    那些在戰鬥開始時逃散的官兵,遇到在南邊、西邊埋伏的義軍,有些被殺,有些被捉,大部分返身逃回,重新同且戰且退的官軍結合。

    由于他們一則知道别無逃走的路,二則聽到李管家叫出的重賞,都突然變得勇猛起來。

     眼看離武侯祠不過一裡多遠,背後的義軍已不再追趕。

    李管家開始有點放心,勒馬到左小姐的轎子旁邊,說: “請小姐不要害怕,到武侯祠就好辦了。

    ” 李管家同護衛軍官有一個共同的想法:萬一另有大股賊兵追到,就退入武侯祠中,憑着垣牆死守,等待城中救兵前來。

     正走着,前邊又遇到大群逃荒的饑民,驚駭的人群、擔子和小車子擁塞道路。

    左營的護衛軍官一馬當先,大聲吆喝,同時揮動大刀開路。

    不提防被一個逃荒的婦女一棍子打落馬下。

    所有的災民男女突然大變,大聲喊殺,有的揮動棍棒,有的從破衣服中拔出寶劍、腰刀,在官軍中亂打亂砍。

     李管家武藝精熟,十分勇敢。

    他沒有辜負幾個月前左良玉交給他的重任,拼死也要把左小姐保住。

    他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