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從消滅了張令和徹底擊潰了秦良玉兩支川軍以後,羅汝才同張獻忠再也沒有遇到大的戰争。
他們從達州往北,幾天後突然向西,奔襲劍閣,随即出劍閣,到廣元,知道通往陝西的關口都有重兵封鎖,就折而向南,在梓潼打個勝仗,從綿州進襲成都不克,沿沱江順流而下,似乎要去攻重慶,忽然從永川轉而向西南,破了滬州。
他們在滬州稍作休息,從南溪、榮縣、仁壽……一路北進,繞過成都,在德陽、什邡、金堂一帶稍作休息,補充了糧食,人馬向東,進軍神速,于除夕的爆竹聲中破了巴中;休兵三天過年,然後偃旗息鼓,行蹤詭秘,急趨開縣,在開縣的黃陵城殺敗了前來堵截的猛如虎,揚長東去,毫無阻攔,出了四川,随即破了襄陽。
…… 如今在羅汝才的心中,這一段同張獻忠聯兵作戰的曆史永遠過去了。
他需要擺脫獻忠,所以在退出襄陽不久就經過好商好量,同獻忠分手了。
趁着左良玉猛追獻忠不放,他迅速擴充人馬,加緊練兵。
他擔心左良玉在打敗了張獻忠之後,回頭打他,所以同吉-和一些親信将領商議多次,決定派羅十到伏牛山中看一看李自成的态度。
經過羅十的兩次往返和劉體純的一次前來,羅汝才決定了來河南與闖王合兵的大計,今天就要同闖王會面了。
李自成同羅汝才已經有五年不曾見面,所以今天羅汝才的前來相就,标志着戰争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開始确立了李自成在起義群雄中的中心地位。
他和左右親信文武很清楚曹操前來相投的重大意義,所以在事前研究了同曹操會師以後的一些問題,也充分做了一些歡迎的準備。
羅汝才因為急于同自成會面,所以離開大軍,隻帶少數親将和謀士吉-率領标營輕騎數百人,随同到淅川境内相迎的劉宗敏和牛金星向鄧州境内奔來。
當他們由劉宗敏和牛金星奉陪到達李官橋和厚坡之間的一個荒涼的小山街外邊時,李闖王已經在那裡等候。
自成命幾千騎兵在路旁列隊相迎,旗幟鮮明,甲仗耀眼,人強馬壯,部伍整肅。
這種軍容,在當時各家農民軍中都不曾有。
吉-在心中贊歎說:“李自成确實不凡!”在鑼鼓與鞭炮聲中,李自成率領軍師和衆将領将羅汝才和吉-迎接到小街上休息,略叙閑話,然後馳往張村。
盡管李闖王極其隆重地歡迎汝才,見面後握手話舊,十分殷勤,但吉-的心中有一種沉重感覺;到張村之後,心情更為沉重。
酒宴散後,李自成同羅汝才和吉-在帳中繼續深談,隻有劉宗敏、牛金星和宋獻策相陪。
自成問了問近兩年革、左各營的情況,接着就說: “曹哥,今日你來,我這裡全軍上下都是一片歡騰。
你我齊心協力,不愁不能在兩三年内打出個大好局面。
我們倆原是拜身,你是哥,我是弟,不是泛泛之交。
遇到軍政大事,我倆商量着辦,我要多聽你的主見。
你我事事推心置腹,咱闖、曹兩營幾十萬人馬就變成了一股繩兒,可以無敵于天下。
我手下的人馬也就如你自己的人馬,決不會有誰将你曹帥當外人看待。
我的手下将領倘有誰對你有不尊重的地方,我或罰或斬,決不姑息!” 汝才笑着說:“我知道你不會像敬軒那樣待人。
我雖然同敬軒也是多年好朋友,可是他常常盛氣淩人,好像我非依靠他不能活下去。
我倒是從大處着想,可以忍耐,小事不去計較;不好辦的是我的手下将士常常憋了一肚子氣,再合夥下去反而更為不美,所以率全軍前來就你。
我有言在先:我是來投你,奉你為首。
你念起我倆原有拜身之誼,瞧得起我,叫我做你的幫手,我就心滿意足了。
今後用不着再說我是哥,你是弟。
你是主帥,主帥就算是兄長吧!” 自成說:“也不能說以我為主帥,咱兩人共同當家,有事一起商量。
” 汝才說:“話不能這麼說,家有千百口,主事在一人。
我們兩家合營,人馬幾十萬,就應該奉你為主,才好同心協力作戰。
你是元帥,我做你的幫手,天經地義。
我手下的大小頭目,沒有人敢說二話。
他們誰不聽你的将令,我立斬不饒。
” 牛金星笑着說:“曹帥前來會師,要奉闖王為主,這話本來是早就說過的,也是人心所向,衆望所歸。
今日請闖王不必謙讓,還是商議大事要緊。
” 宋獻策接着說:“曹帥此次前來會師,自然是誠心尊奉闖王為主。
兩家将士必能和衷共濟,戮力殺敵。
事成之後,共享富貴。
自破洛陽之後,全軍将士推戴闖王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這是當前的正式名号,早已向全軍宣布使用。
一個多月前,特意在得勝寨築壇拜天,大元帥坐在壇上受衆将拜賀,好不隆重。
今日曹帥來到,也需要有一個名号才好,不知曹帥意下如何?” 羅汝才在來之前已經知道李自成改稱大元帥的事,卻沒有認真考慮他自己應該有什麼正式稱号。
他抱的态度是“瞧瞧看”。
現在聽宋獻策一問,他帶着無可無不可的神氣,點頭微笑,偷偷地瞟了吉-一眼,随即回答說: “我雖然也造了十幾年的反,目前手下有不少人馬,可是我從來沒有雄心大志,隻能做個幫手,因人成事。
跟張敬軒在一起我是敬軒的幫手,如今來跟着闖王,自然是闖王的幫手。
做個幫手,有名号也好,沒有名号也好。
如今闖王的軍制還沒有定,捷軒他們也都還沒有正式官銜,你們也不用急着給我安排什麼官銜吧。
将士們尊敬我的就稱我曹帥,不客氣的熟朋友也可以叫我老曹或叫我曹操。
難道我來是争什麼名号的麼?” 自成趕快說:“曹哥的話雖如此說,但是你在軍中所處的地位與捷軒們不同。
目前軍制還沒有定下來,别人可以暫時沒有正式稱呼,你不能沒有正式稱呼。
不然你就不好同我一起統率全軍。
” 汝才笑着問:“給我個什麼官銜?” 牛金星說:“既然全軍以闖王為首,曹帥的稱呼自然要在衆将之上,比闖王略遜一等。
全營将士已經推戴闖王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并議定以後軍中不再另設元帥。
經鄙人與宋軍師和捷軒将軍等在闖王面前商議幾次,拟推戴曹帥為代天撫民威德大将軍。
這個稱号,不知曹帥心中以為如何?倘有不妥之處,容俟大家再議。
” 羅汝才原來聽說去年冬天有宋獻策獻什麼谶記的事。
心中并不高興,也不相信。
根據他同吉-的看法,那“十八子主神器”的圖谶大概是宋矮子弄的玄虛,替自成欺世盜名。
現在他也不滿意李自成自稱是“奉天倡義”。
他們也不十分相信明朝的氣數真正将盡,将來的江山就是李自成的。
他們來就李自成,隻是因目前形勢--既不能同張獻忠繼續合作,又不能單獨對抗左良玉--迫使他與自成暫時結合,根本無意擁戴自成成就大業。
他同吉-原來料想李自成會給他個副元帥的稱号,卻未料到給他個大将軍的頭銜。
在片刻之間,羅汝才笑而不言,向吉-掃了一眼,卻發現吉-正在望他,分明是催他趕快說出同意的話。
他欣然說道: “承闖王和各位厚意,給我一個大将軍頭銜。
我這個人無德無能,實不敢當。
我隻想跟捷軒們一樣,輔佐闖王打天下。
給我這麼高的頭銜,我這塊料能受得了麼?你們把我這塊料擡得過高,豈不是硬要折我的福?” 宋獻策趕快說:“曹帥在義軍中資深望重,威信素孚,請勿謙辭,辜負闖營全體将士推戴之誠。
目前軍制草創,多有未備。
大元帥之下不拟再設元帥,大将軍實與副元帥相等。
” 牛金星接着說:“曹帥原是早期義軍十三家中一家之主,今日前來輔佐闖王,共建大業,自然位在捷軒、一功等衆将之上。
大将軍既與副元帥相等,隻有曹帥居此高位,衆人心中才服。
” 曹操哈哈大笑,說:“罷了,罷了!承咱們李闖王念起我是結拜兄弟,又承你們大夥兒瞧得起我,給我個大将軍頭銜,還加上‘代天撫民’四字,‘威德’二字,實在夠尊敬我啦。
在咱們李闖王面前,我曹操甘拜下風。
别說大将軍等于副元帥,就是比副元帥矮一個肩膀,我老曹也是受之有愧,心中隻有感激的
他們從達州往北,幾天後突然向西,奔襲劍閣,随即出劍閣,到廣元,知道通往陝西的關口都有重兵封鎖,就折而向南,在梓潼打個勝仗,從綿州進襲成都不克,沿沱江順流而下,似乎要去攻重慶,忽然從永川轉而向西南,破了滬州。
他們在滬州稍作休息,從南溪、榮縣、仁壽……一路北進,繞過成都,在德陽、什邡、金堂一帶稍作休息,補充了糧食,人馬向東,進軍神速,于除夕的爆竹聲中破了巴中;休兵三天過年,然後偃旗息鼓,行蹤詭秘,急趨開縣,在開縣的黃陵城殺敗了前來堵截的猛如虎,揚長東去,毫無阻攔,出了四川,随即破了襄陽。
…… 如今在羅汝才的心中,這一段同張獻忠聯兵作戰的曆史永遠過去了。
他需要擺脫獻忠,所以在退出襄陽不久就經過好商好量,同獻忠分手了。
趁着左良玉猛追獻忠不放,他迅速擴充人馬,加緊練兵。
他擔心左良玉在打敗了張獻忠之後,回頭打他,所以同吉-和一些親信将領商議多次,決定派羅十到伏牛山中看一看李自成的态度。
經過羅十的兩次往返和劉體純的一次前來,羅汝才決定了來河南與闖王合兵的大計,今天就要同闖王會面了。
李自成同羅汝才已經有五年不曾見面,所以今天羅汝才的前來相就,标志着戰争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開始确立了李自成在起義群雄中的中心地位。
他和左右親信文武很清楚曹操前來相投的重大意義,所以在事前研究了同曹操會師以後的一些問題,也充分做了一些歡迎的準備。
羅汝才因為急于同自成會面,所以離開大軍,隻帶少數親将和謀士吉-率領标營輕騎數百人,随同到淅川境内相迎的劉宗敏和牛金星向鄧州境内奔來。
當他們由劉宗敏和牛金星奉陪到達李官橋和厚坡之間的一個荒涼的小山街外邊時,李闖王已經在那裡等候。
自成命幾千騎兵在路旁列隊相迎,旗幟鮮明,甲仗耀眼,人強馬壯,部伍整肅。
這種軍容,在當時各家農民軍中都不曾有。
吉-在心中贊歎說:“李自成确實不凡!”在鑼鼓與鞭炮聲中,李自成率領軍師和衆将領将羅汝才和吉-迎接到小街上休息,略叙閑話,然後馳往張村。
盡管李闖王極其隆重地歡迎汝才,見面後握手話舊,十分殷勤,但吉-的心中有一種沉重感覺;到張村之後,心情更為沉重。
酒宴散後,李自成同羅汝才和吉-在帳中繼續深談,隻有劉宗敏、牛金星和宋獻策相陪。
自成問了問近兩年革、左各營的情況,接着就說: “曹哥,今日你來,我這裡全軍上下都是一片歡騰。
你我齊心協力,不愁不能在兩三年内打出個大好局面。
我們倆原是拜身,你是哥,我是弟,不是泛泛之交。
遇到軍政大事,我倆商量着辦,我要多聽你的主見。
你我事事推心置腹,咱闖、曹兩營幾十萬人馬就變成了一股繩兒,可以無敵于天下。
我手下的人馬也就如你自己的人馬,決不會有誰将你曹帥當外人看待。
我的手下将領倘有誰對你有不尊重的地方,我或罰或斬,決不姑息!” 汝才笑着說:“我知道你不會像敬軒那樣待人。
我雖然同敬軒也是多年好朋友,可是他常常盛氣淩人,好像我非依靠他不能活下去。
我倒是從大處着想,可以忍耐,小事不去計較;不好辦的是我的手下将士常常憋了一肚子氣,再合夥下去反而更為不美,所以率全軍前來就你。
我有言在先:我是來投你,奉你為首。
你念起我倆原有拜身之誼,瞧得起我,叫我做你的幫手,我就心滿意足了。
今後用不着再說我是哥,你是弟。
你是主帥,主帥就算是兄長吧!” 自成說:“也不能說以我為主帥,咱兩人共同當家,有事一起商量。
” 汝才說:“話不能這麼說,家有千百口,主事在一人。
我們兩家合營,人馬幾十萬,就應該奉你為主,才好同心協力作戰。
你是元帥,我做你的幫手,天經地義。
我手下的大小頭目,沒有人敢說二話。
他們誰不聽你的将令,我立斬不饒。
” 牛金星笑着說:“曹帥前來會師,要奉闖王為主,這話本來是早就說過的,也是人心所向,衆望所歸。
今日請闖王不必謙讓,還是商議大事要緊。
” 宋獻策接着說:“曹帥此次前來會師,自然是誠心尊奉闖王為主。
兩家将士必能和衷共濟,戮力殺敵。
事成之後,共享富貴。
自破洛陽之後,全軍将士推戴闖王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這是當前的正式名号,早已向全軍宣布使用。
一個多月前,特意在得勝寨築壇拜天,大元帥坐在壇上受衆将拜賀,好不隆重。
今日曹帥來到,也需要有一個名号才好,不知曹帥意下如何?” 羅汝才在來之前已經知道李自成改稱大元帥的事,卻沒有認真考慮他自己應該有什麼正式稱号。
他抱的态度是“瞧瞧看”。
現在聽宋獻策一問,他帶着無可無不可的神氣,點頭微笑,偷偷地瞟了吉-一眼,随即回答說: “我雖然也造了十幾年的反,目前手下有不少人馬,可是我從來沒有雄心大志,隻能做個幫手,因人成事。
跟張敬軒在一起我是敬軒的幫手,如今來跟着闖王,自然是闖王的幫手。
做個幫手,有名号也好,沒有名号也好。
如今闖王的軍制還沒有定,捷軒他們也都還沒有正式官銜,你們也不用急着給我安排什麼官銜吧。
将士們尊敬我的就稱我曹帥,不客氣的熟朋友也可以叫我老曹或叫我曹操。
難道我來是争什麼名号的麼?” 自成趕快說:“曹哥的話雖如此說,但是你在軍中所處的地位與捷軒們不同。
目前軍制還沒有定下來,别人可以暫時沒有正式稱呼,你不能沒有正式稱呼。
不然你就不好同我一起統率全軍。
” 汝才笑着問:“給我個什麼官銜?” 牛金星說:“既然全軍以闖王為首,曹帥的稱呼自然要在衆将之上,比闖王略遜一等。
全營将士已經推戴闖王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并議定以後軍中不再另設元帥。
經鄙人與宋軍師和捷軒将軍等在闖王面前商議幾次,拟推戴曹帥為代天撫民威德大将軍。
這個稱号,不知曹帥心中以為如何?倘有不妥之處,容俟大家再議。
” 羅汝才原來聽說去年冬天有宋獻策獻什麼谶記的事。
心中并不高興,也不相信。
根據他同吉-的看法,那“十八子主神器”的圖谶大概是宋矮子弄的玄虛,替自成欺世盜名。
現在他也不滿意李自成自稱是“奉天倡義”。
他們也不十分相信明朝的氣數真正将盡,将來的江山就是李自成的。
他們來就李自成,隻是因目前形勢--既不能同張獻忠繼續合作,又不能單獨對抗左良玉--迫使他與自成暫時結合,根本無意擁戴自成成就大業。
他同吉-原來料想李自成會給他個副元帥的稱号,卻未料到給他個大将軍的頭銜。
在片刻之間,羅汝才笑而不言,向吉-掃了一眼,卻發現吉-正在望他,分明是催他趕快說出同意的話。
他欣然說道: “承闖王和各位厚意,給我一個大将軍頭銜。
我這個人無德無能,實不敢當。
我隻想跟捷軒們一樣,輔佐闖王打天下。
給我這麼高的頭銜,我這塊料能受得了麼?你們把我這塊料擡得過高,豈不是硬要折我的福?” 宋獻策趕快說:“曹帥在義軍中資深望重,威信素孚,請勿謙辭,辜負闖營全體将士推戴之誠。
目前軍制草創,多有未備。
大元帥之下不拟再設元帥,大将軍實與副元帥相等。
” 牛金星接着說:“曹帥原是早期義軍十三家中一家之主,今日前來輔佐闖王,共建大業,自然位在捷軒、一功等衆将之上。
大将軍既與副元帥相等,隻有曹帥居此高位,衆人心中才服。
” 曹操哈哈大笑,說:“罷了,罷了!承咱們李闖王念起我是結拜兄弟,又承你們大夥兒瞧得起我,給我個大将軍頭銜,還加上‘代天撫民’四字,‘威德’二字,實在夠尊敬我啦。
在咱們李闖王面前,我曹操甘拜下風。
别說大将軍等于副元帥,就是比副元帥矮一個肩膀,我老曹也是受之有愧,心中隻有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