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楊陸凱騎着千裡雪,緊随在他的身邊。

    千裡雪的潔白的身上被鮮血染污幾片,有些血是楊陸凱的,也有些是從敵人的身上迸過來的,楊陸凱負傷很重,困憊不堪,衰弱地對盧象升說: “大人,你快跳過河走吧,我在此擋住敵人!” 盧象升似乎沒有聽見他的話,又似乎在鼓勵他,重複着叫: “将軍斷頭,勇士捐軀,就在此時!” 戰鬥又繼續了一陣。

    五明骥的一條前腿突然中了流矢,打了前栽。

    盧象升翻身落馬,但他掙紮着站了起來,徒步迎戰,一群敵人騎兵包圍着他,要他投降。

    他一面抵抗,一面憤怒地說:“堂堂大明,隻有斷頭将軍,沒有投降将軍!”但聲音已經很弱,很低,不能連貫,片刻之間,他的頭上又連中兩刀,一刀在後腦,一刀在臉上。

    他大叫一聲,倒了下去,把大刀抛得很遠。

    他的耳膜上還在響着刀劍聲和喊殺聲,而他自己像做夢一樣,模模糊糊地覺得自己仍在戰鬥,仍在呼喊。

    不過,他又模糊地知道自己受了重傷,躺在地上,血正在向外奔流。

    他還想掙紮起來,再殺死一兩個敵人,可是他掙紮不動,哼了一聲,失去知覺。

     楊陸凱也從馬上栽下來,離盧象升躺卧的地方隻有幾尺遠。

    他以為象升還沒有死,趕快掙紮着爬過去,用自己的血身子遮蓋着總督,敵人不知道那第一個倒下去的、穿着小兵号衣的勇猛戰士就是盧象升,所以沒有割取他的首級。

    但他們非常恨他,盡管看見他已經死了,還用亂箭射他,為死傷的夥伴報仇。

    楊陸凱在箭雨中緊緊地抱着總督,沒有叫喊,也沒有動一動。

    他死了,背上中了二十四箭,還有許多箭落在他的周圍,深深地插入土中。

     當盧象升落馬之後,五明骥昂着頭,吃驚地向周圍望望,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随即它明白自己受了傷,而主人也離開它了,它又失望又憤怒地沖出重圍,幾乎将一個敵方騎兵沖倒。

    一群敵人看見它是一匹稀見的駿馬,從四面圍上來,打算把它捕獲。

    它昂着頭,抖抖鬃毛,兀立不動,連噴幾個鼻子,望着蒿水長叫一聲,等敵人走近身邊時,它突然狂怒地跳廠起來,踢倒了一個敵人,破着一條前腿向曠野奔去。

    幾個清兵仍不死心,繼續追它。

    它跑到蒿水的轉彎地方,徘徊起來。

    一眨眼工夫,幾個清兵又追到了。

    它打算縱身跳過河去,但因為它的前腿負傷,而這地方的河身又特别寬,它在離岸兩丈遠的地方落下水裡。

    它正在掙紮着往對岸浮去,清兵射了幾箭,把它射死。

     三天以後,在一個夜間,楊廷麟趕到戰場上尋找盧象升的屍體。

     他沒有看見劉宇亮。

    盧象升的手書還揣在他的身上,劉宇亮在安平風聞清兵将到,吓得面無人色,急急慌慌地逃往晉州。

    晉州知州陳宏緒同城中士民獻血盟誓,不讓劉宇亮一兵一卒進城。

    劉宇亮大怒,一面上疏請旨将陳宏緒逮京問罪,一面往真定逃去。

    楊廷麟到了保定,正要往真定追趕,忽聞盧象升全軍覆沒,放聲大哭,就連明徹夜往賈莊奔來。

     賈莊一帶方圓幾裡的範圍内,成了個死亡世界,到處是人和馬的屍體。

    明兵固然絕大部分陣亡了,清兵也在這場惡戰中死了幾千。

    楊廷麟正在設法尋找盧象升的屍首,忽然從附近傳過來一匹戰馬的蕭蕭悲鳴。

    他身邊的一個弟兄原是跟着盧象升多年的親兵,激動地說: “老爺!老爺!這是千裡雪的叫聲!” 他們向着戰馬嘶鳴的地方跑去,果然看見一匹雄駿的白馬昂首兀立在月光下,似乎在等待他們。

    等他們走近它時,它一扭頭跑開了,在遠遠的荒野上停下來,又發出蒼涼而悲哀的嘶鳴,他們又按着聲音追去,而它又跑了,它這樣跑了幾次,蕭蕭地叫了幾次,最後來到蒿水岸上,不再動了。

    楊廷麟同随從們來到白馬身邊,首先發現了楊陸凱的死屍,随後從楊的死屍下找到了另一個人的屍首。

    雖然象升的面部被砍傷,血肉模糊,但是那個老兵一看見他的頭上束的白網巾,号衣裡邊的麻衣,就抱着屍首大哭起來,說: “這就是我們的老爺!我們的總督!” 他們把象升的血衣脫下,看見總督印還綁在肘後。

     楊廷麟等正在收拾盧象升和楊陸凱屍首的當兒,忽聽人聲嘈雜,自遠而近,并有很多燈籠火把,使他們大為驚異。

    等他們跳上馬向前迎去一看,看見來的人都是畿南百姓裝束,手執各色武器,也有拿着鋤頭和白木棍子的,在月光下黑壓壓地望不見邊兒,經他們一問,才知道是姚東照來尋找盧象升的屍首的。

    原來姚東照回去一天多工夫就号召了兩三萬人,汰去老弱,挑選了七八千人,正要連夜往賈莊趕來,恰有一支清兵南下,如入無人之境。

    其實敵人隻有兩千多騎兵,利用明軍畏怯避戰,才敢離開主力,孤軍長驅,沖列巨鹿與廣宗之間,到處焚燒房屋,奸淫搶掠,擄走男女人口。

    姚東照等父老号召的義勇百姓埋伏在廣宗城北,突然将清兵從中間截斷,四面呐喊,八面圍攻,一陣混戰殺死了清兵三百多人,奪回了很多人口和耕牛。

    清兵不敢戀戰,向東逃去。

    打過了這一仗,姚東照等重整隊伍,奔救盧象升來。

    等他們趕到蒿水橋戰場,盧象升已經陣亡三天了。

     姚東照一看見盧象升的屍首,不禁失聲痛哭,說:“大人!你要等三天與虜兵決戰,斷不會兵敗身亡,是朝廷将你逼死的啊!”數千愛國百姓對朝廷的無道更為清楚,有人忍不住用很粗魯的話詛罵朝廷,罵兵部尚書楊嗣昌,罵總監軍太監高起潛,也有不少人惋惜盧象升隻懂得一個“愚忠”,落得如此下場,有一個人在看過盧象升的屍首後大聲罵道: “這算是什麼世界,什麼朝廷!不肯為國打仗的人受到皇上寵信,願意為國打仗的人反而受到責備,不給援軍,不給糧饷,逼死沙場,高興了敵人!” 盧象升的親兵并沒有死盡。

    有一個名叫鄭奎的親兵帶着重傷逃出來,馳馬到了北京,向兵部禀報總督的陣亡經過。

    楊嗣昌親自召見了他,聽了他的詳細禀報以後,問: “楊贊畫死了沒有?” “他沒有死,盧總督前一天派他往保定去啦。

    ” 楊嗣昌感到遺憾,不再問下去,起身走了。

    他不相信盧象升真的死了,派了三個人去賈莊察探實情,有一個叫做俞振龍的回來禀報說盧總督确實陣亡,被誣以禀報不實的罪名,吊了三天三夜,打了幾百鞭子,希望他說出盧象升是逃跑了,沒有下落。

    但俞振龍決不說謊。

    他在臨死時候,對着審訊他的官員說: “唉,天道神明,不要冤枉忠臣!” 楊廷麟回到北京,把軍中的曲折實情,上奏皇帝。

    楊嗣昌代皇帝拟了一道上谕,責他所奏不實,将他降了級,貶到江西①去做個小官。

    這時清兵主力已由畿輔轉掠山東,未經戰鬥就破了濟南。

     ①貶到江西--順治二年清兵下江南,他在江西從事抗清活動。

    次年守贛州,被清兵圍攻半年。

    十月四日城破,他投水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