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相約:刀必見血,馬必流汗,人必帶傷,稍有畏怯者斬無赦。

    俟勝利歸來,不惟以千裡雪奉贈,所有廄中駿馬,任公選擇。

    “”啊,這個條件,這個條件,……“高起潛又大笑起來,聲音尖得像女人一樣。

    ”怎麼樣,高公?“盧象升用眼睛逼着對方問,嘴角含着輕蔑的微笑。

    ”此非商量機密之地。

    “”好,請到行轅中去。

    “ 他們回到大廳裡坐下以後,盧象升屏退左右,又逼着太監間:”高公意下如何?“”野戰非我軍所長。

    “”我關甯、宣大戰士素慣野戰,趁目前士氣正盛,應該尋敵一戰,以解京師之危。

    “”不,萬不可貿然求戰。

    “ 盧象升拂袖而起,按着刀柄,大聲說:”總監畏敵如虎,我隻好單獨與敵周旋了!“ 高起潛傲慢他說:”總督願意單獨與敵作戰也好,不過人馬,人馬,我也要……“ 盧象升決然地截斷太監的話頭說:”好,我明白你的意思,不用說了。

    宣大、山西的人馬原是我帶來的,仍舊歸我指揮;關甯精銳我一個不要,由總監軍自己指揮。

    “”這樣好麼?“高起潛故意問,實際上他心中非常滿意。

    ”兵分則弱,對戰争當然不利。

    但今日除此之外,别無善策。

    “”那就隻好分兵了。

    什麼時候分?“”我今天就拜疏上奏,等皇上聖旨一到,馬上就分。

    “”這樣很好。

    我現在就進京去,等候上谕。

    不再打擾了。

    “高起潛站了起來,打着官腔說,”同為皇上辦事,望老先生多多包涵。

    “”好說。

    “ 盧象升把高起潛送出轅門,望着他上了馬,拱手相别,在心裡感慨他說:”唉,不想魚朝恩①複見于今日!“他向高起潛漸漸遠去的背影又看了一眼,搖搖頭說:”我今日方知道宦官的厲害!“ ①魚朝恩--唐朝宦官,在德宗和代宗兩朝屢出監軍,頗驕橫,貪賄無厭。

     當天下午,将近黃昏時候,盧象升奉到皇上禦旨,同意他同高起潛分兵。

    他明白皇上聽了高起潛和楊嗣昌的活,不再采納他的意見,在皇帝身上所寄托的最後一縷希望登時幻滅了。

    他感覺自己在朝中孤掌難鳴,真是”一木難支大廈之将傾“,深深地陷入絕望和憤慨之中。

    正當這時候,一個傳事官拿着一個大紅手本走來禀報,說翰林院楊老爺在轅門外等候渴見,盧象升在手本上瞟了一眼,吩咐說:”趕快請進!“他立刻站起來,一邊向大廳外去迎接,一邊心裡說:”伯祥兄來得恰是時候!“ 三大前皇帝在平台召見盧象升的談話内容,雖然盧本人不曾向外人洩漏,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開始隻有幾個與随駕上朝的太監常來往的大臣知道,随即就在許多朝臣中傳播開來。

    知道盧象升果然敢于在皇上面前力排和議,堅決主戰,楊廷麟感到滿心的欣慰和敬佩,然而同時他也明白,盧象升在朝廷上的處境是困難的,楊嗣昌和高起潛會合力對付他,會使他的雄心壯志付諸東流。

    跟着,安定門會議的情形,也在朝臣中互相傳播開來了。

    他急于要來同盧象升見面談談,幫他謀劃一下,但是為着避免楊嗣昌的注意,他延遲到午後騎馬出京,趕在黃昏時來到昌平。

     盧象升把他迎迸大廳,寒暄幾句,就把他引進内室,屏退左右,郁慢地望着他,說:”伯祥,弟正彷惶無計,沒想到老兄翩然光臨,不知将何以教我?“ 楊廷麟的心中明白,笑了一笑,間道:”為何彷徨無計?“”弟千裡勤王,原想與敵拼死一戰,解京師之危急,挫胡虜之兇焰,誰知……“盧象升說到這裡,深深地歎一口氣,搖了搖頭。

    ”總督大人進宮陛見情形及安定門會議經過,廷麟已略知一二。

    莫非因裡邊對和戰大計還在舉棋不定,朝廷上有人掣時,使大人欲戰不能,故如此心懷郁慢?“”皇上倒沒有什麼,可歎的是本兵與監軍畏敵如虎,無意言戰,隻想委曲求全,不顧後患無窮,弟名為總督,實際在朝廷上孤掌難鳴,欲戰不得。

    你看,這樣下去,如何是好?“”大人目前處境,确實困難。

    像這種情形,不要說大人滿腹郁悒,‘撫幾長歎’,凡是稍有天良的人,誰能不為之扼腕?滿朝文武以及京中百萬士民誰不盼望總督大人盡速與虜一戰,以解京師之危?半月來畿輔各縣遭受虜騎蹂躏,人民流離死傷,慘不忍言,又誰不盼望總督大人與虜一戰,以解好掠焚殺之苦?滿朝文武與京城内外無數百姓都對總督大人如此殷殷盼望,大人為何說自己孤掌難鳴?“”可是皇上聽了楊文弱和高大監的話,不欲弟與虜一戰,如之奈何!“”弟今日前來拜渴,正是想借著一籌。

    “”願聞明教!隻要有利于國,雖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目前的情形是這樣,“楊廷麟把身子向前探探,用光芒逼人的眼睛注視着盧象升的因軍務疲勞而略顯蒼白的臉孔,壓低聲音說,”皇上和楊文弱、高起潛雖有意與虜議和,但迫于臣民清議,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與虜訂城下之盟。

    京城中雖三尺童子都知道遼東之地,直到奴兒幹①之北,東臨大海,盡歸版圖。

    蓋承襲金、元兩朝舊疆,由來已久。

    我中國每值盛世,四海混一,胡漢共主。

    遼東自古本為東胡各族雜居之地,不惟秦、漢、隋、唐諸代都是中國臣民,至本朝也是如此,何嘗另有一個國家!……“ ①奴兒幹--明初奴兒幹都司設在黑龍江入海處。

     盧象升插言:”滿虜原是女真餘孽,周為肅慎,隋、唐稱為。

    努爾哈赤在萬曆初年不過一部落酋長,受封為龍虎将軍①,為我朝守邊。

    後因朝廷撫馭失策,始為叛亂,吞并諸部,勢力漸強,至萬曆四十四年遂建國号後金。

    到他的兒子繼位,才改号為清。

    按之曆史,滿虜實系我國臣民,興兵叛亂,分裂疆土。

    今日朝廷一二執事者不思如何統一祖宗河山,而惟求與虜酋暗中議和,殊為可羞!“ ①龍虎将軍--努爾哈赤受封為龍虎将軍是在明萬曆二十三年。

     楊廷麟接着說:”大人所言極是。

    倘和議一旦得逞,喪權辱國,使東虜得寸進尺,禍有不堪言者。

    尤其皇上畢竟是有為之主,在這件事上頗忌諱受外廷清議指責,他自己也不願步南宋諸帝後塵。

    如果大人能夠乘敵人屢勝兵驕,率士氣方盛之數萬援軍向敵奇襲,即令不能獲緻全勝,隻要殺傷相當,稍挫敵焰,就可以堵主和者之口,使皇上确知敵之不可畏,惟有戰方為上策。

    弟兩天來日夜籌思,竊以為隻有這一個辦法可以扭轉目前局面,不知大人以為然否?“ 盧象升沉吟說:”我也是這麼打算,可惜如今已經晚了!“”晚了?為何晚了?“楊廷麟輕拈着垂在胸前的美髯,有點懷疑不解地問。

    ”唉,兄台不知,真是一言難盡!各路援兵雖有五萬,可是歸弟指揮的隻剩下兩萬人了。

    “”何故?“”關甯鐵騎三萬,分給高太監了。

    “”這是皇上的意思?“ 盧象升将雙手放在火盆上烤着,把今天分兵的經過對楊廷麟說了一遍,沮喪地歎息一聲。

    楊廷麟半天說不出話來,随後從椅子上站起來,跺跺腳,憤慨地說:”這樣看來,大明江山遲早會送于滿虜!“ 盧象升沒有做聲,眼光落在燒得通紅的木炭上,好久沒有擡起頭來。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