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章 長箭短針

關燈
,信使從臨城高邑的間道,以飛騎北奔,速度比他們快一倍,甚至兩倍。

     次日,他們改走夜路,果然沿途無阻,快馬加鞭順利通過趙州。

     晝伏夜行,兩天後,踏入真定府地界。

     真定府是一座兵城,也可以說是三座兵城,因為同列的兩座城,一是衛城(真定衛),一是練兵城。

     每年京都皇帝大閱兵的三軍,都是先半年便調來這裡訓練的。

     在這裡,兵比民多三四倍。

     府城的居民僅十餘萬,兵卻有三十萬人以上。

    僅參于大閱調來調去的官兵,就有二十萬左右。

     在這裡碰上大群酒醉鬧事的官兵,簡直就是家常便飯,民衆最好放聰明些及早趨避,以免死無葬身之地,絕對不可反抗或幹預,認了命。

     真定衛的衛田占了兩個鄉,把人弄死往麥地裡一理,明年骨肉便會成為肥料,神不知鬼不覺,稱之為死無葬身之地,絕非誇張抹黑。

     府衙的治安人員,決不敢光臨衛城的範圍,當然包括衛田以及官兵的軍方村落。

     四更天,大官道上人車絕迹,趕夜路的旅客,要天亮後才能到達這一帶。

    南下的趕夜路旅客,已經趕到奕城了,所以這段官道鬼影俱無,正好讓健馬飛馳。

     但走長途的馬,是決不可能飛馳。

     二十二匹坐騎分為三組,白天保持一裡距離,晚上縮短至百步以内,保持目視連系。

     旅客并不知道他們是一夥的,還以為他們是三批不同的旅客。

     先頭第一組有男女六騎士,仆仆風塵倦意明顯,健馬以平常的速度前進,緩慢的蹄聲,打破四野的沉寂,一望無際的将熟麥田中,不時傳來野狗土狼的凄切長嗥。

     官道一折,前面突然出現一排燈光。

     “奇怪,怎麼可能有整齊的燈光?”領先的中年騎上,向并辔而行的留掩口須同伴問。

     “也許是廟會留下的燈火吧!”留掩口須的同伴,說話懶洋洋提不起勁。

     鄉村小市集或村落,民衆生性勤勞儉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早睡早起,家中點燈的時間有限,夜間減少活動,省些燈油,怎麼可能家家徹夜懸燈? 那排燈确是奇怪,像是一字排開,估計每盞相距有兩三丈,而且很可能是大型的氣死風圓型燈籠,所點的也可能是牛油大燭,而非石蠟或烏柏蠟制品,不可能徹夜照明,除非半夜添燭。

     共有十二盞之多,遠看像一排列星。

     “前面是真定縣與獲鹿縣交界的營口村,隻有百十戶人家,唯一的廟是土地廟,哪來的廟會?”中年騎土以權威性的口吻說,大概曾經在這段路往來。

     “那我就不知道了,走近便明白啦!” “咱們該歇息飲馬了。

    郊口那條小河的水真的很清澈,喝足了最好換水囊的水,到府還有十幾裡,天亮之前不會有飲食入肚。

    ” 真定府的附廓縣也叫真定,南面與獲鹿縣的境界僅十餘裡,趕到府城早膳綽有餘裕,夜間途中不可能有小店供旅客享用。

     走了四五裡,中年騎士又大驚小怪了。

     “燈籠是懸挂在村外的,高度一樣,燈式相同,這裡發生了些什麼事?委實可疑。

    ” 中年騎士說:“咱們必須對可疑的事物留意,可别無事卷入無謂的是非裡。

    我先到前面看看。

    ” “每樣事都大驚小怪,日子難過得很呢!葛老哥。

    ” 留掩口須騎士仍然懶洋洋,反對同伴先前往察看:“咱們是旅客,地方上的事與咱們無關。

    ” “我還得去看看,你們小心了。

    ” 健馬沖出,立即引起後面第二組騎士的注意,以為出了情況,立即往前拉近。

     中年騎土在小橋頭下馬,在橋欄挂缰安頓坐騎,開始觀察附近的景物。

     大官道寬有五丈餘,河寬僅三丈左右,架起的大木橋長寬都是四丈,橋頭兩側,豎起兩丈高的燈柱,各懸了一盞大型圓式氣死風燈籠,燭粗近寸,光度甚佳。

     橋北面百十步官道右側,便是小小的營口村,可能早年是軍隊屯田的小營寨,所以土圍牆高大得像南方的城牆。

    晚上想進村,休想。

     燈柱往東西延伸,每隔四丈懸燈一盞,看不出任何異狀,那隻是大戶人家夜間外出辦事的照明燈籠,沒寫有姓氏或堂号。

    寫了字的燈籠,會産生浮動的陰影,影響視線易看到鬼魅。

     不可能找人詢問,也沒有詢問的必要。

     看不出異狀,中年人回到橋頭,舉手打出信号,遠在裡外的兩組人馬立即會合,同時策馬動身接近。

     小河成半弧繞過營口村,大木橋正在半弧的頂點,燈柱卻是東西整齊排列的,最後一根燈柱,距草木叢生的河南岸已在百步外了,因此中年人并沒察看河岸,當然也沒有察看的必要。

     距橋頭還有三四十步,橋北二十餘步突然火光一閃,轟然一聲大震,火星曳尾搖曳直上十餘丈高空,砰然一聲大震,光芒耀目。

     旗花信号,軍用的指揮工具。

     所有的人皆怔住了,怎麼一回事? “四海牛郎,納命!”叫吼聲震耳,人影紛現。

     弦聲狂鳴,第一波箭雨到達。

     難怪燈籠如此明亮,用途是照亮目标。

     “哎……呢……”中年騎士第一個遭殃,身上共中了三支狼牙,倒在橋頭掙命。

     真有上百名箭手,從河岸的草叢沖出,一面沖一面發射狼牙箭,箭雨向人馬集中港射。

     第三組騎在百步外,但仍在弓箭的威力範圍内,所謂百步穿楊,意思是弓箭威力最強的頂點。

     幸好路兩側是麥田,用狗爬式或蛇行術,可以完全掩蔽,是唯一逃走的生路。

     聰明機警的人有福了,第一個反應便是滾落馬下向外爬入麥田。

     四海牛郎是最聰明的人,爬得最快。

     二十二匹馬,倒了十九匹。

     三匹無主的坐騎,站在已死的主人身旁搖首拂尾。

     一陣圍搜,花了半個更次時間。

     共帶走了十五具屍體,馬骸也拖走了。

     白衣軍縱橫天下期間,在這條路上四次往來,進圍京都,但沿途的大城,皆屹然無恙。

     白衣軍山東響馬均以騎兵為主,沒有攻破大城的能力。

     真定有三座城,城高三丈。

     順德府城也高三丈,而且有高度相等的外關城;這是說,有兩道城牆。

     當年燕王舉兵奪乃侄的天下,三十萬大軍也攻不破真定城。

     飛虹劍客曾在真定衛與神武右衛(兩衛共城)的武學舍任教頭,真定與順德保衛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