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觀察者

關燈
現它就塌縮為我們的經驗現實,我們永遠也不可能見到概率雲。

    ” “裝一台無人職守的攝象機不就行了嗎?”中校說。

     “攝象機也是觀察者,同樣會引起量子态的塌縮。

    這也是我讓所有監視裝置都關閉的原因。

    ” “可攝象機本身并沒有意識啊。

    ”林雲說。

     “看看,是我唯心還是你唯心?觀察者并不需要有意識。

    ”丁儀對林雲壞笑了一下。

     “這就不對了,”我覺得自己終于抓住了丁儀的一個破綻,“那照你所說,球狀閃電周圍的什麼東西不是觀察者呢?就像在攝象機的感光系統上留下自己的影像一樣,球狀閃電同樣可以在空氣中留下了電離痕迹,它們發出的光會對周圍的植物産生影響,它們發出的聲音震動地面的沙礫……周圍的環境總是或多或少地留下它們的痕迹,這與攝象機攝下圖象并無本質的差别。

    ” “是的,但觀察的強度是有極大區别的,攝下影象是強觀察,而地面的沙礫被震離原位隻是弱觀察,弱觀察也能引起量子狀态的塌縮,但很微小。

    ” “這理論玄乎得讓人難以相信。

    ” “如果不是實驗證據,真的沒有人會相信它,但量子效應在上世紀初葉就在微觀世界中被證實,隻不過到現在我們才見到它的宏觀表現……波爾要活着多好……”丁儀漸漸動起感情來,夢遊似的來回奏折,嘴裡喃喃自語。

     “不過愛因斯坦幸虧死了。

    ”林雲說。

     我這時想起一件事;在基地進行宏電子激發的實驗室,丁儀堅持要求安裝了四套監視系統,我現在向他提起這件事。

     “是的,這是出于安全考慮,如果所有的監視系統都失效,球狀閃電就會處于量子态,那時,基地的相當大一部分都會籠罩在概率電子雲之中,球狀閃電可能在其中的任何位置突然出現。

    ” 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在曆史上大多數目擊案例中,球狀閃電都是飄忽不定,蹤影神秘,常常憑空突然出現,附近并沒有可以激發它的閃電。

    這很可能是因為當時目擊者處于一個宏電子的概率雲中,他或她偶然的觀察使球狀閃電的量子态突然塌縮。

     我感歎着說:“我本以為對球狀閃電已經很了解了,沒想到……” “你還有更多沒想到的,陳博士,大自然之詭異你真的難以想象。

    ”丁儀打斷我說。

     “還有什麼呢?” “還有一些事,我甚至都不敢同你讨論。

    ”丁儀壓低了聲音說。

     我最初沒有注意他的話,但再一想卻打了個寒戰,擡起頭,看到丁儀正用蛇一樣怪異的目光看着我,讓我渾身發冷。

    在我意識的深處,有一個最幽暗的陰影區,我一直在努力忘掉它,幾乎成功了,我現在真的不敢去觸動它。

     在以後兩天的試驗中,球狀閃電的宏觀量子效應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

    隻要去除觀察者,雷球武器發射的球狀閃電的彈着點就會嚴重發散,對目标的命中率隻及存在觀察者時的十分之一。

    我們又運來了更多的設備,進行了更複雜的試驗,主要是試圖确定一個宏電子在量子态時所産生的概率雲的大小。

    其實,在嚴格的量子力學意義上,這種說法是很不嚴謹的,一個電子(不論是宏觀的還是微觀的),其概率雲與整個宇宙一樣大,處于量子态的球狀閃電有可能在仙女座星雲出現,隻是這種概率極其微笑。

    我們所說的概率雲大小,是工程學意義上的,指的是這樣一個模糊的邊界,在邊界以外,概率雲已經稀薄到可以忽略不計。

     但在第三天,出現了一次例外,在沒有任何觀察者的情況下,雷球機關槍發射的十顆球狀閃電全部準确地擊中了目标,這是一類以金屬作為能量釋放目标的宏電子,激發能量很高,那個作為靶标的報廢裝甲車有三分之一被熔化了。

     “肯定有疏忽,出現了觀察者,也許是哪個攝象機沒關,更有可能是哪個戰士偷着睜了一下眼,想看看宏電子雲什麼的。

    ”丁儀相當肯定地說。

     于是在下次發射前,拆除了僅有的兩部攝象機,将靶場上的所有人員全部撤到與外界隔絕的一個地下掩體部裡,靶場上空無一人,已瞄準完畢的雷球機槍改為自動發射。

     但這次發射的十五顆球狀閃電仍全部準确命中。

     我很高興有能夠難住丁儀的事,哪怕是暫時難着也行。

    看到結果後他确實顯得很擔心,但這種擔心與我想得是兩回事,他顯然并沒有被難住。

     “立刻停止試驗和實彈訓練吧。

    ”他對林雲說。

     林雲先是看看丁儀,然後看了一眼天空。

     我說:“為什麼要停呢?這可是一次絕對沒有觀察者的發射,量子效應卻沒有出現,總該搞清楚原因吧?” 林雲向上揚了一下頭:“不,有觀察者。

    ” 我擡頭看天空,這才發現這些天一直密布的陰雲不知什麼時候裂開了一道縫,一條狹窄的藍天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