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西伯利亞
關燈
小
中
大
可是在這偏遠基地工作的人渴望的機會,但我留了下來,球狀閃電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可能離開它。
現在要倒黴的是納爾諾夫了,他要對研究的失敗負責了,雖不至于像我那麼慘,但他在學術上和政治上的前程算完了。
他掙紮了一下,堅持他的‘化身博士’猜想,與以前不同的是認為偏離的參數可能在其他三個系統,于是又開始進行了大量的試驗,這個試驗計劃更加龐大,如果不是被一個意外的發現打斷,它不知要進行多久。
3141基地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雷電模拟系統,在進行球狀閃電研究的同時,也進行一些其他的軍用或民用實驗研究項目。
在一次為防雷工程進行的試驗中,竟然意外地再次産生了球狀閃電!這次閃電的參數,同我們第一次成功試驗的參數相差甚遠,沒有任何共同之處;至于各種外加因素,如磁場和微波激射等,這次試驗中根本就沒有,隻是一次純閃電! 于是又開始了新一輪噩夢般的循環:在同一參數下把這次試驗重複了上萬次,結果同第一次一樣,球狀閃電再也沒有出現過。
這一次不可能有破壞者使參數偏離,連納爾諾夫也承認他的‘化身博士’猜想有誤了。
他被調回西伯利亞分院,擔任了一個無關緊要的行政職務直到退休。
這時,3141項目已進行了15年。
納爾諾夫走後,基地改變了試驗方向,開始進行各種不同參數組合的試驗,在其後的10年間,又産生9個球狀閃電。
每産生一個所需的閃電次數最少為7000次,最多達幾十萬次,每次産生時的試驗參數均不相同,大部分相差甚遠。
80年代中期,受美國星球大戰計劃的刺激,蘇聯對高技術和新概念武器的投入也在加大,這其中包括球狀閃電的研究。
基地的規模急劇擴大,試驗次數成倍增加,其目的是想從大量的試驗中找出産生球狀閃電條件的規律。
在這最後的5年中,共産生了16個球狀閃電,但同以前一樣,對于産生它的條件,我們沒能發現任何規律。
” 格莫夫領我們走近了那個梯形台,用電筒照着它說:“我把它當成紀念碑了,當被過去的回憶折磨的時候,我就到這來刻上些什麼。
” 我看着梯形台的這一面,在電筒的光圈裡,我看到了許多曲線,好象是一群遊動的蛇。
“這三十年的試驗中共産生了27個球狀閃電,這是用那27次試驗中的主要參數繪制的曲線。
比如這條,是閃電的電流輻值;這條,是外加磁場的強度……” 我挨着仔細地查看那些都是由27個點繪制的曲線,好象是在看一段段的噪聲記錄,或是某個生靈垂死時痛苦的痙攣,毫無規律可言。
我們跟着格莫夫轉到了梯形台的另一面,看到上面刻滿了名字。
“這是三十年中為3141項目獻身的人,惡劣的工作環境奪去了他們的生命。
這個是我妻子,死于因長期接觸放電輻射而患上的一種怪病,渾身皮膚潰爛,極度痛苦的死去。
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死于這種病。
這是我兒子,他死于基地産生的最後一個球狀閃電,這三十年間試驗中所産生的27個球狀閃電共殺死了三個人。
那東西似乎可以穿透一切,誰也無法預料它把能量什麼時候施放到什麼地方。
不過我們并不覺得進行這種試驗是一件特别危險的事,因為成功産生它的機會太小了,人們會從高度警覺中漸漸松懈下來,而球狀閃電往往就在這時出現,造成災難。
當最後一個球狀閃電出現時,試驗現場的人安然無恙,它卻穿透了厚厚的岩石,把處于中心控制室的我兒子燒焦了,當時他是一名在基地工作的計算機工程師。
” 格莫夫關掉了電筒,轉身面對着洞廳裡廣闊的黑暗空間,長長出了一口氣:“當我走進控制中心時,看到那裡還像往常一樣甯靜,在天花闆上照明燈柔和的光芒下,一切都是那麼光潔明亮,所有的計算機設備都在無聲地正常運轉着,隻是在那潔白的防靜電地闆正中攤放着我兒子幾乎全部被燒成灰的遺骸,仿佛是從什麼地方向那裡投射的一個幻影……在那一刻我認輸了,在這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面前,經過三十年的奮鬥,我徹底認輸了,我的生活在那一時刻已經結束,以後隻是活着…… 當我們又回到地面時,雪已經停了,殘陽在西邊的樹梢上,給雪染上了一層血紅色。
我邁着沉重的步子向飛機走去,我覺得自己的生活也結束了。
回到格莫夫的住處後,我們三個整夜無節制地喝酒。
西伯利亞的狂風在窗外呼号,《新思維》一本接着一本地在壁爐中化為灰燼。
牆上和天花闆上無數個球狀閃電圍着我旋轉,越轉越快,我仿佛陷入了一個白色光球的旋渦中。
格莫夫醉醺醺地說:“孩子們,找點别的事幹吧,世界上有意思的事很多……人生就一次,不要浪費在虛無缥缈的東西上。
” 後來我就在書堆中睡着了,夢中我又回到了14歲生日之夜,在那雷雨之中的小屋裡,我一個人面對點着蠟燭的生日蛋糕,沒有爸爸,沒有媽媽,也沒有球狀閃電,我關于他們的夢已經結束了。
第二天一早,格莫夫送我們直到機場,分别前,林雲說:“我知道,您對我們說了許多不該說的事情,但請放心,我們以人格保證,絕不會把這一切說出去……” 格莫夫朝林雲揚起一隻手:“不,少校,我讓你們來的目的就是想把這一切公諸于世,我想讓人們知道,在那個可悲的理想主義年代,有一群共青團員來到了西伯利亞的密林深處,在那裡追逐一個幽靈,并為此獻出了一生……” 我們緊緊擁抱,淚流滿面。
飛機起飛後,我疲倦地閉起雙眼靠在座位上,腦子裡一片空白。
我旁邊座位的一個乘客捅了我一下,問:“中國人?”我點點頭後,他指了指座位前面的電視,好象我作為一個中國人不看電視他很奇怪似的。
電視上正在播新聞,形勢又緊張起來,戰争的陰雲越來越濃。
我太累了,已麻木的心對一切都不再關心,包括形勢和戰争。
我轉頭看看林雲,她正專注地看着電視,我很羨慕她,球狀閃電隻是她生活中一段時間裡的一部分,失去它也不會對她構成緻命打擊。
我不一會就睡着了,醒來時,飛機就要降落了。
傍晚的北京春風拂面,有一種令人陶醉的溫馨,一時還看不出戰争的陰影。
冰雪中的西伯利亞這時對我來說已是一個無比遙遠、似乎隻在夢中存在過的世界。
其實現在看來,我以前的所有生活也是一場夢,現在夢醒了。
在華燈初上的長安街上,我和林雲相視無語。
我們本不是同一條路上的人,我們各自的世界相距那麼遠,是球狀閃電把我們聯到一起,現在,這個紐帶不存在了。
張彬、鄭敏、格莫夫……在那個祭壇上被肢解的人已經夠多了,再加上我一個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我感覺到自己心中那已經熄滅的希望之火又被潑上了冷水,現在那裡隻剩下浸在冰水中的灰了。
再見了,美麗的少校。
“不要放棄。
”林雲看着我說。
“林雲,我是凡人。
” “我也是,但不要放棄。
” “再見。
”我把手伸給她,街燈的光裡,我看到她的眼中有淚光閃過。
我一狠心松開了她那溫暖綿軟的手,轉身大步離去,再也沒有回頭。
現在要倒黴的是納爾諾夫了,他要對研究的失敗負責了,雖不至于像我那麼慘,但他在學術上和政治上的前程算完了。
他掙紮了一下,堅持他的‘化身博士’猜想,與以前不同的是認為偏離的參數可能在其他三個系統,于是又開始進行了大量的試驗,這個試驗計劃更加龐大,如果不是被一個意外的發現打斷,它不知要進行多久。
3141基地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雷電模拟系統,在進行球狀閃電研究的同時,也進行一些其他的軍用或民用實驗研究項目。
在一次為防雷工程進行的試驗中,竟然意外地再次産生了球狀閃電!這次閃電的參數,同我們第一次成功試驗的參數相差甚遠,沒有任何共同之處;至于各種外加因素,如磁場和微波激射等,這次試驗中根本就沒有,隻是一次純閃電! 于是又開始了新一輪噩夢般的循環:在同一參數下把這次試驗重複了上萬次,結果同第一次一樣,球狀閃電再也沒有出現過。
這一次不可能有破壞者使參數偏離,連納爾諾夫也承認他的‘化身博士’猜想有誤了。
他被調回西伯利亞分院,擔任了一個無關緊要的行政職務直到退休。
這時,3141項目已進行了15年。
納爾諾夫走後,基地改變了試驗方向,開始進行各種不同參數組合的試驗,在其後的10年間,又産生9個球狀閃電。
每産生一個所需的閃電次數最少為7000次,最多達幾十萬次,每次産生時的試驗參數均不相同,大部分相差甚遠。
80年代中期,受美國星球大戰計劃的刺激,蘇聯對高技術和新概念武器的投入也在加大,這其中包括球狀閃電的研究。
基地的規模急劇擴大,試驗次數成倍增加,其目的是想從大量的試驗中找出産生球狀閃電條件的規律。
在這最後的5年中,共産生了16個球狀閃電,但同以前一樣,對于産生它的條件,我們沒能發現任何規律。
” 格莫夫領我們走近了那個梯形台,用電筒照着它說:“我把它當成紀念碑了,當被過去的回憶折磨的時候,我就到這來刻上些什麼。
” 我看着梯形台的這一面,在電筒的光圈裡,我看到了許多曲線,好象是一群遊動的蛇。
“這三十年的試驗中共産生了27個球狀閃電,這是用那27次試驗中的主要參數繪制的曲線。
比如這條,是閃電的電流輻值;這條,是外加磁場的強度……” 我挨着仔細地查看那些都是由27個點繪制的曲線,好象是在看一段段的噪聲記錄,或是某個生靈垂死時痛苦的痙攣,毫無規律可言。
我們跟着格莫夫轉到了梯形台的另一面,看到上面刻滿了名字。
“這是三十年中為3141項目獻身的人,惡劣的工作環境奪去了他們的生命。
這個是我妻子,死于因長期接觸放電輻射而患上的一種怪病,渾身皮膚潰爛,極度痛苦的死去。
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死于這種病。
這是我兒子,他死于基地産生的最後一個球狀閃電,這三十年間試驗中所産生的27個球狀閃電共殺死了三個人。
那東西似乎可以穿透一切,誰也無法預料它把能量什麼時候施放到什麼地方。
不過我們并不覺得進行這種試驗是一件特别危險的事,因為成功産生它的機會太小了,人們會從高度警覺中漸漸松懈下來,而球狀閃電往往就在這時出現,造成災難。
當最後一個球狀閃電出現時,試驗現場的人安然無恙,它卻穿透了厚厚的岩石,把處于中心控制室的我兒子燒焦了,當時他是一名在基地工作的計算機工程師。
” 格莫夫關掉了電筒,轉身面對着洞廳裡廣闊的黑暗空間,長長出了一口氣:“當我走進控制中心時,看到那裡還像往常一樣甯靜,在天花闆上照明燈柔和的光芒下,一切都是那麼光潔明亮,所有的計算機設備都在無聲地正常運轉着,隻是在那潔白的防靜電地闆正中攤放着我兒子幾乎全部被燒成灰的遺骸,仿佛是從什麼地方向那裡投射的一個幻影……在那一刻我認輸了,在這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面前,經過三十年的奮鬥,我徹底認輸了,我的生活在那一時刻已經結束,以後隻是活着…… 當我們又回到地面時,雪已經停了,殘陽在西邊的樹梢上,給雪染上了一層血紅色。
我邁着沉重的步子向飛機走去,我覺得自己的生活也結束了。
回到格莫夫的住處後,我們三個整夜無節制地喝酒。
西伯利亞的狂風在窗外呼号,《新思維》一本接着一本地在壁爐中化為灰燼。
牆上和天花闆上無數個球狀閃電圍着我旋轉,越轉越快,我仿佛陷入了一個白色光球的旋渦中。
格莫夫醉醺醺地說:“孩子們,找點别的事幹吧,世界上有意思的事很多……人生就一次,不要浪費在虛無缥缈的東西上。
” 後來我就在書堆中睡着了,夢中我又回到了14歲生日之夜,在那雷雨之中的小屋裡,我一個人面對點着蠟燭的生日蛋糕,沒有爸爸,沒有媽媽,也沒有球狀閃電,我關于他們的夢已經結束了。
第二天一早,格莫夫送我們直到機場,分别前,林雲說:“我知道,您對我們說了許多不該說的事情,但請放心,我們以人格保證,絕不會把這一切說出去……” 格莫夫朝林雲揚起一隻手:“不,少校,我讓你們來的目的就是想把這一切公諸于世,我想讓人們知道,在那個可悲的理想主義年代,有一群共青團員來到了西伯利亞的密林深處,在那裡追逐一個幽靈,并為此獻出了一生……” 我們緊緊擁抱,淚流滿面。
飛機起飛後,我疲倦地閉起雙眼靠在座位上,腦子裡一片空白。
我旁邊座位的一個乘客捅了我一下,問:“中國人?”我點點頭後,他指了指座位前面的電視,好象我作為一個中國人不看電視他很奇怪似的。
電視上正在播新聞,形勢又緊張起來,戰争的陰雲越來越濃。
我太累了,已麻木的心對一切都不再關心,包括形勢和戰争。
我轉頭看看林雲,她正專注地看着電視,我很羨慕她,球狀閃電隻是她生活中一段時間裡的一部分,失去它也不會對她構成緻命打擊。
我不一會就睡着了,醒來時,飛機就要降落了。
傍晚的北京春風拂面,有一種令人陶醉的溫馨,一時還看不出戰争的陰影。
冰雪中的西伯利亞這時對我來說已是一個無比遙遠、似乎隻在夢中存在過的世界。
其實現在看來,我以前的所有生活也是一場夢,現在夢醒了。
在華燈初上的長安街上,我和林雲相視無語。
我們本不是同一條路上的人,我們各自的世界相距那麼遠,是球狀閃電把我們聯到一起,現在,這個紐帶不存在了。
張彬、鄭敏、格莫夫……在那個祭壇上被肢解的人已經夠多了,再加上我一個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我感覺到自己心中那已經熄滅的希望之火又被潑上了冷水,現在那裡隻剩下浸在冰水中的灰了。
再見了,美麗的少校。
“不要放棄。
”林雲看着我說。
“林雲,我是凡人。
” “我也是,但不要放棄。
” “再見。
”我把手伸給她,街燈的光裡,我看到她的眼中有淚光閃過。
我一狠心松開了她那溫暖綿軟的手,轉身大步離去,再也沒有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