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張彬

關燈
博士研究生的兩年很快就過去了,這兩年中,我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球狀閃電數學模型。

     高波是個出色的導師,他的長處在于能很好地誘發學生的創造力。

    他對理論的癡迷和對實驗的忽視同樣極端,在這種情況下,我的數學模型成了一個完全沒有實驗基礎的天馬行空的東西。

    但論文答辯還是通過了,評語是:立論新穎,顯示出深厚的數學基礎和娴熟的技巧。

    模型在實驗方面的緻命缺陷自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議,答辯結束時,一個評委出言不遜:“最後一個問題:一個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引起一陣轟笑。

     張彬是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他隻問了一個無關緊要的枝節問題,沒有發表太多的意見。

    這兩年來,泰山的事我一直沒向他提過,自己也說不清是為什麼,可能我預見到,那将迫使他說出一個使他深受傷害的秘密。

    但現在我就要離開學院了,終于忍不住想把事情問清楚。

     我去了張彬家,向他說了我在泰山所聽到的事。

    他聽後沒有說話,隻是看着地闆一個勁兒抽煙,一枝煙抽完後,他沉重地站起身,對我說:“你來。

    ”然後帶我走向那扇緊閉的門。

     張彬一個人住着一套兩居室的房子,他的起居都是在一個房間裡,另一個房間的門始終緊閉着。

    趙雨告訴我,有一次他的一個外省的同學來看他,他想起了張彬家,問是否能讓同學在那兒住一晚,張彬竟說沒地方。

    從平時看,張彬交際雖少,但還不是那種不近人情的人,所以我和趙雨都覺得那個緊閉的房間有些神秘。

     張彬打開那個房門,我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摞得高高的紙箱子,饒過它們,裡面的地上還堆放着一些紙箱子,除此之外,房間裡好象沒有别的大東西了。

    迎面的牆上,挂着一幅戴眼鏡的女性的黑白照片,那位女性留着那個時代的短發,鏡片後的雙眼很有神。

     我說;“張老師,您對自己的工作也應有一個正确的評價:我們迷上了什麼東西,并盡了自己的努力,這就夠了,就是一種成功。

    ” “謝謝你的安慰。

    ”他無力地說。

     “我也是在對自己說,當我到了您這個歲數,也會這麼安慰自己的。

    ” 張彬又指了指周圍的紙箱;“這些,還有一些磁盤,你都拿走吧,有興趣就看看,沒興趣就算了,總之它們都沒什麼意義……還有這個筆記本,你也拿去吧,看到它我就有這種恐懼感。

    ” “謝謝!”我說,喉頭有些哽咽,我指指牆上那張照片:“我能否把它掃描一份?” “當然可以,幹什麼用呢?” “也許有一天能讓全世界知道,她是第一個對球狀閃電進行直接測量的人。

    ” 張彬小心地從牆上取下照片遞給我:“她叫鄭敏,北大物理系63屆畢業生。

    ” 第二天,我就從張彬家把那些紙箱子全部搬到我的宿舍,現在那裡看上去就像個倉庫。

    這幾天,我沒日沒夜地讀那些東西。

    我像一個沒經驗的登山者,筋疲力盡地攀上了一個自以為無人到過的高度,但環顧四周時卻看到了前人留下來的帳篷和他們繼續向上延伸的腳印。

    到現在為止,我已經看完了張彬構築的三個數學模型,個個都是精妙無比的,其中一個與我的博士論文是一個思路,隻是比我早十幾年就完成了。

    更讓我汗顔的是,在這個手稿的最後幾頁,他指出了這個模型的錯誤,這是我、高波和其他論文答辯評委都沒有看出來的。

    在另外兩個模型後面,他也同樣指出了錯誤。

    但我看到最多的還是不完整的數學模型,張彬在構築過程中就發現了錯誤。

     這天晚上,我正埋頭在稿紙堆中,高波來找我。

    他打量了一下周圍這堆積如山的計算稿,搖了搖頭。

     “我說,你真想像他那樣打發一生嗎?” 我對他笑了笑,說:“高老師……” 他擺了一下手:“我已不是你的老師了,弄好了以後是同事。

    ” “那我這話就更好說了。

    說實在的,高教授,我還從未見過您這麼有才氣的人,這絕不是恭維,但恕我直言,我覺得您這人幹事總缺少恒心,比如前一陣那個建築防雷系統CAD,多好的項目,隻是花點力氣就完成了,結果您把開拓性的工作做完後又嫌麻煩推給了别人。

    ” “哈,像這樣的恒心,像這樣一輩子幹一件事已不符合時代潮流了,這個時代,除了基礎科學,其他的研究都應快刀斬亂麻。

    我這次來就是向你進一步證明我是如何缺乏恒心的,還記得我說過的話嗎?如果你的論文通不過,我就辭職。

    ” “可現在通過了。

    ” “我還是要辭職。

    哈,你現在看到了,這個許諾多少是個圈套!” “然後去哪兒?” “大氣科學研究院的雷電研究所聘請我去當所長,我對大學已經厭倦了。

    你呢,對今後有什麼打算?跟我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