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1章

關燈
了,很明顯,這是一起不可能犯罪,這不符合邏輯。

     邏輯,高棟突然想起了他那位在白象縣的過去朋友。

     他是高棟的高中同學兼大學校友。

     高棟大學讀的是浙大心理系,分數線較低,這位同學,讀的是浙大的高分專業數學系,并且本科期間就多次在國際刊物上發表關于數理邏輯的論文,他在他們專業号稱“邏輯王子”。

    後來拿到美國全額獎學金,在美國轉攻心理系,獲得心理學博士。

     他是個極其冷靜、思維缜密的人,與一般讀心理學的人不一樣,他似乎不太認可大部分心理學的所謂“結論”,而是習慣用數學思想來進行心理分析。

    也許正因為他打心底不認可心理學的很多結論,他在美國獲得心理學博士後,并沒從事專業相關的工作,而是進了投行,從事投資研究。

     他并沒有專業系統地學過犯罪心理學,可他從數理邏輯角度批駁犯罪心理學的一些常見觀點的幾篇論文卻傳到國内,得到警察院校教授的認可,高棟也是對這位老同學打心底佩服。

     此後那位老同學曾給高棟帶來了一堆麻煩,高棟一度對他恨得咬牙切齒,不過一切雨過天晴後,高棟無奈地接受了“數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因為那位老同學用“實踐”證明了邏輯分析的可怕。

     那位老同學叫徐策。

     一晃已四年沒有聯系了,高棟也是四年後再次來到白象縣辦案。

     他思緒頗多,回憶在心頭逐一綻放。

     他擡手看了眼手表,此時已經夜深,美國剛剛早上,那位朋友應該起床了吧,也許還在家裡。

     給他打個電話? 高棟為自己突然冒出的想法也頗感驚疑不定,聊什麼呢?聊這起古怪、不合邏輯的案子嗎? 他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掏出了公文包裡的通訊錄,找到那個電話,抱着試試看的态度,撥了出去。

     第二十章 “hello?”電話那頭傳來一個中年男子的美語。

     高棟停頓了一下,努力回憶徐策的聲音,他不敢肯定,他也早忘了英語,隻能謹慎用中文問了句:“是徐策嗎?”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回複道:“您是哪位?” “是我,高棟。

    ” 對方再次沉默了幾秒,謹慎問:“有什麼事嗎?” “有空嗎,想找你聊一下。

    ” 對方又陷入沉默,最後道:“有空,你說吧。

    ” 高棟想打破這尴尬的對話氛圍,故意笑出聲,道:“不介意的話,我們通過網絡電話聊?” 那頭還是沉默幾秒,回複道:“可以。

    ” 徐策把網絡電話的賬号報給高棟,高棟很快打開筆記本電腦,又走到門口,關上門,把門上了鎖,随後回到電腦前,撥通了網絡電話。

     “找我有什麼事?”徐策的聲音毫無情緒,卻又似乎充滿防備的意思。

     高棟故作輕松地笑了笑:“老同學,四年沒聯系了,現在在做什麼呢?” “嗯……你有什麼事?” “你很趕時間嗎?” 對方依然是毫無情緒的聲音回答:“不,我有時間,不過我想國内已經很晚了,你作為領導,應該很忙。

    ” 高棟笑了笑,道:“其實我并不沒有像别人看起來這麼忙。

    ”他頓了一下,道,“老同學,一切早就翻過去了,四年前的那個案子,兇手幾個月後就在監獄突發心肌梗死了。

    ” “我知道。

    ” “你知道這件事?”高棟有些意外,随即笑了下,道,“當然,你肯定會關注,你知道這消息也是應該的。

    ” 對方突然換了個話題:“為什麼用網絡電話?” “嗯……”高棟想了下,隻能随口想了個理由,“國際長途太貴了。

    ” 對方哈哈笑了起來,這是今天他的第一次帶情緒的聲音:“高局長的理由編得太次了。

    ” 理由頃刻間就被對方識破,高棟臉紅了一下,還是不示弱道:“除此外還會是什麼原因?” “我想不出,總之,不可能因為你想省電話費,你一個大領導如果都這麼省,國家早比美國還富了。

    而且你打再久的長途,中國的電信公司也不敢亂收費,否則你大可以按經濟詐騙罪抓人了。

    ” 高棟忍不住笑出聲:“什麼都瞞不了你,跟你可以說實話,其實,我是防着電話被監聽。

    竊聽電話實在太方便了,随便在線路中間裝個東西就行,雖然我是管公安的,也管不了萬一有心人對我感興趣呢?” “你辦公室的電話都有可能被竊聽嗎?” “辦公室裡我有兩部電話,一部是公線,一部是後來裝的私線,不過我重要通話會用一個知道人不多的非本人手機号。

    ” “看來都一樣,國外也常用兩條線防止重要信息竊聽。

    你這麼懂得保護自己,難怪官位步步高升。

    ” 高棟笑了笑:“你還關注我?” 徐策笑道:“現在你已經是省刑偵總隊的總隊長了,在這個年紀,到這個級别的很少,當然别人級别更高的也有,不過大部分靠家庭背景或者格外的貴人照顧,而你,主要還是靠了能力。

    ” 高棟道:“你一個常年在國外的人,我很奇怪你為什麼對國内的事這麼了解,尤其是各種的人情世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