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綁架

關燈
回來了。

    就是死了,對不對?” 何等粗心大意的父親! 這次美子猛然憤怒了。

     “好。

    ”她用力點點頭。

    “姐姐帶你去看媽媽。

    ” “真的?”美保的臉像太陽一般發亮。

    “好極了!真正的媽媽嗎?” “對呀!隻是媽媽生病了,可能認不出小美是誰,那是生病造成的。

    懂嗎?” “嗯。

    ” “病好的話,媽媽又會複原,像以前一樣疼愛小美了。

    ” “媽媽在哪間醫院?爸爸的醫院嗎?” “不是。

    要不要現在一起去?” “要!” “在這之前。

    先冼冼手吧!” “嗯!” 美保綻開滿臉淚痕的笑顔,沖進屋裡去了。

     “我不明白。

    ”我說,“無論怎麼看都找不到共通點啊!” “問題就在這裡。

    ”福爾摩斯說。

    “每個人表面上都沒有共通點,除了自稱是積克的受害人這點以外。

    ” “不過,應該有什麼理由才是。

    ”我在房間裡走來走去。

    “即不是瑪莉或安妮的問題,而是岡田君江、三原訝子、門倉麗美、北山惠子等人之間擁有的共通之處。

    ” 這裡是第九号樓的休息處。

     由于進來的人永遠出不去,醫院内所有設備應有盡有。

     特别是出身好家庭的病人多,大家都肯花錢。

     “換句話說,不是外表或社會條件,而是精神方面擁有共通的地方,是吧!”福爾摩斯點頭附和。

     我望望時鐘。

     “時間差不多了,他們進行得順不順利?” “達爾坦尼安沒問題的,何況有朝田跟着。

    ” “我也去就好了。

    這樣一直窮等,不合我的性情。

    ” “他不希望你遇到危險嘛!”福爾摩斯嘻嘻一笑。

     “哎,手槍在你身上嗎?” “當然。

    ” “幹萬小心,被水牛比爾發現事倩就鬧大啦!” “别擔心。

    安妮-奧克雷才是真正的射擊高手。

    ” “但随便擺在這種地方,肯定天下大亂了。

    ”說着,我伸手就近去拿桌上的雜志。

     突然傳來飓的一聲,那本雜志不見了。

     “我聽見啦!”手拿長鞭站在那裡的年輕女人,就是安妮。

    奧克雷,第九号病樓的新臉孔之一。

     她不是三原訝子“安妮-查普曼”,而是美國西部一度知名的女槍手。

     “聽見什麼?” “别裝蒜了,是不是有槍?” “這裡怎會有那種東西。

    ”我慌忙掩飾過去。

     “瞞我是瞞不住的,我呀,無論任何輕微的火藥味,我的鼻子都嗅得到。

    ” “像狗一樣。

    ” 我想稱贊她的,不料反而傷了她的自尊。

     “你說我像狗?”她的眼睛往上吊,怒目而視:“不可饒恕!決鬥吧!” “等一等,我很忙呀!” “刀也好鞭子也行,我讓你選擇你喜歡的武器!”安妮說出寬大的條件。

     “能不能比撲克牌?”我說。

     突然人群陸陸續續的集合到休息室來。

     “怎麼啦?”在我附近的羅貝斯皮爾問。

     “演奏資産階級音樂呀!”這位革命鬥士鼓起腮幫子,摩拳擦掌地說:“無聊!應該演奏為大衆服務的音樂才是!” “那個是不久前加入的李斯特吧!”福爾睜斯說。

    “受不了,出去吧!” 李斯特原是鋼琴名家,可是這裡的“李斯特”并不出色——他連鋼琴也不會彈。

     然而李斯特全身裹在黑禮服裡,伊然音樂家的模樣。

     “現在的人好不懂劄儀!”一名微胖的婦人憤然不平。

    “竟然不為我預備廂位!” 她是維多利亞女王。

    遺憾的是,她沒有随身的召使或侍女。

     也許是為了解悶吧,不懂音樂的李斯特召集了幾十名病人到來,我們自然動彈不得。

     裡斯特面對鋼琴,不顧一切地彈起來——不。

    開始敲起來。

     “嗚呼……”福爾摩斯苦笑。

     對于愛好小提琴的福爾摩斯而言,畢竟不忍卒聽吧! “還沒結束嗎?”有聲音說。

     我驚訝地回頭一看。

     “達爾坦尼安!”我禁不住大聲喊。

     “噓!”聽衆們責備我。

     “怎樣?綁架的事。

    ”我低聲問。

     “讓我來介紹。

    ”達爾坦尼安把後面的女人推到前面來。

    “依莉沙白。

    ” “幸會幸會。

    ” 長相高貴,乍看很有教師氣質的女性,年約三十上下。

     “不愧是達爾坦尼安,了不起。

    ”福爾摩斯滿意地點點頭。

     “的确。

    沒問題嗎?” “沒什麼大問題。

    ” “那有小問題鑼?” “隻是使兩三部車爆胎而已,沒有人受傷。

    ”達爾坦尼安一本正經地說。

     “真是。

    ”我笑着瞪他一眼。

     “糟透了。

    ”依莉沙白說。

     “啊?” “那是誰彈的鋼琴?” “那是李斯特。

    ”福爾摩斯說。

     依莉沙白搖搖頭說:“總之,傳說和現實總是不一緻的。

    ” 我覺得滑稽,好不容易忍住沒笑出來。

    因為說話的人本身也是傳說中的人物,而且是遇害了的“受害者”。

     “不忍心再聽下去了。

    ”依莉沙白說着,擠開人重走向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