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0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十七章制定美好計劃
韓承雲首先被排除在外,雖然他這人和方舟合作了這麼久,但是從病床上救醒的那一刻,他憤怒的表情不似裝的。
其他人也是如此,方舟也沒被通知芯片植入被換人了,恐怕是在不受拘束之餘,應該有人被方舟控制着。
最有可能的就是家人還在方舟上的梁育。
當然之前就是擔任方舟飛行員的黃凱歌,也值得小心。
果然,艦橋内沉默了一會兒,梁育很現實地開口道:“對不起,我的家人還在方舟上。
” 于雷點點頭,表示理解,然後目光投向了還未發表意見的黃凱歌身上。
黃凱歌雙手環胸,一臉戒備的表情,“雖然我也不想回方舟,不過也要了解一下你們的計劃是否可行。
” 于雷松了口氣,隻要沒有強烈的反對就可以。
他轉向梁育,很鄭重地說道:“梁教授,我是因為要救人,才上方舟的。
所以我保證,所有計劃都建立在把幸存者救出來的基礎上。
如果救出了您的家人,您還是要回方舟嗎?” 梁育緩緩地搖了搖頭,鼻梁上的鏡片反射着艦橋上的日光燈,展顔一笑道:“天地之大,總有你我容身之處。
” “說的好!”韓承雲撫掌大笑。
梁育本就不是循規蹈矩之人,否則他就不會為了家人而拒絕去乘坐方舟了,也不可能在末日的浩劫中把家人都保護得完好無損。
他雖然不恨方舟,但是也絕對不會甘願一輩子過被人當成工具的日子,尤其他要為他兒子的未來着想。
這已經不是以前那種讀書考大學找份好工作的社會了,既然從浩劫中活下來,他甯願繼續不走尋常路,也許會闖出另一片天空。
誰說方舟就一定會救人,他就算不靠方舟,不也一樣活下來了?也許那艘諾亞方舟,以後會變成地獄也說不定。
想到這裡,梁育推了推眼鏡,看向中央屏幕上的設計圖片,“看于雷你的意向,應該是選這個‘蓮花瓣’為我們以後的住所吧?” “是的。
梁教授看出來問題了嗎?”于雷急需有專業人士來評測一下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他和葉燃隻是粗略地看了一遍,總是抓不住重點。
“嗯,這是一個兩栖城市,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巨大的船隻。
仿生學無疑是這個設計背後的靈感,應該是仿造世界上最大的蓮花——大王蓮的葉子,并吸收了大王蓮放射網狀葉脈的特殊結構。
看這裡的骨架結構,這種特殊網由一種銳化钛,也就是表面附有二氧化钛的聚酯纖維組成。
它既能支撐這座生态島嶼,讓它穩定地漂浮在海面上,又能在紫外線的作用下通過光觸媒作用吸收大氣污染。
”梁育一邊說一邊把手放到了控制台上,并沒有見他有任何動作,但是屏幕上就開始不斷地變換着畫面。
很多資料于雷昨天都沒有浏覽到。
但是梁育控制着電腦,不斷的把這些資料從電腦裡傳輸到他的大腦,并且在他腦海裡重新組織了一下,再給衆人講了出來。
“同時這個‘蓮花瓣’能100%實現自我供能。
發電來自于太陽能和海上無窮無盡的風能,水來自于雨水以及淨化後的海水,食物來自于生态養殖區域。
由于能源方面能自給自足,城市的水上部分則主要用于獲取太陽能。
建築全面的牆和屋頂都幾乎經過了綠化,上面覆蓋着草坪,中間部分則是微型的綠洲,再下面則用作自然海洋浮遊生物和植物的溫床。
‘蓮花瓣’已經通過了世界著名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提出的三大考驗:生物多樣性、飲用水與健康、新能源。
這意味着,‘蓮花瓣’不僅達到了零碳排放的絕對能量平衡,甚至能夠儲存能量。
在這座島嶼的設計中,甚至還包括自我制造氧氣和人工制造淡水。
這非常的不容易啊!”梁育一邊解說着一邊忍不住贊歎道,“這個設計也同樣運用在方舟中,沒想到這個‘蓮花瓣’也會如此設計。
” “這麼說,和方舟的技術同等級喽?”葉燃前面的都沒大聽懂,但是就抓住了這一句。
“不,甚至比方舟的技術更好。
”梁育搖了搖頭,“方舟的設計理念是如何扛住巨大的滅頂災難,而‘蓮花瓣’着重的是如何休養生息。
當然,雖然‘蓮花瓣’也有抗災難的設計,但是還是差了很多。
一旦遇到躲不過去的災難,人可以躲到水面下的避難所,也就是我們這次需要去找的‘蓮子’,必要的時候,‘蓮子’甚至可以脫離‘蓮花瓣’潛入水底。
” “這麼說,這确實是個很适合居住的地方?”于雷最在意的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梁育慎重地點了點頭,但還是歎了口氣道:“雖然我要承認這個人工島嶼很适合居住,但是很不現實。
看這裡寫着,耗時80年的造島計劃。
除了‘蓮子’的建造,其他部分還要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構築平台,大概需要20年的時間在陸地上建造一個直徑200米的圓盤狀平台,後由拖輪拖拽至緊鄰海域。
第二階段是“山體”形成,豎立起鋸齒狀的桅杆,這裡之後将是未來寓所的支撐結構,并播下各式植物的種子,使之形成山體,大約耗時20年。
第三階段是安置睡蓮葉,20年的時間,分兩期安置超大型葉狀頂蓋。
今後住宅将建立在經脈分叉部分,經脈下設置中空的交通通道。
第四階段是建造住所,山體可容納30萬平方米的居住面積需求。
建造住所的同時,要在島嶼上鋪灑一層二氧化钛的金屬化合物淨化空氣。
預計耗時20年。
這還是在建築材料和人手充足的基礎上的預計時間,我們也許可以找到了‘蓮子’會省去一大部分時間,但是也許‘蓮子’會有損傷,也會産生無法使用等情況。
” 于雷沉思了半晌,他不得不承認梁育的說法很客觀。
但是他還是開口道:“梁教授,我則認為我們很有成功的機會。
資料夾裡有寫‘蓮子’的建造地本是上海附近的崇明島,島上本來就有建造‘蓮花瓣’的建築材料。
隻要我們找到,材料不足的這點就可以解決。
至于人手問題,我想,雪兒一個人就頂好幾台起重
其他人也是如此,方舟也沒被通知芯片植入被換人了,恐怕是在不受拘束之餘,應該有人被方舟控制着。
最有可能的就是家人還在方舟上的梁育。
當然之前就是擔任方舟飛行員的黃凱歌,也值得小心。
果然,艦橋内沉默了一會兒,梁育很現實地開口道:“對不起,我的家人還在方舟上。
” 于雷點點頭,表示理解,然後目光投向了還未發表意見的黃凱歌身上。
黃凱歌雙手環胸,一臉戒備的表情,“雖然我也不想回方舟,不過也要了解一下你們的計劃是否可行。
” 于雷松了口氣,隻要沒有強烈的反對就可以。
他轉向梁育,很鄭重地說道:“梁教授,我是因為要救人,才上方舟的。
所以我保證,所有計劃都建立在把幸存者救出來的基礎上。
如果救出了您的家人,您還是要回方舟嗎?” 梁育緩緩地搖了搖頭,鼻梁上的鏡片反射着艦橋上的日光燈,展顔一笑道:“天地之大,總有你我容身之處。
” “說的好!”韓承雲撫掌大笑。
梁育本就不是循規蹈矩之人,否則他就不會為了家人而拒絕去乘坐方舟了,也不可能在末日的浩劫中把家人都保護得完好無損。
他雖然不恨方舟,但是也絕對不會甘願一輩子過被人當成工具的日子,尤其他要為他兒子的未來着想。
這已經不是以前那種讀書考大學找份好工作的社會了,既然從浩劫中活下來,他甯願繼續不走尋常路,也許會闖出另一片天空。
誰說方舟就一定會救人,他就算不靠方舟,不也一樣活下來了?也許那艘諾亞方舟,以後會變成地獄也說不定。
想到這裡,梁育推了推眼鏡,看向中央屏幕上的設計圖片,“看于雷你的意向,應該是選這個‘蓮花瓣’為我們以後的住所吧?” “是的。
梁教授看出來問題了嗎?”于雷急需有專業人士來評測一下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他和葉燃隻是粗略地看了一遍,總是抓不住重點。
“嗯,這是一個兩栖城市,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巨大的船隻。
仿生學無疑是這個設計背後的靈感,應該是仿造世界上最大的蓮花——大王蓮的葉子,并吸收了大王蓮放射網狀葉脈的特殊結構。
看這裡的骨架結構,這種特殊網由一種銳化钛,也就是表面附有二氧化钛的聚酯纖維組成。
它既能支撐這座生态島嶼,讓它穩定地漂浮在海面上,又能在紫外線的作用下通過光觸媒作用吸收大氣污染。
”梁育一邊說一邊把手放到了控制台上,并沒有見他有任何動作,但是屏幕上就開始不斷地變換着畫面。
很多資料于雷昨天都沒有浏覽到。
但是梁育控制着電腦,不斷的把這些資料從電腦裡傳輸到他的大腦,并且在他腦海裡重新組織了一下,再給衆人講了出來。
“同時這個‘蓮花瓣’能100%實現自我供能。
發電來自于太陽能和海上無窮無盡的風能,水來自于雨水以及淨化後的海水,食物來自于生态養殖區域。
由于能源方面能自給自足,城市的水上部分則主要用于獲取太陽能。
建築全面的牆和屋頂都幾乎經過了綠化,上面覆蓋着草坪,中間部分則是微型的綠洲,再下面則用作自然海洋浮遊生物和植物的溫床。
‘蓮花瓣’已經通過了世界著名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提出的三大考驗:生物多樣性、飲用水與健康、新能源。
這意味着,‘蓮花瓣’不僅達到了零碳排放的絕對能量平衡,甚至能夠儲存能量。
在這座島嶼的設計中,甚至還包括自我制造氧氣和人工制造淡水。
這非常的不容易啊!”梁育一邊解說着一邊忍不住贊歎道,“這個設計也同樣運用在方舟中,沒想到這個‘蓮花瓣’也會如此設計。
” “這麼說,和方舟的技術同等級喽?”葉燃前面的都沒大聽懂,但是就抓住了這一句。
“不,甚至比方舟的技術更好。
”梁育搖了搖頭,“方舟的設計理念是如何扛住巨大的滅頂災難,而‘蓮花瓣’着重的是如何休養生息。
當然,雖然‘蓮花瓣’也有抗災難的設計,但是還是差了很多。
一旦遇到躲不過去的災難,人可以躲到水面下的避難所,也就是我們這次需要去找的‘蓮子’,必要的時候,‘蓮子’甚至可以脫離‘蓮花瓣’潛入水底。
” “這麼說,這确實是個很适合居住的地方?”于雷最在意的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梁育慎重地點了點頭,但還是歎了口氣道:“雖然我要承認這個人工島嶼很适合居住,但是很不現實。
看這裡寫着,耗時80年的造島計劃。
除了‘蓮子’的建造,其他部分還要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構築平台,大概需要20年的時間在陸地上建造一個直徑200米的圓盤狀平台,後由拖輪拖拽至緊鄰海域。
第二階段是“山體”形成,豎立起鋸齒狀的桅杆,這裡之後将是未來寓所的支撐結構,并播下各式植物的種子,使之形成山體,大約耗時20年。
第三階段是安置睡蓮葉,20年的時間,分兩期安置超大型葉狀頂蓋。
今後住宅将建立在經脈分叉部分,經脈下設置中空的交通通道。
第四階段是建造住所,山體可容納30萬平方米的居住面積需求。
建造住所的同時,要在島嶼上鋪灑一層二氧化钛的金屬化合物淨化空氣。
預計耗時20年。
這還是在建築材料和人手充足的基礎上的預計時間,我們也許可以找到了‘蓮子’會省去一大部分時間,但是也許‘蓮子’會有損傷,也會産生無法使用等情況。
” 于雷沉思了半晌,他不得不承認梁育的說法很客觀。
但是他還是開口道:“梁教授,我則認為我們很有成功的機會。
資料夾裡有寫‘蓮子’的建造地本是上海附近的崇明島,島上本來就有建造‘蓮花瓣’的建築材料。
隻要我們找到,材料不足的這點就可以解決。
至于人手問題,我想,雪兒一個人就頂好幾台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