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疑兇繪像

關燈
兩部分攙在一起,也能造成厚薄不均的感覺吧?" 黃傑遠愣了一下,反問:"可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又用手又用切肉機的,從他行為的目的性上來說,本身就無法統一了呀?" "用手切是為了滿足他某種變态的欲望,用切肉機則是為了造成一種混淆的效果。

    "羅飛晃了晃手中的照片,"我仔細看了,現場的肉片裡隻有一小部分切得很薄,所以我就産生了這樣的猜測。

    " "是的,的确是這樣。

    真正很薄的肉片并不多……"黃傑遠不用看照片,所有的場景和細節早已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腦海裡,"其他的肉片,普通人想要切出來也并不是很難。

    嗯,隻要是經常做飯的家庭主婦,應該都能做到。

    " "但是那一小部分很薄的肉片,已經可以引導警方的思維,讓警方覺得:兇手一定是個刀功非常細緻精湛的人——進而會對這個人的職業範圍進行初步的劃定。

    " 羅飛的語意已經非常明顯,黃傑遠愕然道:"你是說,那個家夥在殘害屍體發洩欲望的時候,故意用切肉機處理了一部分的肉塊,目的就是要讓警方做出錯誤的判斷?" "不能排除這樣的可能性。

    "羅飛保持着嚴謹的措辭,"因為這些肉片的切割水準存在着明顯的差異……" 黃傑遠卻難以甘心:"這也許和兇犯作案時的心情有關吧。

    有的時候壓力大,水平就發揮的差一點;或者說每次剛開始的時候做得很細心,漸漸的就會失去耐心,動作越來越粗糙呢?" "這也是合理的猜測。

    "羅飛先是點點頭,然後又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道,"不過十年前警方就鎖定了醫生、屠夫等相關人群進行了重點排查,此後你又數年如一日地布下了精心設計的陷阱,而這些工作卻沒有任何收獲。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應該改變一下思路——或許當初在第一步劃定偵查範圍的時候便已經出現了偏差?" 黃傑遠沉默了。

    确實,既然存在着不同的可能性,那麼把"用刀技巧"作為甄别兇犯的标竿顯然是不合适的。

    良久之後,他才苦笑着自歎道:"難道我從一開始就錯了嗎?" "至少從現在看來,我們應該把搜索的範圍在擴大一些,不僅僅是醫生、屠夫、廚師這些特定的人群,也不僅僅是技術高超的刀手。

    " 曾日華接着羅飛的話茬說道:"老黃啊,你就不該在酒吧裡設置那個檢驗刀功的道具呢。

    如果沒有那個東西作怪,或許你早就把一一二案件的兇手抓出來了。

    " 黃傑遠卻又無奈地搖搖頭:"如果不設那個道具,那值得懷疑的對象實在太多了。

    我已經不是警察的身份,根本沒有能力對所有的人展開調查。

    " "這倒也是……"曾日華推推眼鏡片,自覺有些"站着說話不腰疼"的味兒。

     "兇嫌的範圍還是必須要界定的——偵破這樣的無頭案,這是警方必須要面對的首要任務。

    隻是現在我們得從其他方面重新考慮界定的方法。

    "說到這裡,羅飛便用目光掃視着在座的衆人,"有誰願意提出些見解嗎?" 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主動去接羅飛的眼神。

    大家都在沉思着,畢竟一個貫徹了多年的思路剛剛被推翻,要想建立起令人信服的新體系是需要時間的。

     片刻之後卻聽尹劍說道:"我覺得老黃關于重金屬音樂的那套理論很有意思,也許我們應該朝着這個方向再深挖一下。

    " 羅飛不置可否地"嗯"了一聲,顯得并不興奮。

    因為這本不算什麼新的觀點,而且黃傑遠在這個方向上已經探詢了近十年,能挖的東西隻怕早已挖遍了吧? "慕老師,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這和犯罪心理有關,我們都想聽聽你的的分析。

    "尹劍又轉頭對慕劍雲說道。

    作為會議現場的秘書,他似乎有意識地想挑動一下沉悶的氣氛。

    羅飛暗自贊許:思路是需要互相激發的,如果能形成熱烈讨論的氛圍,那效果會比衆人各自獨思要好得多。

     "在這一點上,我贊同老黃的分析——"慕劍雲被成功地逗開了口,"——另類的音樂很可能便是聯系兇犯和死者的紐帶。

    因為這是死者生前的愛好,而這愛好又恰恰和死亡、暴力及性有關。

    根據這一點,再加上當年其他人對死者的描述,我們可以大緻揣摩出死者生前的性格特征:她應該是個敏感的女孩,思維的複雜性要超過同齡人。

    這使得她在學校裡顯得有些孤僻,因為她覺得其他同學很難與自己産生思想上的共鳴。

    于是她把交際的目光放到了校外,兇手和她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相識的吧。

    " "等等。

    "曾日華忽然擺了擺手,"我們會不會想複雜了呢?情況也可能很簡單:那個變态的兇手和受害人之間隻是偶然相遇,而并非一種社交性的犯罪。

    如果這樣的話,那愛好和紐帶之類的分析不僅多餘,甚至會誤導我們的思路呢。

    " "不可能是偶發案件的。

    "黃傑遠立刻提出了反駁,"因為兇犯能夠對死者屍體進行如此細緻的殘害,說明案發現場一定是個私密性非常好的空間。

    而以死者那種敏感而又内向的性格,決不會跟随一個陌生人進入這樣的空間。

    所以兇犯在作案之前,必須先通過某種方式打動死者的内心世界,獲得對方的信任才行。

    " 曾日華恍然地"哦"了一聲,不再說什麼。

    羅飛也點點頭,同時吩咐身旁的尹劍:"這裡有一個推論,兇犯在作案時應該有一個獨居的住所,這個住所具備分屍的基本條件——你把這條先記下來。

    " 尹劍依言拿起筆,在筆記本上記錄到: "兇犯特征: 1、獨居,居處隐秘,能提供分屍場所。

    " 羅飛這時又看向慕劍雲:"慕老師,請你接着往下說。

    " 慕劍雲便繼續說道:"現在我們可以嘗試一下,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上分析兇犯會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剛才說了,死者性情敏感,思維的成熟性要超出一般的女孩,所以同齡人很難博得她的青睐。

    兇犯要想獲得死者的認可,從心理年齡上來說至少要比死者超出五歲以上。

    " "案發時死者接近二十歲,那就是說,兇犯的年齡至少在二十五歲以上?"尹劍快速盤算了一下,問道,"要不要把這條記下來?" "你如果要記的話,先寫二十八歲。

    因為我剛才說的是心理年齡,而對于二十到三十歲的男女來說,女生的心理年齡普遍是要超過男生,這個差距大約在三歲左右。

    這樣折算下來,兇犯的實際年齡應該比死者超出八歲以上——除非你們認為兇犯會是一個女性。

    " "女性?那怎麼可能?"尹劍搖搖頭,在筆記本上寫下了第二條兇犯信息: "2、男性,案發時年齡在二十八歲以上。

    " 在尹劍記錄的同時,慕劍雲已經開始了新的分析:"死者是個大學生,性情敏感、内向,多少帶着些清高自賞的情緒。

    能夠接近她,獲得她充分的信賴和親近的人,不僅外在的條件要說得過去,學識和内涵也必不可少。

    所以兇犯的第三條特征我建議你寫上:相貌中上、高學曆、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 "這個不一定吧?"尹劍這次卻停下筆,提出了一些質疑,"死者所在的職業大學,并不是什麼優秀的學校,她的相貌也不出衆。

    所以她對交往者的要求應該沒那麼高吧?" 慕劍雲笑了笑:"你說錯了,越是這樣的人要求會越高。

    死者敏感、清高,但自己各方面的條件都并不出色,這樣的人往往會帶有一種叫做'虛榮性自卑'的心理。

    她看不起周圍和自己一樣的人,同時會有一種強烈的想融入高層次環境的欲望,希望籍此來提高自己的身價,彌補心中的自卑情緒。

    而反過來,自身條件已經很優越的人,反而會對周圍的事物看得比較淡,因為他們已經不需要靠那些東西來證明自己。

    " 尹劍琢磨了一會,還真是那麼回事。

    于是他把慕劍雲總結的第三條兇犯特征也記錄到了筆記本上,然後又擡頭問道:"嗯,還有嗎?" "從死者的角度來分析的話,暫時就是這些了。

    接下來需要從兇犯自身的角度來進行剖析。

    " 尹劍把筆握在手裡,凝神以待。

    羅飛等人也都專注的看着慕劍雲,即使是對血案鑽研了十年之久的黃傑遠也被這番細緻入微心理學分析深深地吸引住了,感覺自己的眼睛忽然間明亮了許多似的。

     "剛才已經說到了,兇犯各方面的條件應該都不錯,至少是遠遠優于死者的。

    但他卻願意與死者進行深入交往,所以我分析,這個人應該是個'隐性自卑症'的患者。

    " "隐性自卑症?什麼意思?"尹劍嘀咕了一聲。

    剛才說死者的"虛榮性自卑"還好理解,但"隐性自卑症"這個詞卻是從未聽聞。

     "外在條件非常優越的人,在内心深處卻藏有一些難以向外人言說的自卑情緒。

    這樣的症結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隐性自卑症'。

    你如果留意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人群,會發現總有那麼一種人,他自身的條件要遠遠優于他周圍的環境——這裡所說的'環境'包括配偶、事業、交際圈等等。

    正常情況下,大家會覺得這種人缺乏上進心,沒有追求。

    但事實上,他們往往就是'隐性自卑症'的患者。

    他們有着某種不為人知的缺陷,而周圍人群的期待使他們怯于将這種缺陷展現出來,從而形成了一種隐藏在内心深處的、和光鮮外表形成強烈反差的自卑情緒。

    在這種情緒的操控下,他們會自降身段,融入那些與自身條件不吻合的低端環境。

    因為在這種低端的環境中,他們會更有安全感。

    " 在座衆人各自點頭,明白了"隐形自卑症"的蘊義。

    不過黃傑遠随即便表示出一些疑慮:"那個兇犯隻是要尋找一個作案的目标,這可算不上什麼正常的交往,能夠用'隐性自卑症'的理論來分析他嗎?" "不管兇犯是抱着什麼樣的欲望去接近死者,人的本能是不會改變的。

    "慕劍雲回應道,"對男人來說,誰不希望接觸到優秀的美女呢?你們就算是和女人吵架,也會希望對方是美女而不是醜女吧?這就是你們的本能,和行事的目的性毫無關系。

    " 這簡直就是無可辯駁的真理。

    包括羅飛在内,在座的所有男士都禁不住宛爾而笑。

     "所以說,即使兇犯最初就想要加害死者,他也該有意識地去選擇一個和自身條件相當的美女才對,一個美女無疑能讓他在犯罪的過程享受到更大的快感。

    可事實上他卻選中了死者這個極為普通的女孩,這說明他在某些方面是缺乏自信的,他認為自己隻能操控這種層次較低的女孩,否則他就會失去安全感。

    " 羅飛感覺到慕劍雲的話語正在接近某些實質性的内容,便帶着極大的興趣追問道:"那他的自卑到底是源自于哪個方面呢?" "兇犯很可能是在一個殘缺的家庭中長大,或者在童年的時候遭受過親人的虐待。

    這種可能性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 "百分之九十五?"羅飛挑了挑眉頭,"這麼具體的數字也是通過心理分析得出來的嗎?" 慕劍雲搖搖頭:"當然不是。

    這個數字來源于犯罪行為學的統計規律。

    心理學是一門總結性的學科,和先驗性的自然科學不同,我們無法建立一個方程式,把各種影響因子作為參數帶入進去,然後便可以計算出一個人心理狀态——這絕對是行不通的。

    我們所能做的,隻是根據一個人現有的狀态來推測曾經發生在他身上的經曆。

    而這種推測最可靠的依據便是對以往諸多案例的總結。

    美國的聯邦調查局專門建立了一個下屬研究機構,詳細記錄在全美境内發生過的各種變态殺人事件。

    研究人員會把這些兇案按照作案手法、作案對象等因素進行分類,然後總結每一類别案件中作案者的共有特征,這些特征包括外貌、體型、性格、職業、居住環境以及早年經曆等等。

    而統計顯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變态殺人者都層遭受過一個不堪回首的童年。

    正是這些早年的經曆在他們心中刻下了難以彌補的傷痕,并最終釀成一種極為扭曲的性格。

    " 羅飛凝神聽完,他想了一會,又沉吟着說道:"那百分之九十五,實際上是對所有變态殺人事件的統計吧?你剛才說還有分門别類的研究,那麼對這種殘害屍體的行為,美國人有沒有做出什麼具體的研究結論呢?" "有!"慕劍雲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