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一二碎屍案
關燈
小
中
大
了,現在說說屍源是怎麼确定的吧。
"羅飛的思路毫不停歇地沿着案情繼續往前推進。
黃傑遠重又點起一根香煙,深吸了一口後說道:"我們先是排查了全市近期的失蹤人口,但沒有找到目标。
無奈之下,我們又在全市發行量最大的日報上登了認屍公告,并且附上了死者的衣物照片——紅色的羽絨服,就是慕老師上學時看到過的那張。
然後到了一月十五号的時候,職業大學的幾個女生來聯系專案組,說她們宿舍的一個同學有好幾天沒回來了,而認屍公告裡的那件羽絨服很像是她平時穿的衣服。
專案組立刻帶着這幾個女生對死者衣物進行了實體辨認。
她們一緻認為那幾件衣服就是失蹤的同學所穿。
這個時候我心裡已經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了。
随後那幾個女生又提出來要看看屍體,我還不想讓她們看,那确實是太恐怖了。
不過那幾個女生卻要堅持——也是同學一場的,确實放心不下吧。
于是我就把膽子最大的一個女生帶到了法醫那裡,她隻對那顆頭顱瞄了一眼就确定說:'就是她,就是她!'同時她像蝦米一樣躬着身體,連哭帶吐的,鼻涕、眼淚、胃液什麼的全都出來了。
不過死者的身份終于得到确定:本市職業大學财會專業大二的學生馮春玲。
" "職業大學的學生……她是哪天開始失蹤的?" "一月十号上午外出,此後就一直沒有回來。
" "那就是有五天的時間了?這麼長的時間,她的同學就沒有警覺?學校也不管嗎?"羅飛頗有些奇怪地問道。
"那時是期末,大學裡的課程已經結束了,學生們都在複習備考,所以校方并不知道馮春玲失蹤的事情。
至于她的宿舍同學雖然知道情況,但也沒有多想。
因為死者此前就有過夜不歸宿的先例。
而且她的老家距離省城也就兩百公裡的路程,回家複習去了也不一定。
如果不是那幾個女孩看到了認屍公告,恐怕死者身份的确認還要拖延幾天呢。
" 是這樣?這倒也說得通。
不過很顯然死者與舍友間的關系并不親近,否則别人不至于對她的行蹤一點都不了解。
為了驗證自己的這個推測,羅飛便又問黃傑遠:"根據你們後續的調查,死者是個什麼樣的人?" "死者馮春玲一九七二年出生,遇害時還不滿二十周歲。
據她的同學反應,此人的性格比較内向,甚至是有些孤僻。
平時她很少在宿舍裡和舍友們相處,即使在的時候,也多半是一個人聽歌、看書什麼的。
她大部分的課餘時間都是在校外渡過,不過具體在幹些什麼,有哪些朋友,卻很少有人知道。
" 羅飛"嗯"了一聲,這番描述和自己的判斷基本吻合,然後他又輕輕地咂着嘴說道:"如果這樣的話,就給警方分析死者的社會關系帶來不小的難度了。
" "确實如此。
"黃傑遠搖晃着手中的香煙,像是訴苦一般地說道:"如果是現在就好了,去手機營業廳把死者的通話記錄調出來一看,所有的聯系人一目了然。
可當時根本沒有這樣的聯系方式,警方隻能靠調查走訪的方法去了解死者曾和哪些人有過接觸。
可由于死者在學校一貫保持着獨來獨往的風格,這樣的走訪就很難獲得有效的信息。
" 分析死者的社會關系,這是任何一樁兇殺案在偵破時的首選思路。
可對于"一一二碎屍案",這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難。
不過羅飛此刻也不忙展開自己的思路,他還是以詢問和了解為主。
"那警方後來的偵破方向是怎麼确定的呢?" 黃傑遠無奈地撇着嘴:"隻能采用最笨的辦法——大海撈針。
" 羅飛倒并沒有顯出鄙視的神色,他反而是肯定般地點了點頭:"在很多時候,最笨的辦法也正是最有效的辦法——隻要能保證人手充足。
" 黃傑遠"嘿"了一聲道:"人手倒是沒問題的。
案發之後,因為社會影響太大,市局不得不公開向民衆下了軍令狀:年内務必破案。
随後整個系統的警力幾乎全被調動起來,在整個省城進行了一次大排查。
" "全城排查?沒有劃定重點目标嗎?"羅飛略皺了皺眉。
雖說是大海撈針的戰略,但如果完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話,便有再多的警力也難以應付啊。
"目标還是有的。
"卻聽黃傑遠解釋道,"當時我們劃定了一個範圍,兩個區域,三個人群進行重點排查。
" "哦?"羅飛繞有興趣地挑着眉頭,"詳細說說?" "一個範圍就是以職業大學為中心,因為死者的活動軌迹顯然也是以此為中心的。
我們幾乎調查了全校所有的師生,同時對學校周圍的商店飯館等公衆場所也進行了走訪。
" 這倒是最基本的思路,羅飛又問:"有什麼線索嗎?" "沒有找到作案嫌疑者。
唯一的收獲就是找到了馮春玲生前經常會光顧的幾個音像店和書店——都在學校正門附近。
" "她是一月十号失蹤的。
那麼從十号到案發的時間段内,她去過這些地方嗎?" 黃傑遠道:"沒有。
" 這樣的話,這個線索的意義就不大了。
羅飛便繼續往下問道:"那兩個區域又是怎麼确定的?" "兩個區域是根據抛屍地點分析出來的最有可能的歹徒行兇地點。
從空間分布來看,四處發現死者殘骸的地點正好形成了一個'口'字形。
考慮到歹徒不太可能攜帶四個包裹外出抛屍,所以他的抛屍行為應該是分成四次完成的。
從案犯心理來說,他在每一次抛屍的時候都不會重複此前走過的道路。
照這個思路分析,四個抛屍地點應該出現在作案現場的四個不同的方向上,也就是說作案現場位于口字形的内部。
所以我們這個範圍内兩個居住聚集點也作為了重點排查區域。
" "有線索嗎?" 黃傑遠沉默着搖搖頭。
羅飛把兩手合在一起搓了搓:"嗯……那就在說說三個人群吧。
" "所謂三個人群,就是醫生、屠夫和外來流動人員。
"黃傑遠先總體概括,然後又開始詳細介紹,"從屍體被殘害的程度來看,兇手的心理承受能力極強,而且分屍的手法娴熟老練,如果從職業特征來考慮,可能醫生和屠夫比較吻合這種特點。
另外外來流動人員處于社會底層,性需求壓抑,做事不計後果,并且很容易滋生報複社會的心态,所以我們把這類人也定為重點摸排的對象。
" 像這樣血腥殘暴的案件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把醫生和屠夫納為重點懷疑人群合情合理。
相較之下,外來流動人員的入圍就顯得有些無奈了,因為幾乎所有的無頭命案發生之後,警方都會首先把視線盯在這個人群身上,這恐怕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悲哀吧。
"這樣的摸排也還是沒有線索嗎?"雖然已經猜到答案是什麼,但羅飛還是例行公事般地問了一句。
"沒有。
"黃傑遠低頭彈着煙灰,表情既尴尬又無奈。
"确實是個厲害的家夥……"羅飛自言自語地說道。
憑良心而言,警方确定的所謂"一個範圍、兩個區域、三個人群"的重點目标還是頗有講究的,但辛苦的排查卻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那隻能說明兇犯躲避警方視線的能力更為棋高一籌。
"看來大海撈針的方法是行不通了。
"羅飛略琢磨了片刻,又想到些其他的思路,又問,"對抛屍現場的勘查結果如何?" 黃傑遠輕歎了一口氣:"說起來也真是巧了。
一月十二号那天淩晨時分,省城恰好開始下雪,直到上午九點多鐘才漸漸停歇。
所以案犯抛屍時留下的腳印、指紋等痕迹都被積雪破壞了。
嘿,就好像是老天也要故意刁難我們呢。
" 羅飛右手握拳,抻出一根食指撫摩着下巴颏,然後他微搖着頭說:"這恐怕不是老天的刁難,是那個家夥利用了天氣狀況而已。
如果那天沒有下雪的話,也許他會等待,或者選擇其他的方式毀滅痕迹,總之我不認為他會在現場留下類似腳印指紋這樣的明顯線索。
" 黃傑遠愣了一下:"或許……或許确實像你說的吧,以那個家夥的手段,應該不會犯下這樣的低級錯誤。
" 羅飛更加明确地把自己先前的想法又表達了一遍:"我剛才提到現場勘查的情況,主要是想知道:從盛放受害者遺骸的等物品上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在犯罪現場遺留物中尋找線索也是警方慣用的刑偵手法之一。
從理論上來說,每一件遺留物都可以調查到它的出處。
然後再以出處為源頭追尋同類物品的流向,這樣便可以大緻鎖定物品使用者的活動範圍。
羅飛在龍州時就用這種手法破獲過一起兇殺案。
當時死者被裝在一個大号旅行箱中,抛屍野外。
羅飛便帶着這個旅行箱到當地的箱包市場進行查訪,對近期購買過這種旅行箱的顧客都進行了特征素描,并最終憑借着素描出來的畫像抓到了真兇。
可惜對于"一一二碎屍案",這樣的方法仍然是行不通的。
黃傑遠沮喪地告訴羅飛:"當年我們也曾順着這個思路展開過工作,可是很快就進行不下去了。
首先是裝肉片的塑料袋實在太過普通,市内任何一家菜市場、雜貨店幾乎都能找到,并且都是免費取用;而用來裝頭顱内髒的旅行包和包裹衣物的床單不僅普通,還都是非常陳舊的物品,其使用年限至少已超過五年。
要查出這些東西五年之前的來源和流向,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 聽黃傑遠這麼一說,羅飛也隻好搖頭放棄了,他眯着眼睛感慨道:"這個家夥……他的一舉一動還真是滴水不漏呢。
" "确實如此。
他好像是非常熟悉警方的探案程序,所以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極具針對性的防範措施。
我帶着專案組沒日沒夜地鏖戰了幾個月,可還是一無所獲。
"黃傑遠說到此處,目光特意停在了羅飛的臉上,頓了頓又道,"在這種情況下,我隻好厚起臉皮,又去求助已經推退隐多年的丁科。
" 聽到"丁科"這兩個字,不僅羅飛的精神一振,就連一直在痛苦中煎熬的慕劍雲也突然間恢複了神采。
不管一一二碎屍案多麼轟動離奇,這倆人來訪的目的還是要去查詢丁科的下落。
而根據傳言,丁科也是被一一二案件逼得銷聲匿迹的呢。
事實究竟是怎樣呢?正需要面前的這個前刑警隊隊長給出答案。
"丁科……"羅飛喃喃地歎道,"那時候他退出警界已經有八年了吧?據說這期間他也幫過你不少忙?" "是的。
"黃傑遠坦然承認,"畢竟他還算是我的師傅。
所以案子上有了什麼困難,我總免不了要去找他。
他那時候已經退隐在城郊,每天種種花,養養鳥,日子倒悠閑得很。
雖然年紀大了,卻比在刑警隊的時候還要精神。
不過他并不喜歡我去找他,用他的話說:我每去一次,他都要耗費數天的精力心血,簡直就和折壽一樣。
" 羅飛苦笑着搖搖頭。
的确,刑偵工作的強度可不是一般人能夠适應的,一旦投入到某樁案件之中,那你就甭想歇一口氣,直到将案犯繩之于法的那一天。
"那你這次去找他,又是什麼結果呢?"慕劍雲卻不關心這些題外話,隻想急切地詢問結果。
"他照例又抱怨了我一通。
不過抱怨歸抱怨,他還是聽我把案情詳細地介紹了一遍。
然後他告訴我,讓我半個月之後再去找他。
嘿,半個月啊,他以前可從來沒提過這麼長的時間!" 慕劍雲聽着黃傑遠的感慨,有些不明所以:"這時間有什麼說法嗎?" "這時間就代表了他需要破案的天數。
你們也知道,在八年間我找過他很多次。
每次他都是這樣,聽完講完案情之後,就告訴我一個時間,讓我到時再來找他。
這時間少則一兩天,多則三五天,但從沒有超過一個星期的。
我再過來的時候,他便會在案情最關鍵的地方點撥我幾句,雖然隻是聊聊數語,但我知道那都是他數天裡苦思出的精華。
當我根據他的指點再去破案時,原本僵持的局面立刻便迎刃而解,無一例外。
" "哦。
"慕劍雲點點頭:這樣的探案方式還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随後她又感歎道:"那這次提出的時間是半個月,這說明丁科也知道,這次碎屍案的難度比以往任何案件都要大得多呢!" 黃傑遠不說話,似乎這根本就是個無需讨論的事實。
又聽羅飛問道:"半個月之後情況怎樣?" 伴着這句問話,羅飛和慕劍雲的目光中都顯出極為期待的神色。
對于這起血腥而又棘手的案件,誰不想聽聽丁科會給出怎樣的意見呢? 黃傑遠擡頭看着二人,神色卻黯然得很。
然後他苦笑着說道:"之後的情況——你們都已經知道了。
" 羅飛和慕劍雲先是一愣,不過很快便意識到什麼。
"你沒有再見到丁科?"羅飛猜測着問道。
"是的——"黃傑遠輕歎一聲,"等我好不容易熬夠了半個月,再去找丁科的時候,他卻已經搬走了。
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他也沒有給任何人留下聯系方式。
" 本是充滿了希望,但最終希望卻像肥皂泡一樣破滅。
慕劍雲很理解黃傑遠當年該是怎樣一種落寞的性情,不過她還是忍不住提醒對方:"他好像就是在刻意躲着你呢。
" 黃傑遠癟癟嘴,算是黯然默認了。
"因為他對這起案件也無計可施嗎?"慕劍雲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一般。
"我不知道,我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他。
"黃傑遠的态度有些逃避,不過在遲疑片刻後,他還是無奈地補充道:"這種可能性……應該是最大的。
" 确實,除了如此解釋,還能有什麼别的理由呢?如果丁科隻是厭倦了繁瑣的探案工作,他完全可以在黃傑遠第一次登門時就回絕對方。
在做出承諾之後又選擇消失,隻能是那承諾無法兌現的緣故吧? 羅飛也顯出些失落的情緒。
不僅為一一二案件的阻滞,更因為丁科這般的退出方式。
作為一個聲
"羅飛的思路毫不停歇地沿着案情繼續往前推進。
黃傑遠重又點起一根香煙,深吸了一口後說道:"我們先是排查了全市近期的失蹤人口,但沒有找到目标。
無奈之下,我們又在全市發行量最大的日報上登了認屍公告,并且附上了死者的衣物照片——紅色的羽絨服,就是慕老師上學時看到過的那張。
然後到了一月十五号的時候,職業大學的幾個女生來聯系專案組,說她們宿舍的一個同學有好幾天沒回來了,而認屍公告裡的那件羽絨服很像是她平時穿的衣服。
專案組立刻帶着這幾個女生對死者衣物進行了實體辨認。
她們一緻認為那幾件衣服就是失蹤的同學所穿。
這個時候我心裡已經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了。
随後那幾個女生又提出來要看看屍體,我還不想讓她們看,那确實是太恐怖了。
不過那幾個女生卻要堅持——也是同學一場的,确實放心不下吧。
于是我就把膽子最大的一個女生帶到了法醫那裡,她隻對那顆頭顱瞄了一眼就确定說:'就是她,就是她!'同時她像蝦米一樣躬着身體,連哭帶吐的,鼻涕、眼淚、胃液什麼的全都出來了。
不過死者的身份終于得到确定:本市職業大學财會專業大二的學生馮春玲。
" "職業大學的學生……她是哪天開始失蹤的?" "一月十号上午外出,此後就一直沒有回來。
" "那就是有五天的時間了?這麼長的時間,她的同學就沒有警覺?學校也不管嗎?"羅飛頗有些奇怪地問道。
"那時是期末,大學裡的課程已經結束了,學生們都在複習備考,所以校方并不知道馮春玲失蹤的事情。
至于她的宿舍同學雖然知道情況,但也沒有多想。
因為死者此前就有過夜不歸宿的先例。
而且她的老家距離省城也就兩百公裡的路程,回家複習去了也不一定。
如果不是那幾個女孩看到了認屍公告,恐怕死者身份的确認還要拖延幾天呢。
" 是這樣?這倒也說得通。
不過很顯然死者與舍友間的關系并不親近,否則别人不至于對她的行蹤一點都不了解。
為了驗證自己的這個推測,羅飛便又問黃傑遠:"根據你們後續的調查,死者是個什麼樣的人?" "死者馮春玲一九七二年出生,遇害時還不滿二十周歲。
據她的同學反應,此人的性格比較内向,甚至是有些孤僻。
平時她很少在宿舍裡和舍友們相處,即使在的時候,也多半是一個人聽歌、看書什麼的。
她大部分的課餘時間都是在校外渡過,不過具體在幹些什麼,有哪些朋友,卻很少有人知道。
" 羅飛"嗯"了一聲,這番描述和自己的判斷基本吻合,然後他又輕輕地咂着嘴說道:"如果這樣的話,就給警方分析死者的社會關系帶來不小的難度了。
" "确實如此。
"黃傑遠搖晃着手中的香煙,像是訴苦一般地說道:"如果是現在就好了,去手機營業廳把死者的通話記錄調出來一看,所有的聯系人一目了然。
可當時根本沒有這樣的聯系方式,警方隻能靠調查走訪的方法去了解死者曾和哪些人有過接觸。
可由于死者在學校一貫保持着獨來獨往的風格,這樣的走訪就很難獲得有效的信息。
" 分析死者的社會關系,這是任何一樁兇殺案在偵破時的首選思路。
可對于"一一二碎屍案",這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難。
不過羅飛此刻也不忙展開自己的思路,他還是以詢問和了解為主。
"那警方後來的偵破方向是怎麼确定的呢?" 黃傑遠無奈地撇着嘴:"隻能采用最笨的辦法——大海撈針。
" 羅飛倒并沒有顯出鄙視的神色,他反而是肯定般地點了點頭:"在很多時候,最笨的辦法也正是最有效的辦法——隻要能保證人手充足。
" 黃傑遠"嘿"了一聲道:"人手倒是沒問題的。
案發之後,因為社會影響太大,市局不得不公開向民衆下了軍令狀:年内務必破案。
随後整個系統的警力幾乎全被調動起來,在整個省城進行了一次大排查。
" "全城排查?沒有劃定重點目标嗎?"羅飛略皺了皺眉。
雖說是大海撈針的戰略,但如果完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話,便有再多的警力也難以應付啊。
"目标還是有的。
"卻聽黃傑遠解釋道,"當時我們劃定了一個範圍,兩個區域,三個人群進行重點排查。
" "哦?"羅飛繞有興趣地挑着眉頭,"詳細說說?" "一個範圍就是以職業大學為中心,因為死者的活動軌迹顯然也是以此為中心的。
我們幾乎調查了全校所有的師生,同時對學校周圍的商店飯館等公衆場所也進行了走訪。
" 這倒是最基本的思路,羅飛又問:"有什麼線索嗎?" "沒有找到作案嫌疑者。
唯一的收獲就是找到了馮春玲生前經常會光顧的幾個音像店和書店——都在學校正門附近。
" "她是一月十号失蹤的。
那麼從十号到案發的時間段内,她去過這些地方嗎?" 黃傑遠道:"沒有。
" 這樣的話,這個線索的意義就不大了。
羅飛便繼續往下問道:"那兩個區域又是怎麼确定的?" "兩個區域是根據抛屍地點分析出來的最有可能的歹徒行兇地點。
從空間分布來看,四處發現死者殘骸的地點正好形成了一個'口'字形。
考慮到歹徒不太可能攜帶四個包裹外出抛屍,所以他的抛屍行為應該是分成四次完成的。
從案犯心理來說,他在每一次抛屍的時候都不會重複此前走過的道路。
照這個思路分析,四個抛屍地點應該出現在作案現場的四個不同的方向上,也就是說作案現場位于口字形的内部。
所以我們這個範圍内兩個居住聚集點也作為了重點排查區域。
" "有線索嗎?" 黃傑遠沉默着搖搖頭。
羅飛把兩手合在一起搓了搓:"嗯……那就在說說三個人群吧。
" "所謂三個人群,就是醫生、屠夫和外來流動人員。
"黃傑遠先總體概括,然後又開始詳細介紹,"從屍體被殘害的程度來看,兇手的心理承受能力極強,而且分屍的手法娴熟老練,如果從職業特征來考慮,可能醫生和屠夫比較吻合這種特點。
另外外來流動人員處于社會底層,性需求壓抑,做事不計後果,并且很容易滋生報複社會的心态,所以我們把這類人也定為重點摸排的對象。
" 像這樣血腥殘暴的案件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把醫生和屠夫納為重點懷疑人群合情合理。
相較之下,外來流動人員的入圍就顯得有些無奈了,因為幾乎所有的無頭命案發生之後,警方都會首先把視線盯在這個人群身上,這恐怕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悲哀吧。
"這樣的摸排也還是沒有線索嗎?"雖然已經猜到答案是什麼,但羅飛還是例行公事般地問了一句。
"沒有。
"黃傑遠低頭彈着煙灰,表情既尴尬又無奈。
"确實是個厲害的家夥……"羅飛自言自語地說道。
憑良心而言,警方确定的所謂"一個範圍、兩個區域、三個人群"的重點目标還是頗有講究的,但辛苦的排查卻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那隻能說明兇犯躲避警方視線的能力更為棋高一籌。
"看來大海撈針的方法是行不通了。
"羅飛略琢磨了片刻,又想到些其他的思路,又問,"對抛屍現場的勘查結果如何?" 黃傑遠輕歎了一口氣:"說起來也真是巧了。
一月十二号那天淩晨時分,省城恰好開始下雪,直到上午九點多鐘才漸漸停歇。
所以案犯抛屍時留下的腳印、指紋等痕迹都被積雪破壞了。
嘿,就好像是老天也要故意刁難我們呢。
" 羅飛右手握拳,抻出一根食指撫摩着下巴颏,然後他微搖着頭說:"這恐怕不是老天的刁難,是那個家夥利用了天氣狀況而已。
如果那天沒有下雪的話,也許他會等待,或者選擇其他的方式毀滅痕迹,總之我不認為他會在現場留下類似腳印指紋這樣的明顯線索。
" 黃傑遠愣了一下:"或許……或許确實像你說的吧,以那個家夥的手段,應該不會犯下這樣的低級錯誤。
" 羅飛更加明确地把自己先前的想法又表達了一遍:"我剛才提到現場勘查的情況,主要是想知道:從盛放受害者遺骸的等物品上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在犯罪現場遺留物中尋找線索也是警方慣用的刑偵手法之一。
從理論上來說,每一件遺留物都可以調查到它的出處。
然後再以出處為源頭追尋同類物品的流向,這樣便可以大緻鎖定物品使用者的活動範圍。
羅飛在龍州時就用這種手法破獲過一起兇殺案。
當時死者被裝在一個大号旅行箱中,抛屍野外。
羅飛便帶着這個旅行箱到當地的箱包市場進行查訪,對近期購買過這種旅行箱的顧客都進行了特征素描,并最終憑借着素描出來的畫像抓到了真兇。
可惜對于"一一二碎屍案",這樣的方法仍然是行不通的。
黃傑遠沮喪地告訴羅飛:"當年我們也曾順着這個思路展開過工作,可是很快就進行不下去了。
首先是裝肉片的塑料袋實在太過普通,市内任何一家菜市場、雜貨店幾乎都能找到,并且都是免費取用;而用來裝頭顱内髒的旅行包和包裹衣物的床單不僅普通,還都是非常陳舊的物品,其使用年限至少已超過五年。
要查出這些東西五年之前的來源和流向,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 聽黃傑遠這麼一說,羅飛也隻好搖頭放棄了,他眯着眼睛感慨道:"這個家夥……他的一舉一動還真是滴水不漏呢。
" "确實如此。
他好像是非常熟悉警方的探案程序,所以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極具針對性的防範措施。
我帶着專案組沒日沒夜地鏖戰了幾個月,可還是一無所獲。
"黃傑遠說到此處,目光特意停在了羅飛的臉上,頓了頓又道,"在這種情況下,我隻好厚起臉皮,又去求助已經推退隐多年的丁科。
" 聽到"丁科"這兩個字,不僅羅飛的精神一振,就連一直在痛苦中煎熬的慕劍雲也突然間恢複了神采。
不管一一二碎屍案多麼轟動離奇,這倆人來訪的目的還是要去查詢丁科的下落。
而根據傳言,丁科也是被一一二案件逼得銷聲匿迹的呢。
事實究竟是怎樣呢?正需要面前的這個前刑警隊隊長給出答案。
"丁科……"羅飛喃喃地歎道,"那時候他退出警界已經有八年了吧?據說這期間他也幫過你不少忙?" "是的。
"黃傑遠坦然承認,"畢竟他還算是我的師傅。
所以案子上有了什麼困難,我總免不了要去找他。
他那時候已經退隐在城郊,每天種種花,養養鳥,日子倒悠閑得很。
雖然年紀大了,卻比在刑警隊的時候還要精神。
不過他并不喜歡我去找他,用他的話說:我每去一次,他都要耗費數天的精力心血,簡直就和折壽一樣。
" 羅飛苦笑着搖搖頭。
的确,刑偵工作的強度可不是一般人能夠适應的,一旦投入到某樁案件之中,那你就甭想歇一口氣,直到将案犯繩之于法的那一天。
"那你這次去找他,又是什麼結果呢?"慕劍雲卻不關心這些題外話,隻想急切地詢問結果。
"他照例又抱怨了我一通。
不過抱怨歸抱怨,他還是聽我把案情詳細地介紹了一遍。
然後他告訴我,讓我半個月之後再去找他。
嘿,半個月啊,他以前可從來沒提過這麼長的時間!" 慕劍雲聽着黃傑遠的感慨,有些不明所以:"這時間有什麼說法嗎?" "這時間就代表了他需要破案的天數。
你們也知道,在八年間我找過他很多次。
每次他都是這樣,聽完講完案情之後,就告訴我一個時間,讓我到時再來找他。
這時間少則一兩天,多則三五天,但從沒有超過一個星期的。
我再過來的時候,他便會在案情最關鍵的地方點撥我幾句,雖然隻是聊聊數語,但我知道那都是他數天裡苦思出的精華。
當我根據他的指點再去破案時,原本僵持的局面立刻便迎刃而解,無一例外。
" "哦。
"慕劍雲點點頭:這樣的探案方式還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随後她又感歎道:"那這次提出的時間是半個月,這說明丁科也知道,這次碎屍案的難度比以往任何案件都要大得多呢!" 黃傑遠不說話,似乎這根本就是個無需讨論的事實。
又聽羅飛問道:"半個月之後情況怎樣?" 伴着這句問話,羅飛和慕劍雲的目光中都顯出極為期待的神色。
對于這起血腥而又棘手的案件,誰不想聽聽丁科會給出怎樣的意見呢? 黃傑遠擡頭看着二人,神色卻黯然得很。
然後他苦笑着說道:"之後的情況——你們都已經知道了。
" 羅飛和慕劍雲先是一愣,不過很快便意識到什麼。
"你沒有再見到丁科?"羅飛猜測着問道。
"是的——"黃傑遠輕歎一聲,"等我好不容易熬夠了半個月,再去找丁科的時候,他卻已經搬走了。
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他也沒有給任何人留下聯系方式。
" 本是充滿了希望,但最終希望卻像肥皂泡一樣破滅。
慕劍雲很理解黃傑遠當年該是怎樣一種落寞的性情,不過她還是忍不住提醒對方:"他好像就是在刻意躲着你呢。
" 黃傑遠癟癟嘴,算是黯然默認了。
"因為他對這起案件也無計可施嗎?"慕劍雲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一般。
"我不知道,我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他。
"黃傑遠的态度有些逃避,不過在遲疑片刻後,他還是無奈地補充道:"這種可能性……應該是最大的。
" 确實,除了如此解釋,還能有什麼别的理由呢?如果丁科隻是厭倦了繁瑣的探案工作,他完全可以在黃傑遠第一次登門時就回絕對方。
在做出承諾之後又選擇消失,隻能是那承諾無法兌現的緣故吧? 羅飛也顯出些失落的情緒。
不僅為一一二案件的阻滞,更因為丁科這般的退出方式。
作為一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