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府問計

關燈
“曹大人來訪。

    ” “哦?”張溫正在看書,聽見家人的禀報感到很意外,“你說的是哪個曹大人?” “司隸校尉曹嵩。

    ” “哼!無緣無故的,他來做什麼?” “回老爺的話,咱家侄少爺跑到曹府裡去玩,曹大人發現後怕孩子小有危險,親自把侄少爺送回來了。

    ” “哦。

    ”張溫皺起了眉頭。

    他極厭惡曹嵩的為人,私下根本不與其來往;可今天這老狐狸竟親自送内侄過府,怎不叫人猜疑?有心不見,可又一琢磨,自己當初是因為其養父宦官曹騰向先帝舉薦才有機會來京師做官的,不管怎樣曹家對自己有恩,也不好駁曹嵩的面子,想至此他就不大情願地嘀咕了一聲:“有請!” 不多時曹嵩款款而來,隻見他頭戴通天冠、身穿青色深衣、腰系錦帶、足蹬雲履,裝扮得一絲不苟,離得大老遠就躬身一揖道:“伯慎兄!别來無恙啊?” “内侄頑皮,有勞巨高兄挂懷……坐!坐!”張溫見他不親假親不近假近,也少不得随之客套。

    二人招呼打得響亮,可坐下來并沒有什麼志同道合的話,曹嵩隻是問他身體如何啦、最近有沒有和人飲酒聚會啦、家中内眷可安好啦之類的話,弄得張溫滿腹狐疑,隻好有一搭無一搭地搪塞着。

    殊不知曹嵩是揣着一肚子心事來的,抱定了韓信亂點兵遲早尋得着話茬的主意,東拉西扯海闊天空地瞎侃。

     “人各有一好,有的愛文章,有的愛射獵,有的愛投壺,有的愛蹴鞠(踢球),像我這樣什麼都不會的,就隻能睡大覺了……伯慎兄,您有什麼愛好嗎?” 張溫揶揄道:“沒什麼,我等都是公務繁忙之人,閑來觀觀書籍、寫寫文章也就算是消遣了。

    ” “有一技之長就是好,伯慎兄詩賦文章我也有幸瞻仰過,神采奕奕啊!我這輩子都比不上了……但人家說美食不如美器,好文章也得要好字配……要說書法現在當屬梁鹄,那一手好字,我聽說和李斯的字差不多,都跟那傳國禦玺上‘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那麼周正。

    但若論草書,那首推咱們孝章皇帝的禦筆,章草之名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啊!” “是……”張溫越聽心裡越糊塗,難道大中午他跑我這兒聊天解悶來了,“我這兩筆字再練八十年恐也趕不上梁孟皇,不過文章還是自認為可以的。

    ” “上道了!”曹嵩心中一喜,臉上卻不動聲色,看似信口道:“要說文章,我倒是頗為仰慕當今陳太傅的文章。

    ” “巨高兄慧眼!陳太傅氣概過人文筆犀利,更得益于為人正直剛毅——這也是文随其人。

    ” “沒錯!當年黨锢一案,他為保李膺等人所上的奏章真是妙極!我還記得幾句,‘天之于漢,悢悢無已,故殷勤示變,以悟陛下。

    除妖去孽,實在修德。

    臣位列台司,憂責深重,不敢屍祿惜生,坐觀成敗。

    如蒙采錄,使身首分裂,異門而出,所不恨也。

    ’哈哈哈……這幾句非尋常人敢言啊!”曹嵩笑了。

     “一字不錯!巨高兄好記性。

    ” “承蒙誇獎……我覺得這幾句妙就妙在‘除妖去孽’四個字上。

    ” “哦?”張溫恍惚意識到他的來意了。

     “自梁冀受誅以來,宦官日益得寵,内橫行于朝堂,外索賄于州郡,以至阻塞聖聽、禁锢善類、讒害忠良、欺壓黎庶。

    這些閹人豎子稱為‘妖孽’難道還不恰當嗎?” 張溫直勾勾看着曹嵩,仿佛眼前這個人他從來不認識一樣。

    跟王甫、曹節混得爛熟的人今天怎麼也罵起宦官來了?莫非要洗心革面輔佐新君……不會吧?他本身是宦官養子,能當上司隸校尉也賴王甫暗中相助,這些年來真不曉得他塞給閹人多少好處,怎麼可能一夜之間就反戈呢?想至此張溫憨然一笑:“巨高兄怎麼和我這等愚人談起國家大事來了?我不過是得清閑且清閑,隻管自己的差事罷了。

    ” “哈哈……”曹嵩幹笑了兩聲,“伯慎兄,您是囊中之錐深藏不露呀!如今大将軍和陳太傅掌握朝政,大膽起用黨人,李膺、杜密位列九卿,看來真是要對閹人下手了。

    您豈會全然不知呢?” 張溫似乎明白了:好個老滑頭,果然是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

    這是眼瞅着閹人有難,跑到我這兒來借面子向窦武投誠來啦!張溫恨不得把這個兩面三刀的家夥一腳踹出去,嘴裡卻還得打圓場:“我不過是一介愚生,遠不及曹大人能察人之未察、見人之未見。

    ” 曹嵩已聽出他的生分之意,說:“伯慎兄過譽了!我不過是想竭力為皇上分憂罷了。

    ” “是嗎?難得曹大人的苦心呀!”張溫的語氣有些像在挖苦。

     “伯慎兄取笑我?” “不敢。

    ”張溫冷冷地說。

    曹嵩見他一副拒人千裡的架勢,心裡正沒成算,一低頭看見他的書案上放着一卷絹套的《論語》,猛然想到孔夫子“君子喻于義”的話,眼珠一轉趕忙起身對張溫施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