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生死兩相依
關燈
小
中
大
咋讓台灣特務給蒙啦?”
馬天生一怒之下把他轟走。
馬天生也找了一些師團級幹部和司令部的幾個參謀,向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他們能配合專案組,揭發李雲龍的罪行。
但這些軍官的回答都差不多:軍長的職務是中央軍委任命的,誰當軍長他們就聽誰的,這也是組織上的一貫要求。
換句話說,就算劉少奇來當軍長,他們照樣也得服從命令,因為除了偉大領袖毛主席,誰能有這本事識破劉少奇的反動嘴臉呢?對于這些李雲龍的死黨,馬天生一時還沒什麼辦法。
看來李雲龍身邊的工作人員中,隻有鄭波是個突破口,他是大學畢業分配到部隊工作的,這種書生氣十足的軍人往往比較軟弱、膽小。
前些日子聽說鄭波執行命令不堅決,被李雲龍撤職,現在正在于部部等待重新分配工作。
馬天生認為,在準備召開的對李雲龍的批鬥大會上,除了造反派們的血淚控訴外,還應該有李雲龍身邊工作人員的反戈一擊,這才有說服力和教育意義,用這個事實教育群衆,隻要是對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采取對抗态度,哪怕你功勞再大,職務再高,也會衆叛親離。
當年張國焘的職務夠高的了,他叛逃時這個警衛員都拒絕跟他走,這些例子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馬天生認為鄭秘書有文化,熟讀中共黨史,這種人對黨内的政治鬥争是很熟悉的,此時李雲龍在政治上已經徹底垮台,一個有頭腦的人是不會甘心為李雲龍殉葬的,響鼓不用重錘敲,此間道理應該是一點就透。
鄭波進門來,規規矩矩行了軍禮,然後拘謹地坐下等待訓示。
馬天生溫和地說:“小鄭呀,不要拘束嘛,随便點兒,我來了這麼多日子,還沒找你談過心呢。
聽說你前段時間表現不錯,拒絕執行反革命分子李雲龍的命令而遭到了迫害。
你做得對,有覺悟,我看得出來,你是個很有前途的好幹部。
我看你的分配問題就這樣定下來,去海防團當政委怎麼樣?職務升一級,正團級,對你這樣的好幹部,黨是不會忘記的。
” 鄭波有些誠惶誠恐,他手足無措地站起來感激地說:“感謝首長們的信任,我的能力低,思想改造得不徹底,隻怕是辜負了組織上的信任。
” 馬天生大度地揮揮手說:“組織上信任你,你大膽地幹就是,出了什麼問題還有我嘛。
我今天找你來,是想和你談談李雲龍的問題,你在他身邊工作的時間不短了,應該是了解他的,對他的反革命言行是不是早有察覺呢?” 鄭波知道這個問題是早晚要提出來的,雖然當他聽到李雲龍被捕的消息時,曾為自己的先見之明感到慶幸,同時他也感激老首長對自己的保護,他承認自己是個膽小怕事的人,但他絕不想做個落井下石的小人,若是這樣,他的良心永遠不會安甯,這和他做人的準則相違背,這些念頭已經折磨他很久了。
他隻好顧左右而言他:“馬政委,您知道,我隻是個小小的秘書,隻做我分内的工作,比如說,抄抄寫寫之類,我的路線鬥争覺悟不高,階級鬥争的弦也繃得不緊……” 馬天生皺了皺眉頭打斷他的話:“小鄭,你跑題了,你并沒有回答我的問題,還需要我再說一遍嗎?” 鄭波覺得後背已經有冷汗在慢慢滲出,他仔細斟酌着詞句:“當然,首長,我明白您的意思,如果我真發現什麼反革命言行,不用您說,我當然會堅決抵制和鬥争的,這點兒覺悟我還是有的。
可是……如果我沒有發現,也不能亂說,這也是對組織上的不忠誠黃特派員見鄭波說話吞吞吐吐,甚至坐在椅子上的身子都在一點兒一點兒地蜷縮起來,心裡便有些厭惡,他也看不起這種精神上的委瑣,于是他不耐煩地厲聲打斷鄭波的話:”鄭秘書,難道你就這樣報答組織上對你的信任?難道你就不為自己的政治前途多想想?“ “小鄭,在路線鬥争的問題上,絕沒有調和的餘地,中庸之道是行不通的,你現在隻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是站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上來,大膽揭發李雲龍的反動言行,在批判大會上公開做出揭發批判,以求得組織上和革命群衆的諒解。
黨的政策你比我清楚,‘首惡必辦,脅從不問,受蒙蔽無罪,反戈一擊有功’嘛。
反革命分子在沒有公開跳出來之前,必然要有蛛絲馬迹,必然要有所表現。
這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你在李雲龍身邊工作多年,不可能沒有察覺嘛,現在是黨考驗你的時候,坦率地講,如果你執迷不悟,不聽勸告,那麼我隻能認為,你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黨,你決心為反革命分子李雲龍殉葬,這就是另外一條路了,請你考慮,我給你五分鐘時間。
” 馬天生是個善于觀察的人,他喜歡通過直接觀察,發掘對方心靈深處的思想活動,他知道自己剛才的話,每個字都帶有常人無法承受的巨大壓力,他不懷疑自己的判斷,鄭波會合作的。
誰也無法知道鄭波在這短短的五分鐘裡都想了些什麼。
馬天生隻是發現,鄭波剛才蜷縮着的身子漸漸地膨脹起來,彎曲的腰闆也慢慢地挺直了,整個身子猶如一面鼓滿的風帆。
他臉上剛才的拘謹和順從的神态一點兒一點兒地消失了,随之而來的是一種決絕。
他腰闆挺直地坐在椅子上,兩個膝蓋微微叉開,雙手自然地放在腿上,這種标準的軍人坐姿使馬天生和黃特派員感到一種破釜沉舟的氣勢,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果斷,一種軍人就要走上戰場的凜然。
馬天生也找了一些師團級幹部和司令部的幾個參謀,向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他們能配合專案組,揭發李雲龍的罪行。
但這些軍官的回答都差不多:軍長的職務是中央軍委任命的,誰當軍長他們就聽誰的,這也是組織上的一貫要求。
換句話說,就算劉少奇來當軍長,他們照樣也得服從命令,因為除了偉大領袖毛主席,誰能有這本事識破劉少奇的反動嘴臉呢?對于這些李雲龍的死黨,馬天生一時還沒什麼辦法。
看來李雲龍身邊的工作人員中,隻有鄭波是個突破口,他是大學畢業分配到部隊工作的,這種書生氣十足的軍人往往比較軟弱、膽小。
前些日子聽說鄭波執行命令不堅決,被李雲龍撤職,現在正在于部部等待重新分配工作。
馬天生認為,在準備召開的對李雲龍的批鬥大會上,除了造反派們的血淚控訴外,還應該有李雲龍身邊工作人員的反戈一擊,這才有說服力和教育意義,用這個事實教育群衆,隻要是對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采取對抗态度,哪怕你功勞再大,職務再高,也會衆叛親離。
當年張國焘的職務夠高的了,他叛逃時這個警衛員都拒絕跟他走,這些例子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馬天生認為鄭秘書有文化,熟讀中共黨史,這種人對黨内的政治鬥争是很熟悉的,此時李雲龍在政治上已經徹底垮台,一個有頭腦的人是不會甘心為李雲龍殉葬的,響鼓不用重錘敲,此間道理應該是一點就透。
鄭波進門來,規規矩矩行了軍禮,然後拘謹地坐下等待訓示。
馬天生溫和地說:“小鄭呀,不要拘束嘛,随便點兒,我來了這麼多日子,還沒找你談過心呢。
聽說你前段時間表現不錯,拒絕執行反革命分子李雲龍的命令而遭到了迫害。
你做得對,有覺悟,我看得出來,你是個很有前途的好幹部。
我看你的分配問題就這樣定下來,去海防團當政委怎麼樣?職務升一級,正團級,對你這樣的好幹部,黨是不會忘記的。
” 鄭波有些誠惶誠恐,他手足無措地站起來感激地說:“感謝首長們的信任,我的能力低,思想改造得不徹底,隻怕是辜負了組織上的信任。
” 馬天生大度地揮揮手說:“組織上信任你,你大膽地幹就是,出了什麼問題還有我嘛。
我今天找你來,是想和你談談李雲龍的問題,你在他身邊工作的時間不短了,應該是了解他的,對他的反革命言行是不是早有察覺呢?” 鄭波知道這個問題是早晚要提出來的,雖然當他聽到李雲龍被捕的消息時,曾為自己的先見之明感到慶幸,同時他也感激老首長對自己的保護,他承認自己是個膽小怕事的人,但他絕不想做個落井下石的小人,若是這樣,他的良心永遠不會安甯,這和他做人的準則相違背,這些念頭已經折磨他很久了。
他隻好顧左右而言他:“馬政委,您知道,我隻是個小小的秘書,隻做我分内的工作,比如說,抄抄寫寫之類,我的路線鬥争覺悟不高,階級鬥争的弦也繃得不緊……” 馬天生皺了皺眉頭打斷他的話:“小鄭,你跑題了,你并沒有回答我的問題,還需要我再說一遍嗎?” 鄭波覺得後背已經有冷汗在慢慢滲出,他仔細斟酌着詞句:“當然,首長,我明白您的意思,如果我真發現什麼反革命言行,不用您說,我當然會堅決抵制和鬥争的,這點兒覺悟我還是有的。
可是……如果我沒有發現,也不能亂說,這也是對組織上的不忠誠黃特派員見鄭波說話吞吞吐吐,甚至坐在椅子上的身子都在一點兒一點兒地蜷縮起來,心裡便有些厭惡,他也看不起這種精神上的委瑣,于是他不耐煩地厲聲打斷鄭波的話:”鄭秘書,難道你就這樣報答組織上對你的信任?難道你就不為自己的政治前途多想想?“ “小鄭,在路線鬥争的問題上,絕沒有調和的餘地,中庸之道是行不通的,你現在隻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是站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上來,大膽揭發李雲龍的反動言行,在批判大會上公開做出揭發批判,以求得組織上和革命群衆的諒解。
黨的政策你比我清楚,‘首惡必辦,脅從不問,受蒙蔽無罪,反戈一擊有功’嘛。
反革命分子在沒有公開跳出來之前,必然要有蛛絲馬迹,必然要有所表現。
這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你在李雲龍身邊工作多年,不可能沒有察覺嘛,現在是黨考驗你的時候,坦率地講,如果你執迷不悟,不聽勸告,那麼我隻能認為,你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黨,你決心為反革命分子李雲龍殉葬,這就是另外一條路了,請你考慮,我給你五分鐘時間。
” 馬天生是個善于觀察的人,他喜歡通過直接觀察,發掘對方心靈深處的思想活動,他知道自己剛才的話,每個字都帶有常人無法承受的巨大壓力,他不懷疑自己的判斷,鄭波會合作的。
誰也無法知道鄭波在這短短的五分鐘裡都想了些什麼。
馬天生隻是發現,鄭波剛才蜷縮着的身子漸漸地膨脹起來,彎曲的腰闆也慢慢地挺直了,整個身子猶如一面鼓滿的風帆。
他臉上剛才的拘謹和順從的神态一點兒一點兒地消失了,随之而來的是一種決絕。
他腰闆挺直地坐在椅子上,兩個膝蓋微微叉開,雙手自然地放在腿上,這種标準的軍人坐姿使馬天生和黃特派員感到一種破釜沉舟的氣勢,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果斷,一種軍人就要走上戰場的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