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軍委八條
關燈
小
中
大
自從和李雲龍吵翻後,馬天生加強了和北京的聯絡。
其實,以他的地位,要想直接和中央**小組聯絡,資格還差點兒。
那些炙手可熱的大人物需要考慮的事情多着呢,哪裡會把一個普通軍職幹部放在眼裡?馬天生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他的熱線那頭是軍隊政治部門新崛起的一位首長,這是他的老上級了,多年來對馬天生一直有着提拔重用之恩。
這位首長當時相中央**小組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其地位正如日中天。
馬天生把本市的運動進展情況向老首長做了彙報,特别是李雲龍的問題。
他認為,本市“**”運動的最大障礙是來自李雲龍,此人仗着資格老,有些戰功,對中央**小組的戰略部署一直采取陽奉陰違的手段,這種人在黨内軍内還有一定的市場,代表了相當一批高級幹部,他們對“文化大革命”一直抱有抵觸情緒。
熱線那頭的首長聽了馬天生的彙報,似乎很感興趣,沉吟了半晌才說:“我聽說過李雲龍這個人,記得抗戰時他好像是隸屬129師的,你手裡有他的資料嗎?他是誰的人?哪個山頭的?告訴你,中央現在鬥争很激烈,勝負還未見分曉。
這一點,你要特别注意,黨内雖說喊了幾十年反對山頭主義,但山頭确實存在,這是事實。
幾十年的武裝鬥争,能沒山頭嗎?從1927年到1929年,黨在不同地區的武裝起義就搞了上百起。
紅軍時期的一、二、四方面軍加上紅25軍和紅26軍,抗戰時的l15、120、129三個師和新四軍,山西決死隊,廣東的東江縱隊,海南島的瓊崖縱隊,解放戰争時的四大野戰軍,哪個不是山頭?你查一下,李雲龍是屬于哪個山頭的,這一點很重要,黨内鬥争曆來如此,人事關系、組織關系盤根錯節,不把情況摸清楚,弄不好會把自己搞進去。
“老首長的豐富鬥争經驗使馬天生佩服得五體投地,那種審時度勢、縱橫捭阖的政治鬥争經驗,沒有幾十年的磨練是拿不下來的,馬天生感到自己差遠了。
李雲龍的簡曆是明擺在那裡的,馬天生經過仔細研究,發現李雲龍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哪個山頭也算不上,又和哪個山頭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長征之前他屬四方面軍,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煮同中央紅軍反目率四方面軍掉頭二過草地,恰巧李雲龍那個團沒接到命令,原因是傳令兵在傳令途中不小心陷進沼澤淹死了。
李雲龍一覺醒來發現四方面軍都走了,他還納悶了半天。
他哪裡知道黨内高層中的鬥争,他想得很簡單,到哪兒不是幹紅軍,跟誰幹都一樣。
恰巧他團隊駐地離林彪的一軍團很近,李雲龍便主動找上門去要求編入一軍團,對于這白揀的一個主力團,林彪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因此,這次黨内鬥争使李雲龍鬼使神差地成了林彪的部下。
長征到陝北後,1938年張國焘脫離共産黨,來自四方面軍的幹部都挨了不同程度的整,惟獨李雲龍沒事,他屬于大紅大紫的一軍團,誰敢打他的主意? 抗戰初期,八路軍的三個師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花名冊上隻有三萬多人,糧饷槍彈隻按三萬多人發,而八路軍實際上人數已達八萬人。
于是成立了若幹個獨立團,李雲龍的獨立團也成了國民政府不承認的“黑戶”。
先是劃歸到129師劉伯承摩下,後又歸了386旅的陳赓。
最後幹脆在晉西北打出塊地盤來,成了單幹戶。
解放戰争開始,李雲龍團是劉鄧的中原野戰軍的主力團,參加了中原突圍,千裡躍進大别山。
淮海戰役前,李雲龍部配合華野打援,完成任務後卻不許歸建,粟裕将軍和劉伯承不知做了筆什麼交易,李雲龍部又稀裡糊塗編入華野十一縱隊。
1949年初,全軍重新整編,李雲龍部又隸屬于三野A兵團。
如此算來,李雲龍歸哪個山頭呢? 林彪、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陳康這些元帥,大将們都當過他的上司,就連八竿子打不着的第一野戰軍也和他有點兒淵源,因為他抗戰時老部隊129師386旅的一部分在解放戰争時參加了保衛延安的一系列戰役,後來成了一野的一個主力師,這個師的一個主力團的前身是李雲龍獨立團的一營。
這樣一來,李雲龍和四大野戰軍都能扯上點兒關系。
政治鬥争的經驗告訴馬天生,想搬倒一個元帥或一個大将并不難,因為他們的地位太高了,離政治旋渦太近了,一有風吹草動便注定在劫難逃。
而李雲龍這類的将軍則不同,由于他複雜的經曆,使他在軍内的關系盤根錯節,他不同時期的老戰友構成了這支軍隊的中堅力量,這些将軍們不是當野戰軍的軍長就是省軍區司令,官職雖然不算很大,但都是手握兵權
其實,以他的地位,要想直接和中央**小組聯絡,資格還差點兒。
那些炙手可熱的大人物需要考慮的事情多着呢,哪裡會把一個普通軍職幹部放在眼裡?馬天生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他的熱線那頭是軍隊政治部門新崛起的一位首長,這是他的老上級了,多年來對馬天生一直有着提拔重用之恩。
這位首長當時相中央**小組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其地位正如日中天。
馬天生把本市的運動進展情況向老首長做了彙報,特别是李雲龍的問題。
他認為,本市“**”運動的最大障礙是來自李雲龍,此人仗着資格老,有些戰功,對中央**小組的戰略部署一直采取陽奉陰違的手段,這種人在黨内軍内還有一定的市場,代表了相當一批高級幹部,他們對“文化大革命”一直抱有抵觸情緒。
熱線那頭的首長聽了馬天生的彙報,似乎很感興趣,沉吟了半晌才說:“我聽說過李雲龍這個人,記得抗戰時他好像是隸屬129師的,你手裡有他的資料嗎?他是誰的人?哪個山頭的?告訴你,中央現在鬥争很激烈,勝負還未見分曉。
這一點,你要特别注意,黨内雖說喊了幾十年反對山頭主義,但山頭确實存在,這是事實。
幾十年的武裝鬥争,能沒山頭嗎?從1927年到1929年,黨在不同地區的武裝起義就搞了上百起。
紅軍時期的一、二、四方面軍加上紅25軍和紅26軍,抗戰時的l15、120、129三個師和新四軍,山西決死隊,廣東的東江縱隊,海南島的瓊崖縱隊,解放戰争時的四大野戰軍,哪個不是山頭?你查一下,李雲龍是屬于哪個山頭的,這一點很重要,黨内鬥争曆來如此,人事關系、組織關系盤根錯節,不把情況摸清楚,弄不好會把自己搞進去。
“老首長的豐富鬥争經驗使馬天生佩服得五體投地,那種審時度勢、縱橫捭阖的政治鬥争經驗,沒有幾十年的磨練是拿不下來的,馬天生感到自己差遠了。
李雲龍的簡曆是明擺在那裡的,馬天生經過仔細研究,發現李雲龍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哪個山頭也算不上,又和哪個山頭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長征之前他屬四方面軍,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煮同中央紅軍反目率四方面軍掉頭二過草地,恰巧李雲龍那個團沒接到命令,原因是傳令兵在傳令途中不小心陷進沼澤淹死了。
李雲龍一覺醒來發現四方面軍都走了,他還納悶了半天。
他哪裡知道黨内高層中的鬥争,他想得很簡單,到哪兒不是幹紅軍,跟誰幹都一樣。
恰巧他團隊駐地離林彪的一軍團很近,李雲龍便主動找上門去要求編入一軍團,對于這白揀的一個主力團,林彪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因此,這次黨内鬥争使李雲龍鬼使神差地成了林彪的部下。
長征到陝北後,1938年張國焘脫離共産黨,來自四方面軍的幹部都挨了不同程度的整,惟獨李雲龍沒事,他屬于大紅大紫的一軍團,誰敢打他的主意? 抗戰初期,八路軍的三個師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花名冊上隻有三萬多人,糧饷槍彈隻按三萬多人發,而八路軍實際上人數已達八萬人。
于是成立了若幹個獨立團,李雲龍的獨立團也成了國民政府不承認的“黑戶”。
先是劃歸到129師劉伯承摩下,後又歸了386旅的陳赓。
最後幹脆在晉西北打出塊地盤來,成了單幹戶。
解放戰争開始,李雲龍團是劉鄧的中原野戰軍的主力團,參加了中原突圍,千裡躍進大别山。
淮海戰役前,李雲龍部配合華野打援,完成任務後卻不許歸建,粟裕将軍和劉伯承不知做了筆什麼交易,李雲龍部又稀裡糊塗編入華野十一縱隊。
1949年初,全軍重新整編,李雲龍部又隸屬于三野A兵團。
如此算來,李雲龍歸哪個山頭呢? 林彪、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陳康這些元帥,大将們都當過他的上司,就連八竿子打不着的第一野戰軍也和他有點兒淵源,因為他抗戰時老部隊129師386旅的一部分在解放戰争時參加了保衛延安的一系列戰役,後來成了一野的一個主力師,這個師的一個主力團的前身是李雲龍獨立團的一營。
這樣一來,李雲龍和四大野戰軍都能扯上點兒關系。
政治鬥争的經驗告訴馬天生,想搬倒一個元帥或一個大将并不難,因為他們的地位太高了,離政治旋渦太近了,一有風吹草動便注定在劫難逃。
而李雲龍這類的将軍則不同,由于他複雜的經曆,使他在軍内的關系盤根錯節,他不同時期的老戰友構成了這支軍隊的中堅力量,這些将軍們不是當野戰軍的軍長就是省軍區司令,官職雖然不算很大,但都是手握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