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野外生存和叢林戰訓練
關燈
小
中
大
比。
李雲龍眼估了一下回答:從地面到房檐四米隻多不少。
羅布霍夫說:“這個科目是這樣,那是敵人的一個團級指揮部。
從我藏身之處到那房子中間有50米開闊地,房子前敵人遊動哨每兩分鐘出現一次。
現在我要和瓦西裡上校在兩分鐘内沖過開闊地,爬上屋頂,然後跳下來跑回。
科目要求是:在快速奔跑中,由高處跳下落地時,不允許發出任何聲音,全部動作要在兩分鐘内完成。
” 李雲龍估量了兩人的身高和體重,瓦西裡身高兩米,體重估計在110公斤左右,羅布霍夫上校身高1。
9米體重約95公斤左右,他們的腳上都穿着半高腰的厚底叢林靴,這種靴子很笨重,為了防刺把靴底設計得很堅硬,很厚重。
他認為憑這兩個軍官的塊頭和腳上的硬底靴,要想在兩分鐘内完成這些動作,還不能發出一點兒聲響純粹是在扯淡,中國舊武俠小說裡描寫的飛檐走壁的俠客們,好歹還穿雙薄底快靴,《三俠五義》中的南俠展雄飛,就因為飛檐走壁被皇帝禦賜綽号禦貓。
他要穿上叢林靴大概也當不成禦貓了。
李雲龍要見識見識這兩位特種兵的手段。
兩個軍官已做好準備用眼睛望着李雲龍,他看看手表一揮手,隻見兩個人影蹭地竄出去,急速地跑過開闊地,果然是沒有半點兒聲響。
在場的人都睜大眼睛看着他們奔跑的動作,發現他們的動作并沒什麼特别,不是那種蹑手蹑腳的動作而是像田徑場上百米沖刺的動作,真不可思議,在場的人無不驚訝地瞪大眼睛。
當身高兩米的老狼跑到牆根處,他微微弓下身子,老狐一躍而起用一隻腳在他背上一點,身子躍起用手抓住飛檐一個引體向上,人就輕飄飄翻上房頂,幾乎是同時,他随手抽出腰間皮帶一甩,老狼一個飛躍抓住皮帶順勢勾住飛檐翻上房頂,兩人稍停片刻,又同時躍下,這一連串的動作有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就像無聲電影裡的鏡頭,四米高度的自由落體就像踩進棉花堆,全無半點兒聲響。
當兩個蘇聯軍官跑過開闊地回到李雲龍面前時,時間剛好兩分鐘,大家都熱烈地鼓起掌來。
隻有李雲龍和偵察兵出身的于長江看出點門道來,他們發現這兩個上校在速跑中腳掌最先着地部分隻是前腳掌的一小半,而且着地的角度極為刁鑽和準确,堅硬的靴底不是水平砸向地面,而是以傾斜的角度輕輕擦向地面,再加上前腳掌和腳趾的異常力度和彈性,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李雲龍和于長江對視了一眼,心裡都明白,就算你搞清了原理,若想達到這種效果,沒有精确的角度計算和刻苦的練習,也是白搭。
李雲龍表面上平靜如水,他和兩位上校握手表示祝賀,心裡卻驚歎不已,娘的,真是天外有天,一支沒有文化不懂科學的軍隊早晚要被人收拾掉,看來老子要好好學學,不然就别在軍隊混啦。
他偷偷叫過小陳說:你小子咋淨拿涼水來糊弄老子?去!給老子換成酒,大家都喝,誰也不許裝熊。
小陳對他的出爾反爾表示憤怒:“還師長呢,咋說咋有理,這會兒又不是兵不厭詐啦?”李雲龍動了真的,林浩、于長江、蘇公權自然也不能再喝涼水了,一通豪飲。
饒是前半場使了詭計,後半場真喝時還是沒扛住,幾個人醉成一攤泥。
于長江醉得最厲害,他把左輪手槍的彈巢裡放了一顆子彈,胡亂轉了幾圈,便要和老狼打賭,說他運氣一貫不錯,腦袋從來不吃子彈,不信咱試試。
老狼也醉得稀裡糊塗,見于長江拿左輪槍對着腦門也興奮起來,說我們俄國人也喜歡這麼打賭,這叫俄羅斯輪盤賭真他媽的刺激,真正的男人都愛玩兒這種遊戲,你讓開,讓我先來。
兩人推推操操地搶起左輪槍來,要不是小陳發現得及時并不由分說繳了他們的械,那天晚上非出人命不可。
李雲龍和羅布霍夫上校都喝得口齒不清,但腦子還不算糊塗。
他倆勾肩搭背,稱兄道弟,又是交杯又是換盞,親熱得不行。
臨了,老狐上校擁抱了李雲龍說:“親愛的李,你是個優秀的指揮員,不會在師長位子上坐得太久的,請你記住我的建議,不管你将來指揮多麼龐大的部隊,你都要建立自己的特種分隊,隻有特種兵才是軍隊的精英……”老狐說完就趴在桌上睡過去了。
李雲龍迷迷糊糊地說:“放心吧同志哥……我的……特種分隊……早晚要……登上……金門島…。
” 補充:這一章寫得有些牽強附會了,在實際中沒有,在邏輯上也不通。
把現代訓練特種部隊的方法放到訓練五十年代野戰軍的師級部隊中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作為金門戰役的教訓,除了輕敵的主觀原因,在當時客觀上最主要的是沒有足夠船隻和缺乏對海情和登陸作戰特點的了解。
戰後10兵團再攻金門的準備工作是針對島嶼作戰特點進行的,陸軍主要訓練上下船,航行紀律,海上戰鬥,搶攤登陸,反坦克,島嶼攻堅等,并無大規模叢林作戰的訓練。
因為整個金門戰役主要是島嶼山地和村落的陣地攻防戰。
金門島的叢林有限,且不是國民黨防守的主要地區,不可能成為主要的作戰地域,叢林戰也就不可能成為大部隊的訓練形式。
即使是攻台的9兵團和攻擊海南島的四野40、43軍也沒有進行這樣的訓練。
9兵團在天目山訓練也隻是演練亞熱帶山地戰,四野部隊主要是演練登陸。
因為當時解放軍關心的焦點是如何搜集足夠的船隻和如何把足夠的部隊安全的送上島嶼,對于此後的戰鬥并不特别擔心。
解放軍第一次大規模的進行叢林戰訓練是60年代,當時經中緬政府協商。
解放軍雲南軍區部隊進入緬甸對國民黨殘餘武裝進行打擊,保障中緬邊境勘界工作。
在作戰中由于部隊缺乏叢林戰經驗,殲敵不多。
戰後由陳康中将組織進行了師團級叢林戰訓練,摸索了一整套叢林戰的經驗,包括野戰生存、叢林作戰、後勤保障等内容,并拍攝了長達3個多小時的軍教片《叢林戰》,但後因**,這一成果被束之高閣十幾年之久。
後來79年對越戰争臨戰前曾給部隊放映,部隊反映強烈,尤其是後來打完後,部隊說要是早看到這部電影并照之訓練就不會死那麼多人了。
李雲龍眼估了一下回答:從地面到房檐四米隻多不少。
羅布霍夫說:“這個科目是這樣,那是敵人的一個團級指揮部。
從我藏身之處到那房子中間有50米開闊地,房子前敵人遊動哨每兩分鐘出現一次。
現在我要和瓦西裡上校在兩分鐘内沖過開闊地,爬上屋頂,然後跳下來跑回。
科目要求是:在快速奔跑中,由高處跳下落地時,不允許發出任何聲音,全部動作要在兩分鐘内完成。
” 李雲龍估量了兩人的身高和體重,瓦西裡身高兩米,體重估計在110公斤左右,羅布霍夫上校身高1。
9米體重約95公斤左右,他們的腳上都穿着半高腰的厚底叢林靴,這種靴子很笨重,為了防刺把靴底設計得很堅硬,很厚重。
他認為憑這兩個軍官的塊頭和腳上的硬底靴,要想在兩分鐘内完成這些動作,還不能發出一點兒聲響純粹是在扯淡,中國舊武俠小說裡描寫的飛檐走壁的俠客們,好歹還穿雙薄底快靴,《三俠五義》中的南俠展雄飛,就因為飛檐走壁被皇帝禦賜綽号禦貓。
他要穿上叢林靴大概也當不成禦貓了。
李雲龍要見識見識這兩位特種兵的手段。
兩個軍官已做好準備用眼睛望着李雲龍,他看看手表一揮手,隻見兩個人影蹭地竄出去,急速地跑過開闊地,果然是沒有半點兒聲響。
在場的人都睜大眼睛看着他們奔跑的動作,發現他們的動作并沒什麼特别,不是那種蹑手蹑腳的動作而是像田徑場上百米沖刺的動作,真不可思議,在場的人無不驚訝地瞪大眼睛。
當身高兩米的老狼跑到牆根處,他微微弓下身子,老狐一躍而起用一隻腳在他背上一點,身子躍起用手抓住飛檐一個引體向上,人就輕飄飄翻上房頂,幾乎是同時,他随手抽出腰間皮帶一甩,老狼一個飛躍抓住皮帶順勢勾住飛檐翻上房頂,兩人稍停片刻,又同時躍下,這一連串的動作有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就像無聲電影裡的鏡頭,四米高度的自由落體就像踩進棉花堆,全無半點兒聲響。
當兩個蘇聯軍官跑過開闊地回到李雲龍面前時,時間剛好兩分鐘,大家都熱烈地鼓起掌來。
隻有李雲龍和偵察兵出身的于長江看出點門道來,他們發現這兩個上校在速跑中腳掌最先着地部分隻是前腳掌的一小半,而且着地的角度極為刁鑽和準确,堅硬的靴底不是水平砸向地面,而是以傾斜的角度輕輕擦向地面,再加上前腳掌和腳趾的異常力度和彈性,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李雲龍和于長江對視了一眼,心裡都明白,就算你搞清了原理,若想達到這種效果,沒有精确的角度計算和刻苦的練習,也是白搭。
李雲龍表面上平靜如水,他和兩位上校握手表示祝賀,心裡卻驚歎不已,娘的,真是天外有天,一支沒有文化不懂科學的軍隊早晚要被人收拾掉,看來老子要好好學學,不然就别在軍隊混啦。
他偷偷叫過小陳說:你小子咋淨拿涼水來糊弄老子?去!給老子換成酒,大家都喝,誰也不許裝熊。
小陳對他的出爾反爾表示憤怒:“還師長呢,咋說咋有理,這會兒又不是兵不厭詐啦?”李雲龍動了真的,林浩、于長江、蘇公權自然也不能再喝涼水了,一通豪飲。
饒是前半場使了詭計,後半場真喝時還是沒扛住,幾個人醉成一攤泥。
于長江醉得最厲害,他把左輪手槍的彈巢裡放了一顆子彈,胡亂轉了幾圈,便要和老狼打賭,說他運氣一貫不錯,腦袋從來不吃子彈,不信咱試試。
老狼也醉得稀裡糊塗,見于長江拿左輪槍對着腦門也興奮起來,說我們俄國人也喜歡這麼打賭,這叫俄羅斯輪盤賭真他媽的刺激,真正的男人都愛玩兒這種遊戲,你讓開,讓我先來。
兩人推推操操地搶起左輪槍來,要不是小陳發現得及時并不由分說繳了他們的械,那天晚上非出人命不可。
李雲龍和羅布霍夫上校都喝得口齒不清,但腦子還不算糊塗。
他倆勾肩搭背,稱兄道弟,又是交杯又是換盞,親熱得不行。
臨了,老狐上校擁抱了李雲龍說:“親愛的李,你是個優秀的指揮員,不會在師長位子上坐得太久的,請你記住我的建議,不管你将來指揮多麼龐大的部隊,你都要建立自己的特種分隊,隻有特種兵才是軍隊的精英……”老狐說完就趴在桌上睡過去了。
李雲龍迷迷糊糊地說:“放心吧同志哥……我的……特種分隊……早晚要……登上……金門島…。
” 補充:這一章寫得有些牽強附會了,在實際中沒有,在邏輯上也不通。
把現代訓練特種部隊的方法放到訓練五十年代野戰軍的師級部隊中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作為金門戰役的教訓,除了輕敵的主觀原因,在當時客觀上最主要的是沒有足夠船隻和缺乏對海情和登陸作戰特點的了解。
戰後10兵團再攻金門的準備工作是針對島嶼作戰特點進行的,陸軍主要訓練上下船,航行紀律,海上戰鬥,搶攤登陸,反坦克,島嶼攻堅等,并無大規模叢林作戰的訓練。
因為整個金門戰役主要是島嶼山地和村落的陣地攻防戰。
金門島的叢林有限,且不是國民黨防守的主要地區,不可能成為主要的作戰地域,叢林戰也就不可能成為大部隊的訓練形式。
即使是攻台的9兵團和攻擊海南島的四野40、43軍也沒有進行這樣的訓練。
9兵團在天目山訓練也隻是演練亞熱帶山地戰,四野部隊主要是演練登陸。
因為當時解放軍關心的焦點是如何搜集足夠的船隻和如何把足夠的部隊安全的送上島嶼,對于此後的戰鬥并不特别擔心。
解放軍第一次大規模的進行叢林戰訓練是60年代,當時經中緬政府協商。
解放軍雲南軍區部隊進入緬甸對國民黨殘餘武裝進行打擊,保障中緬邊境勘界工作。
在作戰中由于部隊缺乏叢林戰經驗,殲敵不多。
戰後由陳康中将組織進行了師團級叢林戰訓練,摸索了一整套叢林戰的經驗,包括野戰生存、叢林作戰、後勤保障等内容,并拍攝了長達3個多小時的軍教片《叢林戰》,但後因**,這一成果被束之高閣十幾年之久。
後來79年對越戰争臨戰前曾給部隊放映,部隊反映強烈,尤其是後來打完後,部隊說要是早看到這部電影并照之訓練就不會死那麼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