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功賊(二)
關燈
小
中
大
進去伺候陛下了,東平公慢用!”
“哦!”程名振皺了下眉,起身送好心的鄭姓太監離開。
對方不肯說得太多,但就目前幾句話,已經讓他猜到了一二。
阿史那是突厥王族的姓氏,當年曾經被大隋擊敗,分裂為東西兩部。
西突厥外竄疏勒大漠,**厥請求為附庸,成為大隋的藩屬。
但随着大隋朝的崩潰,東、西突厥又重新看到了機會,頻頻試圖窺探中原。
在前幾年太原起兵之時,李淵為了後路的穩固,不得不向**厥的阿史那家族稱臣。
然而這種一廂情願的示弱并沒有起到任何效果。
李淵剛剛攻下長安,阿史那家族就集結了草原各部近四十萬兵馬殺到了長城腳下。
當時整個北方震動,虧得大将軍李仲堅當機立斷,放棄仇恨,與羅藝,李淵三人聯手抗敵,并向所有割據勢力傳檄,号召大夥暫時停止彼此之間的攻殺,共同抵抗外辱,以免五胡亂華的慘劇重演。
接到檄文後,各路豪傑為了占據大義名分也罷,為了避免被突厥人當“兩腳羊”也罷,紛紛施以援手。
在長城一線,組成聯軍,重創阿史那家族。
逼得塞外諸胡退出了長城。
退出長城後,**厥痛定思痛。
居然學着中原人,放棄了先前的成見,重新跟西突厥勾搭起來。
畢竟雙方的頭領都姓阿史那,都對中原垂涎三尺。
很快,西突厥就開始東進,并且全力向**厥提供支持。
而中原的一些地方勢力,為了對抗越來越強大的大唐帝國,也紛紛向突厥人示好,試圖引其做外援。
雙方内外勾結,令李淵君臣不勝其擾。
去年的劉武周,兵敗後就逃到了阿史那莫賀咄旗下,随時準備卷土重來。
今年大唐主要精力放在了洛陽戰場,北方相對空虛,估計東西突厥的可汗們又坐不住了,準備趁機狠咬大唐一口。
當年王伏寶從長城上回來,便對諸侯争霸的戰鬥失去了興趣。
他在私下裡跟程名振說,那才是男兒該去的地方,在中原,殺來殺去都是跟自己一樣的人,沒什麼意思。
程名振當時似懂非懂,現在卻多少理解了些。
石瓒慘死,殷秋被殺,他為此心中充滿了愧疚。
對戰争也覺得非常厭倦。
可如果主動請纓,去殺那些試圖窺探中原的突厥人,想必是另外一番滋味。
一股熱熱的感覺從他麻木的心裡邊湧起來,令他的血液慢慢沸騰。
他希望今晚有機會把自己的想法跟李淵說一說,哪怕是替塞上大軍運送糧草也罷,總好過像自己昔日的同伴揮刀。
正胡思亂想着,門外又傳來了鄭公公那獨特的聲音,“東平公可用完晚餐了。
陛下正在書房等着你!” “用完了,用完了,請公公頭前帶路!”程名振趕緊抹幹淨了嘴巴,笑呵呵走了出來。
鄭姓太監提着個燈籠,身後跟着四名小太監,慢慢領着他向書房走去。
一邊走,一邊笑着說道:“東平公小心腳下,這段路是石頭鋪的,年頭有些久了,個别地方很滑!” “多謝公公提醒。
不妨事,我跟着您的腳步走!”程名振知道對方是在跟自己客氣,笑呵呵地緻謝。
他性子随和,說話又非常禮貌。
鄭姓太監心裡也覺得很舒服,又主動告訴了他一些跟皇帝說話的忌諱。
程名振道了謝,一一都記在了心裡。
雙方聊着聊着,就到了禦書房門口。
鄭姓太監先進去向李淵回了話,然後站在門口,扯開嗓子喊道:“陛下有旨,宣東平公程名振觐見!” “臣程名振參見陛下,祝陛下聖體安康。
”程明振大聲答應着,快步走進書房,向李淵拜倒叩首。
“起來吧,這裡不是大殿,用不着這麼正式!”李淵笑了笑,輕輕做了個平身的手勢,“來人,給小程将軍搬個座位,讓他坐着說話!” “謝陛下賜座!”程名振起身,又給李淵做了揖讓,然後挨着太監們搬來的繡墩坐了半個屁股。
“坐穩了,你是武将,别學那些文官,弄這麼多虛禮!”李淵瞪了他一眼,大聲命令。
“臣,臣遵旨!”程名振楞了楞,讪笑着坐正身體。
“擡起頭來,讓朕仔細看看你長得什麼樣?”李淵笑了笑,繼續命令道。
前幾天賜宴衆武将,他曾經遠遠看了程名振一眼,當時人多,沒有看仔細。
隻覺得少年人長得不像個綠林豪傑,反而更像個飽讀詩書的翩翩公子。
舉手投足間都帶着股子書卷氣。
今天燈下再看,卻又發現除了書卷氣之外,程名振眉宇中還凝聚這一股子年青人特有的英武,心裡不由得贊了一句,“好一幅英俊皮囊!怪不得裴寂推崇他,草莽當中,怎能容得下此等人物!” 說來也怪,雖然被李淵上下打量着,程名振卻沒覺得有多不自在。
他也偷眼看了幾回李淵,發現對方長得很和善,身上沒有多少殺氣,反而像個鄰居家賦閑的老漢,優哉遊哉,手裡就差一根魚竿。
“朕今天召你入宮,主要是兩件事,第一,感謝你對秦王的救命之恩。
第二,有些關于河北的事情需要問你!”打量過了程名振,李淵直奔主題。
聞聽此言,程名振趕緊站起來,拱手解釋,“臣不敢居功。
當時是尉遲将軍奮力死戰,才奪下了刺客的長槊!” “坐下說話!”李淵笑着命令,“不用站起來。
朕說過了,這裡是書房,沒那麼多規矩!” 看着程名振奉命落座,李淵笑了笑,繼續道:“朕昨天剛召見過尉遲敬德,他說當時如果不是你接連發箭攔阻,他也沒那麼容易追上去。
所以,功勞你們倆一人一半,沒必要推辭!朕雖然有三個嫡子,但無論哪個有了閃失,做父母的心裡都不會好受。
所以,朕要當面謝謝你。
” 既然李淵這麼說了,程名振也不好繼續反駁。
隻好拱了拱拱
對方不肯說得太多,但就目前幾句話,已經讓他猜到了一二。
阿史那是突厥王族的姓氏,當年曾經被大隋擊敗,分裂為東西兩部。
西突厥外竄疏勒大漠,**厥請求為附庸,成為大隋的藩屬。
但随着大隋朝的崩潰,東、西突厥又重新看到了機會,頻頻試圖窺探中原。
在前幾年太原起兵之時,李淵為了後路的穩固,不得不向**厥的阿史那家族稱臣。
然而這種一廂情願的示弱并沒有起到任何效果。
李淵剛剛攻下長安,阿史那家族就集結了草原各部近四十萬兵馬殺到了長城腳下。
當時整個北方震動,虧得大将軍李仲堅當機立斷,放棄仇恨,與羅藝,李淵三人聯手抗敵,并向所有割據勢力傳檄,号召大夥暫時停止彼此之間的攻殺,共同抵抗外辱,以免五胡亂華的慘劇重演。
接到檄文後,各路豪傑為了占據大義名分也罷,為了避免被突厥人當“兩腳羊”也罷,紛紛施以援手。
在長城一線,組成聯軍,重創阿史那家族。
逼得塞外諸胡退出了長城。
退出長城後,**厥痛定思痛。
居然學着中原人,放棄了先前的成見,重新跟西突厥勾搭起來。
畢竟雙方的頭領都姓阿史那,都對中原垂涎三尺。
很快,西突厥就開始東進,并且全力向**厥提供支持。
而中原的一些地方勢力,為了對抗越來越強大的大唐帝國,也紛紛向突厥人示好,試圖引其做外援。
雙方内外勾結,令李淵君臣不勝其擾。
去年的劉武周,兵敗後就逃到了阿史那莫賀咄旗下,随時準備卷土重來。
今年大唐主要精力放在了洛陽戰場,北方相對空虛,估計東西突厥的可汗們又坐不住了,準備趁機狠咬大唐一口。
當年王伏寶從長城上回來,便對諸侯争霸的戰鬥失去了興趣。
他在私下裡跟程名振說,那才是男兒該去的地方,在中原,殺來殺去都是跟自己一樣的人,沒什麼意思。
程名振當時似懂非懂,現在卻多少理解了些。
石瓒慘死,殷秋被殺,他為此心中充滿了愧疚。
對戰争也覺得非常厭倦。
可如果主動請纓,去殺那些試圖窺探中原的突厥人,想必是另外一番滋味。
一股熱熱的感覺從他麻木的心裡邊湧起來,令他的血液慢慢沸騰。
他希望今晚有機會把自己的想法跟李淵說一說,哪怕是替塞上大軍運送糧草也罷,總好過像自己昔日的同伴揮刀。
正胡思亂想着,門外又傳來了鄭公公那獨特的聲音,“東平公可用完晚餐了。
陛下正在書房等着你!” “用完了,用完了,請公公頭前帶路!”程名振趕緊抹幹淨了嘴巴,笑呵呵走了出來。
鄭姓太監提着個燈籠,身後跟着四名小太監,慢慢領着他向書房走去。
一邊走,一邊笑着說道:“東平公小心腳下,這段路是石頭鋪的,年頭有些久了,個别地方很滑!” “多謝公公提醒。
不妨事,我跟着您的腳步走!”程名振知道對方是在跟自己客氣,笑呵呵地緻謝。
他性子随和,說話又非常禮貌。
鄭姓太監心裡也覺得很舒服,又主動告訴了他一些跟皇帝說話的忌諱。
程名振道了謝,一一都記在了心裡。
雙方聊着聊着,就到了禦書房門口。
鄭姓太監先進去向李淵回了話,然後站在門口,扯開嗓子喊道:“陛下有旨,宣東平公程名振觐見!” “臣程名振參見陛下,祝陛下聖體安康。
”程明振大聲答應着,快步走進書房,向李淵拜倒叩首。
“起來吧,這裡不是大殿,用不着這麼正式!”李淵笑了笑,輕輕做了個平身的手勢,“來人,給小程将軍搬個座位,讓他坐着說話!” “謝陛下賜座!”程名振起身,又給李淵做了揖讓,然後挨着太監們搬來的繡墩坐了半個屁股。
“坐穩了,你是武将,别學那些文官,弄這麼多虛禮!”李淵瞪了他一眼,大聲命令。
“臣,臣遵旨!”程名振楞了楞,讪笑着坐正身體。
“擡起頭來,讓朕仔細看看你長得什麼樣?”李淵笑了笑,繼續命令道。
前幾天賜宴衆武将,他曾經遠遠看了程名振一眼,當時人多,沒有看仔細。
隻覺得少年人長得不像個綠林豪傑,反而更像個飽讀詩書的翩翩公子。
舉手投足間都帶着股子書卷氣。
今天燈下再看,卻又發現除了書卷氣之外,程名振眉宇中還凝聚這一股子年青人特有的英武,心裡不由得贊了一句,“好一幅英俊皮囊!怪不得裴寂推崇他,草莽當中,怎能容得下此等人物!” 說來也怪,雖然被李淵上下打量着,程名振卻沒覺得有多不自在。
他也偷眼看了幾回李淵,發現對方長得很和善,身上沒有多少殺氣,反而像個鄰居家賦閑的老漢,優哉遊哉,手裡就差一根魚竿。
“朕今天召你入宮,主要是兩件事,第一,感謝你對秦王的救命之恩。
第二,有些關于河北的事情需要問你!”打量過了程名振,李淵直奔主題。
聞聽此言,程名振趕緊站起來,拱手解釋,“臣不敢居功。
當時是尉遲将軍奮力死戰,才奪下了刺客的長槊!” “坐下說話!”李淵笑着命令,“不用站起來。
朕說過了,這裡是書房,沒那麼多規矩!” 看着程名振奉命落座,李淵笑了笑,繼續道:“朕昨天剛召見過尉遲敬德,他說當時如果不是你接連發箭攔阻,他也沒那麼容易追上去。
所以,功勞你們倆一人一半,沒必要推辭!朕雖然有三個嫡子,但無論哪個有了閃失,做父母的心裡都不會好受。
所以,朕要當面謝謝你。
” 既然李淵這麼說了,程名振也不好繼續反駁。
隻好拱了拱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