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華(六)
關燈
小
中
大
的話,恐怕會令父子之間的隔閡更深。
想到這一層,他就決定将蕩平河北的人選放一放。
先處理完河南善後事宜再論。
“老是聽玄真提起程名振,朕還沒見過他呢。
待會兒時文替朕拟到旨。
調他入京面聖吧。
他一直在窦建德麾下做事,對河北的情況想必非常熟悉。
朕先跟他聊一聊,心裡對河北的具體情況有個底後,再定奪攻略河北的人選。
” 既然李淵已經決定将事情押後了,幾個臣子也不好再多啰嗦。
拱了下手,表示接受了這番安排。
光是看大夥的表情,李淵就猜到有人心裡對此安排不很滿意。
讪讪地笑了笑,繼續說道:“世民做事,總能給朕預料之外的驚喜。
先是讨平隴西薛氏,這回又力戰生擒兩雄。
朕這回一定要好好獎賞他,諸位說該怎樣獎賞為好。
對了,還有秦叔寶、程知節、羅士信等人,不愧是當年瓦崗名将。
世民得了他們,簡直是如虎添翼!” “為将者戎馬畢生,所求不過是自己和家人的功名富貴,秦王已經無可再封,宜蔭其子!”裴寂笑了笑,搶先回應。
“秦、程、羅、侯、尉遲幾位,乃絕世猛将,宜授予總管之職。
各自領軍,外出替天子牧守四方!” “裴大人所雲,乃老成謀國之言,臣附議!”蕭瑀眉頭一跳,立刻出言響應。
“臣附議!”溫彥博猶豫了一下,明知道這樣一來,秦王的屬下看似風光,秦王府的實力卻未免要被分薄,但本着顧全大局的原則,也躬身響應。
李淵輕輕點頭,心裡非常明白裴寂為什麼要這樣建議。
但天下還沒平定之前,他不想講寶刀藏起來任其生鏽,“諸位愛卿說得有道理。
秦叔寶、程知節和羅士信等人居功至偉,官爵反而在王君廓之下,着實委屈了他們。
這樣吧,給他們先挂個總管的銜,具體派往何處坐鎮,日後再議。
暫時還在秦王帳下聽命,以便有不時之需。
” “那秦王帳下的總管就太多了!”蕭瑀想了想,低聲提醒。
“昔日大隋有大将軍王,塞上諸胡紛紛束手。
今日我大唐,豈能不設同樣一個位置?”李淵笑了笑,非常自信的擺手,“設天策上将府,節制諸位總管。
太子那邊,增設東宮十率,每率各領軍三府。
替朕護衛京畿!” “其他有功人員,參照世民送來的功勞簿,你們幾個看着安排吧。
總之,别寒了人心便是。
對了,世民這次着重推舉了程名振,說單雄信來襲時,他曾經舍命相救!這個人情朕不能不還。
裴卿看看,除了讓他回洺州安置外,朕還能給他什麼好處?” 以程名振當時所處位置,見到單雄信殺來隻顧自己逃跑,才真是不要命的行為。
他當時隻是盡臣子之責罷了,根本無需李淵感激。
但李淵當衆把話題轉到這兒,自然是示意剛才的讨論可以暫時告一段落,衆人别在此置喙了。
裴寂雖然對李淵這種拖延矛盾,一味和稀泥方式很不滿意,也不好過多幹預,隻好笑了笑,順着對方的意思說道:“程将軍最大的心願,恐怕就是替他父親洗脫罪名!” “那好辦!雖然人找不到了,名譽朕還是可以給的。
當年賀若老将軍的案子,本來就是件冤案。
時文,你再替朕拟道旨意,褒獎程将軍忠義傳家。
順便把賀若老将軍的罪名給洗清了,以正視聽!” 糾正前朝的錯誤,不過是舉手之勞,不會得罪任何人,也不用付出任何代價。
所以蕭瑀等人樂于為之,笑呵呵地答應了下來。
“把他的官爵也升一升吧?雖然他算你的門生,你也不必如此避嫌。
否則,反而讓人說我大唐閉塞!”李淵把頭轉向裴寂,繼續說道。
程名振當年是裴寂一手拉入大唐陣營的,所以,可以算作裴寂的嫡系。
李淵今天一再施恩與他,明顯是在對裴寂示以安撫。
畢竟人家方才冒着得罪秦王的風險,全心全意在為大唐的江山穩固考慮。
其谏言可以不聽,卻不可冷了他的忠心。
“程将軍已經是郡侯,再升,就得封公了。
”裴寂笑了笑,搖頭說道。
“如此一來,我大唐的縣公未免當得太容易了些。
他那個人比較念舊,秦王這次又捉了不少河北将領。
臣估計,這會兒程将軍少不得要去秦王殿下那裡,替故交讨人情。
陛下與其大肆封賞與他,不妨給秦王一道聖旨,命令其撿俘虜中罪行不顯者,寬宥處理。
一方面可以讓程名振感恩,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讓窦家軍餘部看到我大唐有容人之量。
” “縣公就縣公,秦王的性命,難道抵不上一個縣公麼?”李淵再度笑着擺手,“至于寬大處理俘虜的事情,朕不好勉強。
你私下給秦王去封信,指點他一下吧!” “如陛下所願!”裴寂想了想,拱手領命。
“河南,河北……”又跟四名重臣商量着處理了一些迫在眉睫的要事,李淵終于松了口氣,喘息着說道,“當日朕在河東剿匪之時,從沒想到能有今天。
天下就要恢複太平了,這都是卿等和前方将士們的功勞。
如果在四海歸一後,你我君臣能将大隋未曾做到的事情也給做到,那你我君臣,也算此生不虛了!” “陛下指的可是遼東?”封倫見機得快,迅速領悟了李淵的意思。
“嗯!”李淵輕輕點頭。
“朕當年親眼看着三十萬大軍葬送在那。
雖然非因朕之過而亡,但将士們的仇,朕早晚得替他們讨回來!” 說着話,他的目光慢慢變得淩厲。
不是因為人心不知足,得隴而望蜀,而是作為當年目睹遼東血戰的一名将領,在心中許下的承諾。
這個承諾,李淵從不敢忘。
正如右仆射裴寂所料,剛剛奉命收攏兵馬回到洛陽城内,程名振立刻去面見李世民,為自己當日在窦家軍旗下的故交尋找生路。
但他之所以這樣做,卻不完全是因為念舊。
而是心裡一直懷着某種難以言明的負疚,希望自己能做些事情彌補。
他跟窦建德
想到這一層,他就決定将蕩平河北的人選放一放。
先處理完河南善後事宜再論。
“老是聽玄真提起程名振,朕還沒見過他呢。
待會兒時文替朕拟到旨。
調他入京面聖吧。
他一直在窦建德麾下做事,對河北的情況想必非常熟悉。
朕先跟他聊一聊,心裡對河北的具體情況有個底後,再定奪攻略河北的人選。
” 既然李淵已經決定将事情押後了,幾個臣子也不好再多啰嗦。
拱了下手,表示接受了這番安排。
光是看大夥的表情,李淵就猜到有人心裡對此安排不很滿意。
讪讪地笑了笑,繼續說道:“世民做事,總能給朕預料之外的驚喜。
先是讨平隴西薛氏,這回又力戰生擒兩雄。
朕這回一定要好好獎賞他,諸位說該怎樣獎賞為好。
對了,還有秦叔寶、程知節、羅士信等人,不愧是當年瓦崗名将。
世民得了他們,簡直是如虎添翼!” “為将者戎馬畢生,所求不過是自己和家人的功名富貴,秦王已經無可再封,宜蔭其子!”裴寂笑了笑,搶先回應。
“秦、程、羅、侯、尉遲幾位,乃絕世猛将,宜授予總管之職。
各自領軍,外出替天子牧守四方!” “裴大人所雲,乃老成謀國之言,臣附議!”蕭瑀眉頭一跳,立刻出言響應。
“臣附議!”溫彥博猶豫了一下,明知道這樣一來,秦王的屬下看似風光,秦王府的實力卻未免要被分薄,但本着顧全大局的原則,也躬身響應。
李淵輕輕點頭,心裡非常明白裴寂為什麼要這樣建議。
但天下還沒平定之前,他不想講寶刀藏起來任其生鏽,“諸位愛卿說得有道理。
秦叔寶、程知節和羅士信等人居功至偉,官爵反而在王君廓之下,着實委屈了他們。
這樣吧,給他們先挂個總管的銜,具體派往何處坐鎮,日後再議。
暫時還在秦王帳下聽命,以便有不時之需。
” “那秦王帳下的總管就太多了!”蕭瑀想了想,低聲提醒。
“昔日大隋有大将軍王,塞上諸胡紛紛束手。
今日我大唐,豈能不設同樣一個位置?”李淵笑了笑,非常自信的擺手,“設天策上将府,節制諸位總管。
太子那邊,增設東宮十率,每率各領軍三府。
替朕護衛京畿!” “其他有功人員,參照世民送來的功勞簿,你們幾個看着安排吧。
總之,别寒了人心便是。
對了,世民這次着重推舉了程名振,說單雄信來襲時,他曾經舍命相救!這個人情朕不能不還。
裴卿看看,除了讓他回洺州安置外,朕還能給他什麼好處?” 以程名振當時所處位置,見到單雄信殺來隻顧自己逃跑,才真是不要命的行為。
他當時隻是盡臣子之責罷了,根本無需李淵感激。
但李淵當衆把話題轉到這兒,自然是示意剛才的讨論可以暫時告一段落,衆人别在此置喙了。
裴寂雖然對李淵這種拖延矛盾,一味和稀泥方式很不滿意,也不好過多幹預,隻好笑了笑,順着對方的意思說道:“程将軍最大的心願,恐怕就是替他父親洗脫罪名!” “那好辦!雖然人找不到了,名譽朕還是可以給的。
當年賀若老将軍的案子,本來就是件冤案。
時文,你再替朕拟道旨意,褒獎程将軍忠義傳家。
順便把賀若老将軍的罪名給洗清了,以正視聽!” 糾正前朝的錯誤,不過是舉手之勞,不會得罪任何人,也不用付出任何代價。
所以蕭瑀等人樂于為之,笑呵呵地答應了下來。
“把他的官爵也升一升吧?雖然他算你的門生,你也不必如此避嫌。
否則,反而讓人說我大唐閉塞!”李淵把頭轉向裴寂,繼續說道。
程名振當年是裴寂一手拉入大唐陣營的,所以,可以算作裴寂的嫡系。
李淵今天一再施恩與他,明顯是在對裴寂示以安撫。
畢竟人家方才冒着得罪秦王的風險,全心全意在為大唐的江山穩固考慮。
其谏言可以不聽,卻不可冷了他的忠心。
“程将軍已經是郡侯,再升,就得封公了。
”裴寂笑了笑,搖頭說道。
“如此一來,我大唐的縣公未免當得太容易了些。
他那個人比較念舊,秦王這次又捉了不少河北将領。
臣估計,這會兒程将軍少不得要去秦王殿下那裡,替故交讨人情。
陛下與其大肆封賞與他,不妨給秦王一道聖旨,命令其撿俘虜中罪行不顯者,寬宥處理。
一方面可以讓程名振感恩,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讓窦家軍餘部看到我大唐有容人之量。
” “縣公就縣公,秦王的性命,難道抵不上一個縣公麼?”李淵再度笑着擺手,“至于寬大處理俘虜的事情,朕不好勉強。
你私下給秦王去封信,指點他一下吧!” “如陛下所願!”裴寂想了想,拱手領命。
“河南,河北……”又跟四名重臣商量着處理了一些迫在眉睫的要事,李淵終于松了口氣,喘息着說道,“當日朕在河東剿匪之時,從沒想到能有今天。
天下就要恢複太平了,這都是卿等和前方将士們的功勞。
如果在四海歸一後,你我君臣能将大隋未曾做到的事情也給做到,那你我君臣,也算此生不虛了!” “陛下指的可是遼東?”封倫見機得快,迅速領悟了李淵的意思。
“嗯!”李淵輕輕點頭。
“朕當年親眼看着三十萬大軍葬送在那。
雖然非因朕之過而亡,但将士們的仇,朕早晚得替他們讨回來!” 說着話,他的目光慢慢變得淩厲。
不是因為人心不知足,得隴而望蜀,而是作為當年目睹遼東血戰的一名将領,在心中許下的承諾。
這個承諾,李淵從不敢忘。
正如右仆射裴寂所料,剛剛奉命收攏兵馬回到洛陽城内,程名振立刻去面見李世民,為自己當日在窦家軍旗下的故交尋找生路。
但他之所以這樣做,卻不完全是因為念舊。
而是心裡一直懷着某種難以言明的負疚,希望自己能做些事情彌補。
他跟窦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