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華(一)

關燈
劉武周在汾陽城中盼星星盼月亮般苦盼尉遲敬德的喜訊,誰料想,盼到最後,卻得到了個尉遲敬德部全軍覆沒的消息,震驚之餘,怎可能再有勇氣跟李建成硬拼?幹脆打開北門,帶領麾下殘兵棄城而走。

     李建成領兵日夜兼程追出數百裡,趁勢收複了雁門、馬邑兩郡。

    直追到小金河畔(注1),四野再看不見半個漢人村寨了,怕中了突厥部落的埋伏,才下令鳴金而回。

    經此一役,河東道除了定襄郡的一小部分外,全部重歸漢家版圖。

    大唐國的北方威脅盡去,終于可以騰出手來,全力逐鹿中原了。

     捷報傳回長安,李淵大喜,下令重賞全部參戰将士,給兩個兒子各增食邑一千戶。

    李世民上表謝恩,自言不敢跟兄長争功,願以千戶食邑,贖尉遲敬德抗拒大唐之罪。

    李淵見到表章,心裡愈發覺得欣慰。

    幹脆順手賞了尉遲敬德一個四品将軍的職位,将其劃歸秦王帳下聽用。

     旋即,李淵采納兵部尚書屈突通和右仆射裴寂二人的建議,以太子李建成為北路軍主帥,河間王李孝恭為南路軍主帥,秦王李世民為西路軍主帥,分頭掃蕩治下那些來不及清理的堡寨、亂匪。

    那些亂世中的草頭王哪裡經得起正規軍的打擊?不出三個月,就被收拾了個幹幹淨淨。

    在此期間,程名振、王二毛、張瑾、王飛等人個也随波逐流,輕輕松松立了不少功勞,職位節節高升。

    特别是王薔二毛,無意間跟武士矱攀上的親戚,朝中有人好做官。

    居然也撈個開國侯的爵位,食邑增加到了七百餘戶。

     戎馬倥偬,大夥難得有時間顧家。

    但每次帶回去的家書,字裡行間都寫滿了欣喜。

    留守在家中的女人們也知道丈夫們能不能建功立業就看這幾天了,不敢拖男人們的後腿。

    一邊央人寫了回信噓寒問暖,一邊努力将家中瑣事打理得井井有條。

     待到了武德三年七月,弘農郡以西,長城以南,所有盤踞在大唐境内的叛亂勢力全部灰飛煙滅。

    征讨王世充的戰鬥也就提上了日程。

    根據心腹謀臣長孫順德的建議,李淵将太子調回京師坐鎮,命秦王世民統領十五萬大軍出關向東,兵鋒直指洛陽。

     早在唐軍全力對付劉武周之時,王世充就料到會有這麼一天。

    所以提前出擊,将河南境内支持大唐的張寶相、李公卿等勢力一一鏟除。

    此刻見唐軍來勢洶洶,也點起傾國兵馬,西進迎戰。

     雙方剛一交手,彼此之間的實力差距就明顯地暴露了出來。

    李世民麾下武有秦叔寶、程知節、羅士信等絕世勇将,文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一流的謀臣,攻勢銳不可當。

    而反觀王世充麾下,除了瓦崗降将單雄信之外,剩下的幾乎全為舊隋勳貴。

    唯一堪獨擋一面的帥才裴仁基,還被他以“謀反”之罪抄了滿門。

    因此處處捉襟見肘,被唐軍逼得毫無還手的餘力。

     看到形勢一片大好,李世民立刻調整戰略。

    親自帶主力逼住王世充大軍,然後悄悄派遣秦叔寶、羅士信、程知節三人各領一部兵馬繞過汜水,掃蕩大鄭國全境。

    河南各郡除了洛陽附近之外,原本就都是瓦崗軍的地盤。

    李密兵敗後,地方将領迫于無奈,才接受了王世充節制。

    但王世充素來用人唯親,平素對瓦崗舊将無半點恩澤。

    此刻秦叔寶、程知節、羅士信等舊友領軍來攻,昔日的同僚提不起自相殘殺之心,幹脆打開了城門,直接易幟。

     七月底,大将張公瑾帶領三萬兵馬向秦叔寶投降。

    八月,鄧州守将接納羅士信入城。

    九月,大将田瓒以治下二十五州為獻禮,跟随程知節進入唐營。

    到了十月,洛陽幾乎就變為了孤城,僅有虎牢、原武等有限幾個據點,因為城牆高大,守将又是王世充的親兄弟,才勉強沒有失去。

    但通往洛陽的道路卻被程名振帶兵襲擾,時斷時通,求救信接二連三往王世充的案頭送,糧草卻一粒也運不過來。

     這下,王世充可真着了急,主動出面,隔着洛水與大唐講和。

    願盡臣屬之禮,歲歲納貢。

    李世民微微一笑,大聲回答道:“我大唐志在四海,你偏偏擋了我進軍之路,當然要一決生死!如果王将軍已經沒了當年銳氣,盡可投降,到長安去叩見我的父皇,定能保你富貴餘生。

    如果王将軍執意要戰,就放馬過來好了,何必那麼多廢話呢!” 一番話說得言簡意赅,一幹核心将領聽在了耳朵裡,均覺秦王說得痛快。

    侯君集微微一笑,拔出橫刀,高高舉過頭頂,大聲重複道:“别多廢話,秦王問你,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