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賭局(六)
關燈
小
中
大
。
紅色陶甑往木圖上“呯”地一落,隻一千二百人,卻令局勢登時分明。
“那不公平!”李建成的心腹衛士李志安大聲叫嚷。
“遊騎兵都殺到太原城外了,你怎知道是不是我軍主力?即便賭他不是主力,太原附近的糧食被遊騎兵燒盡,來年城外百姓吃什麼?難道劉武周還眼睜睜地把他們都餓死不成?” “志安,不要喧嘩!”李建成扭過頭去,狠狠瞪了鳴不平的人一眼。
“劉武周乃豺狼之性,當然豁得出來。
我等先前的布置太一廂情願了,的确需要仔細斟酌!” 李志安咬了咬牙,氣哼哼退到一旁。
李建成長長地歎了口氣,放下手中陶甑,低聲說道,“如果尉遲恭用兵如你們兩人,孤肯定輸了。
隻是本王不明白一點,你等真的忍心看太原城外化作一片廢墟麼?” “唐軍燒自家民心,關劉武周何事?”王君廓笑了笑,傲然回應。
“太原城那麼結實,沒有兩萬以上兵馬,根本打不下來。
至于城外百姓,可都是大唐子弟的家人,太子真的忍心将他們搶光,餓死麼?” 李建成無言以對。
心中卻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不敢使出這種絕戶計。
萬一**到那一步,非但對父親那邊無法交代,麾下士卒必然也怨聲載道,仗不用再打,結果已經分明了。
可這份北進方略,卻是自己跟心腹謀士王圭、馬齊等人反複商量才商量定的,難道真的一無是處麼? 想到這兒,他收起急于求成之心,笑着說道:“這局推演,孤已經輸定了,不必繼續下去。
但其中還有許多地方頗有疏漏,王将軍可願陪孤重新推演一次!” “如殿下所願!”王君廓赢得信心大增,拱了拱手,笑着答應。
這回,卻是王圭上前,替下了馮立,輔佐太子建成督師北進。
王圭是個文官,性子比馮立沉穩,一上來不求速勝但求不露破綻。
左、中、右三路大軍相隔不到五裡,彼此呼應,步步為營,一寸寸向太原推進。
兩路援軍一路由王德仁統領,另外一路由陳良誠統領,出和順,平城,搶在與敵軍未接觸前,先向自家主力靠攏。
王君廓無從下口,隻得見招拆招。
雙方翻翻滾滾從太谷一直鬥到了清源,眼看着唐軍主力就要渡過洞渦河,兵臨太原城下了。
程名振突然小聲跟王君廓耳語了幾句。
王君廓眼神一亮,立刻大步後撤,在河對岸結陣,專等着唐軍過河時半渡而擊。
王圭使盡渾身解數,又是虛兵,又是疑兵,王君廓全不上當,再度死盯李建成所部中軍不放。
拖到最後,雙方都無計可施了,隻好算做平手。
周圍的将領們看的兩眼直冒火,若不是李建成有言在先,早就沖上來跟王君廓一較短長了。
看到雙方握手言和,紛紛開口總結經驗教訓。
李建成沉默半晌,坐直了身體,正色問道:“若是事實如王将軍這般推測,莫非此戰我軍很難取勝了麼?” “末将不敢!”王君廓趕緊坐直了身體,大聲回應,“末将隻是覺得,此戰事關重大,不得不小心一二。
如果太子以王某為将,王某願領麾下弟兄先行一步,為大軍探路!” 聞聽此言,李建成的心情舒服了許多。
笑了笑,低聲問道:“如果我把全軍都交托與你,你可有破敵良策?” “沒有!”王君廓很實在地點頭。
“但末将以為,要麼不戰,要戰,一上來就傾盡全力,打尉遲敬德一個措手不及。
這樣,接下來他的方寸也就亂了,我軍更容易施展!” 說罷,主動走到李建成身邊,在木圖上指指點點。
他想到的計策很是簡單,既然拖得越就久對唐軍越不利,莫如把第一仗就當決戰來打。
誰也别留後手,硬碰硬,碰出結果來拉倒。
反正大唐國力強盛十倍于劉武周,即便敗了,很快也能卷土重來。
這個計策不能說差,但絕非李建成所能采納。
王君廓這等外人不知道他的太子地位早已被盯上了,他自己卻已經食不甘味。
點頭誇贊了王伏寶幾句,李建成将目光轉向程名振,笑着問道:“程将軍呢,如果你來指揮大唐兵馬,此仗該如何打?” 程名振想了想,低聲回應,“末将以為,太子殿下先前的謀劃是個上策。
隻是如何将劉武周軍調到我唐軍期望的戰場,還需費些斟酌!” “嗯,的确如此。
孤原本希望,幽州軍和博陵軍能夠揮師向西,吸引劉武周和尉遲恭的注意力!”李建成點點頭,大方地承認。
“但這裡與幽州、涿郡相距甚遠那邊具體有什麼動作,何時動作,都很難了如指掌!” 千裡之遙,三路兵馬協調如一談何容易?程名振不絲毫不懷疑李建成有沒有能力調動幽州軍和博陵軍配合自己,隻想到雙方的距離,就放棄了對這兩路援軍的奢望。
如果不能将尉遲恭的注意力從南方吸引開,仗就非常難打了。
此人勇武異常,對戰機把握非常敏銳。
當年裴寂同樣領着優勢兵力,卻毫無懸念地敗在他手底下。
如今換了太子殿下做主将,未必能比老謀深算的裴寂指揮得更好。
想到老仆射裴寂和他臨别之前的托付,程名振沖李建成輕輕拱手,“太子殿下,末将有個不情之請,不知殿下能否答應?”
紅色陶甑往木圖上“呯”地一落,隻一千二百人,卻令局勢登時分明。
“那不公平!”李建成的心腹衛士李志安大聲叫嚷。
“遊騎兵都殺到太原城外了,你怎知道是不是我軍主力?即便賭他不是主力,太原附近的糧食被遊騎兵燒盡,來年城外百姓吃什麼?難道劉武周還眼睜睜地把他們都餓死不成?” “志安,不要喧嘩!”李建成扭過頭去,狠狠瞪了鳴不平的人一眼。
“劉武周乃豺狼之性,當然豁得出來。
我等先前的布置太一廂情願了,的确需要仔細斟酌!” 李志安咬了咬牙,氣哼哼退到一旁。
李建成長長地歎了口氣,放下手中陶甑,低聲說道,“如果尉遲恭用兵如你們兩人,孤肯定輸了。
隻是本王不明白一點,你等真的忍心看太原城外化作一片廢墟麼?” “唐軍燒自家民心,關劉武周何事?”王君廓笑了笑,傲然回應。
“太原城那麼結實,沒有兩萬以上兵馬,根本打不下來。
至于城外百姓,可都是大唐子弟的家人,太子真的忍心将他們搶光,餓死麼?” 李建成無言以對。
心中卻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不敢使出這種絕戶計。
萬一**到那一步,非但對父親那邊無法交代,麾下士卒必然也怨聲載道,仗不用再打,結果已經分明了。
可這份北進方略,卻是自己跟心腹謀士王圭、馬齊等人反複商量才商量定的,難道真的一無是處麼? 想到這兒,他收起急于求成之心,笑着說道:“這局推演,孤已經輸定了,不必繼續下去。
但其中還有許多地方頗有疏漏,王将軍可願陪孤重新推演一次!” “如殿下所願!”王君廓赢得信心大增,拱了拱手,笑着答應。
這回,卻是王圭上前,替下了馮立,輔佐太子建成督師北進。
王圭是個文官,性子比馮立沉穩,一上來不求速勝但求不露破綻。
左、中、右三路大軍相隔不到五裡,彼此呼應,步步為營,一寸寸向太原推進。
兩路援軍一路由王德仁統領,另外一路由陳良誠統領,出和順,平城,搶在與敵軍未接觸前,先向自家主力靠攏。
王君廓無從下口,隻得見招拆招。
雙方翻翻滾滾從太谷一直鬥到了清源,眼看着唐軍主力就要渡過洞渦河,兵臨太原城下了。
程名振突然小聲跟王君廓耳語了幾句。
王君廓眼神一亮,立刻大步後撤,在河對岸結陣,專等着唐軍過河時半渡而擊。
王圭使盡渾身解數,又是虛兵,又是疑兵,王君廓全不上當,再度死盯李建成所部中軍不放。
拖到最後,雙方都無計可施了,隻好算做平手。
周圍的将領們看的兩眼直冒火,若不是李建成有言在先,早就沖上來跟王君廓一較短長了。
看到雙方握手言和,紛紛開口總結經驗教訓。
李建成沉默半晌,坐直了身體,正色問道:“若是事實如王将軍這般推測,莫非此戰我軍很難取勝了麼?” “末将不敢!”王君廓趕緊坐直了身體,大聲回應,“末将隻是覺得,此戰事關重大,不得不小心一二。
如果太子以王某為将,王某願領麾下弟兄先行一步,為大軍探路!” 聞聽此言,李建成的心情舒服了許多。
笑了笑,低聲問道:“如果我把全軍都交托與你,你可有破敵良策?” “沒有!”王君廓很實在地點頭。
“但末将以為,要麼不戰,要戰,一上來就傾盡全力,打尉遲敬德一個措手不及。
這樣,接下來他的方寸也就亂了,我軍更容易施展!” 說罷,主動走到李建成身邊,在木圖上指指點點。
他想到的計策很是簡單,既然拖得越就久對唐軍越不利,莫如把第一仗就當決戰來打。
誰也别留後手,硬碰硬,碰出結果來拉倒。
反正大唐國力強盛十倍于劉武周,即便敗了,很快也能卷土重來。
這個計策不能說差,但絕非李建成所能采納。
王君廓這等外人不知道他的太子地位早已被盯上了,他自己卻已經食不甘味。
點頭誇贊了王伏寶幾句,李建成将目光轉向程名振,笑着問道:“程将軍呢,如果你來指揮大唐兵馬,此仗該如何打?” 程名振想了想,低聲回應,“末将以為,太子殿下先前的謀劃是個上策。
隻是如何将劉武周軍調到我唐軍期望的戰場,還需費些斟酌!” “嗯,的确如此。
孤原本希望,幽州軍和博陵軍能夠揮師向西,吸引劉武周和尉遲恭的注意力!”李建成點點頭,大方地承認。
“但這裡與幽州、涿郡相距甚遠那邊具體有什麼動作,何時動作,都很難了如指掌!” 千裡之遙,三路兵馬協調如一談何容易?程名振不絲毫不懷疑李建成有沒有能力調動幽州軍和博陵軍配合自己,隻想到雙方的距離,就放棄了對這兩路援軍的奢望。
如果不能将尉遲恭的注意力從南方吸引開,仗就非常難打了。
此人勇武異常,對戰機把握非常敏銳。
當年裴寂同樣領着優勢兵力,卻毫無懸念地敗在他手底下。
如今換了太子殿下做主将,未必能比老謀深算的裴寂指揮得更好。
想到老仆射裴寂和他臨别之前的托付,程名振沖李建成輕輕拱手,“太子殿下,末将有個不情之請,不知殿下能否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