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賭局(二)
關燈
小
中
大
陳演壽被葬在京畿道三原縣,李氏家族的皇陵内。
李家起事時受牽連被屠戮的幾位親人,還有大唐平陽昭公主李婉兒都葬在這裡。
待自己百年之後,李淵也希望長眠于此。
這些人生前沒向他争過什麼,死後估計也不會惹他心煩。
遵照死者生前的遺願,葬禮舉辦得很簡單。
隻有陳演壽的直系親屬、大唐皇帝李淵以及少數幾個肱骨大臣參加了。
其他前來吊唁的賓客都被借故拒之門外。
即便如此,陳家受到的悼念函依舊裝了幾大車。
上至達官顯貴,下至末品小吏,很多平素與陳家來往不多的人都表達了自己一份哀思。
這令李淵覺得很欣慰,他知道自己沒看錯陳演壽。
如果陳演壽生前拿這份人脈組建勢力,想必足以左右朝廷很多決策。
但陳演壽沒有那樣做,他隻是規規矩矩地盡一個謀士的本分,從李淵将其招到幕下一直到七十多歲,把小半生精力都獻給了謀主。
“陳公臨終之前那一刻,還在為朕謀劃!”回京師的路上,李淵歎息着跟裴寂念叨。
“而朕什麼都沒來得及給他。
甚至連蔭及子孫都沒有做到。
他不準朕那樣做,也不準兩個兒子接受朕的照顧!” “陳公是怕子孫無福,守不住那份富貴!”右仆射裴寂歎了口氣,低聲回應。
為了操持陳演壽的喪禮,很多事情都耽擱了。
本來這個月他該領軍去收複太原,可是李淵悲傷過度心神大亂,至今沒下達出兵的诏令。
作為臣子,他也不能一天到晚地催個沒完。
那樣,一來顯得他太在意權力,而則顯示他過于涼薄,為了謀取功名,連這麼多年的同僚情分都不顧。
至于戰機,錯過也就錯過吧。
反正大唐國力蒸蒸日上,不怕劉武周勢力不暴露出新弱點。
“我知道,他是不放心朕!”李淵搖頭苦笑,臉上帶着一股無可名狀的孤獨。
“怕朕有忘記他功勞的那一天,怕朕罩不住他的兩個兒子。
演壽這人啊,就是太聰明了,想得太周全!” “陛下可以多賞給陳家點田産。
盡量遠離京師,不要太肥沃,也不要太貧瘠。
自然不會引起他人的窺探!縱使日後陳家子孫不肖,也守得了上百年!”裴寂明白李淵在感慨什麼,低聲建議。
大唐皇帝李淵今年已經五十三歲,無論身體和精力都開始漸漸走下坡路。
而太子建成明顯人望不足,世子世民有因為骁勇善戰,深得武将們的擁戴。
兩個人各有一派勢力,争鬥已經從暗處逐漸轉到了明處。
朝中重臣們為了各自的利益,也都紛紛開始站隊。
而作為李淵身邊影響力極大的謀臣,陳演壽幫助一方說話,就難免會得罪另外一方。
一旦日後被他得罪的那方上位,陳家子孫就有可能受到牽連。
所以,站在旁觀者角度,裴寂覺得陳演壽命令自己的兒子拒絕高官顯職的考慮是對的。
雖然裴寂自己做不到。
但不妨他對陳演壽的智謀和見識表達佩服。
“你也這麼以為?”李淵突然把頭轉過來,盯着裴寂的眼睛問道。
已經是春末,天上的陽光很足,裴寂卻覺得渾身上下一陣發冷。
趕緊将頭側開,在馬背上弓着身子回應,“臣,陛下知道,臣性子一直比較懦弱!” “你這沒有骨頭的家夥!”李淵抓起馬鞭,沖着裴寂虛虛劈了一記。
很是失望,但也不是無法理解。
畢竟涉及到身家性命,甚至整個家族的前程,沒人喜歡主動往火坑中跳。
想到這兒,他輕輕歎了口氣。
策動坐騎,率先奔了出去。
衆臣子和侍衛們被皇帝陛下的魯莽舉動吓了一跳,紛紛快馬加鞭的追上來。
但是誰也不敢追得太近,策馬超過皇帝陛下一頭,被有心人抓住彈劾上一本,不死也得脫一層皮。
李淵在風中寂寞地馳騁。
原野上的麥苗已經長得很高了,看上遊綠油油的一層。
穿過麥田的官道顯得那樣遙遠,那樣空曠,誰都猜不到盡頭等着的是什麼?但有一種滋味永遠不會少,那就是寂寞。
那是每個成為帝王者都必須接受的現實和詛咒,誰也無法逃脫。
王者無親情。
再親的感情也比不上萬人之上的成就感。
如果換了自己與當年的楊廣易地而處,自己會不會殺兄逼父,根本無法保證。
也許做了會後悔,而不做則抱憾終生吧?他搖頭,歎氣,拼命磕打馬腹,在寂寞的官道上跑得更遠。
群臣們的騎術和戰馬都不如李淵,慢慢地落在了後面,稀稀落落拉成一條長隊。
幾名武将互相看了看,分頭向側翼散去。
這樣做會踏死不少麥苗,但可以着令地方官員拿錢來賠償百姓的損失。
可萬一大唐天子有失就麻煩了,中原歸屬未定,任何内部動蕩都會将所有人引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見到此景,右仆射裴寂搖頭苦笑。
左仆射劉文靜待罪在家閉門思過。
剩下的文官以他為首,再躲下去,就要被大夥鄙視了。
他不敢冒衆叛親離的險,隻好在眼前和未來兩個陷阱當中作出選擇。
加快速度,用馬頭銜住李淵的馬尾。
“你來幹什麼?不是不想替朕分憂麼?”李淵頭都不回問了一句,繼續策馬狂奔。
“臣,臣不敢!”裴寂低聲回應。
但話語被馬蹄聲擊散,被李淵刻意忽略。
又繼續狂奔了很長一段路程後,李淵回過頭,冷笑着
李家起事時受牽連被屠戮的幾位親人,還有大唐平陽昭公主李婉兒都葬在這裡。
待自己百年之後,李淵也希望長眠于此。
這些人生前沒向他争過什麼,死後估計也不會惹他心煩。
遵照死者生前的遺願,葬禮舉辦得很簡單。
隻有陳演壽的直系親屬、大唐皇帝李淵以及少數幾個肱骨大臣參加了。
其他前來吊唁的賓客都被借故拒之門外。
即便如此,陳家受到的悼念函依舊裝了幾大車。
上至達官顯貴,下至末品小吏,很多平素與陳家來往不多的人都表達了自己一份哀思。
這令李淵覺得很欣慰,他知道自己沒看錯陳演壽。
如果陳演壽生前拿這份人脈組建勢力,想必足以左右朝廷很多決策。
但陳演壽沒有那樣做,他隻是規規矩矩地盡一個謀士的本分,從李淵将其招到幕下一直到七十多歲,把小半生精力都獻給了謀主。
“陳公臨終之前那一刻,還在為朕謀劃!”回京師的路上,李淵歎息着跟裴寂念叨。
“而朕什麼都沒來得及給他。
甚至連蔭及子孫都沒有做到。
他不準朕那樣做,也不準兩個兒子接受朕的照顧!” “陳公是怕子孫無福,守不住那份富貴!”右仆射裴寂歎了口氣,低聲回應。
為了操持陳演壽的喪禮,很多事情都耽擱了。
本來這個月他該領軍去收複太原,可是李淵悲傷過度心神大亂,至今沒下達出兵的诏令。
作為臣子,他也不能一天到晚地催個沒完。
那樣,一來顯得他太在意權力,而則顯示他過于涼薄,為了謀取功名,連這麼多年的同僚情分都不顧。
至于戰機,錯過也就錯過吧。
反正大唐國力蒸蒸日上,不怕劉武周勢力不暴露出新弱點。
“我知道,他是不放心朕!”李淵搖頭苦笑,臉上帶着一股無可名狀的孤獨。
“怕朕有忘記他功勞的那一天,怕朕罩不住他的兩個兒子。
演壽這人啊,就是太聰明了,想得太周全!” “陛下可以多賞給陳家點田産。
盡量遠離京師,不要太肥沃,也不要太貧瘠。
自然不會引起他人的窺探!縱使日後陳家子孫不肖,也守得了上百年!”裴寂明白李淵在感慨什麼,低聲建議。
大唐皇帝李淵今年已經五十三歲,無論身體和精力都開始漸漸走下坡路。
而太子建成明顯人望不足,世子世民有因為骁勇善戰,深得武将們的擁戴。
兩個人各有一派勢力,争鬥已經從暗處逐漸轉到了明處。
朝中重臣們為了各自的利益,也都紛紛開始站隊。
而作為李淵身邊影響力極大的謀臣,陳演壽幫助一方說話,就難免會得罪另外一方。
一旦日後被他得罪的那方上位,陳家子孫就有可能受到牽連。
所以,站在旁觀者角度,裴寂覺得陳演壽命令自己的兒子拒絕高官顯職的考慮是對的。
雖然裴寂自己做不到。
但不妨他對陳演壽的智謀和見識表達佩服。
“你也這麼以為?”李淵突然把頭轉過來,盯着裴寂的眼睛問道。
已經是春末,天上的陽光很足,裴寂卻覺得渾身上下一陣發冷。
趕緊将頭側開,在馬背上弓着身子回應,“臣,陛下知道,臣性子一直比較懦弱!” “你這沒有骨頭的家夥!”李淵抓起馬鞭,沖着裴寂虛虛劈了一記。
很是失望,但也不是無法理解。
畢竟涉及到身家性命,甚至整個家族的前程,沒人喜歡主動往火坑中跳。
想到這兒,他輕輕歎了口氣。
策動坐騎,率先奔了出去。
衆臣子和侍衛們被皇帝陛下的魯莽舉動吓了一跳,紛紛快馬加鞭的追上來。
但是誰也不敢追得太近,策馬超過皇帝陛下一頭,被有心人抓住彈劾上一本,不死也得脫一層皮。
李淵在風中寂寞地馳騁。
原野上的麥苗已經長得很高了,看上遊綠油油的一層。
穿過麥田的官道顯得那樣遙遠,那樣空曠,誰都猜不到盡頭等着的是什麼?但有一種滋味永遠不會少,那就是寂寞。
那是每個成為帝王者都必須接受的現實和詛咒,誰也無法逃脫。
王者無親情。
再親的感情也比不上萬人之上的成就感。
如果換了自己與當年的楊廣易地而處,自己會不會殺兄逼父,根本無法保證。
也許做了會後悔,而不做則抱憾終生吧?他搖頭,歎氣,拼命磕打馬腹,在寂寞的官道上跑得更遠。
群臣們的騎術和戰馬都不如李淵,慢慢地落在了後面,稀稀落落拉成一條長隊。
幾名武将互相看了看,分頭向側翼散去。
這樣做會踏死不少麥苗,但可以着令地方官員拿錢來賠償百姓的損失。
可萬一大唐天子有失就麻煩了,中原歸屬未定,任何内部動蕩都會将所有人引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見到此景,右仆射裴寂搖頭苦笑。
左仆射劉文靜待罪在家閉門思過。
剩下的文官以他為首,再躲下去,就要被大夥鄙視了。
他不敢冒衆叛親離的險,隻好在眼前和未來兩個陷阱當中作出選擇。
加快速度,用馬頭銜住李淵的馬尾。
“你來幹什麼?不是不想替朕分憂麼?”李淵頭都不回問了一句,繼續策馬狂奔。
“臣,臣不敢!”裴寂低聲回應。
但話語被馬蹄聲擊散,被李淵刻意忽略。
又繼續狂奔了很長一段路程後,李淵回過頭,冷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