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問鼎(八)
關燈
小
中
大
着眉頭想了片刻,他揮舞令旗,再度作出戰術調整。
角聲将軍令送到最前方。
低級軍官不畏生死,邁開大步,從橋頭一躍而下。
緊跟着,更多的李家士卒從橋面上躍下,在方陣之前與自家袍澤結成小團,淌過河岸邊的淺水區,彼此照應着向前厮殺。
他們将敵軍數個,剝開一層,然後自己也被刺倒,撲在敵人的屍體之上,變成下一具屍體。
新的一輪突擊就在屍體上發起,踩着血,踩着泥漿,踩着死者和傷者的胳膊,脊背,不管不顧,無止無休。
“殺賊!”一晃功夫,懷化郎将孫炎武已經沖到了第一線,舉着橫刀叫嚷。
幾名忠心耿耿的護衛夾在他前後左右,端起長槊奮力前刺,将敵軍的方陣再度撬開一個縫隙。
孫炎武一個箭步沖了進去,身體下蹲,橫刀迅速掃動,幾條人腿順着刀光飛了起來。
受傷者厲聲慘嚎。
不待敵手做出反應,孫炎武又向前邁了一步,還是一蹲,一掃,周圍仿佛就多了一塊空隙,然後再一掃,空隙瞬間增大,身後的李家士卒快速把将軍沖出來的空隙補滿,将窦家子弟向遠處擠去。
轉眼之間,至少十餘人倒在了孫炎武的刀下。
鮮血濺得他滿身都是,順着铠甲的邊緣滴滴答答地下淌。
他卻半步都不肯停歇,繼續呐喊着沖鋒陷陣。
向前,向前,再度向前,手起刀落,如入無人之境。
與此同時,歸德中郎将李榮跳下浮橋,從左翼沖入石家軍方陣。
遊擊将軍馬則卿跳下浮橋,帶領麾下袍澤從右翼突入石家軍方陣,三名勇将彼此呼應,如同三頭猛虎撲入羊群。
石家軍的方陣再度出現裂紋,缺口,并且裂紋越來越大。
眼看着方陣就要崩潰,猛然間,石瓒停止擊鼓,從手邊抓起一支暗黑色的令旗。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令旗展開,一陣怪異的角聲驟然響起。
河岸旁幹枯的蘆葦叢中,猛然推出了十幾隻木排。
每支木排都載着了十幾名光着上身的死士,還有一大堆澆過油的幹蘆葦。
不待李家軍作出反應,死士們抓起事先準備好的竹篙,奮力一撐。
刹那間,就将木排撐到了河道中央。
然後又是齊齊的一用力,十幾座木排化作一條長龍,順着河水向浮橋撞了過去。
“阻止他們!”段志玄反應迅速,越俎代庖替柴紹下令。
“弓箭手,射木排,射木排!”幾乎是與此同時,柴紹的親兵也扯開嗓子,将最新命令傳遍了全軍。
正在彎弓搭箭随機尋找目标的李家弓箭手馬上掉轉方向,将鋪天蓋地的羽箭射向河道中央。
寬闊河面上,立刻下起了一場箭雨。
紅色水花伴着紅色的血花飛濺,被射中的石家軍士卒像下餃子般掉入河道。
但木排卻在慣性和水流的推動下,毫不停歇地向浮橋靠近。
“嘭!”兩支木排撞上了拖住浮橋的沙包,發出沉悶的轟響。
臨時搭建的木橋晃了晃,然後慢慢恢複平靜。
沒撞斷!正在列隊過河的李家子弟齊齊松了一口氣,可是沒等他們将這口氣緩過來,木排上猛然騰起了一股濃煙,事先擺在木排上的蘆葦,樹枝都燃了起來,濃煙伴着火苗卷上了橋面。
2。
“啊!”李家士卒被燒了個措手不及,在烈火和濃煙中互相推搡,擁擠,噼裡啪啦落入水中。
其餘幾支冒起濃煙的木排順着水流,在敢死隊的操縱下繼續撲向第二座浮橋。
“放箭,放箭,阻止他們!”一瞬間,所有李家軍弓箭手的注意力都被燃燒的木排吸引過來,拼命向河道中攢射。
一個個操縱木排的死士被射成了刺猬,彌留之際,卻用最後的力氣推着竹篙,掙紮着将木排一寸寸向橋墩靠近。
你不讓我活着,我也不讓你活着。
冷笑聲中,木排撞上了浮橋,渾身是羽箭的石家軍勇士翻身落水。
這一刹那,他目光中沒有恐懼,隻有驕傲。
他盡力了。
對得起石瓒将軍給的那二十吊賞錢,也對得起在河對岸注視着自己的父老鄉親。
9。
如果他日四海歸一,無論誰當了皇帝,他的兒孫可以憑着那二十吊賞錢買地開荒,娶妻生子,過上遠比父輩們幸福的生活。
他的要求如此簡單,生命如此廉價。
曆史中永遠不會記下他的名姓。
但是,他的身影卻前仆後繼,寫滿四千年青史。
隻是希望自己的後代比自己活得好一些,活得像人樣一些而已。
沒有别的奢求,卻為此可以忍受一切磨難。
冒着濃煙的竹排順流而下,撲向了第三座浮橋。
橋面的李家士卒幾乎被吓呆了,不肯繼續前進,卻也無法後退。
眼睜睜地,他們看着煙火長龍湧向自己的腳下,眼睜睜地,他們看見火焰卷向自己。
然後,無數人在火苗燒到身上之前悲鳴着跳下水,撲騰着逃向岸邊。
不管身後指揮者聲嘶力竭的喝罵,也不管河水深度其實僅僅沒過了鎖骨。
第三座,第四座浮橋陸續被木排撞中,在木排上幸存的石家軍死士的操控下,接連四座浮橋都被烈火阻斷。
第五座浮橋上的士卒反應及時,在一名小校的帶領下跳入水中,用身體擋住了木排的去路。
經過一番厮殺,他們殺死了木排上所有石家軍勇士,保住了大軍過河的最後兩條通道。
餘下的木排失去了主人,打着旋,裹着濃煙從最後一座浮橋下飄過。
浮橋上,李家士卒發出一一聲歡呼,冷汗順着臉頰滾滾而下。
“過河,過河,不要停頓!”昭武郎将楊懷大喊大叫,督促自家袍澤繼續前進。
李家軍在雙方接觸面上的人數不占優勢,攻擊一停頓,很容易被對方抓住破綻。
他的反應不可謂不快,但是已經于事無補。
一座木排上的柴草有限,根本焚斷不了任何浮橋。
而石瓒所求的,也不是将浮橋徹底燒斷。
付出了這麼多條性命,他需要的,僅僅是将李家軍的攻勢停一停。
停一停,停一停,隻要短短地一個停滞,已經足夠了。
“全軍向前,将王八羔子們擠下河去!”趁着浮橋上的敵人攻擊停滞的機會,豁出去了石瓒大聲命令,丢下鼓槌,順手抓起橫刀。
“全軍前進!”石重,石慧,還有張全、馮慶等将領全部抓起兵器,加入了反擊序列。
一直在李家軍沖擊下屹立不倒的大方陣猛然收縮,然後緩緩向前頂去。
士卒們一個接着一個,前仆後繼。
已經沖入方陣中的孫炎武、馬則卿等人奮力厮殺,卻無法阻擋對方的腳步。
他們完全憑着個人勇武制造出來的缺口慢慢便窄,慢慢被擠成了縱條。
後續的袍澤們跟不上來,也接應不住。
角聲将軍令送到最前方。
低級軍官不畏生死,邁開大步,從橋頭一躍而下。
緊跟着,更多的李家士卒從橋面上躍下,在方陣之前與自家袍澤結成小團,淌過河岸邊的淺水區,彼此照應着向前厮殺。
他們将敵軍數個,剝開一層,然後自己也被刺倒,撲在敵人的屍體之上,變成下一具屍體。
新的一輪突擊就在屍體上發起,踩着血,踩着泥漿,踩着死者和傷者的胳膊,脊背,不管不顧,無止無休。
“殺賊!”一晃功夫,懷化郎将孫炎武已經沖到了第一線,舉着橫刀叫嚷。
幾名忠心耿耿的護衛夾在他前後左右,端起長槊奮力前刺,将敵軍的方陣再度撬開一個縫隙。
孫炎武一個箭步沖了進去,身體下蹲,橫刀迅速掃動,幾條人腿順着刀光飛了起來。
受傷者厲聲慘嚎。
不待敵手做出反應,孫炎武又向前邁了一步,還是一蹲,一掃,周圍仿佛就多了一塊空隙,然後再一掃,空隙瞬間增大,身後的李家士卒快速把将軍沖出來的空隙補滿,将窦家子弟向遠處擠去。
轉眼之間,至少十餘人倒在了孫炎武的刀下。
鮮血濺得他滿身都是,順着铠甲的邊緣滴滴答答地下淌。
他卻半步都不肯停歇,繼續呐喊着沖鋒陷陣。
向前,向前,再度向前,手起刀落,如入無人之境。
與此同時,歸德中郎将李榮跳下浮橋,從左翼沖入石家軍方陣。
遊擊将軍馬則卿跳下浮橋,帶領麾下袍澤從右翼突入石家軍方陣,三名勇将彼此呼應,如同三頭猛虎撲入羊群。
石家軍的方陣再度出現裂紋,缺口,并且裂紋越來越大。
眼看着方陣就要崩潰,猛然間,石瓒停止擊鼓,從手邊抓起一支暗黑色的令旗。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令旗展開,一陣怪異的角聲驟然響起。
河岸旁幹枯的蘆葦叢中,猛然推出了十幾隻木排。
每支木排都載着了十幾名光着上身的死士,還有一大堆澆過油的幹蘆葦。
不待李家軍作出反應,死士們抓起事先準備好的竹篙,奮力一撐。
刹那間,就将木排撐到了河道中央。
然後又是齊齊的一用力,十幾座木排化作一條長龍,順着河水向浮橋撞了過去。
“阻止他們!”段志玄反應迅速,越俎代庖替柴紹下令。
“弓箭手,射木排,射木排!”幾乎是與此同時,柴紹的親兵也扯開嗓子,将最新命令傳遍了全軍。
正在彎弓搭箭随機尋找目标的李家弓箭手馬上掉轉方向,将鋪天蓋地的羽箭射向河道中央。
寬闊河面上,立刻下起了一場箭雨。
紅色水花伴着紅色的血花飛濺,被射中的石家軍士卒像下餃子般掉入河道。
但木排卻在慣性和水流的推動下,毫不停歇地向浮橋靠近。
“嘭!”兩支木排撞上了拖住浮橋的沙包,發出沉悶的轟響。
臨時搭建的木橋晃了晃,然後慢慢恢複平靜。
沒撞斷!正在列隊過河的李家子弟齊齊松了一口氣,可是沒等他們将這口氣緩過來,木排上猛然騰起了一股濃煙,事先擺在木排上的蘆葦,樹枝都燃了起來,濃煙伴着火苗卷上了橋面。
2。
“啊!”李家士卒被燒了個措手不及,在烈火和濃煙中互相推搡,擁擠,噼裡啪啦落入水中。
其餘幾支冒起濃煙的木排順着水流,在敢死隊的操縱下繼續撲向第二座浮橋。
“放箭,放箭,阻止他們!”一瞬間,所有李家軍弓箭手的注意力都被燃燒的木排吸引過來,拼命向河道中攢射。
一個個操縱木排的死士被射成了刺猬,彌留之際,卻用最後的力氣推着竹篙,掙紮着将木排一寸寸向橋墩靠近。
你不讓我活着,我也不讓你活着。
冷笑聲中,木排撞上了浮橋,渾身是羽箭的石家軍勇士翻身落水。
這一刹那,他目光中沒有恐懼,隻有驕傲。
他盡力了。
對得起石瓒将軍給的那二十吊賞錢,也對得起在河對岸注視着自己的父老鄉親。
9。
如果他日四海歸一,無論誰當了皇帝,他的兒孫可以憑着那二十吊賞錢買地開荒,娶妻生子,過上遠比父輩們幸福的生活。
他的要求如此簡單,生命如此廉價。
曆史中永遠不會記下他的名姓。
但是,他的身影卻前仆後繼,寫滿四千年青史。
隻是希望自己的後代比自己活得好一些,活得像人樣一些而已。
沒有别的奢求,卻為此可以忍受一切磨難。
冒着濃煙的竹排順流而下,撲向了第三座浮橋。
橋面的李家士卒幾乎被吓呆了,不肯繼續前進,卻也無法後退。
眼睜睜地,他們看着煙火長龍湧向自己的腳下,眼睜睜地,他們看見火焰卷向自己。
然後,無數人在火苗燒到身上之前悲鳴着跳下水,撲騰着逃向岸邊。
不管身後指揮者聲嘶力竭的喝罵,也不管河水深度其實僅僅沒過了鎖骨。
第三座,第四座浮橋陸續被木排撞中,在木排上幸存的石家軍死士的操控下,接連四座浮橋都被烈火阻斷。
第五座浮橋上的士卒反應及時,在一名小校的帶領下跳入水中,用身體擋住了木排的去路。
經過一番厮殺,他們殺死了木排上所有石家軍勇士,保住了大軍過河的最後兩條通道。
餘下的木排失去了主人,打着旋,裹着濃煙從最後一座浮橋下飄過。
浮橋上,李家士卒發出一一聲歡呼,冷汗順着臉頰滾滾而下。
“過河,過河,不要停頓!”昭武郎将楊懷大喊大叫,督促自家袍澤繼續前進。
李家軍在雙方接觸面上的人數不占優勢,攻擊一停頓,很容易被對方抓住破綻。
他的反應不可謂不快,但是已經于事無補。
一座木排上的柴草有限,根本焚斷不了任何浮橋。
而石瓒所求的,也不是将浮橋徹底燒斷。
付出了這麼多條性命,他需要的,僅僅是将李家軍的攻勢停一停。
停一停,停一停,隻要短短地一個停滞,已經足夠了。
“全軍向前,将王八羔子們擠下河去!”趁着浮橋上的敵人攻擊停滞的機會,豁出去了石瓒大聲命令,丢下鼓槌,順手抓起橫刀。
“全軍前進!”石重,石慧,還有張全、馮慶等将領全部抓起兵器,加入了反擊序列。
一直在李家軍沖擊下屹立不倒的大方陣猛然收縮,然後緩緩向前頂去。
士卒們一個接着一個,前仆後繼。
已經沖入方陣中的孫炎武、馬則卿等人奮力厮殺,卻無法阻擋對方的腳步。
他們完全憑着個人勇武制造出來的缺口慢慢便窄,慢慢被擠成了縱條。
後續的袍澤們跟不上來,也接應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