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浮沉(一)
關燈
小
中
大
振等洺州營弟兄耳朵中,卻是另有一番滋味。
“原來窦王爺學問這麼高?”伍天錫王飛、段清等,心中暗道。
“原來窦王爺先前那些粗鄙行徑都是裝出來的!”段清看了看雄闊海,暗自感慨。
“原來窦王爺見粗人說粗話,見精細人說精細話!”雄闊海掃了一眼程名振,目光中充滿了狐疑。
“好一句非不能也?”程名振望向窦建德,心中亦是波濤洶湧。
經過這麼長時間接觸,他終于弄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窦建德有千種面孔,對上任何人,無論對方是綠林大豪還是飽學儒士,他都能在最短時間拿出與對方最接近的那幅面孔來。
至于到底哪一幅面孔是真實的,恐怕除了窦王爺本人,任誰也說不清楚! 正驚愕間,郝孟正已經帶頭走上前來,先是整頓衣冠,深施一禮,然後朗聲請求:“郝某不才,請程郡守指點屯田料民之策?” “楊某不才,願執弟子禮!”楊德清也走到程名振面前,長揖及地。
沒等程名振從驚詫中緩過神,衆賢達、名士紛紛圍攏到他身邊,躬身求教。
把個少年人窘得面紅過耳,嘴唇嚅嗫了好一會兒,才低聲回應道:“别,别,諸君學識遠在程某之上,程某豈敢托大。
屯田之策,我已經都寫在了給王爺的條陳上。
諸君向王爺索之一觀,便可一目了然!” “好了,好了,他臉皮嫩,你等就别折騰他了!”窦建德瞬間又恢複成了綠林大豪模樣,笑着替程名振解圍。
“你等肯用心就好。
條陳我已經派人謄抄了數份,就放在随身行囊中。
今晚就可以分發給諸位。
具體那條妥當,哪條不妥當,你等盡可指出來,與程郡守互相促進。
至于弟子之禮,就算了吧!他那麼年青,收一堆比自己大十幾,二十幾歲的弟子,不是折壽麼?” “願向程郡守求教!”衆人這才都有了台階下,直其腰身,拱着手說道。
“願與諸位切磋!若有不妥,還請諸位不吝教之!”程名振拱手還禮,客客氣氣地回應。
衆人哈哈大笑,先前的隔閡與猜疑一掃而空。
彼此間都覺得對方心胸氣度過人,值得自己一交。
窦建德的受益最大,心情也最為高興,馬鞭向前指了指,笑着建議:“大夥先别光顧着客氣,還有十幾個屯子沒走呢。
咱們邊走邊學,邊學邊用。
定然能早日讓各地恢複往日繁榮。
屆時無論聖人出自何方,我等前去投之,其焉能不倒履相迎?” “願供王駕千歲驅策!”衆賢達、名士紛紛躬身,齊聲說道。
到了此刻,他們終于相信,窦建德具備争奪天下的資格。
自己雖然是被強行征辟而來,但追随對方,日後水漲船高,挂印封侯,登台拜相,未必隻是南柯一夢!至于虛位以待聖人,那隻是一句客套話而已。
屆時縱使窦建德舍得放下,大夥豈會聽之任之? 窦建德之所以在巡視地方時不辭勞苦地将衆賢達帶在身邊,為的就是借助平恩等地的現實情況給所謂的“名士”們上一堂課,讓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即便這些人拒絕合作,窦家軍依舊能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
而不至于越治越亂,民心盡失。
換句話說,他希望衆人明白。
眼下他對世家大族的需要程度,遠不如世家大族對他的需要。
即便像前河北綠林道總瓢把子高士達那樣對有錢人和讀書人大開殺戒,窦家軍崛起的勢頭依舊不可阻擋。
而如果世家大族和讀書人不抓緊最後的機會搭上窦家軍這輛高速奔馳的馬車的話,日後恐怕就不會再有那麼好的機會了。
長樂王幕府的職位很有限,地方官員的名額也很有限,賢達名士們不願意幹,窦王爺自然能找到願意幹的人。
大不了将麾下那些讀書不多,能力和名望一般,但是忠心耿耿的親信喽啰們全送到平恩來,在程名振帳下上半年。
待這些人學成之後,足以頂上地方牧守的缺兒。
到那時,即便長樂王對名士、賢達們還像現在這般客氣,名士們背後的家族之利益也很難保證。
有道是現官不如現管,真的有官員發作起來,給治下大戶穿幾雙小鞋子,難道窦王爺還能為了幾個拿來當擺設的名士怪罪麾下忠臣乎? 上述道理不必明說,稍稍點點,當事雙方立刻心裡明白如鏡。
因此,接下來的旅程不可謂不愉快,每到一處,沒等窦建德做表率。
已經有賢達、名士們搶着跟屯田官員和百姓們交流起來。
從借貸償還的時間,到官府的支持範圍。
從各個屯田點起步時的規模,到每個屯子最後賦稅上繳能力,林林總總,唯恐有所錯過。
還甭說,賢達們既然能在地方上闖出一番名頭,悟性和學習能力的确遠超常人。
連續幾個發展時間不等的屯田點走過後,他們立刻将平恩縣的各項屯田政令吃了個透。
非但如此,在程名振等人摸索出來的屯田規範中,有很多政令和施行方法疏漏甚大,完全靠着用人得當,百姓們懂得感恩,才避免了有借無還,懲勤護懶情況發生。
名士們結合魏晉以來留下的軍屯和民屯記錄以及各個處理政務經驗,很快便提出了恰當建議,堵死了屯田規模擴大後,有刁民趁機鑽空子的可能。
既然馴服“英才”的目的已經達到,窦建德便不想于程名振的地盤上耽擱太長時間了。
耐着性子又看了四、五處屯田點兒後,找了個恰當機會,他笑着建議:“看别人種樹吃桃,不如自己回家挖坑。
眼下河北各郡荒蕪之地有的是,大夥可以趁着春天剛至,一邊做一邊學。
有什麼麻煩,直接寫一封信送到程郡守這兒來,請他指點一番,想必他也不會跟大夥藏私!” “呵呵,聽主公如此一說,臣等真的有些心癢了!隻是不知道千歲能否撥出一、兩個小屯子來,讓微臣試試此行所學?”郝孟正最為機靈,立刻上前主動請纓。
到了這個時候,再端着架子不肯下來的者就是傻子。
楊德清、劉文善等人也上前幾步,大聲附和,“微臣不才,願做一屯田吏,為千歲盡心,為百姓謀福!” “不急,不急!”窦建德心裡這個暢快啊,比大三伏天喝了冰糖水還通透,“以爾等之才,豈能隻做一個地方小吏?咱窦家軍治下如今有五郡三十餘縣,縣縣都缺人治理。
日後咱窦家軍越來越大,爾等就要治郡、治道,進而治國。
隻要爾等肯盡心做事,日後重現太平,孤定不會忘了爾等輔佐之功!” “主公大仁大義,臣等沒齒難忘!”衆賢達無論心裡怎麼想,至少此刻都低下了高傲的頭。
沒辦法,大隋朝就像個遲暮之間的老太太,眼看着一天兒不如一天兒。
這個時候去替朝廷效忠,純屬不智;南邊的李密号稱應了天命,卻對一手扶持他上位的翟讓大開殺戒。
這天下誰對李密的功勞能大過翟讓去?既然明知自己不如翟讓,還硬往李密身邊湊合,那不是活膩煩了麼? 再往南,杜伏威的實力還不如窦建德。
朱璨是個食人魔王。
西邊的李淵倒是聲勢浩大,可前有曲突通,後有劉武周,前途一時看不分明。
舍了李淵,再往下數便是北邊的李仲堅和羅藝。
但李仲堅持身過正,水至清則無魚。
羅藝則狂傲不羁,誰送上門都未必受到待見。
細算下來,窦建德也就成了不二之選。
且不說他為人寬厚,明知道大夥在刻意應付依舊禮敬有加。
就憑着他治下襄國郡這番安甯景象
“原來窦王爺學問這麼高?”伍天錫王飛、段清等,心中暗道。
“原來窦王爺先前那些粗鄙行徑都是裝出來的!”段清看了看雄闊海,暗自感慨。
“原來窦王爺見粗人說粗話,見精細人說精細話!”雄闊海掃了一眼程名振,目光中充滿了狐疑。
“好一句非不能也?”程名振望向窦建德,心中亦是波濤洶湧。
經過這麼長時間接觸,他終于弄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窦建德有千種面孔,對上任何人,無論對方是綠林大豪還是飽學儒士,他都能在最短時間拿出與對方最接近的那幅面孔來。
至于到底哪一幅面孔是真實的,恐怕除了窦王爺本人,任誰也說不清楚! 正驚愕間,郝孟正已經帶頭走上前來,先是整頓衣冠,深施一禮,然後朗聲請求:“郝某不才,請程郡守指點屯田料民之策?” “楊某不才,願執弟子禮!”楊德清也走到程名振面前,長揖及地。
沒等程名振從驚詫中緩過神,衆賢達、名士紛紛圍攏到他身邊,躬身求教。
把個少年人窘得面紅過耳,嘴唇嚅嗫了好一會兒,才低聲回應道:“别,别,諸君學識遠在程某之上,程某豈敢托大。
屯田之策,我已經都寫在了給王爺的條陳上。
諸君向王爺索之一觀,便可一目了然!” “好了,好了,他臉皮嫩,你等就别折騰他了!”窦建德瞬間又恢複成了綠林大豪模樣,笑着替程名振解圍。
“你等肯用心就好。
條陳我已經派人謄抄了數份,就放在随身行囊中。
今晚就可以分發給諸位。
具體那條妥當,哪條不妥當,你等盡可指出來,與程郡守互相促進。
至于弟子之禮,就算了吧!他那麼年青,收一堆比自己大十幾,二十幾歲的弟子,不是折壽麼?” “願向程郡守求教!”衆人這才都有了台階下,直其腰身,拱着手說道。
“願與諸位切磋!若有不妥,還請諸位不吝教之!”程名振拱手還禮,客客氣氣地回應。
衆人哈哈大笑,先前的隔閡與猜疑一掃而空。
彼此間都覺得對方心胸氣度過人,值得自己一交。
窦建德的受益最大,心情也最為高興,馬鞭向前指了指,笑着建議:“大夥先别光顧着客氣,還有十幾個屯子沒走呢。
咱們邊走邊學,邊學邊用。
定然能早日讓各地恢複往日繁榮。
屆時無論聖人出自何方,我等前去投之,其焉能不倒履相迎?” “願供王駕千歲驅策!”衆賢達、名士紛紛躬身,齊聲說道。
到了此刻,他們終于相信,窦建德具備争奪天下的資格。
自己雖然是被強行征辟而來,但追随對方,日後水漲船高,挂印封侯,登台拜相,未必隻是南柯一夢!至于虛位以待聖人,那隻是一句客套話而已。
屆時縱使窦建德舍得放下,大夥豈會聽之任之? 窦建德之所以在巡視地方時不辭勞苦地将衆賢達帶在身邊,為的就是借助平恩等地的現實情況給所謂的“名士”們上一堂課,讓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即便這些人拒絕合作,窦家軍依舊能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
而不至于越治越亂,民心盡失。
換句話說,他希望衆人明白。
眼下他對世家大族的需要程度,遠不如世家大族對他的需要。
即便像前河北綠林道總瓢把子高士達那樣對有錢人和讀書人大開殺戒,窦家軍崛起的勢頭依舊不可阻擋。
而如果世家大族和讀書人不抓緊最後的機會搭上窦家軍這輛高速奔馳的馬車的話,日後恐怕就不會再有那麼好的機會了。
長樂王幕府的職位很有限,地方官員的名額也很有限,賢達名士們不願意幹,窦王爺自然能找到願意幹的人。
大不了将麾下那些讀書不多,能力和名望一般,但是忠心耿耿的親信喽啰們全送到平恩來,在程名振帳下上半年。
待這些人學成之後,足以頂上地方牧守的缺兒。
到那時,即便長樂王對名士、賢達們還像現在這般客氣,名士們背後的家族之利益也很難保證。
有道是現官不如現管,真的有官員發作起來,給治下大戶穿幾雙小鞋子,難道窦王爺還能為了幾個拿來當擺設的名士怪罪麾下忠臣乎? 上述道理不必明說,稍稍點點,當事雙方立刻心裡明白如鏡。
因此,接下來的旅程不可謂不愉快,每到一處,沒等窦建德做表率。
已經有賢達、名士們搶着跟屯田官員和百姓們交流起來。
從借貸償還的時間,到官府的支持範圍。
從各個屯田點起步時的規模,到每個屯子最後賦稅上繳能力,林林總總,唯恐有所錯過。
還甭說,賢達們既然能在地方上闖出一番名頭,悟性和學習能力的确遠超常人。
連續幾個發展時間不等的屯田點走過後,他們立刻将平恩縣的各項屯田政令吃了個透。
非但如此,在程名振等人摸索出來的屯田規範中,有很多政令和施行方法疏漏甚大,完全靠着用人得當,百姓們懂得感恩,才避免了有借無還,懲勤護懶情況發生。
名士們結合魏晉以來留下的軍屯和民屯記錄以及各個處理政務經驗,很快便提出了恰當建議,堵死了屯田規模擴大後,有刁民趁機鑽空子的可能。
既然馴服“英才”的目的已經達到,窦建德便不想于程名振的地盤上耽擱太長時間了。
耐着性子又看了四、五處屯田點兒後,找了個恰當機會,他笑着建議:“看别人種樹吃桃,不如自己回家挖坑。
眼下河北各郡荒蕪之地有的是,大夥可以趁着春天剛至,一邊做一邊學。
有什麼麻煩,直接寫一封信送到程郡守這兒來,請他指點一番,想必他也不會跟大夥藏私!” “呵呵,聽主公如此一說,臣等真的有些心癢了!隻是不知道千歲能否撥出一、兩個小屯子來,讓微臣試試此行所學?”郝孟正最為機靈,立刻上前主動請纓。
到了這個時候,再端着架子不肯下來的者就是傻子。
楊德清、劉文善等人也上前幾步,大聲附和,“微臣不才,願做一屯田吏,為千歲盡心,為百姓謀福!” “不急,不急!”窦建德心裡這個暢快啊,比大三伏天喝了冰糖水還通透,“以爾等之才,豈能隻做一個地方小吏?咱窦家軍治下如今有五郡三十餘縣,縣縣都缺人治理。
日後咱窦家軍越來越大,爾等就要治郡、治道,進而治國。
隻要爾等肯盡心做事,日後重現太平,孤定不會忘了爾等輔佐之功!” “主公大仁大義,臣等沒齒難忘!”衆賢達無論心裡怎麼想,至少此刻都低下了高傲的頭。
沒辦法,大隋朝就像個遲暮之間的老太太,眼看着一天兒不如一天兒。
這個時候去替朝廷效忠,純屬不智;南邊的李密号稱應了天命,卻對一手扶持他上位的翟讓大開殺戒。
這天下誰對李密的功勞能大過翟讓去?既然明知自己不如翟讓,還硬往李密身邊湊合,那不是活膩煩了麼? 再往南,杜伏威的實力還不如窦建德。
朱璨是個食人魔王。
西邊的李淵倒是聲勢浩大,可前有曲突通,後有劉武周,前途一時看不分明。
舍了李淵,再往下數便是北邊的李仲堅和羅藝。
但李仲堅持身過正,水至清則無魚。
羅藝則狂傲不羁,誰送上門都未必受到待見。
細算下來,窦建德也就成了不二之選。
且不說他為人寬厚,明知道大夥在刻意應付依舊禮敬有加。
就憑着他治下襄國郡這番安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