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翁得利

關燈
步翻越了整個邙山。

    到黃河邊尋到一戶普通民家,坐上一輛光闆馬車,才筋疲力盡到了官驿。

    闵貢苦尋了一夜,最後終于找到了洛舍驿。

    群臣兵士聞知,無不歡呼雀躍! 一夜的疲乏霎時間一掃而光,催馬的催馬、奔跑的奔跑,都往洛舍驿接駕。

    曹操、袁紹等衆校尉也不顧自己的兵了,縱馬趕在了最前面。

    剛自正北面下了邙山,果見小路上走來一隊稀稀拉拉的人馬,為首有二騎:前面的一馬雙跨,端坐一員風塵仆仆的将官,身前還坐着一個衣衫破碎的小孩——乃闵貢帶着陳留王劉協。

     後面一騎是匹瘦骨嶙峋的瘦馬,馬上坐了一位面容憔悴的青年,冠冕皆已丢失,隻穿着滿是口子的錦繡龍衣——正是當今天子劉辯。

     曹操、袁紹等盡皆下馬,見駕三呼萬歲,又特意讓出好馬給皇帝騎乘,恭恭敬敬在後面相随。

    一行人繼續南走,接駕的人越來越多,老崔烈最細心,還自宮裡帶來一襲嶄新的龍衣。

    劉辯就于邙山上更換新衣。

    然而小劉協才九歲,倉促之中未能找到小王衣,就隻有勉強穿着舊衣服了。

    不到半個時辰,大隊的官員兵馬盡皆趕到,大家見到皇上,嘩啦啦跪倒一大片,那些老臣有的哭有的笑,真可謂悲喜交加。

     既然大家都到了,就要講朝廷的威儀了。

    由崔烈在前面引路開道,衆官員簇擁聖駕在後,衆兵丁則逐漸相随。

     曹操與袁紹、袁術、崔鈞等并辔而行,幾個人總算是輕松下來。

    累了一夜,疲勞感漸漸襲來,曹操摸了摸酸痛的脖子,小聲道:“昨天就想好好睡一覺,今天看來又不行了,回營還得清點兵馬,我現在連自己的兵都找不到了。

    ”說着回頭看了一眼後面散亂的軍隊,什麼旗号什麼服色都有,北軍五營、西園諸校尉營、七署、司隸校尉營都已經混雜在一起了。

     袁紹卻笑道:“今天再忙一天,以後天天都可以睡好覺了。

    宦官殺幹淨了,何家也完了,而且不是咱們僭越而為,這個結果不是也不錯嗎?”曹操不得不承認,雖然死了許多人,但這确實算是個圓滿的結果。

    橫亘大漢王朝數代的宦官、外戚兩股幹政勢力至此全部滅亡。

    更難得的是皇帝還年輕,還有更多希望,他與以往的小皇帝不同,他将不再長于宦官婦人之手,不會再是先帝那樣驕奢淫逸的昏君。

    真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這心境恰如此時的天空,黑暗漸盡,萬物朦朦胧胧已轉明亮,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群臣漸漸都意識到這一點了,不再抱怨哀歎,而是有說有笑,計劃着回去重修宮殿輔佐新君…… 刹那間,突聞金鼓大作,又見旌旗耀眼。

    自正南方山下殺氣騰騰迎來一彪人馬,這支隊伍真是紮眼:兵如魑魅,馬似魍魉,一個個騎着長毛野馬,手使長槍大戟,強弓硬弩盡背在身,多有披發左衽者。

    為首一将五十餘歲,身高八尺,虎背熊腰,粗胳臂粗腿,肥頭大耳,一雙犀利的鷹眼,嘴似八字般撇着,黑黝黝的臉上滿是橫肉,臉上花白的胡須打着卷,頭戴鐵兜鍪,身披鎖子大葉連環甲,外披皂羅袍,騎着一匹紅火炭般的高頭大馬,有奉車都尉董旻在他旁邊緊随不離。

     崔烈正在前引路,見此人帶着羌胡之兵迎面湧來,高聲喝罵:“何人兵馬敢擋聖駕,速速退避一旁!” 哪知那人非但不躲,反而回敬道:“崔烈,少跟我擺架子!因為何進的一道小小手劄,我不分晝夜辛苦趕來,到了這裡你他娘的卻叫我退避,避個屁!姓崔的,再嚷一句我砍了你的腦袋!” 崔烈本是不怕的,他早年久戰涼州,這等陣仗見得多了。

    他冷笑一聲:“他媽的!張奂老将軍過世了,如今沒人管得了你這挨千刀的老兵痞了,是吧?” 天子群臣早已被那些羌胡吓得膽戰心驚,真有膽小的從馬上掉了下來,曹操、袁紹、袁術等校尉各拉刀劍護住聖駕。

    諸人聽崔烈還敢與他對罵,都捏了一把汗! 哪知那人卻仰天大笑:“哈哈哈……崔兄你還是這臭脾氣呀!軍馬退至一旁,待我見駕請安。

    ”說罷他挺着大肚子下馬,趾高氣揚走到聖駕前跪倒:“臣并州牧董卓迎駕,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這三呼萬歲與其說是問安,還不如說是挑釁,真喝得前面幾位大臣的馬不由自主往後退。

    董卓猛然一擡頭,兩隻犀利的鷹眼直盯着皇帝。

    劉辯從未見過這樣野蠻的臣子,吓得臉色蒼白體似篩糠。

    群臣敢怒不敢言,曹操等人緊緊握着手中劍,看他是否有僭越之舉。

     袁隗見狀覺得事情不對,對董卓喊道:“皇上有诏叫你退軍。

    ”别的大臣聽太傅說話了,也順勢跟着喊退軍。

     董卓輕蔑地看了一眼袁隗,笑道:“公等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緻使國家播蕩,有何臉面叫我退兵?” 他這話雖然有失體統,但卻在理,諸人确實無言可對,即便有話又豈敢說?劉辯見群臣披靡越發戰栗,董卓則越發鄙視。

    衆校尉兀自壓着火氣,眼瞧着一場沖突又要一觸即發。

     突然,傳出一陣尖銳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