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齊備

關燈
就在曹嵩離開的當天,并州軍征讨宦官的檄文就打到洛陽來了。

    但是這樣假惺惺的舉兵豈能欺瞞太後和何苗,誅殺宦官之事不允,也并不派兵理會。

     丁原手裡隻有一份何進的手劄,可謂名不正言不順,也不敢輕易進兵。

    他每天帶着兵十裡八裡往前蹭,眼瞅着都蹭到都亭驿了,實在是不敢再向前,便把三千人交與心腹主簿呂布統領,自己灰頭土臉進了城。

    何進、袁紹抱着一肚子歉意,隻得滿面含羞勸慰丁原一番,并将其晉升為執金吾,暫且在朝廷聽用。

     丁原私自帶兵入京,不受斥責反授官職。

    滿朝文武明明知道這事做得沒道理,但大将軍的主意哪個敢反對?隻能是裝糊塗,跟着大将軍高喊着殺宦官。

    不久東郡太守橋瑁兵屯成臯,王匡在泰山發其強弩,董卓也改道東南趕奔京師。

    洛陽城越發人心惶惶,百姓不知所措,官員一片懵懂。

    在這種情況下何進再次入宮請太後決斷。

     如今可是使出全身解數了,何太後要還是牙關緊咬,大家一點兒辦法都沒有,一切又得從頭開始,而且還得想辦法打發那些無緣無故招來的兵。

    王謙、曹操皆心急如焚,幕府廳堂裡急切地踱着步子,等何進回來。

    可是袁紹卻在邊上一坐,穩如泰山地吃着橘子,還沒話找話跟他們閑聊。

     “本初,你一點兒都不着急嗎?”曹操越看他越有氣。

     “急管什麼用?大丈夫講究泰山崩于前而不驚。

    ”袁紹說着吐出一枚橘核。

     “泰山要真是崩了,活活砸死你……” 話說到一半突然有人跑進廳堂,跪倒在王謙面前道:“啟禀長史官,現有董卓上疏表章。

    ”說罷呈上一卷皂囊封着的竹簡。

     “這老兵痞名堂還真不少。

    ”王謙取過竹簡并不拆看,将之放在幾案上,揮揮手打發那兵去了。

     曹操見狀忙招呼道:“快打開看看。

    ” “不行。

    ”王謙連連搖頭,“這是官員給朝廷的表章,若不是大将軍臨時輔政,都應該交付省中的。

    現在交給幕府倒也罷了,大将軍不在,絕不能輕易拆看,這有幹朝廷的制度。

    ” 曹操急道:“哎呀,我的大長史,都到什麼時候了,還不緊不慢的。

    董卓幾天前就過扶風郡,眼瞅着就快要到了。

    再不派人喝止,他也要學丁原一樣嗎?” 袁紹卻笑道:“這倒不打緊,大不了洛陽城外再屯三千兵。

    ” 曹操賴得理他,一把抓起桌上的竹簡道:“這罪過我擔待了!”扯開封套就看。

    王謙見阻止不及,便也湊過來看,但見董卓言辭道: 〖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各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操擅王命,父子兄弟并據州郡,一書出門,便獲千金,京畿諸郡數百萬膏腴美田皆屬讓等,至使怨氣上蒸,妖賊蜂起。

    臣前奉诏讨於扶羅,将士饑乏,不肯渡河,皆言欲詣京師先誅閹豎以除民害,從台閣求乞資直。

    臣随慰撫,以至新安。

    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枚乘谏吳王曰: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

    不如絕薪止火而已,滄音則亮翻寒也。

    潰癰雖痛,勝于養肉,及溺呼船,悔之無及。

    〗 “董卓已經過了渑池,到新安了。

    ”曹操把這份奏章交與王謙,估算着路程,“若是他急速行軍不過兩日的時間必至洛陽,咱得想辦法叫他停下來。

    ” 王謙表情愕然:“你們有人識得董卓嗎?” 曹操搖頭,袁紹笑道:“你又怎麼了?想認識他?” “我有些擔心。

    ”這會兒反正已經拆開,王謙就索性把竹簡遞于袁紹看,“觀其文如見其學識。

    朝廷之人皆言董卓粗疏無學,可此表所言皆有出處,前引趙鞅除奸之事,後取枚乘華美之辭,這樣的人豈是無才無謀之輩?” 袁紹接過來一看,“撲哧”笑道:“此表必是賴掾吏捉筆代勞。

    我的大長史,咱們的大将軍的表章不少還是你的手筆呢。

    ” 王謙卻還是憂慮不已:“我心裡還是不踏實,這表章雖然言辭有度,但細細想來說的都是他軍隊的那點事兒。

    與其說是他為朝廷讨宦官,還不如說是替兵士來讨閹人。

    ” “有沒有辦法制止他前進呢?”曹操提醒道。

     “這倒是簡單,隻要大将軍下一道手劄,或者是朝廷明下诏書就行。

    但隻怕……”王謙眉頭擰了個大疙瘩。

     “隻怕那些西涼人不聽号令,得找一個能震懾得住西涼兵的人。

    ”曹操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有什麼人選可以勝任。

     袁紹又把橘子拿了起來,邊吃邊笑道:“你們也真多事,剛才還不讓拆看呢,這會兒又操心下诏之事了。

    你們放心吧,董卓不過三千人馬,成不了大禍。

    而且他是我叔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