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故鄉

關燈
收下東西,千恩萬謝而去。

    丁斐把剩下的物件連匣子一并塞給曹操:“這些都送你家孩子了。

    ” “嚯!這太重了。

    ” “收下吧!”曹德笑道,“丁文侯可謂善财難舍,難得闊綽一把,你不要駁了他的面子。

    ” 曹操對這滿院子的親朋笑道:“我曹操不過要養一個孩子,大家何必這樣客套呢?” 丁斐把手一擺:“大家是想找個機會一起聚會聚會。

    人生白駒過隙,不可不察。

    當年咱們是在一處蹴鞠的少年,如今可都當了爹!你說這日子過得快不快呀!” 曹操感慨萬千,心中暗道:“是啊!已經是當爹的人啦,光陰流逝得太快了。

    隻是自己如今卻一事無成,閑居家園,蹉跎歲月又為何奔波呢?不知何年何月才得清平之世,還能不能跻身朝堂成就功名呀!” 正在他思考間,又聽嬉笑連連。

    一個白皙俊美的青年款款而來:五官相貌,整整端端。

    眼睛明亮,眉毛彎彎。

    身材勻稱,骨骼寬寬。

    身披長衣,錦繡團團。

    舉手投足,氣派非凡——乃是二叔曹熾的幼子、曹仁的弟弟曹純。

    還有童兒呂昭捧着書簡在旁相随。

     “子和,你怎麼這時才來?” “剛把孩子們放了。

    ” 曹操一愣,詫異道:“如今你教鄉學?” 曹純拱手笑道:“小弟勉強為之。

    ” 曹操另眼打量了他半天:當年曹家遭難,他爹爹曹熾暴死回鄉路中,那時他才十四歲,哥哥曹仁在淮南為吏,不得不分家。

    也虧曹熾八面玲珑斂财有道,竟給他留下族裡最豐厚的一份産業,仆僮佃戶百人之衆。

    曹純小小年紀自己當家,管着一百多口子竟遊刃有餘,還能讀書習學,不禁感慨道:“子和精明絕倫定是天造。

    ” 曹純卻指了指呂昭道:“我算不得什麼,這小子才是神童哩!短短數月之功,竟學到《詩經》了。

    ” 呂昭聽曹純誇他,撓着頭害羞了:“是您和子疾叔叔教得好。

    ” 曹德正張羅置備酒食,接過話茬道:“我是不行喽!現在不過是個土财主,還是子和的功勞。

    阿瞞,你還不知道吧?前幾日爹爹來信了,說已經打點疏通一番,咱們子和來年要被舉孝廉了。

    ” 曹操點點頭:“子和,你可是咱們兄弟裡第三個孝廉公了。

    ” 曹純卻感歎道:“如今天下紛亂,黎民嗷嗷待哺猶如倒懸。

    我輩士人自當竭力而行,待我入朝為官,定要為社稷安危不避生死。

    上匡社稷之風氣,下慰庶衆之疾苦!” “好!有出息!”衆人紛紛誇獎。

     曹操無奈地笑了笑:自己當年何嘗不是與他一樣躊躇滿志?結果又如何呢?人自然當勉勵而行,但是世風之下誰又真的能上匡下慰。

    等他入了朝就明白了…… 酒肉果蔬擺下,衆人紛紛就座,推杯換盞水陸畢陳,大家皆有說有笑。

    唯曹操食之無味飲之如水,他看着喜氣洋洋的一家人。

    如今他有管鮑羊左之交,又有夫妻之情、天倫之樂,為什麼還是打不起精神來呢?不知誰說着說着又提起夏侯惇、曹仁、曹洪在外鄉為官為吏的事,越發惹得曹操郁悶不堪。

    這個時候還是丁沖最好,曹操隻管與他對飲,一句話都用不着說。

     酒席鬧到很晚才散,曹操鑽到丁氏房裡,躺在卧榻之上看妻子織布:“你還不來歇着?” “再織一匹給安民侄兒也做一襲新衣服吧。

    子疾兄弟待咱這麼好,我這當大娘的疼疼侄兒也是應當的。

    ”丁氏揉了揉脖子,停下手裡的活,“我剛才去看妹子了,她都快五個月了你怎麼會瞧不出來呢?” “我大意了。

    ” “大意還是心裡裝着别的事兒?肚子出來你能看不見?” 曹操把被子蒙到頭上:“哎呀,我的大奶奶!你就不能閑一會兒,又是幹活又是操心的。

    ” 丁氏脫着衣服道:“人可千萬不能閑下來,一閑可就懶散了。

    ” 她這話是随口說出來的,可被子裡的曹操卻聽得越發難受,仿佛這話是沖自己來的。

    這一晚他二人還是沒有枕席之歡,曹操陪着她暢想兒子的未來。

     第二天,所有事情都恢複到原樣。

    曹德舉着賬簿算他的賬;丁氏在房裡繼續紡她的布;懷胎的卞氏陪姐姐閑話;環兒和大丫頭則為兩位夫人忙這忙那;樓異又帶着書信踏上行程;卞秉吹起笛子哄各家的幼兒玩;曹昂、曹安民跟着小叔叔曹純去了鄉學,呂昭抱着書簡緊緊相随……又剩他曹孟德一個人啦! 他閑逛了半日,心中仍舊郁悶不堪,所有人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他該做些什麼呢?草草用過午飯,他便騎上大宛馬又回轉茅廬。

    不過曹操沒有直接回去,而是縱馬在鄉間馳騁,直到筋疲力盡天色漸黑才回到空蕩蕩的茅舍。

     “一切安好!這不過是無病呻吟,無病呻吟罷了……”他獨自躺在黑暗的茅屋中,不斷安慰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