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治貪官

關燈
本不當推辭,但是……” “但是什麼?”曹操把臉一拉。

     趙縣令趕忙起身跪倒:“半月之前,朝廷已派黃琬來青州擔任刺史。

    此公乃當年功臣黃瓊之後,又是老太傅陳蕃舉薦之人,因不融于世道被朝廷廢棄二十餘載。

    如今黃巾事起,此人受楊公舉薦再次出仕,就是要來此間考察青州官吏行徑。

    大人召集一郡之官慶賀,傳到他耳朵裡,恐怕對大人不利。

    ” “就因為這個?起來起來……我在濟南他在齊,哪裡管得了這邊的事?再說我父子何等身份,自有辦法處置,不勞趙兄您擔憂。

    ”說着曹操又湊到他耳邊,“我不叫您白辛苦。

    若是此事可以辦妥,我得了他們好處,趙兄您就不必再破費了。

    ” 趙縣令一聽喜不自勝,不花錢就買了好,放着河水怎麼不洗船?趕忙又作揖道:“大人放心,此事交與下官了,一定辦得妥妥當當,滴水不漏。

    ” “嗯,此事若需奔勞,您可與我那家人秦宜祿一同籌措。

    ”說罷曹操神秘地一笑,大聲對外面嚷道,“宜祿,替我送客!” 按照這一番指點,三日後的傍晚,濟南國的縣令們如期而至,紛紛帶着禮物禮金。

    趙縣令俨然一副衆人之首的架勢,不但親手謄寫了禮單,而且還特意把諸人的履曆都書寫了一份交到曹操手裡。

     曹孟德備下酒宴招待衆人,卻發現濟南治下十位縣令隻到了九個,便故作不悅道:“誰沒有到呢?怎麼不給本官面子!” 一個胖乎乎的縣令搶話道:“鄒平縣令劉延沒來。

    此人仗着自己是皇姓恃才傲物,從不把我等放在眼裡呢!” “就是就是,劉延太不像話了。

    ”諸人附和道。

     曹操看看那位胖乎乎的縣令,不禁笑道:“這位老兄,您又是哪一縣的父母官?” 那人憨笑道:“在下曆城縣令。

    ” “曆城是好地方呀,乃本國鐵礦最密之地。

    您通曉司鐵之道嗎?”曹操問道。

     “略知一二吧。

    ”那胖子捋了捋胡子,“就是把鐵煉出來,便宜時就存着,貴了就賣給附近的豪強财主。

    ” 曹操咬牙冷笑道:“您這不是替朝廷司鐵,而是靠鐵礦做買賣。

    ” “下官本就是販私鐵的。

    ” “鹽鐵乃朝廷專屬之物,你不知道幹這營生犯王法嗎?” 那胖子笑道:“大人恐怕不知,皇上修園子動用了太多的鐵,即便是私煉之鐵也在其中。

    下官就為朝廷供了不少好鐵,後來得勾盾令(主管皇家園林之事)宋典舉薦,才任曆城縣令的。

    ” “原來是十常侍舉薦之人,難怪如此。

    我看那履曆未必為準,這裡沒有外人,幾位大人都是以何捷徑為官的,不妨都講來聽聽,曹某日後也好關照。

    ”衆人自報家門,有的是靠宦官舉薦,有的是走鴻都門學士的門子,有依附董太後族人得官,還有的是巴結皇上的乳母而得,唯有菅縣縣令是孝廉出身。

    曹操仔細看了看禮單,對菅縣縣令道:“您破費的也不少啊……既然是孝廉出身,何必如此呢?” 菅縣縣令紅着臉道:“入鄉随俗,入鄉随俗便是,我也不能破了規矩嘛。

    ” “哈哈哈……你倒是能和光同塵。

    ”曹操大笑起來,又看了一眼禮單,“不對啊,你們九個人,為什麼這禮單上隻有七個人呀?” 趙縣令臉都白了:“下官日前已經……” “你的事情我知道,還有誰未曾送禮不在其列?” 隻見最末一張幾案後的人站了起來:“下官未曾孝敬大人。

    ” 曹操看了他一眼,隻見此人個子不高,相貌平平,才二十歲出頭的樣子,問道:“你是台縣縣令張京?” “諾。

    ” “你為什麼沒有為本國相備禮?” “下官已然備好禮物,見到諸位大人所贈之物,不敢再進獻了。

    ” “你贈本官什麼禮物?” 張京猶豫了一會兒,還是從袖中抽出自己的禮單遞上來。

    曹操接過來一看——竹簡十紮。

     曹操一陣冷笑:“你就送本國相十紮竹簡?” 張京咽了口唾沫,搪塞道:“此乃官府行文當用之物,送與上司甚為妥當。

    ” “哼!他們送金送銀送錦緞,你卻隻有竹簡相贈,也忒小觑曹某人了吧。

    ” “恕下官鬥膽直言,”張京猛地一擡頭,“大人乃是侯門子弟,更是朝廷戡亂功臣,不宜因财貨玷污聲名!” “哦?”曹操眼睛一亮,“你好大的口氣呀,教訓起我來了。

    你不也是花錢買的官位嗎?竟沽名釣譽,如此假清高。

    ” 曹操這樣一說,八位縣令紛紛對張京嗤之以鼻。

    張京覺得臉上發燒,跪倒施禮道:“郡将大人,張某雖是花錢買的官,但有心為朝廷效犬馬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