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可以不把基層領導放在眼裡,你這樣下去恐怕沒什麼好處。
” “行啦,你找個涼快地方呆會兒去好不好?找什麼碴兒呀,也就是現在,我脾氣好多了,要放在以前,我非讓你滿地找牙不行。
” “你說什麼?你敢再說一遍?” 袁軍摸起一個大号搬手,慢慢向座艙口爬∶”咱們到外面說話。
” “怎麼着?你還想打人?你等着,我去找指導員,這個兵我帶不了……” 座艙蓋砰的一聲被關上,段鐵柱到連部告狀去了。
袁軍無力地坐下,恨恨地說∶”真他媽的虎落平陽遭犬欺……” 周曉白終于收到鐘躍民的來信,她興奮地直哆嗦,抓住信封就一通猛跑,一直跑到休養區的花園裡,她坐在長椅上手忙腳亂地撕開信封,以緻于把信紙都撕破了,鐘躍民的信很簡單,幹巴巴的,不具任何感情色彩。
曉白∶你好! 我和鄭桐已在陝北安下家來,這裡離毛烏素沙漠很近,因此風沙很大,陝北的山地,都是土質很松散的黃土堆,由于幹旱少雨,每座山包都是一個大灰堆,人走上去,就象走進了散包水泥堆,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我們知青點共有十個人,都是來自海澱區不同的學校,大家以前不認識,現在也沒什麼好聊的,隻有鄭桐還能和我交談。
這裡的農民生活很苦,基本上是靠天吃飯,這裡沒有灌溉渠道,甚至沒有象樣的平地,就更别提梯田了,春天把谷種撒在黃土坡上,剩下的事就是等着下雨,要是二十天内沒有下雨,種子就會旱死,這一年就會顆粒無收,即使最好的豐收年景,糧食也隻夠吃八九個月的,每年青黃不接時,全村人就集體外出讨飯,這已經成了石川村的傳統,我們知青目前的糧食還夠吃一兩個星期的,等糧食吃完,大家就該外出讨飯了,我和鄭桐正在商量,是不是準備些節目,比如樣闆戲什麼的,讨飯時還可以兼賣藝。
鄭桐這小子現在成天琢磨蒙人的招兒,一會兒說要練練吞鐵球,一會兒又想弄點兒汽油練嘴裡噴火,反正是想把當年天橋練把式的歪招兒全拿到陝北來唬弄老鄉。
我曾提議表演硬氣功,弄幾塊糟一點兒的磚頭碼在他頭上練開磚,但被鄭桐堅決拒絕了,直到現在還沒想出什麼更富創造力的主意來。
我現在正和村裡的杜老漢學唱信天遊,這老頭兒肚子裡簡直是個雜貨鋪,一首同樣的歌詞他能唱出不同曲調的七八個版本,老頭兒平時煙袋不離手,抽煙抽得肺氣腫,一喘氣就能聽見肺部呼噜作響,嗓音如同漏氣的風箱,可他那破鑼嗓子唱陝北民歌簡直是一絕,好幾次聽得我眼淚差點兒流下來,那種特有的韻味真是令人難忘,我是迷上信天遊了。
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春播了,看樣子這幾天不會下雨,播下的谷種很有可能被旱死,村裡的常支書正在暗中準備祈雨儀式,因為他是黨員,不能公開參加這類活動。
總之,生活雖然苦一些,但我們很快樂,尤其是每天臨睡時和鄭桐鬥嘴,其樂無窮,這家夥近來嘴皮子越來越好使了。
困了,油燈裡也快沒油了,下次再寫。
祝∶一切順利。
鐘躍民 1969.4.15 就這一封幹巴巴的信,沒有一句問候,也沒有任何感情流露,若是不相幹的人看了,會以為這是兩個男人之間的通信。
不過,周曉白已經很知足了,她看得如醉如癡,時而捧腹大 笑,時而潸然淚下。
陝北農村的貧困程度使她感到震驚,這已經超出她的想象,她無法想象,要是自己處在那種環境裡會怎麼樣。
鐘躍民的信中隻有平談的叙述,絲毫沒有表現出人在苦難中忍受煎熬的心理狀态,她仿佛能看見鐘躍民和鄭桐這兩個活寶在苦中做樂的情景,周曉白很想知道他們的居住環境,他們的主食吃什麼,有沒有萊吃,幹活兒累不累,可這些細節,信上一點兒沒提。
周曉白突然發現,她真是很喜歡鐘躍民,這個家夥身上有種很特殊的氣質,既浪漫又現實,甚至還有幾分無賴,幾分玩世不恭,幾分遊戲人生的生活态度,這家夥簡直是個奇妙的混合物,和他相處,你會感到很快樂。
他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找到好玩的事,而且馬上就興緻勃勃地玩起來,還玩得一本正經,玩得很象那麼回事兒。
一個曾經迷戀柴科夫斯基音樂的人,居然又在窮鄉僻壤迷上了陝北民歌,而他下個月的口糧還不知怎麼解決呢。
周曉白認為,讨飯是一件既痛苦又無奈的事,一個正常人的尊嚴和自信心都将被屈辱所代替,而鐘躍民和鄭桐竟然把讨飯當成了狂歡的節日,還煞有介事地準備街頭賣藝,他們玩得可真開心,真不愧是”玩主”,這就是鐘躍民。
周曉白心中突然湧出一股柔情,她把信仔細裝進貼身襯杉的口袋裡,心裡在想,一定要抽時間給他寫一封長信,但願他别玩得忘乎所以,把自己給忘了。
此時在陝北的石川村知青點,鐘躍民正盤腿坐在土炕上和曹剛下象棋,這是一場賭局,每盤棋的賭注是一個窩頭,鐘躍民已經連輸了兩盤,這笫三盤看來也懸了,他一不留神,被曹剛來了個”馬後炮”,曹剛大喜過望地蹦下土炕:“哈,你哪兒跑?馬後炮,你完了。
” 鐘躍民連忙悔棋:“哎喲,你的馬在這兒?我沒看見,不行、不行,我不走這一步了。
” “又悔棋是不是?不行,咱這可是挂了賭的,你已經欠我三個窩頭了,想賴帳是怎麼着?” 鐘躍民道:“好好好,不賴帳,咱接着來,不就三個窩頭麼?” 曹剛伸出手:“嘿嘿,本店概不賒欠,先把帳清了再說。
” 鐘躍民急哧白臉地說:“一會兒開飯就給你,你急什麼?來,再接着來,我先走了,當頭炮。
” 曹剛搖搖頭道:“不下了,吃完飯再說,要是你這盤再輸了,連晚飯都沒你什麼事了,讓你看着我吃,我也不忍心,到時候心一軟,得,又退你一個窩頭,我不是白赢了?” “我餓着我樂意,你也别心軟,不就扛兩頓麼?小意思,來,接着來。
” 鄭桐走進窯洞說:“躍民,昨天是你做的飯吧?糧食沒了你也不提前打個招呼?” 鐘躍民一拍腦門:“糧食沒啦?哎喲,我想起來了,我給忘了,對不起,對不起,一點兒都沒剩下?還能湊合一頓麼?” 鄭桐沒好氣地:“連他媽一點兒渣兒都沒剩下。
” 曹剛恍然大悟:“我操,我說你小子連輸了三個窩頭怎麼一點兒不着急?鬧了半天是蒙我呢?” 鐘躍民連忙解釋:“誰蒙你誰是孫子,我還真給忘了。
” 鄭桐笑道:“你小子不是要帶隊要飯嗎?走吧,跟村裡老鄉借幾件破棉襖穿上,一人再弄一根打狗棍,要飯歸要飯,這身行頭可不能含糊。
” 鐘躍民搔搔頭皮:“就算去要飯也得明天去呀,今天怎麼過?還一頓晚飯呢,嗯?這味兒真香,誰家做飯呢?” 曹剛說:“那三個女生呗。
” 在知青點的夥房裡,蔣碧雲剛打開熱氣騰騰的蒸鍋,鐘躍民閑逛般溜進來搭讪道:“嗬,真香啊,做什麼呢?” 蔣碧雲眼皮都沒擡:“還能做什麼?窩頭呗。
” 鐘躍民腆着臉道:“能嘗嘗麼?” “不能。
” “别那麼小氣,好歹都是北京海澱的,又是坐一趟火車來的,俗話說得好,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你看我這眼淚都快流下來啦……” “少套磁,有事兒說事兒。
”蔣碧雲幹脆地回答。
鐘躍民不屈不撓地說:“得,不說老鄉,咱們總算是鄰居吧?兩個宿舍挨着,中間不就隔着一堵牆麼?《紅燈記》裡李奶奶那句台詞是怎麼說的?拆了牆咱就是一家人了,鐵梅那句話說得更絕,你猜她怎麼說?她說不拆牆咱也是一家子……” “鐘躍民,你油嘴滑舌說了半天,就是想蹭飯吧?” “别說得那麼難聽,我隻是想借點兒糧食,你看,一個是蹭,一個是借,這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别……”鐘躍民嘟囔着。
蔣碧雲直截了當地拒絕:“不借。
” “要不,算是高利貸吧,借一斤還兩斤,怎麼樣?” “我不稀罕。
” 鐘躍民想發作又忍住,悻悻地走了。
蔣碧雲望着鐘躍民的背影,臉上充滿了輕蔑的表情。
村支書常貴正坐在自家炕桌前吃飯,桌上擺着幾個窩頭,他和老婆孩子每人都端着一個大碗在呼噜呼噜地喝着野菜糊糊。
鐘躍民在外面喊:“常支書在家嗎?” 常貴緊張地小聲說:“快收起來。
” 婆姨飛快地把剩飯收走,常貴這才披着老羊皮襖走出門:“是躍民呀,窯裡坐。
” 鐘躍民走進窯洞,常貴按照村裡的習慣用語寒喧道:“吃了麼?” “沒有,常支書,你吃了麼?” 常貴顯出一副無奈的樣子:“吃啥麼?我家斷頓啦。
” 鐘躍民似乎沒有料到,他愣了一下,欲言又止,他仔細地審視着常貴,常貴也若無其事地眯起小眼睛和鐘躍民對視。
鐘躍民忽然笑了:“既是這樣,那我就什麼也别說啦,常支書,明天我們去讨飯,村裡還有誰一起去?” 常貴蹲在炕前,裝滿一煙鍋煙葉點上火說:“把老弱病殘都帶上,這是規矩。
” 鐘躍民用哀求的口吻說:“常支書,我們今天就有點兒過不去了,村裡能先借我們點兒糧食麼?讓我們把今天先過去。
” 常貴不為所動:“哪還有糧食?咱村的人餓上一兩天是常事,這不算啥,習慣了就好啦。
” 鐘躍民隻好站起來告辭,他走到門口又站住,轉過身來:“支書,咱村沒來過日本鬼子吧?抗日戰争時,日本人沒過黃河嘛,咱村到哪兒學的這套堅壁清野的功夫?” 常貴裝糊塗:“你這娃說啥?” “沒說啥,支書,你歇着,我走了。
” 鐘躍民沒想到糧荒來得這樣快,也沒想到一旦糧食沒了,後果會如此嚴重。
自從中午發現口糧已經用光,一直到晚上睡覺,男知青們四處借糧,竟沒有借到一粒糧食,大夥生生餓了兩頓飯。
鐘躍民明白,這裡的農民已經是被餓怕了,他們把糧食看得比命還重要,你朝他借老婆也比借糧好開口。
再說有些農民家裡肯定也是早已斷頓了,既然鐘躍民曾經大包大攬地答應過支書,要帶隊去讨飯,那村民們就老老實實地等着。
鐘躍民以前一直認為凡事都一樣,車到山前必有路。
卻沒想到現在居然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 “行啦,你找個涼快地方呆會兒去好不好?找什麼碴兒呀,也就是現在,我脾氣好多了,要放在以前,我非讓你滿地找牙不行。
” “你說什麼?你敢再說一遍?” 袁軍摸起一個大号搬手,慢慢向座艙口爬∶”咱們到外面說話。
” “怎麼着?你還想打人?你等着,我去找指導員,這個兵我帶不了……” 座艙蓋砰的一聲被關上,段鐵柱到連部告狀去了。
袁軍無力地坐下,恨恨地說∶”真他媽的虎落平陽遭犬欺……” 周曉白終于收到鐘躍民的來信,她興奮地直哆嗦,抓住信封就一通猛跑,一直跑到休養區的花園裡,她坐在長椅上手忙腳亂地撕開信封,以緻于把信紙都撕破了,鐘躍民的信很簡單,幹巴巴的,不具任何感情色彩。
曉白∶你好! 我和鄭桐已在陝北安下家來,這裡離毛烏素沙漠很近,因此風沙很大,陝北的山地,都是土質很松散的黃土堆,由于幹旱少雨,每座山包都是一個大灰堆,人走上去,就象走進了散包水泥堆,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我們知青點共有十個人,都是來自海澱區不同的學校,大家以前不認識,現在也沒什麼好聊的,隻有鄭桐還能和我交談。
這裡的農民生活很苦,基本上是靠天吃飯,這裡沒有灌溉渠道,甚至沒有象樣的平地,就更别提梯田了,春天把谷種撒在黃土坡上,剩下的事就是等着下雨,要是二十天内沒有下雨,種子就會旱死,這一年就會顆粒無收,即使最好的豐收年景,糧食也隻夠吃八九個月的,每年青黃不接時,全村人就集體外出讨飯,這已經成了石川村的傳統,我們知青目前的糧食還夠吃一兩個星期的,等糧食吃完,大家就該外出讨飯了,我和鄭桐正在商量,是不是準備些節目,比如樣闆戲什麼的,讨飯時還可以兼賣藝。
鄭桐這小子現在成天琢磨蒙人的招兒,一會兒說要練練吞鐵球,一會兒又想弄點兒汽油練嘴裡噴火,反正是想把當年天橋練把式的歪招兒全拿到陝北來唬弄老鄉。
我曾提議表演硬氣功,弄幾塊糟一點兒的磚頭碼在他頭上練開磚,但被鄭桐堅決拒絕了,直到現在還沒想出什麼更富創造力的主意來。
我現在正和村裡的杜老漢學唱信天遊,這老頭兒肚子裡簡直是個雜貨鋪,一首同樣的歌詞他能唱出不同曲調的七八個版本,老頭兒平時煙袋不離手,抽煙抽得肺氣腫,一喘氣就能聽見肺部呼噜作響,嗓音如同漏氣的風箱,可他那破鑼嗓子唱陝北民歌簡直是一絕,好幾次聽得我眼淚差點兒流下來,那種特有的韻味真是令人難忘,我是迷上信天遊了。
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春播了,看樣子這幾天不會下雨,播下的谷種很有可能被旱死,村裡的常支書正在暗中準備祈雨儀式,因為他是黨員,不能公開參加這類活動。
總之,生活雖然苦一些,但我們很快樂,尤其是每天臨睡時和鄭桐鬥嘴,其樂無窮,這家夥近來嘴皮子越來越好使了。
困了,油燈裡也快沒油了,下次再寫。
祝∶一切順利。
鐘躍民 1969.4.15 就這一封幹巴巴的信,沒有一句問候,也沒有任何感情流露,若是不相幹的人看了,會以為這是兩個男人之間的通信。
不過,周曉白已經很知足了,她看得如醉如癡,時而捧腹大 笑,時而潸然淚下。
陝北農村的貧困程度使她感到震驚,這已經超出她的想象,她無法想象,要是自己處在那種環境裡會怎麼樣。
鐘躍民的信中隻有平談的叙述,絲毫沒有表現出人在苦難中忍受煎熬的心理狀态,她仿佛能看見鐘躍民和鄭桐這兩個活寶在苦中做樂的情景,周曉白很想知道他們的居住環境,他們的主食吃什麼,有沒有萊吃,幹活兒累不累,可這些細節,信上一點兒沒提。
周曉白突然發現,她真是很喜歡鐘躍民,這個家夥身上有種很特殊的氣質,既浪漫又現實,甚至還有幾分無賴,幾分玩世不恭,幾分遊戲人生的生活态度,這家夥簡直是個奇妙的混合物,和他相處,你會感到很快樂。
他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找到好玩的事,而且馬上就興緻勃勃地玩起來,還玩得一本正經,玩得很象那麼回事兒。
一個曾經迷戀柴科夫斯基音樂的人,居然又在窮鄉僻壤迷上了陝北民歌,而他下個月的口糧還不知怎麼解決呢。
周曉白認為,讨飯是一件既痛苦又無奈的事,一個正常人的尊嚴和自信心都将被屈辱所代替,而鐘躍民和鄭桐竟然把讨飯當成了狂歡的節日,還煞有介事地準備街頭賣藝,他們玩得可真開心,真不愧是”玩主”,這就是鐘躍民。
周曉白心中突然湧出一股柔情,她把信仔細裝進貼身襯杉的口袋裡,心裡在想,一定要抽時間給他寫一封長信,但願他别玩得忘乎所以,把自己給忘了。
此時在陝北的石川村知青點,鐘躍民正盤腿坐在土炕上和曹剛下象棋,這是一場賭局,每盤棋的賭注是一個窩頭,鐘躍民已經連輸了兩盤,這笫三盤看來也懸了,他一不留神,被曹剛來了個”馬後炮”,曹剛大喜過望地蹦下土炕:“哈,你哪兒跑?馬後炮,你完了。
” 鐘躍民連忙悔棋:“哎喲,你的馬在這兒?我沒看見,不行、不行,我不走這一步了。
” “又悔棋是不是?不行,咱這可是挂了賭的,你已經欠我三個窩頭了,想賴帳是怎麼着?” 鐘躍民道:“好好好,不賴帳,咱接着來,不就三個窩頭麼?” 曹剛伸出手:“嘿嘿,本店概不賒欠,先把帳清了再說。
” 鐘躍民急哧白臉地說:“一會兒開飯就給你,你急什麼?來,再接着來,我先走了,當頭炮。
” 曹剛搖搖頭道:“不下了,吃完飯再說,要是你這盤再輸了,連晚飯都沒你什麼事了,讓你看着我吃,我也不忍心,到時候心一軟,得,又退你一個窩頭,我不是白赢了?” “我餓着我樂意,你也别心軟,不就扛兩頓麼?小意思,來,接着來。
” 鄭桐走進窯洞說:“躍民,昨天是你做的飯吧?糧食沒了你也不提前打個招呼?” 鐘躍民一拍腦門:“糧食沒啦?哎喲,我想起來了,我給忘了,對不起,對不起,一點兒都沒剩下?還能湊合一頓麼?” 鄭桐沒好氣地:“連他媽一點兒渣兒都沒剩下。
” 曹剛恍然大悟:“我操,我說你小子連輸了三個窩頭怎麼一點兒不着急?鬧了半天是蒙我呢?” 鐘躍民連忙解釋:“誰蒙你誰是孫子,我還真給忘了。
” 鄭桐笑道:“你小子不是要帶隊要飯嗎?走吧,跟村裡老鄉借幾件破棉襖穿上,一人再弄一根打狗棍,要飯歸要飯,這身行頭可不能含糊。
” 鐘躍民搔搔頭皮:“就算去要飯也得明天去呀,今天怎麼過?還一頓晚飯呢,嗯?這味兒真香,誰家做飯呢?” 曹剛說:“那三個女生呗。
” 在知青點的夥房裡,蔣碧雲剛打開熱氣騰騰的蒸鍋,鐘躍民閑逛般溜進來搭讪道:“嗬,真香啊,做什麼呢?” 蔣碧雲眼皮都沒擡:“還能做什麼?窩頭呗。
” 鐘躍民腆着臉道:“能嘗嘗麼?” “不能。
” “别那麼小氣,好歹都是北京海澱的,又是坐一趟火車來的,俗話說得好,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你看我這眼淚都快流下來啦……” “少套磁,有事兒說事兒。
”蔣碧雲幹脆地回答。
鐘躍民不屈不撓地說:“得,不說老鄉,咱們總算是鄰居吧?兩個宿舍挨着,中間不就隔着一堵牆麼?《紅燈記》裡李奶奶那句台詞是怎麼說的?拆了牆咱就是一家人了,鐵梅那句話說得更絕,你猜她怎麼說?她說不拆牆咱也是一家子……” “鐘躍民,你油嘴滑舌說了半天,就是想蹭飯吧?” “别說得那麼難聽,我隻是想借點兒糧食,你看,一個是蹭,一個是借,這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别……”鐘躍民嘟囔着。
蔣碧雲直截了當地拒絕:“不借。
” “要不,算是高利貸吧,借一斤還兩斤,怎麼樣?” “我不稀罕。
” 鐘躍民想發作又忍住,悻悻地走了。
蔣碧雲望着鐘躍民的背影,臉上充滿了輕蔑的表情。
村支書常貴正坐在自家炕桌前吃飯,桌上擺着幾個窩頭,他和老婆孩子每人都端着一個大碗在呼噜呼噜地喝着野菜糊糊。
鐘躍民在外面喊:“常支書在家嗎?” 常貴緊張地小聲說:“快收起來。
” 婆姨飛快地把剩飯收走,常貴這才披着老羊皮襖走出門:“是躍民呀,窯裡坐。
” 鐘躍民走進窯洞,常貴按照村裡的習慣用語寒喧道:“吃了麼?” “沒有,常支書,你吃了麼?” 常貴顯出一副無奈的樣子:“吃啥麼?我家斷頓啦。
” 鐘躍民似乎沒有料到,他愣了一下,欲言又止,他仔細地審視着常貴,常貴也若無其事地眯起小眼睛和鐘躍民對視。
鐘躍民忽然笑了:“既是這樣,那我就什麼也别說啦,常支書,明天我們去讨飯,村裡還有誰一起去?” 常貴蹲在炕前,裝滿一煙鍋煙葉點上火說:“把老弱病殘都帶上,這是規矩。
” 鐘躍民用哀求的口吻說:“常支書,我們今天就有點兒過不去了,村裡能先借我們點兒糧食麼?讓我們把今天先過去。
” 常貴不為所動:“哪還有糧食?咱村的人餓上一兩天是常事,這不算啥,習慣了就好啦。
” 鐘躍民隻好站起來告辭,他走到門口又站住,轉過身來:“支書,咱村沒來過日本鬼子吧?抗日戰争時,日本人沒過黃河嘛,咱村到哪兒學的這套堅壁清野的功夫?” 常貴裝糊塗:“你這娃說啥?” “沒說啥,支書,你歇着,我走了。
” 鐘躍民沒想到糧荒來得這樣快,也沒想到一旦糧食沒了,後果會如此嚴重。
自從中午發現口糧已經用光,一直到晚上睡覺,男知青們四處借糧,竟沒有借到一粒糧食,大夥生生餓了兩頓飯。
鐘躍民明白,這裡的農民已經是被餓怕了,他們把糧食看得比命還重要,你朝他借老婆也比借糧好開口。
再說有些農民家裡肯定也是早已斷頓了,既然鐘躍民曾經大包大攬地答應過支書,要帶隊去讨飯,那村民們就老老實實地等着。
鐘躍民以前一直認為凡事都一樣,車到山前必有路。
卻沒想到現在居然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