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相貌英俊,身材适中,穿着一身洗得發白的黃軍裝,皮帶上挂着一把名貴的象牙柄左輪手槍。
姚萍當時有些蒙了,她言不達意地問∶”您有事嗎?” 鐘山嶽說∶”我們已經把錦州圍得象鐵桶一樣,總攻快要開始了,要是我們解放了錦州,我就回來娶你,你等着我。
”他說完就竄上了戰馬,頭也不回地揚鞭而去。
姚萍愣在那裡足有半個時辰沒緩過勁兒來。
鐘山嶽和姚萍結婚後,鐘山嶽問姚萍∶”當時有這麼多人追求你,你怎麼就單單看上了我?” 姚萍反問道∶”不是你說的叫我等你嗎?” 姚萍命薄,她1952年生下鐘躍民後,就因子宮肌瘤切除了子宮,因此,鐘躍民注定不會有弟弟妹妹了。
鐘躍民十歲那年,姚萍患肝癌去世。
鐘山嶽從此沒有再娶,這倒不是他不想再成家,而是沒有合适的,加之工作繁忙,實在是顧不上。
鐘山嶽性格複雜,他早年是個浪漫的文學青年,喜歡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喜歡新詩,有時也寫上幾首,内容無非是風花雪夜,小橋流水之類的傷感愛情,多年以後,他意外地在一張三十年代的小報上發現自已當年的小詩,差點兒酸倒了牙。
大半輩子的戎馬生涯使他從一介書生變成了一個從外貌到語言都很粗犷的漢子,難怪當年姚萍對他一見傾心。
鐘山嶽和兒子鐘躍民關系不大好,這父子倆太相象了,遺傳基因的神秘作用使鐘躍民從小就不大安份,而鐘山嶽象世間所有的父親一樣,早忘記了自己兒時的調皮搗蛋,對兒子的行為通常是采用觸及皮肉的教育方式,父子倆的關系曾一度很緊張。
不過,自從鐘山嶽被隔離審查,父子倆的關系倒好了很多,來探視父親的權利還是鐘躍民硬跟革委會的人鬧才争取來得。
鐘躍民走進關押父親的房間,見鐘山嶽正在寫交待材料,他把一些換洗衣服和牙膏肥皂遞給父親說∶”爸,您還好吧?” 鐘山嶽哼了一聲∶”放心吧,我一時還死不了。
” 鐘躍民信口開河地說∶”爸,我都替您冤得慌,您革命了一輩子,越混越不行,最後混得讓個科長給關起來了,早知道這樣,您當初還不如投國民黨去呢,。
” 鐘山嶽火了,他一拍桌子∶”躍民,你又胡說八道,這是什麼地方?怎麼嘴上沒個把門的?再胡說你就給我滾。
” “老爸,我滾了誰給您送衣服?您還沒過河呢怎麼就拆起橋來啦?”鐘躍民才不怕父親拍桌子。
父親緩和了口氣:“躍民呀,你不要總是發牢騷,也不要有抵觸情緒,我這輩子經曆的事多了,十七歲參加紅軍,大大小小的仗也打了上百場,能活到今天已經是賺了,象現在這種隔離審查,我在四二年延安整風的時候就經曆過,我相信黨和人民會把我的問題搞清楚的,我們應該相信黨。
” 鐘躍民玩世不恭地說∶”爸,昨天我用撲克給您算了一卦,卦上說您這輩子命犯小人,您走到哪兒,小人就跟到哪兒,躲都躲不開,您相信誰也不如信自己,信兒子,我看這樣得了,咱不跟他們玩了,反正這兒也不是監獄,想走拔腿就走,就那幾個看守也就是個擺設,我帶幾個朋友就把他們收拾了,您先到外地沒倒台的老戰友那兒躲一段時間,過了這段風頭再說。
” 鐘山嶽苦笑着∶”你在說夢話吧?我能躲到哪兒去?問題不解決,連老戰友都不敢收留你,别胡說了,你是不是沒錢了?我這裡還有五塊錢,你拿去。
” 鐘躍民驚訝地問∶”哪來的錢?您每月才發十二塊生活費,比我還少三塊。
” “我省出來的,這裡花不着錢。
” 鐘躍民忽然發現父親抽的煙變成了一種極簡陋包裝的經濟煙,這種煙是當時最便宜的,每包隻有九分錢,他記得父親以前抽煙的檔次不低,不是中華就是牡丹。
他的鼻子一酸,差點兒流下淚來∶”爸,這錢我不要,您留着買幾包好煙,經濟煙太毀身體了。
” 看着兒子懂事了,鐘山嶽很欣慰:“兒子,長征的時候我還抽過樹葉子呢,人這一輩子總要趕上些溝溝坎坎,這沒什麼,有時一咬牙就挺過去了,四一年反掃蕩,我帶一個連被鬼子包圍,硬是打了三天三夜,一百多号人最後隻剩下七八個,我們每人懷裡揣了一顆手榴彈,隻等着鬼子再沖上來就拉火,當時誰也沒打算活下來,可撐到最後一刻,就來了援兵。
兒子,無論什麼時候,再困難也要咬牙挺住,不為别的,就因為咱們是男人啊。
” 鐘躍民玩世不恭地哼了一聲:“爸,咬牙也得有個限度,總不能一咬牙就是幾十年……” 天橋劇場位于北京宣武區北緯路的東口,毗鄰大名鼎鼎的天橋。
這一地區的房屋破舊低矮。
1949年以前,這裡是北平最熱鬧的地方,也是京城下層老百姓的娛樂場所。
1949年以後,這個地區逐漸衰敗,江湖藝人們改行的改行,老的老,死的死,當年聞名遐迩的”天橋八怪”,也隻剩下撂跤的寶三兒、變戲法兒的劉半仙。
天橋的壽終正寝是在1966年的”紅八月”,紅衛兵的崛起使寶三兒,劉半仙等天橋遺老吓得卷了鋪蓋卷,熱鬧了百十年的天橋終于變得冷冷清清。
天橋的熱鬧雖然不複存在,但在這一地區居住的居民成份卻并沒有改變,這裡遠離工廠區,産業工人很少,居民多是引車賣漿者流,在鐘躍民等人的眼裡,這裡相當于敵占區,平時若是沒有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他們絕不會來這兒。
北京的軍隊大院多集中于海澱區,機關大院多集中于東西城,屬宣武區和崇文區最破爛,以宣武區為例,天橋向西是南橫街,南橫街以北是菜市口、達智橋。
菜市口以西的廣内、廣外大街幾乎無一例外的是平民居住區。
在鐘躍民等人的眼裡,那些在天橋、達智橋破爛的街頭和胡同裡閑逛的青少年們,都是些流氓團夥。
這些人缺乏教養,心毒手狠,以無知為榮耀。
在平民子弟們的眼裡,幹部子弟成天牛逼哄哄的,倚仗着爹媽的勢力胡作非為,整個一群少爺胚子,打架缺乏單打獨鬥的膽量和技巧,他們最喜歡一擁而上,最好是一大幫打一個,徒手打不過就動家夥。
他們對幹部子弟一律稱為”老兵”,就是老紅衛兵的意思,因為早期的紅衛兵幾乎清一色是幹部子弟。
如果你站在1968年北京的街頭,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分辨出這兩類出身不同的青少年。
他們的區别在于舉止和氣質,還有說話的腔調,胡同裡長大的孩子都說得一口純正的北京話,喜歡帶兒音,而大院裡長大的孩子則一口标準的普通話。
從衣着上看,”老兵”們喜歡穿軍裝,解放軍部隊不同時期發的軍裝都屬于時髦服裝,年齡稍大些的孩子穿件洗得發白的人字紋布的黃軍裝,肩膀上還留着佩肩章用的兩個小孔,顯得既樸素又時髦,不顯山露水。
年齡小些又喜歡張揚的孩子,便從箱子底翻出老爹的毛料軍裝穿上。
1955年部隊授銜時,校官以上的軍官配發的衣着是很講究的,冬裝有呢子和馬褲呢面料,夏裝有柞蠶絲面料。
将軍們的軍服就更講究了,同是呢子軍裝,将軍服的面料要高出校官服面料一個等級。
他們還配發了水獺皮的帽子和毛哔叽的風衣。
于是各種面料的軍裝便成了時髦貨,就連和軍禮服一起配發的小牛皮松緊口高腰皮靴,也成了頂尖級俏貨,俗稱”将校靴”。
幹部子弟們大概是希望用這種方式表現父輩的級别。
卻沒料到平民子弟也認可了這種時尚,沒有軍裝穿沒有關系,隻要你有搶劫的膽量,沒有什麼東西是弄不來的。
所以,要是你在1968年北京的街頭發現一個頭戴水獺皮将軍帽的青年,你可千萬别以為他就是個中将的兒子,他父親是個鐘表匠也說不定。
這麼說吧,要是你在1968年的某一天,穿一身将校呢軍裝單身出門,如果你不是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那麼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不等你走出兩公裡,就會被扒得隻剩下褲衩背心,要是這位裡面沒穿褲衩,那就活該你倒黴,光着屁股回家吧。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大院裡的孩子,還是胡同裡的孩子,則又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安份守己的,一種是喜歡在街頭鬧事的,這類人被稱為”玩主”。
多年以後,有個作家還以此為名寫了個中篇小說,最後又拍成電影。
令人遺憾的是,影片中飾演玩主的幾位當紅明星隻演出了當年玩主的玩世不恭,卻沒表現出玩主們鬥毆時的兇狠和驕橫。
如此說來,鐘躍民一夥在1968年是當之無愧的玩主。
天橋劇場售票處的台階上零亂地碼放着一些磚頭,磚頭一塊挨一塊排成一條蜿蜒曲折的長隊,這些磚頭代表排隊人所占的位置。
售票處附近到處是成群結夥的青年,脖子上挂着軍用挎包,雙手插在褲兜裡,放肆地打量着每一個過路的人。
這些青年都有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和别人對視的時候,目光中充滿着挑釁和不屑。
鐘躍民一夥七八個人也站在路邊,天兒太冷,他們之中不斷有人在跺腳取暖,往手上哈着熱氣。
一個中等身材,粗粗壯壯的男青年走了過來,他面相兇惡,走路端着雙肩,呈八字步,一步一晃。
鐘躍民一見,連忙迎上去,摘掉皮手套和他客氣地握手,這就是鐘躍民的小學同學李奎勇。
鐘躍民扭頭将袁軍、鄭桐等人介紹給李奎勇。
袁軍傲慢地戴着皮手套和李奎勇握手,李奎勇微微皺了一下眉,他的目光和袁軍挑釁的目光相遇了。
“你就叫李奎勇?老聽躍民提起你,我耳朵都磨起老繭喽。
”袁軍冷冷道。
李奎勇面無表情地問∶”哦,他都說我什麼?” “說你從小就練摔跤打拳,那句話該怎麼說來着?噢,拳打天下好漢,腳踢五路英雄,你有這麼厲害麼?” “沒這麼邪唬,不過嘛……象你這樣的三五個我還能對付。
” 袁軍冷笑道:“菜刀你能對付嗎?” 李奎勇突然伸手摘下袁軍頭上的呢軍帽,用手拈拈,又扣回袁軍頭上:“你這将校呢帽子也太舊了,都快磨破了,回頭我給你換頂新的,我那兒還存着一打呢。
” 袁軍暴怒地将手伸進挎包:“我剁了你丫的……” 李奎勇一把按住他的手:“小子,你活膩了?你敢動一下我弄死你。
” 鐘躍民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奎勇、袁軍,你們倆兒要是互相看着不順眼,改日約個地方單練,誰把誰廢了那算本事,可今天你們都是沖我面子來的,當着我面兒動手就不夠意思了吧?” 李奎勇陰沉着臉松開手:“好吧,今天我給躍民一個面子,小子,你記住了,你欠我兩顆門牙。
” 袁軍冷笑着不服氣:“你也記好,你欠我一條胳膊,想着點兒還。
” 遠處傳來一片自行車的轉鈴聲,一夥穿黃呢子軍大衣的青年騎着自行車飛馳而來,他們 旁若無人地支好自行車,拎着彈簧鎖走上售票處的台階,低頭看看那些代表排隊人的磚頭,輕蔑地相視而笑。
姚萍當時有些蒙了,她言不達意地問∶”您有事嗎?” 鐘山嶽說∶”我們已經把錦州圍得象鐵桶一樣,總攻快要開始了,要是我們解放了錦州,我就回來娶你,你等着我。
”他說完就竄上了戰馬,頭也不回地揚鞭而去。
姚萍愣在那裡足有半個時辰沒緩過勁兒來。
鐘山嶽和姚萍結婚後,鐘山嶽問姚萍∶”當時有這麼多人追求你,你怎麼就單單看上了我?” 姚萍反問道∶”不是你說的叫我等你嗎?” 姚萍命薄,她1952年生下鐘躍民後,就因子宮肌瘤切除了子宮,因此,鐘躍民注定不會有弟弟妹妹了。
鐘躍民十歲那年,姚萍患肝癌去世。
鐘山嶽從此沒有再娶,這倒不是他不想再成家,而是沒有合适的,加之工作繁忙,實在是顧不上。
鐘山嶽性格複雜,他早年是個浪漫的文學青年,喜歡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喜歡新詩,有時也寫上幾首,内容無非是風花雪夜,小橋流水之類的傷感愛情,多年以後,他意外地在一張三十年代的小報上發現自已當年的小詩,差點兒酸倒了牙。
大半輩子的戎馬生涯使他從一介書生變成了一個從外貌到語言都很粗犷的漢子,難怪當年姚萍對他一見傾心。
鐘山嶽和兒子鐘躍民關系不大好,這父子倆太相象了,遺傳基因的神秘作用使鐘躍民從小就不大安份,而鐘山嶽象世間所有的父親一樣,早忘記了自己兒時的調皮搗蛋,對兒子的行為通常是采用觸及皮肉的教育方式,父子倆的關系曾一度很緊張。
不過,自從鐘山嶽被隔離審查,父子倆的關系倒好了很多,來探視父親的權利還是鐘躍民硬跟革委會的人鬧才争取來得。
鐘躍民走進關押父親的房間,見鐘山嶽正在寫交待材料,他把一些換洗衣服和牙膏肥皂遞給父親說∶”爸,您還好吧?” 鐘山嶽哼了一聲∶”放心吧,我一時還死不了。
” 鐘躍民信口開河地說∶”爸,我都替您冤得慌,您革命了一輩子,越混越不行,最後混得讓個科長給關起來了,早知道這樣,您當初還不如投國民黨去呢,。
” 鐘山嶽火了,他一拍桌子∶”躍民,你又胡說八道,這是什麼地方?怎麼嘴上沒個把門的?再胡說你就給我滾。
” “老爸,我滾了誰給您送衣服?您還沒過河呢怎麼就拆起橋來啦?”鐘躍民才不怕父親拍桌子。
父親緩和了口氣:“躍民呀,你不要總是發牢騷,也不要有抵觸情緒,我這輩子經曆的事多了,十七歲參加紅軍,大大小小的仗也打了上百場,能活到今天已經是賺了,象現在這種隔離審查,我在四二年延安整風的時候就經曆過,我相信黨和人民會把我的問題搞清楚的,我們應該相信黨。
” 鐘躍民玩世不恭地說∶”爸,昨天我用撲克給您算了一卦,卦上說您這輩子命犯小人,您走到哪兒,小人就跟到哪兒,躲都躲不開,您相信誰也不如信自己,信兒子,我看這樣得了,咱不跟他們玩了,反正這兒也不是監獄,想走拔腿就走,就那幾個看守也就是個擺設,我帶幾個朋友就把他們收拾了,您先到外地沒倒台的老戰友那兒躲一段時間,過了這段風頭再說。
” 鐘山嶽苦笑着∶”你在說夢話吧?我能躲到哪兒去?問題不解決,連老戰友都不敢收留你,别胡說了,你是不是沒錢了?我這裡還有五塊錢,你拿去。
” 鐘躍民驚訝地問∶”哪來的錢?您每月才發十二塊生活費,比我還少三塊。
” “我省出來的,這裡花不着錢。
” 鐘躍民忽然發現父親抽的煙變成了一種極簡陋包裝的經濟煙,這種煙是當時最便宜的,每包隻有九分錢,他記得父親以前抽煙的檔次不低,不是中華就是牡丹。
他的鼻子一酸,差點兒流下淚來∶”爸,這錢我不要,您留着買幾包好煙,經濟煙太毀身體了。
” 看着兒子懂事了,鐘山嶽很欣慰:“兒子,長征的時候我還抽過樹葉子呢,人這一輩子總要趕上些溝溝坎坎,這沒什麼,有時一咬牙就挺過去了,四一年反掃蕩,我帶一個連被鬼子包圍,硬是打了三天三夜,一百多号人最後隻剩下七八個,我們每人懷裡揣了一顆手榴彈,隻等着鬼子再沖上來就拉火,當時誰也沒打算活下來,可撐到最後一刻,就來了援兵。
兒子,無論什麼時候,再困難也要咬牙挺住,不為别的,就因為咱們是男人啊。
” 鐘躍民玩世不恭地哼了一聲:“爸,咬牙也得有個限度,總不能一咬牙就是幾十年……” 天橋劇場位于北京宣武區北緯路的東口,毗鄰大名鼎鼎的天橋。
這一地區的房屋破舊低矮。
1949年以前,這裡是北平最熱鬧的地方,也是京城下層老百姓的娛樂場所。
1949年以後,這個地區逐漸衰敗,江湖藝人們改行的改行,老的老,死的死,當年聞名遐迩的”天橋八怪”,也隻剩下撂跤的寶三兒、變戲法兒的劉半仙。
天橋的壽終正寝是在1966年的”紅八月”,紅衛兵的崛起使寶三兒,劉半仙等天橋遺老吓得卷了鋪蓋卷,熱鬧了百十年的天橋終于變得冷冷清清。
天橋的熱鬧雖然不複存在,但在這一地區居住的居民成份卻并沒有改變,這裡遠離工廠區,産業工人很少,居民多是引車賣漿者流,在鐘躍民等人的眼裡,這裡相當于敵占區,平時若是沒有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他們絕不會來這兒。
北京的軍隊大院多集中于海澱區,機關大院多集中于東西城,屬宣武區和崇文區最破爛,以宣武區為例,天橋向西是南橫街,南橫街以北是菜市口、達智橋。
菜市口以西的廣内、廣外大街幾乎無一例外的是平民居住區。
在鐘躍民等人的眼裡,那些在天橋、達智橋破爛的街頭和胡同裡閑逛的青少年們,都是些流氓團夥。
這些人缺乏教養,心毒手狠,以無知為榮耀。
在平民子弟們的眼裡,幹部子弟成天牛逼哄哄的,倚仗着爹媽的勢力胡作非為,整個一群少爺胚子,打架缺乏單打獨鬥的膽量和技巧,他們最喜歡一擁而上,最好是一大幫打一個,徒手打不過就動家夥。
他們對幹部子弟一律稱為”老兵”,就是老紅衛兵的意思,因為早期的紅衛兵幾乎清一色是幹部子弟。
如果你站在1968年北京的街頭,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分辨出這兩類出身不同的青少年。
他們的區别在于舉止和氣質,還有說話的腔調,胡同裡長大的孩子都說得一口純正的北京話,喜歡帶兒音,而大院裡長大的孩子則一口标準的普通話。
從衣着上看,”老兵”們喜歡穿軍裝,解放軍部隊不同時期發的軍裝都屬于時髦服裝,年齡稍大些的孩子穿件洗得發白的人字紋布的黃軍裝,肩膀上還留着佩肩章用的兩個小孔,顯得既樸素又時髦,不顯山露水。
年齡小些又喜歡張揚的孩子,便從箱子底翻出老爹的毛料軍裝穿上。
1955年部隊授銜時,校官以上的軍官配發的衣着是很講究的,冬裝有呢子和馬褲呢面料,夏裝有柞蠶絲面料。
将軍們的軍服就更講究了,同是呢子軍裝,将軍服的面料要高出校官服面料一個等級。
他們還配發了水獺皮的帽子和毛哔叽的風衣。
于是各種面料的軍裝便成了時髦貨,就連和軍禮服一起配發的小牛皮松緊口高腰皮靴,也成了頂尖級俏貨,俗稱”将校靴”。
幹部子弟們大概是希望用這種方式表現父輩的級别。
卻沒料到平民子弟也認可了這種時尚,沒有軍裝穿沒有關系,隻要你有搶劫的膽量,沒有什麼東西是弄不來的。
所以,要是你在1968年北京的街頭發現一個頭戴水獺皮将軍帽的青年,你可千萬别以為他就是個中将的兒子,他父親是個鐘表匠也說不定。
這麼說吧,要是你在1968年的某一天,穿一身将校呢軍裝單身出門,如果你不是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那麼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不等你走出兩公裡,就會被扒得隻剩下褲衩背心,要是這位裡面沒穿褲衩,那就活該你倒黴,光着屁股回家吧。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大院裡的孩子,還是胡同裡的孩子,則又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安份守己的,一種是喜歡在街頭鬧事的,這類人被稱為”玩主”。
多年以後,有個作家還以此為名寫了個中篇小說,最後又拍成電影。
令人遺憾的是,影片中飾演玩主的幾位當紅明星隻演出了當年玩主的玩世不恭,卻沒表現出玩主們鬥毆時的兇狠和驕橫。
如此說來,鐘躍民一夥在1968年是當之無愧的玩主。
天橋劇場售票處的台階上零亂地碼放着一些磚頭,磚頭一塊挨一塊排成一條蜿蜒曲折的長隊,這些磚頭代表排隊人所占的位置。
售票處附近到處是成群結夥的青年,脖子上挂着軍用挎包,雙手插在褲兜裡,放肆地打量着每一個過路的人。
這些青年都有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和别人對視的時候,目光中充滿着挑釁和不屑。
鐘躍民一夥七八個人也站在路邊,天兒太冷,他們之中不斷有人在跺腳取暖,往手上哈着熱氣。
一個中等身材,粗粗壯壯的男青年走了過來,他面相兇惡,走路端着雙肩,呈八字步,一步一晃。
鐘躍民一見,連忙迎上去,摘掉皮手套和他客氣地握手,這就是鐘躍民的小學同學李奎勇。
鐘躍民扭頭将袁軍、鄭桐等人介紹給李奎勇。
袁軍傲慢地戴着皮手套和李奎勇握手,李奎勇微微皺了一下眉,他的目光和袁軍挑釁的目光相遇了。
“你就叫李奎勇?老聽躍民提起你,我耳朵都磨起老繭喽。
”袁軍冷冷道。
李奎勇面無表情地問∶”哦,他都說我什麼?” “說你從小就練摔跤打拳,那句話該怎麼說來着?噢,拳打天下好漢,腳踢五路英雄,你有這麼厲害麼?” “沒這麼邪唬,不過嘛……象你這樣的三五個我還能對付。
” 袁軍冷笑道:“菜刀你能對付嗎?” 李奎勇突然伸手摘下袁軍頭上的呢軍帽,用手拈拈,又扣回袁軍頭上:“你這将校呢帽子也太舊了,都快磨破了,回頭我給你換頂新的,我那兒還存着一打呢。
” 袁軍暴怒地将手伸進挎包:“我剁了你丫的……” 李奎勇一把按住他的手:“小子,你活膩了?你敢動一下我弄死你。
” 鐘躍民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奎勇、袁軍,你們倆兒要是互相看着不順眼,改日約個地方單練,誰把誰廢了那算本事,可今天你們都是沖我面子來的,當着我面兒動手就不夠意思了吧?” 李奎勇陰沉着臉松開手:“好吧,今天我給躍民一個面子,小子,你記住了,你欠我兩顆門牙。
” 袁軍冷笑着不服氣:“你也記好,你欠我一條胳膊,想着點兒還。
” 遠處傳來一片自行車的轉鈴聲,一夥穿黃呢子軍大衣的青年騎着自行車飛馳而來,他們 旁若無人地支好自行車,拎着彈簧鎖走上售票處的台階,低頭看看那些代表排隊人的磚頭,輕蔑地相視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