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1937年6月,平津地區戰雲密布,殺機四伏。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戰争已經迫在屑睫,不可避免,隻是人們無法預測它将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以什麼樣的形式爆發。
為了緩和日趨緊張的中日關系,6月6日上午10點,冀察政委會委員長兼第29軍軍長宋哲元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宴會,招待日本華北駐屯軍駐北平附近部隊中隊長以上的軍官,由29軍在北平團以上軍官作陪。
日本出席這次宴會的有華北駐屯軍旅團長河邊,華北駐屯軍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顧問松島、櫻井等30多人。
中國方面出席的有29軍軍長宋哲元、北平市長秦德純、37師師長兼河北省主席馮治安、38師副師長李文田、37師110旅旅長何基沣、38師114旅旅長董升堂、獨立第26旅旅長李緻遠、114旅227團團長楊幹三等,還邀請了在北平的“社會名流”吳佩孚、張懷芝等人。
席間宋哲元、秦德純、馮治安、河邊、松室、松島、櫻井、吳佩孚等人座主席,其餘的雙方軍官們各自入座。
每桌三四個日本軍官坐客位,四五位中國軍官坐主位相陪。
此時除了主席的兩桌有說有笑,其餘八桌的中日軍官除了必要的客套,彼此端着一副拒人千裡的臉色。
吳佩孚雖說已經解甲歸田退出軍界,但在世人眼中仍然是個重量級入物,理所當然被安排在主賓席上。
這位昔日的大帥今天不大高興,他很讨厭這些日本人,他自從退出軍界後漸漸開始吃齋念佛,不再參與政事,今天來無非是給宋哲元點面子。
酒至半酣,一個日本軍官要求唱歌助興,日本華北駐屯軍旅團長河邊少将點頭允諾,這位日本軍官便情深意濃地唱起一首思念家鄉的日本歌曲。
中國軍官們無動于衷地聽着,日本軍官們的眼睛裡卻閃着淚花。
吳佩孚聽得煩躁,便不耐煩地問身邊的翻譯:“這小子号什麼呢?” 翻譯小聲道:“他唱的是一首思念家鄉的歌兒。
” 吳佩孚哼了一聲:“想了就回家,還賴在這兒幹什麼?” 吳佩孚的聲音不高,卻很清楚,吓得翻譯連忙四處看看,怕讓在座的日本軍官聽見,引起外交糾紛。
河邊少将懂些漢語,他看着吳佩孚,皺了皺眉頭,對身邊的日本華北駐屯軍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小聲說:“這位吳大帥很沒有教養。
” 松室孝良笑笑:“這位吳大帥号稱中國軍界中的儒将,喜歡舞文弄墨,據我們的情報,吳大帥不大喜歡日本人,有抗日情緒,他剛才表現的粗魯恐怕是故意為之,将軍不必介意。
” 日本軍官唱完了,連連給觀衆們鞠躬,在座的日本軍人都報以熱烈的掌聲,中國軍人也象征性地拍了幾下巴掌。
日本方面的司儀站了起來道:“下面,我們能否請中國軍界元老吳佩孚吳大帥出個節目?” 中國軍人熱烈鼓掌。
吳佩孚耳背,根本沒聽清楚日本司儀說了什麼,便問翻譯:“他叨咕什麼呢?” 翻譯:“他說,讓您出個節目。
” 吳佩孚:“讓我也上台唱個歌兒?老子是來吃飯的,又不是來當戲子的,不過,我倒是可以助助興……”吳佩孚站起身:“筆墨伺候。
” 聯歡會現場立刻變得靜悄悄的。
翻譯小聲地:“大帥,籌備這個聯歡會的時候,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也沒有預備文房用品。
” 吳佩孚:“沒有筆紙?那就給我派輛車,到琉璃廠榮寶齋買去,文房四寶我就認榮寶齋的。
” 宋哲元的副官哪敢怠慢,連忙站起身來:“請大帥稍候,我馬上去買。
”随即向外走去。
中日雙方的司儀商量了一下,中方司儀宣布:“等紙筆到了,再請吳大帥出節目,現在聯歡會繼續進行,下面的節目是……” 日本華北駐屯軍特務機關的顧問松島此時喝得有些高了,他站起來大喊道:“我給……給大家舞刀……助助興。
” 日本軍官們拼命鼓掌叫好。
松島是劍道高手,他此時雖說有些醉态,但舞起刀來卻不含糊,鋒利的日本軍刀在他手裡呼呼作響,招招充滿殺氣。
席間的氣氛漸漸緊張起來,在中國軍官們看來,這就是一種炫耀武力的挑釁行為,他們都放下了酒杯,冷眼靜觀事态變化。
此時114旅旅長董升堂少将終于按捺不住了,他扔掉筷子,拍案而起,一個箭步跳進場子冷笑道:“我也來套八卦掌,陪你玩玩。
” 中方司儀大喊:“下面由中國第29集團軍董升堂旅長表演中國武術……八卦掌。
” 雙方的軍官都鼓噪起來。
董升堂是河北新河縣人,他和弟弟董振堂在中國軍界以“兄弟将軍”著稱,其弟董振堂比他的名聲還大,早在七年前就官居國軍26路軍73旅少将旅長,那時長兄董升堂還在張自忠的38師當上校團長,不過兄弟倆走的不是一條路。
1931年12月,董振堂和趙博生、季振同等人一起率領26路軍官兵在江西甯都舉行武裝起義,參加了中共紅軍。
董升堂自幼習武,善八卦拳、形意拳和雪片刀。
進入軍界後,他訓練所部以八卦拳之天罡步輔以刀法,步法靈活,刀法兇悍,董升堂對部隊的要求是:一步一人不為奇,一步數人方為能。
所以在國軍第29軍戰鬥序列中,董升堂部以擅長肉搏戰稱著。
董升堂拱手向四座作揖,接着打起了八卦拳,他的拳術剛柔相濟、虎虎生風,表現出很深的武術功底。
在座的中國軍官們大聲叫好。
110旅旅長何基沣一口幹掉一杯酒,一步躍到空桌上向宋哲元一拱手:“軍座,我唱個歌兒給董旅長助助興。
” 宋哲元點點頭應允。
何基沣大聲唱起《黃族歌》:“黃族應享黃海權,亞人應種亞洲田。
青年青年,切莫同種自相殘,坐教歐美先着鞭。
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
洪水縱滔天,隻手挽狂瀾,方不負石筆,後哲先賢。
” 獨立第26旅旅長李緻遠少将也扔掉酒杯,跳進場子大吼道:“我也陪你玩玩……”說罷打出了一套令人眼花缭亂的形意拳。
中國軍官們沸騰起來,瘋狂地叫好。
張幼林聽說吳大帥正在懷仁堂和日本人叫闆,需要筆、墨、紙、硯。
他琢磨着,吳大帥點名要榮寶齋的文房用品,這簡直太給榮寶齋面子了,更何況是吳大帥要和日本人叫闆,這弄好了就是一條特大新聞,對榮寶齋的名氣提升是個千載難逄的機會。
此事可不能怠慢,文房用品讓王仁山送去都不足以表示榮寶齋的重視程度,還是他這個東家親自跑一趟才合适,所以張幼林二話沒說,揀好的挑了些文房用品随宋哲元的副官坐汽車來到中南海懷仁堂。
大和民族也是個喜歡叫勁的民族,見中國軍官們又是耍拳又是唱歌兒的,日本軍官們也亢奮起來,于是又有兩個日本軍官抽出軍刀跳進場子,與松島一起舞起刀來。
董升堂見人家玩的都是真家夥,便大吼一聲:“張參謀,給我拿刀來!” 李緻遠也喊道:“别忘了我的柳葉刀。
” 一個中尉軍官拎着兩口刀走進大廳喊道:“董旅長,李旅長,接刀!”随着喊聲,兩口刀飛進場子,董升堂和李緻遠伸手接住,各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戰争已經迫在屑睫,不可避免,隻是人們無法預測它将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以什麼樣的形式爆發。
為了緩和日趨緊張的中日關系,6月6日上午10點,冀察政委會委員長兼第29軍軍長宋哲元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宴會,招待日本華北駐屯軍駐北平附近部隊中隊長以上的軍官,由29軍在北平團以上軍官作陪。
日本出席這次宴會的有華北駐屯軍旅團長河邊,華北駐屯軍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顧問松島、櫻井等30多人。
中國方面出席的有29軍軍長宋哲元、北平市長秦德純、37師師長兼河北省主席馮治安、38師副師長李文田、37師110旅旅長何基沣、38師114旅旅長董升堂、獨立第26旅旅長李緻遠、114旅227團團長楊幹三等,還邀請了在北平的“社會名流”吳佩孚、張懷芝等人。
席間宋哲元、秦德純、馮治安、河邊、松室、松島、櫻井、吳佩孚等人座主席,其餘的雙方軍官們各自入座。
每桌三四個日本軍官坐客位,四五位中國軍官坐主位相陪。
此時除了主席的兩桌有說有笑,其餘八桌的中日軍官除了必要的客套,彼此端着一副拒人千裡的臉色。
吳佩孚雖說已經解甲歸田退出軍界,但在世人眼中仍然是個重量級入物,理所當然被安排在主賓席上。
這位昔日的大帥今天不大高興,他很讨厭這些日本人,他自從退出軍界後漸漸開始吃齋念佛,不再參與政事,今天來無非是給宋哲元點面子。
酒至半酣,一個日本軍官要求唱歌助興,日本華北駐屯軍旅團長河邊少将點頭允諾,這位日本軍官便情深意濃地唱起一首思念家鄉的日本歌曲。
中國軍官們無動于衷地聽着,日本軍官們的眼睛裡卻閃着淚花。
吳佩孚聽得煩躁,便不耐煩地問身邊的翻譯:“這小子号什麼呢?” 翻譯小聲道:“他唱的是一首思念家鄉的歌兒。
” 吳佩孚哼了一聲:“想了就回家,還賴在這兒幹什麼?” 吳佩孚的聲音不高,卻很清楚,吓得翻譯連忙四處看看,怕讓在座的日本軍官聽見,引起外交糾紛。
河邊少将懂些漢語,他看着吳佩孚,皺了皺眉頭,對身邊的日本華北駐屯軍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小聲說:“這位吳大帥很沒有教養。
” 松室孝良笑笑:“這位吳大帥号稱中國軍界中的儒将,喜歡舞文弄墨,據我們的情報,吳大帥不大喜歡日本人,有抗日情緒,他剛才表現的粗魯恐怕是故意為之,将軍不必介意。
” 日本軍官唱完了,連連給觀衆們鞠躬,在座的日本軍人都報以熱烈的掌聲,中國軍人也象征性地拍了幾下巴掌。
日本方面的司儀站了起來道:“下面,我們能否請中國軍界元老吳佩孚吳大帥出個節目?” 中國軍人熱烈鼓掌。
吳佩孚耳背,根本沒聽清楚日本司儀說了什麼,便問翻譯:“他叨咕什麼呢?” 翻譯:“他說,讓您出個節目。
” 吳佩孚:“讓我也上台唱個歌兒?老子是來吃飯的,又不是來當戲子的,不過,我倒是可以助助興……”吳佩孚站起身:“筆墨伺候。
” 聯歡會現場立刻變得靜悄悄的。
翻譯小聲地:“大帥,籌備這個聯歡會的時候,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也沒有預備文房用品。
” 吳佩孚:“沒有筆紙?那就給我派輛車,到琉璃廠榮寶齋買去,文房四寶我就認榮寶齋的。
” 宋哲元的副官哪敢怠慢,連忙站起身來:“請大帥稍候,我馬上去買。
”随即向外走去。
中日雙方的司儀商量了一下,中方司儀宣布:“等紙筆到了,再請吳大帥出節目,現在聯歡會繼續進行,下面的節目是……” 日本華北駐屯軍特務機關的顧問松島此時喝得有些高了,他站起來大喊道:“我給……給大家舞刀……助助興。
” 日本軍官們拼命鼓掌叫好。
松島是劍道高手,他此時雖說有些醉态,但舞起刀來卻不含糊,鋒利的日本軍刀在他手裡呼呼作響,招招充滿殺氣。
席間的氣氛漸漸緊張起來,在中國軍官們看來,這就是一種炫耀武力的挑釁行為,他們都放下了酒杯,冷眼靜觀事态變化。
此時114旅旅長董升堂少将終于按捺不住了,他扔掉筷子,拍案而起,一個箭步跳進場子冷笑道:“我也來套八卦掌,陪你玩玩。
” 中方司儀大喊:“下面由中國第29集團軍董升堂旅長表演中國武術……八卦掌。
” 雙方的軍官都鼓噪起來。
董升堂是河北新河縣人,他和弟弟董振堂在中國軍界以“兄弟将軍”著稱,其弟董振堂比他的名聲還大,早在七年前就官居國軍26路軍73旅少将旅長,那時長兄董升堂還在張自忠的38師當上校團長,不過兄弟倆走的不是一條路。
1931年12月,董振堂和趙博生、季振同等人一起率領26路軍官兵在江西甯都舉行武裝起義,參加了中共紅軍。
董升堂自幼習武,善八卦拳、形意拳和雪片刀。
進入軍界後,他訓練所部以八卦拳之天罡步輔以刀法,步法靈活,刀法兇悍,董升堂對部隊的要求是:一步一人不為奇,一步數人方為能。
所以在國軍第29軍戰鬥序列中,董升堂部以擅長肉搏戰稱著。
董升堂拱手向四座作揖,接着打起了八卦拳,他的拳術剛柔相濟、虎虎生風,表現出很深的武術功底。
在座的中國軍官們大聲叫好。
110旅旅長何基沣一口幹掉一杯酒,一步躍到空桌上向宋哲元一拱手:“軍座,我唱個歌兒給董旅長助助興。
” 宋哲元點點頭應允。
何基沣大聲唱起《黃族歌》:“黃族應享黃海權,亞人應種亞洲田。
青年青年,切莫同種自相殘,坐教歐美先着鞭。
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
洪水縱滔天,隻手挽狂瀾,方不負石筆,後哲先賢。
” 獨立第26旅旅長李緻遠少将也扔掉酒杯,跳進場子大吼道:“我也陪你玩玩……”說罷打出了一套令人眼花缭亂的形意拳。
中國軍官們沸騰起來,瘋狂地叫好。
張幼林聽說吳大帥正在懷仁堂和日本人叫闆,需要筆、墨、紙、硯。
他琢磨着,吳大帥點名要榮寶齋的文房用品,這簡直太給榮寶齋面子了,更何況是吳大帥要和日本人叫闆,這弄好了就是一條特大新聞,對榮寶齋的名氣提升是個千載難逄的機會。
此事可不能怠慢,文房用品讓王仁山送去都不足以表示榮寶齋的重視程度,還是他這個東家親自跑一趟才合适,所以張幼林二話沒說,揀好的挑了些文房用品随宋哲元的副官坐汽車來到中南海懷仁堂。
大和民族也是個喜歡叫勁的民族,見中國軍官們又是耍拳又是唱歌兒的,日本軍官們也亢奮起來,于是又有兩個日本軍官抽出軍刀跳進場子,與松島一起舞起刀來。
董升堂見人家玩的都是真家夥,便大吼一聲:“張參謀,給我拿刀來!” 李緻遠也喊道:“别忘了我的柳葉刀。
” 一個中尉軍官拎着兩口刀走進大廳喊道:“董旅長,李旅長,接刀!”随着喊聲,兩口刀飛進場子,董升堂和李緻遠伸手接住,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