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二人緩步向外走去。
何佳碧問道:“幼林,你想出辦法來了嗚?” 張幼林搖搖頭:“我到了這兒好像思維停滞了,心反而靜下來;哎,你把要請佛祖保佑的事兒跟她老人家都念叨啦?” 何佳碧看了他一眼:“沒有的事兒,你以為拜佛就是求佛辦事兒?告訴你吧,佛祖才不管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 張幼林感到很詫異:“那你幹嗎給佛跪着磕頭?” 何佳碧微微一笑:“上回我去見明岸法師,他老人家說了,拜佛的真谛是在禮佛的過程中使一顆紛亂的心靜下來,靜能生慧,有了智慧才好對事物下判斷。
幼林,你對王仁山提的要求怎麼看?”這件事這幾天攪得他們兩口子不得安生。
張幼林歎了口氣:“王仁山的意思很明白,以後在外地建的榮寶齋分店賺的錢,一半兒留在分店擴大經營和夥計們分成兒,當然,主要是王仁山自己拿大頭兒;另一半兒交北平總店,但主要資金還得用在繼續選點兒辦分店上。
” 何佳碧瞪大了眼睛:“那還有東家什麼事兒啊?眼下明擺着南京分店比北平總店的生意好,他這不是憋着要戗行嗎?咱們平時待他也不薄,他怎麼會想出這麼個主意?依我看,王仁山要是不和東家一條心,把他辭了算了。
’張幼林站住:“為什麼?他又沒做錯什麼,人家不過是提建議,我們有選擇的權力嘛。
” “你打算怎麼辦?” 沉默良久,張幼林的眉頭突然舒展開來:“你看這個主意怎麼樣?讓張喜兒到南京把王仁山換回來,王仁山熟悉南京的情況,往後北平總店的生意很大程度上也要配合南京,南京分店的分成方式就按王仁山說的辦,畢竟他是南京分店的有功之臣,這點兒到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不過……要是再開分店就得重新考慮了。
” “這倒是個好主意,張喜兒人老實可靠,有他在南京坐鎮,南京分店就還能控制。
”何佳碧的臉上有了笑容。
“榮寶齋的分店還要繼續開下去,榮寶齋的買賣不僅要在北平、南京,還要在其他地方做活!”張幼林顯得信心十足。
他們已經走出了法源寺,張幼林回頭望去,莊嚴肅穆的大雄寶殿沐浴在冬日暖融融的陽光裡,他的心也漸漸溫暖起來。
這些日子張幼林到鋪子去的比往常要勤,張喜兒走了,王仁山還沒回來,北平總店的生意雖說半死不活,可張幼林對把鋪子交到宋懷仁的手裡還是不大放心,他甯可辛苦自己。
宋懷仁對張幼林比平時更加殷勤,他站在鋪子門口,遠遠地看見東家的汽車拐過來了,就趕緊回去沏茶,等張幼林邁進門檻,在桌子旁坐定,一碗香氣四溢的“大紅袍”已經捧到他面前。
宋懷仁的泡茶技術是一流的,雖然張幼林不大待見他這個人,可每次喝宋懷仁泡的茶,都禁不住贊不絕口。
張幼林近來胃出了點毛病,喝不了綠茶,宋懷仁就改泡發酵重一些的岩茶“大紅袍”,看着東家品飲時那副陶醉的神情,宋懷仁覺得是時候了,他正琢磨着該怎麼開口,隻聽見背後“嘩啦”一聲,一隻瓷制筆筒從貨架子上掉下來,摔碎了。
正在整理貨架子的學徒徐海和李山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都愣住了,宋懷仁立馬兒蹿過去,指着他們倆的鼻子吼道:“誰幹的?” 李山東低着頭回答:“大夥計,是我。
” 宋懷仁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什麼?叫我大夥計?這事兒是明擺着的,張喜兒走了,我宋懷仁就是主事兒的,雖然東家沒明說,可我幹的不都是掌櫃的活兒嗎? 他剛才要是叫聲“掌櫃的”,哪怕是“二掌櫃的、代掌櫃的”什麼的,我跟東家不就好開口了嗎……這個傻東西,得修理修理他。
宋懷仁停頓了片刻,繼續吼道:“你怎麼那麼笨呢?連隻筆筒都拿不住,東家可在這兒看着呢啊,要是連這點兒事兒都幹不好,趁早兒卷鋪蓋卷兒走人!” 李山東的臉“騰”地紅了,牙齒把下嘴唇咬得緊緊的,忍氣吞聲地拿來簸箕把碎片拾起來。
張幼林品茶的興緻立刻就蕩然無存了,不就摔了一筆筒嗎?又不是成心的,批評兩句就算了,幹嗎把話說得那麼難聽?張幼林看不來宋懷仁這種做法,又不好當着新人的面說他,于是站起身,皺皺眉頭,轉身奔後院去了。
宋懷仁追到院子裡:“東家,張喜兒到南京分店去了,明擺着總店缺個主事兒的,您看……” “懷仁,我還正要跟你說這事兒呢,我把王經理又調回來了,他在北平總店主事是再合适不過了。
” 張幼林說完進了北屋,宋懷仁呆呆地看着張幼林的背影,半天沒緩過勁兒來。
這個打擊對宋懷仁來說是十分沉重的,他左思右想,自從來到了榮寶齋,往常背地裡拿黑錢的事兒基本上沒怎麼幹,自個兒也很賣力氣,本事明擺着在張喜兒之上,東家怎麼就信不過呢?宋懷仁很是垂頭喪氣。
宋懷仁這幾天在鋪子裡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弄得兩個小學徒戰戰兢兢。
郵差來送報,趙三龍到門口接過來,邊往回走邊随手翻着,宋懷仁沒事兒找事兒:“怎麼着,輪得上你先看嗎?” 趙三龍重重地把報紙擱到櫃台上,斜了宋懷仁一眼。
這個夥計是個暴脾氣,他早就看宋懷仁不順眼了。
“喲喝,還長行市了?我告訴你,不想幹走着,沒人求着你。
”宋懷仁陰陽怪氣的。
趙三龍剛想發作,徐海在後頭使勁兒拽他的衣裳,悄悄地說:“大夥計心裡不痛快,你忍着點兒。
” “三龍哥,給我搭把手兒!”李山東在後院喊他,徐海就勢把趙三龍推走了,又拿起報紙恭恭敬敬地呈給宋懷仁:“大夥計,您慢慢瞧着。
” 宋懷仁接過報紙剛翻了幾頁,大驚小怪起來:“哎喲,瞧瞧,這年頭兒真是吹牛皮不上稅,逮着什麼好聽說什麼,淨往自個兒臉上貼金……” 張幼林正好走進來,宋懷仁捧着報紙迎上去:“東家,您瞧瞧這報上吹的,啊?‘南張北溥’?把張大千跟溥心畲相提并論,您說,這還有王法嗎?” 張幼林淡淡一笑:“怎麼了?張大千和溥心畲怎麼就不能相提并論呢?小宋,八爺和你沒仇吧?” “東家,看您說的,我和八爺有什麼仇啊?得,算我多嘴,我把嘴閉上。
”宋懷仁讨了個沒趣,可他不能得罪張幼林,自己找了個台階:“得,我給您泡茶去。
” 宋懷仁走了,張幼林拿起報紙饒有興趣地看起來,看着看着,腦海中忽然靈光一現,他喃喃自語:“這倒是一招……”張幼林轉過身問徐海:“王經理什麼時候回來?” “就這一兩天吧。
” “好,王經理一到,你就通知我。
” 聽說東家急着找他,王仁山到了鋪子裡二話沒說,立刻就風塵仆仆地去了張家。
雖說在南京分店分成的事情上倆人有過較量,但見了面還是挺親熱,張幼林拍着他的肩膀:“仁山啊,你總算回來了!” “東家,您找我什麼事兒?” “坐―說。
” 兩人相對而坐,張幼林問:“仁山,在榮寶齋挂筆單的畫家裡,你喜歡誰的畫兒?” 王仁山不假思索:“張大千。
” “為什麼?”張幼林饒有興味。
王仁山侃侃而談:“張八爺的畫兒尤得石濤神髓,号稱‘當代石濤’,他的畫路寬廣,山水、人物、花鳥、蟲魚、走獸無所不工,工筆寫意,俱臻妙境,現在已經有些名氣了,與其兄張善子,被稱為‘蜀中二雄’。
” “在四川有名,到了北平就差些了,他的畫兒價格還上不去,我知道你和他很熟,可你未必能估計出張大千将來的發展。
” 王仁山微微一愣:“哦,您的意思是……” “此人前途不可限量,早晚是位大師級的人物。
” 王仁山點頭:“這我信,八爺這個人幹什麼像什麼,他十幾歲的時候,從重慶回家過暑假,路上被土匪綁了票,土匪見他是個讀書人,就留下他當師爺,您還别說,八爺一看脫不了身,索性就正兒八經地當起師爺來了,百日以後才逃出去。
” 張幼林笑道:“哦,八爺還有這麼段兒經曆,這可真難為他了,仁山啊,把八爺的畫兒價格往上擡擡怎麼樣?他的作品可不比那些名家差。
” “是啊,如今書畫市場上溥心畲的畫兒已經價格很高了,齊白石的作品價格也在上漲,自從民國十六年齊白石被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林風眠先生聘為教授以後,齊白石基本奠定了自己在中國書畫界的地位。
” “所以說呢,張八爺什麼都不缺,缺的就是名氣,有了名氣才有在書畫界的地位,有了地位,價格自然也就漲了。
” “您的意思是……找個機會由榮寶齋給八爺擡擡名氣?”王仁山投去了詢問的目光。
“八爺的作畫兒功底和靈氣都不差,以他的進步速度,再過三年五載,他的作品就會是另一番境界,榮寶齋不捧,你瞧着,早晚有人出來捧,咱何不占這個先機呢?他的名聲越大,對咱們越有利。
” 王仁山興奮起來:“東家,這是個好主意
何佳碧問道:“幼林,你想出辦法來了嗚?” 張幼林搖搖頭:“我到了這兒好像思維停滞了,心反而靜下來;哎,你把要請佛祖保佑的事兒跟她老人家都念叨啦?” 何佳碧看了他一眼:“沒有的事兒,你以為拜佛就是求佛辦事兒?告訴你吧,佛祖才不管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 張幼林感到很詫異:“那你幹嗎給佛跪着磕頭?” 何佳碧微微一笑:“上回我去見明岸法師,他老人家說了,拜佛的真谛是在禮佛的過程中使一顆紛亂的心靜下來,靜能生慧,有了智慧才好對事物下判斷。
幼林,你對王仁山提的要求怎麼看?”這件事這幾天攪得他們兩口子不得安生。
張幼林歎了口氣:“王仁山的意思很明白,以後在外地建的榮寶齋分店賺的錢,一半兒留在分店擴大經營和夥計們分成兒,當然,主要是王仁山自己拿大頭兒;另一半兒交北平總店,但主要資金還得用在繼續選點兒辦分店上。
” 何佳碧瞪大了眼睛:“那還有東家什麼事兒啊?眼下明擺着南京分店比北平總店的生意好,他這不是憋着要戗行嗎?咱們平時待他也不薄,他怎麼會想出這麼個主意?依我看,王仁山要是不和東家一條心,把他辭了算了。
’張幼林站住:“為什麼?他又沒做錯什麼,人家不過是提建議,我們有選擇的權力嘛。
” “你打算怎麼辦?” 沉默良久,張幼林的眉頭突然舒展開來:“你看這個主意怎麼樣?讓張喜兒到南京把王仁山換回來,王仁山熟悉南京的情況,往後北平總店的生意很大程度上也要配合南京,南京分店的分成方式就按王仁山說的辦,畢竟他是南京分店的有功之臣,這點兒到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不過……要是再開分店就得重新考慮了。
” “這倒是個好主意,張喜兒人老實可靠,有他在南京坐鎮,南京分店就還能控制。
”何佳碧的臉上有了笑容。
“榮寶齋的分店還要繼續開下去,榮寶齋的買賣不僅要在北平、南京,還要在其他地方做活!”張幼林顯得信心十足。
他們已經走出了法源寺,張幼林回頭望去,莊嚴肅穆的大雄寶殿沐浴在冬日暖融融的陽光裡,他的心也漸漸溫暖起來。
這些日子張幼林到鋪子去的比往常要勤,張喜兒走了,王仁山還沒回來,北平總店的生意雖說半死不活,可張幼林對把鋪子交到宋懷仁的手裡還是不大放心,他甯可辛苦自己。
宋懷仁對張幼林比平時更加殷勤,他站在鋪子門口,遠遠地看見東家的汽車拐過來了,就趕緊回去沏茶,等張幼林邁進門檻,在桌子旁坐定,一碗香氣四溢的“大紅袍”已經捧到他面前。
宋懷仁的泡茶技術是一流的,雖然張幼林不大待見他這個人,可每次喝宋懷仁泡的茶,都禁不住贊不絕口。
張幼林近來胃出了點毛病,喝不了綠茶,宋懷仁就改泡發酵重一些的岩茶“大紅袍”,看着東家品飲時那副陶醉的神情,宋懷仁覺得是時候了,他正琢磨着該怎麼開口,隻聽見背後“嘩啦”一聲,一隻瓷制筆筒從貨架子上掉下來,摔碎了。
正在整理貨架子的學徒徐海和李山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都愣住了,宋懷仁立馬兒蹿過去,指着他們倆的鼻子吼道:“誰幹的?” 李山東低着頭回答:“大夥計,是我。
” 宋懷仁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什麼?叫我大夥計?這事兒是明擺着的,張喜兒走了,我宋懷仁就是主事兒的,雖然東家沒明說,可我幹的不都是掌櫃的活兒嗎? 他剛才要是叫聲“掌櫃的”,哪怕是“二掌櫃的、代掌櫃的”什麼的,我跟東家不就好開口了嗎……這個傻東西,得修理修理他。
宋懷仁停頓了片刻,繼續吼道:“你怎麼那麼笨呢?連隻筆筒都拿不住,東家可在這兒看着呢啊,要是連這點兒事兒都幹不好,趁早兒卷鋪蓋卷兒走人!” 李山東的臉“騰”地紅了,牙齒把下嘴唇咬得緊緊的,忍氣吞聲地拿來簸箕把碎片拾起來。
張幼林品茶的興緻立刻就蕩然無存了,不就摔了一筆筒嗎?又不是成心的,批評兩句就算了,幹嗎把話說得那麼難聽?張幼林看不來宋懷仁這種做法,又不好當着新人的面說他,于是站起身,皺皺眉頭,轉身奔後院去了。
宋懷仁追到院子裡:“東家,張喜兒到南京分店去了,明擺着總店缺個主事兒的,您看……” “懷仁,我還正要跟你說這事兒呢,我把王經理又調回來了,他在北平總店主事是再合适不過了。
” 張幼林說完進了北屋,宋懷仁呆呆地看着張幼林的背影,半天沒緩過勁兒來。
這個打擊對宋懷仁來說是十分沉重的,他左思右想,自從來到了榮寶齋,往常背地裡拿黑錢的事兒基本上沒怎麼幹,自個兒也很賣力氣,本事明擺着在張喜兒之上,東家怎麼就信不過呢?宋懷仁很是垂頭喪氣。
宋懷仁這幾天在鋪子裡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弄得兩個小學徒戰戰兢兢。
郵差來送報,趙三龍到門口接過來,邊往回走邊随手翻着,宋懷仁沒事兒找事兒:“怎麼着,輪得上你先看嗎?” 趙三龍重重地把報紙擱到櫃台上,斜了宋懷仁一眼。
這個夥計是個暴脾氣,他早就看宋懷仁不順眼了。
“喲喝,還長行市了?我告訴你,不想幹走着,沒人求着你。
”宋懷仁陰陽怪氣的。
趙三龍剛想發作,徐海在後頭使勁兒拽他的衣裳,悄悄地說:“大夥計心裡不痛快,你忍着點兒。
” “三龍哥,給我搭把手兒!”李山東在後院喊他,徐海就勢把趙三龍推走了,又拿起報紙恭恭敬敬地呈給宋懷仁:“大夥計,您慢慢瞧着。
” 宋懷仁接過報紙剛翻了幾頁,大驚小怪起來:“哎喲,瞧瞧,這年頭兒真是吹牛皮不上稅,逮着什麼好聽說什麼,淨往自個兒臉上貼金……” 張幼林正好走進來,宋懷仁捧着報紙迎上去:“東家,您瞧瞧這報上吹的,啊?‘南張北溥’?把張大千跟溥心畲相提并論,您說,這還有王法嗎?” 張幼林淡淡一笑:“怎麼了?張大千和溥心畲怎麼就不能相提并論呢?小宋,八爺和你沒仇吧?” “東家,看您說的,我和八爺有什麼仇啊?得,算我多嘴,我把嘴閉上。
”宋懷仁讨了個沒趣,可他不能得罪張幼林,自己找了個台階:“得,我給您泡茶去。
” 宋懷仁走了,張幼林拿起報紙饒有興趣地看起來,看着看着,腦海中忽然靈光一現,他喃喃自語:“這倒是一招……”張幼林轉過身問徐海:“王經理什麼時候回來?” “就這一兩天吧。
” “好,王經理一到,你就通知我。
” 聽說東家急着找他,王仁山到了鋪子裡二話沒說,立刻就風塵仆仆地去了張家。
雖說在南京分店分成的事情上倆人有過較量,但見了面還是挺親熱,張幼林拍着他的肩膀:“仁山啊,你總算回來了!” “東家,您找我什麼事兒?” “坐―說。
” 兩人相對而坐,張幼林問:“仁山,在榮寶齋挂筆單的畫家裡,你喜歡誰的畫兒?” 王仁山不假思索:“張大千。
” “為什麼?”張幼林饒有興味。
王仁山侃侃而談:“張八爺的畫兒尤得石濤神髓,号稱‘當代石濤’,他的畫路寬廣,山水、人物、花鳥、蟲魚、走獸無所不工,工筆寫意,俱臻妙境,現在已經有些名氣了,與其兄張善子,被稱為‘蜀中二雄’。
” “在四川有名,到了北平就差些了,他的畫兒價格還上不去,我知道你和他很熟,可你未必能估計出張大千将來的發展。
” 王仁山微微一愣:“哦,您的意思是……” “此人前途不可限量,早晚是位大師級的人物。
” 王仁山點頭:“這我信,八爺這個人幹什麼像什麼,他十幾歲的時候,從重慶回家過暑假,路上被土匪綁了票,土匪見他是個讀書人,就留下他當師爺,您還别說,八爺一看脫不了身,索性就正兒八經地當起師爺來了,百日以後才逃出去。
” 張幼林笑道:“哦,八爺還有這麼段兒經曆,這可真難為他了,仁山啊,把八爺的畫兒價格往上擡擡怎麼樣?他的作品可不比那些名家差。
” “是啊,如今書畫市場上溥心畲的畫兒已經價格很高了,齊白石的作品價格也在上漲,自從民國十六年齊白石被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林風眠先生聘為教授以後,齊白石基本奠定了自己在中國書畫界的地位。
” “所以說呢,張八爺什麼都不缺,缺的就是名氣,有了名氣才有在書畫界的地位,有了地位,價格自然也就漲了。
” “您的意思是……找個機會由榮寶齋給八爺擡擡名氣?”王仁山投去了詢問的目光。
“八爺的作畫兒功底和靈氣都不差,以他的進步速度,再過三年五載,他的作品就會是另一番境界,榮寶齋不捧,你瞧着,早晚有人出來捧,咱何不占這個先機呢?他的名聲越大,對咱們越有利。
” 王仁山興奮起來:“東家,這是個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