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陳福慶看罷,更加火冒三丈,他“啪”的一聲,把帖子狠狠地摔在桌子上,臉色青紫。
錢席才小心翼翼地勸道:“掌櫃的,我勸您,晚上還是去吃這頓席吧,咱跟榮寶門兒對門兒的幾十年了,犯不上為宋懷仁翻臉。
” “他王仁山算個什麼東西!”陳福慶大聲罵道。
錢席才趕緊轉過身往門口瞧了瞧:“您小聲兒點兒,讓人聽見,回頭再傳到他耳朵裡,他現在可是榮寶齋的二掌櫃了。
” “我就是想讓人把這話兒傳給他!” “王二掌櫃的可不是善主兒,實際上,張喜兒倒成了聽喝兒的了,瞧他那路子,和老掌櫃莊虎臣可是兩碼事兒。
” “我就不明白,宋懷仁跟王仁山瞎摻乎什麼?” 錢席才往陳福慶跟前湊了湊,壓低了聲音:“這您還不明白?見着白花花的現大洋誰不動心啊?人家榮寶齋還是财大氣粗,難怪宋懷仁連個愣兒都沒打,拍拍屁股去了。
” 宋懷仁臨走之前跟錢席才推心置腹地說,榮寶齋花了大價錢聘他,否則他是不會離開慧遠閣的,隻字未提他早就惦記上榮寶齋了。
陳福慶拿起桌子上的紙煙,錢席才給他點上:“掌櫃的,咱不說這些了,還有客人想訂金先生的畫兒呢。
” 陳福慶手一揮:“讓他們找榮寶齋去。
” “懷仁走之前跟我說了,咱做咱的,他做他的,榮寶齋不戗慧遠閣的買賣。
” 陳福慶從鼻子裡“哼”了一聲:“話是這麼說,你往深了想想,宋懷仁人都讓王仁山給弄走了,還什麼戗不戗的?這不讓人全戗了嗎?”陳福慶又咬牙切齒起來:“王仁山哪王仁山,你行,這回我先讓你高興高興,咱騎驢看唱本兒――走着瞧,這一箭之仇,我他媽早晚得報!” 井上村光一身和服,正若有所思地盤腿端坐在自家的榻榻米上。
井上村光三十出頭,比一般的日本男人顯得高大魁梧,他畢業于日本帝國陸軍大學,是日本在華特務組織坂西利八郎機關的成員。
井上村光有日本皇族的血統,利用這樣的身份做掩護,來到京城不久,他很快就出入各種社交場合,輕而易舉地結交了他所需要的人。
井上村光擡起手腕看了看手表,還有些時間,他喚出助手枝子小姐,請她泡茶。
枝子二十來歲,生得小巧玲珑,一雙明亮的眼睛楚楚動人。
她也是坂西利八郎機關成員,講得一口流利的漢語,公開身份是井上村光的翻譯。
枝子精于茶道,曾經在日本久負盛名的“裡千家”潛心學習過,她煮茶、泡茶的動作具有一種舞蹈般的節奏和飄逸的美感,使井上君十分的陶醉。
不過,枝子小姐并沒有秉承“裡千家”的創始人千利休居士所倡導的“和、敬、清、寂”這樣一個茶道的精髓,她在給井上村光雙手奉上一盞清香四溢的茶湯時,問了一個與茶事活動極不協調的問題:“聽說,吳佩孚、孫傳芳都被打敗了,消息可靠嗎?” 井上村光雙手接過茶盞,湊到鼻子前深深地嗅了嗅,喝了一小口,體會過了茶湯綿長的喉韻,才緩緩地答道:“北伐軍來勢兇猛,已經占領了福州、武漢三鎮和南昌、九江,正一路向北開來,馮玉祥也加入了北伐軍,控制了西北的陝甘地區,北京的局勢要不了多久就會起變化。
” 枝子微微皺了一下眉:“那我們怎麼辦?” “先按兵不動。
” 枝子還想再問什麼,井上村光用手勢制止了她:“小姐,我們現在不讨論支那的政局。
” 枝子顯得有些失望,她凝神片刻之後,又繼續手中的茶事。
井上村光連喝了幾盞茶之後,放下茶盞,端正了坐姿:“我們得承認,中國文化的确是博大精深,尤其是古代中國,曾經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可那隻是過去,而現在,這個古老的帝國早已衰敗,我們甚至不願稱它為中國,隻稱它為支那。
19世紀是一道分水嶺,在此之前是古代中國,在此之後為支那,土肥原賢二①先生對我說過,對我們日本帝國來說,支那的價值在于它廣大的生存空間和資源。
當時田中隆吉①在一旁插話說,支那的古玩字畫也是一種潛在的重要資源,它們的價值會随着時間的推進而顯得越發珍貴。
”井上村光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視着枝子,他一字一頓地說道:“我們的另一個使命,就是找到這些無價之寶,并且占有它!” ①土肥原賢二、田中隆吉:日本特務機關的重要人物。
枝子點點頭:“知道了。
” 井上村光感歎着:“曆史和人生一樣,都是此一時彼一時啊!想當年,在支那人的東漢時期,日本北九州的一位國王派使者向光武帝進貢,獲賜金印一塊,被光武帝冊封為‘漢倭奴國王’。
”他有些興奮,不由得站起身:“到如今,昔日的倭奴早已變成了主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支那的大量資源甚至于這塊土地都有可能劃歸大日本帝國的名下,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啊!枝子,古玩字畫是不可再生的,這些無價之寶不應該再屬于支那人了,下一步,我們要和嘉禾商社的人一起,設法找到它們,無論使用什麼樣的方式,都要把它們弄到手。
” 枝子看看表,輕聲提醒:“井上君,我們得去參加畫展的開幕式了。
井上村光站起身,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換上西裝,和枝子一起走出了家門。
張幼林坐着汽車從位于東交民巷的蘇聯大使館門前經過,遠遠地看見邵飄萍和一位年齡和他相仿的先生從裡面走出來,兩人說着話,上了門前停着的兩輛洋車。
張幼林自言自語:“邵先生從使館裡出來了?看來是沒事兒了。
”他對司機老安說道:“老安,回頭你上趟鋪子,讓夥計重寫一張帖子給邵先生送過去。
” “帖子上寫什麼呀?” 張幼林想了想:“就寫,明天晚上我在翠喜樓恭候邵先生。
” 老安點頭:“好,我給您送到地方兒就過去。
” 張幼林來到展廳的時候,“中日繪畫聯展”的開幕式已經在進行中了,這裡雲集着京城畫界的名流,張幼林和貝子爺、溥心畲等熟識的人打過招呼,就站在了一旁。
張幼林的身後是一個活力四射的年輕人,人稱張八爺,就是後來紅遍大江南北的著名畫家張大千,不過,那時,張幼林與張大千并不認識。
台上,中國畫研究會會長金毅楠正在緻開幕辭:“……民國以來,畫壇上可謂是流派紛呈,我們中國畫研究會提倡以宋代工筆畫傳統為畫學正宗,以明清文人寫意畫為别派,大量臨摹曆代名作,以古為新、振興畫學。
這次中日繪畫聯展,就是我們這個繪畫理念的一個結晶,這裡彙集了中日畫界精英人物的代表作,大家可以一飽眼福!” 來賓熱烈地鼓掌,金毅楠笑望着大家:“開幕式結束,請各位自由參觀。
” 來賓仨一群、倆一夥地邊聊邊看,張幼林不好紮堆,他獨自一人欣賞着。
在展廳的盡頭,黃賓虹的一幅畫吸引了張幼林,他停下腳步,仔細端詳,同看這幅畫的還有井上村光。
井上村光曾經潛心研究過中國畫,也能畫兩筆,他審視着眼前這位氣度不凡的先生,決定要認識他。
井上村光欠了欠身子,彬彬有禮地問道:“先生,您也喜歡黃先生的畫?”枝子在一旁翻譯。
張幼林微笑着點點頭。
井上村光指着畫:“您看,黃先生的線條,疏朗有緻,艱澀凝重,不瞞您說,我臨過一段黃先生的畫,可是怎麼練習也畫不出他這樣的效果。
” “黃先生用筆有一個習慣,新筆啟用的時候,不用水化開,而是用牙把新筆的硬筆頭兒咬開,這樣蘸上墨畫,出來的線條就不一樣。
” 井上村光不大明白,用手比畫着:“用牙,把筆頭咬開?” 張幼林進一步解釋:“不化筆鋒,就吸不飽墨,含墨少,線條就拉不開,他的筆怎麼用,都能出來秃筆的效果,就是你剛才說的,艱澀凝重。
” 井上村光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 “黃先生作畫兒,還喜歡用宿墨。
” 宿墨?井上村光沒聽說過,他繼續請教張幼林,張幼林侃侃而談:“黃先生把‘金不換’松煙墨在水裡泡開,直到脫膠、變臭了,用筆先吸
錢席才小心翼翼地勸道:“掌櫃的,我勸您,晚上還是去吃這頓席吧,咱跟榮寶門兒對門兒的幾十年了,犯不上為宋懷仁翻臉。
” “他王仁山算個什麼東西!”陳福慶大聲罵道。
錢席才趕緊轉過身往門口瞧了瞧:“您小聲兒點兒,讓人聽見,回頭再傳到他耳朵裡,他現在可是榮寶齋的二掌櫃了。
” “我就是想讓人把這話兒傳給他!” “王二掌櫃的可不是善主兒,實際上,張喜兒倒成了聽喝兒的了,瞧他那路子,和老掌櫃莊虎臣可是兩碼事兒。
” “我就不明白,宋懷仁跟王仁山瞎摻乎什麼?” 錢席才往陳福慶跟前湊了湊,壓低了聲音:“這您還不明白?見着白花花的現大洋誰不動心啊?人家榮寶齋還是财大氣粗,難怪宋懷仁連個愣兒都沒打,拍拍屁股去了。
” 宋懷仁臨走之前跟錢席才推心置腹地說,榮寶齋花了大價錢聘他,否則他是不會離開慧遠閣的,隻字未提他早就惦記上榮寶齋了。
陳福慶拿起桌子上的紙煙,錢席才給他點上:“掌櫃的,咱不說這些了,還有客人想訂金先生的畫兒呢。
” 陳福慶手一揮:“讓他們找榮寶齋去。
” “懷仁走之前跟我說了,咱做咱的,他做他的,榮寶齋不戗慧遠閣的買賣。
” 陳福慶從鼻子裡“哼”了一聲:“話是這麼說,你往深了想想,宋懷仁人都讓王仁山給弄走了,還什麼戗不戗的?這不讓人全戗了嗎?”陳福慶又咬牙切齒起來:“王仁山哪王仁山,你行,這回我先讓你高興高興,咱騎驢看唱本兒――走着瞧,這一箭之仇,我他媽早晚得報!” 井上村光一身和服,正若有所思地盤腿端坐在自家的榻榻米上。
井上村光三十出頭,比一般的日本男人顯得高大魁梧,他畢業于日本帝國陸軍大學,是日本在華特務組織坂西利八郎機關的成員。
井上村光有日本皇族的血統,利用這樣的身份做掩護,來到京城不久,他很快就出入各種社交場合,輕而易舉地結交了他所需要的人。
井上村光擡起手腕看了看手表,還有些時間,他喚出助手枝子小姐,請她泡茶。
枝子二十來歲,生得小巧玲珑,一雙明亮的眼睛楚楚動人。
她也是坂西利八郎機關成員,講得一口流利的漢語,公開身份是井上村光的翻譯。
枝子精于茶道,曾經在日本久負盛名的“裡千家”潛心學習過,她煮茶、泡茶的動作具有一種舞蹈般的節奏和飄逸的美感,使井上君十分的陶醉。
不過,枝子小姐并沒有秉承“裡千家”的創始人千利休居士所倡導的“和、敬、清、寂”這樣一個茶道的精髓,她在給井上村光雙手奉上一盞清香四溢的茶湯時,問了一個與茶事活動極不協調的問題:“聽說,吳佩孚、孫傳芳都被打敗了,消息可靠嗎?” 井上村光雙手接過茶盞,湊到鼻子前深深地嗅了嗅,喝了一小口,體會過了茶湯綿長的喉韻,才緩緩地答道:“北伐軍來勢兇猛,已經占領了福州、武漢三鎮和南昌、九江,正一路向北開來,馮玉祥也加入了北伐軍,控制了西北的陝甘地區,北京的局勢要不了多久就會起變化。
” 枝子微微皺了一下眉:“那我們怎麼辦?” “先按兵不動。
” 枝子還想再問什麼,井上村光用手勢制止了她:“小姐,我們現在不讨論支那的政局。
” 枝子顯得有些失望,她凝神片刻之後,又繼續手中的茶事。
井上村光連喝了幾盞茶之後,放下茶盞,端正了坐姿:“我們得承認,中國文化的确是博大精深,尤其是古代中國,曾經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可那隻是過去,而現在,這個古老的帝國早已衰敗,我們甚至不願稱它為中國,隻稱它為支那。
19世紀是一道分水嶺,在此之前是古代中國,在此之後為支那,土肥原賢二①先生對我說過,對我們日本帝國來說,支那的價值在于它廣大的生存空間和資源。
當時田中隆吉①在一旁插話說,支那的古玩字畫也是一種潛在的重要資源,它們的價值會随着時間的推進而顯得越發珍貴。
”井上村光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視着枝子,他一字一頓地說道:“我們的另一個使命,就是找到這些無價之寶,并且占有它!” ①土肥原賢二、田中隆吉:日本特務機關的重要人物。
枝子點點頭:“知道了。
” 井上村光感歎着:“曆史和人生一樣,都是此一時彼一時啊!想當年,在支那人的東漢時期,日本北九州的一位國王派使者向光武帝進貢,獲賜金印一塊,被光武帝冊封為‘漢倭奴國王’。
”他有些興奮,不由得站起身:“到如今,昔日的倭奴早已變成了主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支那的大量資源甚至于這塊土地都有可能劃歸大日本帝國的名下,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啊!枝子,古玩字畫是不可再生的,這些無價之寶不應該再屬于支那人了,下一步,我們要和嘉禾商社的人一起,設法找到它們,無論使用什麼樣的方式,都要把它們弄到手。
” 枝子看看表,輕聲提醒:“井上君,我們得去參加畫展的開幕式了。
井上村光站起身,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換上西裝,和枝子一起走出了家門。
張幼林坐着汽車從位于東交民巷的蘇聯大使館門前經過,遠遠地看見邵飄萍和一位年齡和他相仿的先生從裡面走出來,兩人說着話,上了門前停着的兩輛洋車。
張幼林自言自語:“邵先生從使館裡出來了?看來是沒事兒了。
”他對司機老安說道:“老安,回頭你上趟鋪子,讓夥計重寫一張帖子給邵先生送過去。
” “帖子上寫什麼呀?” 張幼林想了想:“就寫,明天晚上我在翠喜樓恭候邵先生。
” 老安點頭:“好,我給您送到地方兒就過去。
” 張幼林來到展廳的時候,“中日繪畫聯展”的開幕式已經在進行中了,這裡雲集着京城畫界的名流,張幼林和貝子爺、溥心畲等熟識的人打過招呼,就站在了一旁。
張幼林的身後是一個活力四射的年輕人,人稱張八爺,就是後來紅遍大江南北的著名畫家張大千,不過,那時,張幼林與張大千并不認識。
台上,中國畫研究會會長金毅楠正在緻開幕辭:“……民國以來,畫壇上可謂是流派紛呈,我們中國畫研究會提倡以宋代工筆畫傳統為畫學正宗,以明清文人寫意畫為别派,大量臨摹曆代名作,以古為新、振興畫學。
這次中日繪畫聯展,就是我們這個繪畫理念的一個結晶,這裡彙集了中日畫界精英人物的代表作,大家可以一飽眼福!” 來賓熱烈地鼓掌,金毅楠笑望着大家:“開幕式結束,請各位自由參觀。
” 來賓仨一群、倆一夥地邊聊邊看,張幼林不好紮堆,他獨自一人欣賞着。
在展廳的盡頭,黃賓虹的一幅畫吸引了張幼林,他停下腳步,仔細端詳,同看這幅畫的還有井上村光。
井上村光曾經潛心研究過中國畫,也能畫兩筆,他審視着眼前這位氣度不凡的先生,決定要認識他。
井上村光欠了欠身子,彬彬有禮地問道:“先生,您也喜歡黃先生的畫?”枝子在一旁翻譯。
張幼林微笑着點點頭。
井上村光指着畫:“您看,黃先生的線條,疏朗有緻,艱澀凝重,不瞞您說,我臨過一段黃先生的畫,可是怎麼練習也畫不出他這樣的效果。
” “黃先生用筆有一個習慣,新筆啟用的時候,不用水化開,而是用牙把新筆的硬筆頭兒咬開,這樣蘸上墨畫,出來的線條就不一樣。
” 井上村光不大明白,用手比畫着:“用牙,把筆頭咬開?” 張幼林進一步解釋:“不化筆鋒,就吸不飽墨,含墨少,線條就拉不開,他的筆怎麼用,都能出來秃筆的效果,就是你剛才說的,艱澀凝重。
” 井上村光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 “黃先生作畫兒,還喜歡用宿墨。
” 宿墨?井上村光沒聽說過,他繼續請教張幼林,張幼林侃侃而談:“黃先生把‘金不換’松煙墨在水裡泡開,直到脫膠、變臭了,用筆先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