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清?”
“我那本……本家兄弟……”趙寬信掰着指頭數,“老大、老二、老三,全……全幹這個。
” 王仁山聽罷,精神為之一振,第二天一大早,趙寬信就帶着王仁山去趙家村找他的本家兄弟趙廣信。
此時正是嚴冬季節,寒風刺骨,他們瑟縮着穿行在田埂上,王仁山裝做有一搭無一搭地問道:“趙大哥,你怎麼沒跟着學學做假畫兒的手藝啊?” 趙寬信搖搖頭:“俺沒那耐性,整天關在屋裡一點兒一點兒的吭哧,還不如俺開個鋪子自在呢,好歹能裡外亂竄哪。
” “倒也是,您不是這路人,那年我從琉璃廠出來,聽人說你們這兒有做假畫兒的,我來找過,可沒找着。
” “那你怎麼不跟我說呀?” “我那陣子正走背字兒呢,連口吃的都快混不上了,認你這大哥的時候,已經沒那份閑心了。
”王仁山又回到了正題,“趙大哥,你那本家哥哥的手藝,是打哪兒學來的?” “我大爺是行醫的,治肺痨有一手絕活兒,當年他治過一個病人。
” “那病人會做假畫兒?” “那病人早先家裡有錢,也有不少好東西,他本人也會畫兩筆,還有點兒名氣。
” 王仁山狐疑起來:“那怎麼到這窮鄉僻壤,找你大爺看病來啦?” “他到這兒的時候已經是個窮光蛋了,連藥錢都交不起,為了報答我大爺的救命之恩,他把做假畫兒的手藝教給了我家老二,就算抵了藥錢,還甭說,老二還真迷上行了。
” “這下兒你大爺可發财了。
” 趙寬信的嘴一撇:“發什麼财呀,臨到了,我大爺把那病人轟走了。
” “這幹嗎呀?” “我大爺原本指望把行醫的手藝傳給老二,沒成想,讓那病人戗行了。
” “也不是仨兒子嗎?” “嗨,除了老二,那倆都是廢物,老大淨給人拿錯藥,老三呢,一給病人紮針,手就哆嗦。
” “嘿,瞧這哥倆,行醫學不了,做假畫兒就成啦?” “當年那病人也沒教他們,瞧着做假畫能掙幾個錢兒,都是後來跟老二學的。
” 趙寬信湊近了王仁山,“當年那病人說過,老二做假畫是個天才……” 說着話兒,倆人來到了趙廣信家門口,趙寬信敲敲門,裡面傳出一個女人的聲音:“誰呀?” “二嫂,是我,開門吧。
” 二嫂把大門打開,她警覺地打量着王仁山,趙寬信拍拍王仁山的肩膀:“這是我兄弟,我給二哥拉買賣來了。
” 聽到“拉買賣”仨字兒,二嫂僵硬的臉松弛下來,她讓開了路:“他在東屋裡忙着呢。
趙寬信帶着王仁山來到東屋,隻見趙廣信正在聚精會神地臨摹一幅舊畫,他沒有理會來人,繼續屏住呼吸,把一塊山石畫完。
王仁山的眼睛四處巡視着,突然,他在牆上挂着的衆多畫作當中發現了藍瑛的那幅《山水圖》,他的心不覺一顫。
趙廣信畫完最後一筆,站起身來,趙寬信給他介紹:“老二,這是我認的兄弟,叫王仁山,放心!人可靠。
” 趙廣信招呼王仁山坐下,王仁山指着藍瑛的《山水圖》:“二哥,我能拿下來看看嗎?” 趙廣信過去把畫從牆上取下來遞給王仁山,王仁山仔細地看着,趙窕信湊上去:“兄弟,你瞧上這個啦?” 王仁山不動聲色:“二哥,您這手藝不錯啊。
” “嗨,我就愛瞎琢磨這個。
”趙廣信挺謙虛。
王仁山擡起頭:“二哥,我不是您這行兒裡的人,要是問得不是地方兒,你可别見怪。
” “不打緊的。
” 王仁山用手輕輕地觸摸着畫:“這紙不會是當年的吧?” “當年的東西上哪兒淘換去啊,原作用的是四川生宣。
” “有意思,您這做舊的手藝真是絕了,怎麼做的?用的是什麼呀?” “這個容易。
”趙廣信從案子上抽出一張宣紙,“在上頭刷一層白礬水,晾幹了,再刷上一層隔夜的濃茶水。
” 王仁山點頭:“噢,這麼一來,看上去就像舊的了。
”他端詳了一會兒,又問:“這筆法……您怎麼處理?” “這個有訣竅,藍瑛的細條一波三折,跟使的筆有關,他使的是狼毫瘦型筆,後來我悟出來,這種筆含墨量少,下筆速度得快,不能拖泥帶水,這樣畫出的線條才像藍瑛本人的,蒼苦有力。
”趙廣信指着畫:“你瞧,還有明顯的露鋒用筆。
” “二哥,您真是把藍瑛琢磨透了!”王仁山發出由衷的感歎。
“不是我琢磨透了,我那師傅,祖上和藍瑛家有點關系,知道底兒。
不瞞你說,我是專吃藍瑛,要是仿别人的畫兒,我可一點兒把握也沒有。
” 趙寬信瞥了趙廣信一眼,嗔怪起來:“二哥,你把做假的招兒都說出去,不怕别人偷學了去?” 趙廣信笑道:“哪兒那麼容易啊!這麼說吧,我就是全告訴你,你不是那塊料,一輩子也仿不出來。
” 王仁山附和着:“那倒是真的。
”他又裝出漫不經心的樣子問:“二哥,您見過原作嗎?” “這畫兒的原作,是我師傅家傳的。
” “還在嗎?” “早沒了,師傅臨死前把它燒了,是我親手點的火。
” 聽到這話,王仁山心裡踏實了。
趙寬信顯得很心疼:“幹嗎毀了呢?” “唉,師傅是大戶兒人家兒出來的,值錢的東西就剩這一件了,舍不得賣,臨死跟他一塊兒去了。
” “可惜了,二哥,我見過一幅和這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王仁山依舊是不動聲色。
“那應該是……” 趙廣倍的話剛說到一半,他的女人端着茶盤撩開門簾進來:“先生,您喝碗熱茶。
” 王仁山接過茶碗,道了謝,對趙廣信:“您接着說。
” “要是和這個幾乎是一模一樣,那就應該是他拿走的那幅。
” “他是誰?” 趙廣信剛要回答,女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趙廣信不做聲了。
王仁山不便再追問下去,他轉了話題:“這幅我能要嗎?” 趙廣信點頭:“可以,不過還差道工序。
” “您這道工序得用多少天?”王仁山皺起了眉頭。
“你等着,一會兒就完。
”趙廣信接過王仁山手裡的畫,出門來到院子裡。
他把放在牆角的一個鐵架子往外挪了挪,将畫擱在鐵架子上,又拿起旁邊的一個粗瓷盆,裡面放了些柴火,點燃,放到鐵架子底下。
王仁山站在院子裡,仔細地看着。
不一會兒,趙廣信滅了柴火,把畫拿起來。
果然,畫面上出現了自然老化的效果,這就和在榮寶齋的那幅相差無幾了。
付過銀子,王仁山帶着畫日夜兼程趕回了榮寶齋。
已經将近午夜,張喜兒還在榮寶齋後院的北屋裡整理賬簿。
這回要不是仁山,鋪子的損失就大了,他這個掌櫃的是不能再幹下去了,與其等着東家辭退,不如自個兒主動辭職,他要連夜清理好賬目,明天一早就去找東家。
突然,張喜兒隐約聽到了由遠而近的馬蹄聲。
一匹快馬風馳電掣,在榮寶齋的門前停下,一名少校軍官跳下馬來,急速地敲響了榮寶齋的大門。
新來的學徒趙三龍睡眼惺忪地爬起來,打開門:“先生,您找誰?” “我找莊掌櫃的。
” “莊掌櫃的?”趙三龍一時愣住了,他滿臉狐疑地打量着來人,“莊掌櫃的已經過世了,我們現在的掌櫃姓張。
” “你說什麼?莊掌櫃的過世了?”軍官也是一愣。
張喜兒趕過來:“長官,您有什麼事兒?” “你是……張喜兒?” “您是……呦,三郎?怎麼是您呀?”張喜兒大吃一驚。
他隐約記得以前聽莊虎臣念叨過,三郎卷走了額爾慶尼的大部分家産和他的七姨太逃跑了,如今,怎麼鳥槍換炮又殺回來了? 三郎帶着七姨太逃到了奉天省的遼沈道,突然之間從奴才變成了爺,腰包
” 王仁山聽罷,精神為之一振,第二天一大早,趙寬信就帶着王仁山去趙家村找他的本家兄弟趙廣信。
此時正是嚴冬季節,寒風刺骨,他們瑟縮着穿行在田埂上,王仁山裝做有一搭無一搭地問道:“趙大哥,你怎麼沒跟着學學做假畫兒的手藝啊?” 趙寬信搖搖頭:“俺沒那耐性,整天關在屋裡一點兒一點兒的吭哧,還不如俺開個鋪子自在呢,好歹能裡外亂竄哪。
” “倒也是,您不是這路人,那年我從琉璃廠出來,聽人說你們這兒有做假畫兒的,我來找過,可沒找着。
” “那你怎麼不跟我說呀?” “我那陣子正走背字兒呢,連口吃的都快混不上了,認你這大哥的時候,已經沒那份閑心了。
”王仁山又回到了正題,“趙大哥,你那本家哥哥的手藝,是打哪兒學來的?” “我大爺是行醫的,治肺痨有一手絕活兒,當年他治過一個病人。
” “那病人會做假畫兒?” “那病人早先家裡有錢,也有不少好東西,他本人也會畫兩筆,還有點兒名氣。
” 王仁山狐疑起來:“那怎麼到這窮鄉僻壤,找你大爺看病來啦?” “他到這兒的時候已經是個窮光蛋了,連藥錢都交不起,為了報答我大爺的救命之恩,他把做假畫兒的手藝教給了我家老二,就算抵了藥錢,還甭說,老二還真迷上行了。
” “這下兒你大爺可發财了。
” 趙寬信的嘴一撇:“發什麼财呀,臨到了,我大爺把那病人轟走了。
” “這幹嗎呀?” “我大爺原本指望把行醫的手藝傳給老二,沒成想,讓那病人戗行了。
” “也不是仨兒子嗎?” “嗨,除了老二,那倆都是廢物,老大淨給人拿錯藥,老三呢,一給病人紮針,手就哆嗦。
” “嘿,瞧這哥倆,行醫學不了,做假畫兒就成啦?” “當年那病人也沒教他們,瞧着做假畫能掙幾個錢兒,都是後來跟老二學的。
” 趙寬信湊近了王仁山,“當年那病人說過,老二做假畫是個天才……” 說着話兒,倆人來到了趙廣信家門口,趙寬信敲敲門,裡面傳出一個女人的聲音:“誰呀?” “二嫂,是我,開門吧。
” 二嫂把大門打開,她警覺地打量着王仁山,趙寬信拍拍王仁山的肩膀:“這是我兄弟,我給二哥拉買賣來了。
” 聽到“拉買賣”仨字兒,二嫂僵硬的臉松弛下來,她讓開了路:“他在東屋裡忙着呢。
趙寬信帶着王仁山來到東屋,隻見趙廣信正在聚精會神地臨摹一幅舊畫,他沒有理會來人,繼續屏住呼吸,把一塊山石畫完。
王仁山的眼睛四處巡視着,突然,他在牆上挂着的衆多畫作當中發現了藍瑛的那幅《山水圖》,他的心不覺一顫。
趙廣信畫完最後一筆,站起身來,趙寬信給他介紹:“老二,這是我認的兄弟,叫王仁山,放心!人可靠。
” 趙廣信招呼王仁山坐下,王仁山指着藍瑛的《山水圖》:“二哥,我能拿下來看看嗎?” 趙廣信過去把畫從牆上取下來遞給王仁山,王仁山仔細地看着,趙窕信湊上去:“兄弟,你瞧上這個啦?” 王仁山不動聲色:“二哥,您這手藝不錯啊。
” “嗨,我就愛瞎琢磨這個。
”趙廣信挺謙虛。
王仁山擡起頭:“二哥,我不是您這行兒裡的人,要是問得不是地方兒,你可别見怪。
” “不打緊的。
” 王仁山用手輕輕地觸摸着畫:“這紙不會是當年的吧?” “當年的東西上哪兒淘換去啊,原作用的是四川生宣。
” “有意思,您這做舊的手藝真是絕了,怎麼做的?用的是什麼呀?” “這個容易。
”趙廣信從案子上抽出一張宣紙,“在上頭刷一層白礬水,晾幹了,再刷上一層隔夜的濃茶水。
” 王仁山點頭:“噢,這麼一來,看上去就像舊的了。
”他端詳了一會兒,又問:“這筆法……您怎麼處理?” “這個有訣竅,藍瑛的細條一波三折,跟使的筆有關,他使的是狼毫瘦型筆,後來我悟出來,這種筆含墨量少,下筆速度得快,不能拖泥帶水,這樣畫出的線條才像藍瑛本人的,蒼苦有力。
”趙廣信指着畫:“你瞧,還有明顯的露鋒用筆。
” “二哥,您真是把藍瑛琢磨透了!”王仁山發出由衷的感歎。
“不是我琢磨透了,我那師傅,祖上和藍瑛家有點關系,知道底兒。
不瞞你說,我是專吃藍瑛,要是仿别人的畫兒,我可一點兒把握也沒有。
” 趙寬信瞥了趙廣信一眼,嗔怪起來:“二哥,你把做假的招兒都說出去,不怕别人偷學了去?” 趙廣信笑道:“哪兒那麼容易啊!這麼說吧,我就是全告訴你,你不是那塊料,一輩子也仿不出來。
” 王仁山附和着:“那倒是真的。
”他又裝出漫不經心的樣子問:“二哥,您見過原作嗎?” “這畫兒的原作,是我師傅家傳的。
” “還在嗎?” “早沒了,師傅臨死前把它燒了,是我親手點的火。
” 聽到這話,王仁山心裡踏實了。
趙寬信顯得很心疼:“幹嗎毀了呢?” “唉,師傅是大戶兒人家兒出來的,值錢的東西就剩這一件了,舍不得賣,臨死跟他一塊兒去了。
” “可惜了,二哥,我見過一幅和這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王仁山依舊是不動聲色。
“那應該是……” 趙廣倍的話剛說到一半,他的女人端着茶盤撩開門簾進來:“先生,您喝碗熱茶。
” 王仁山接過茶碗,道了謝,對趙廣信:“您接着說。
” “要是和這個幾乎是一模一樣,那就應該是他拿走的那幅。
” “他是誰?” 趙廣信剛要回答,女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趙廣信不做聲了。
王仁山不便再追問下去,他轉了話題:“這幅我能要嗎?” 趙廣信點頭:“可以,不過還差道工序。
” “您這道工序得用多少天?”王仁山皺起了眉頭。
“你等着,一會兒就完。
”趙廣信接過王仁山手裡的畫,出門來到院子裡。
他把放在牆角的一個鐵架子往外挪了挪,将畫擱在鐵架子上,又拿起旁邊的一個粗瓷盆,裡面放了些柴火,點燃,放到鐵架子底下。
王仁山站在院子裡,仔細地看着。
不一會兒,趙廣信滅了柴火,把畫拿起來。
果然,畫面上出現了自然老化的效果,這就和在榮寶齋的那幅相差無幾了。
付過銀子,王仁山帶着畫日夜兼程趕回了榮寶齋。
已經将近午夜,張喜兒還在榮寶齋後院的北屋裡整理賬簿。
這回要不是仁山,鋪子的損失就大了,他這個掌櫃的是不能再幹下去了,與其等着東家辭退,不如自個兒主動辭職,他要連夜清理好賬目,明天一早就去找東家。
突然,張喜兒隐約聽到了由遠而近的馬蹄聲。
一匹快馬風馳電掣,在榮寶齋的門前停下,一名少校軍官跳下馬來,急速地敲響了榮寶齋的大門。
新來的學徒趙三龍睡眼惺忪地爬起來,打開門:“先生,您找誰?” “我找莊掌櫃的。
” “莊掌櫃的?”趙三龍一時愣住了,他滿臉狐疑地打量着來人,“莊掌櫃的已經過世了,我們現在的掌櫃姓張。
” “你說什麼?莊掌櫃的過世了?”軍官也是一愣。
張喜兒趕過來:“長官,您有什麼事兒?” “你是……張喜兒?” “您是……呦,三郎?怎麼是您呀?”張喜兒大吃一驚。
他隐約記得以前聽莊虎臣念叨過,三郎卷走了額爾慶尼的大部分家産和他的七姨太逃跑了,如今,怎麼鳥槍換炮又殺回來了? 三郎帶着七姨太逃到了奉天省的遼沈道,突然之間從奴才變成了爺,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