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幅畫兒是真迹?” “我看是真迹。

    ”王國維語氣肯定。

     “别忙,讓我再琢磨琢磨。

    ”貝子爺退後了幾步,他注視着畫卷,仿佛還有些疑問。

     這時,徐連春帶着溥心畲走進來,溥心畲給王國維作揖:“王先生,不好意思,讓您久等。

    ” 貝子爺指了指張幼林:“你們不認識吧?來,我給你介紹介紹,這是溥心畲,恭親王的孫子。

    ”貝子爺又指着張幼林:“這位是榮寶齋的東家張幼林先生。

    ” 溥心畲微笑着給張幼林作揖:“張先生,您的騎術可謂精湛,我還以為您是哪位武将之後,卻沒想到是榮寶齋的東家。

    ” 張幼林也微笑着還禮:“哪裡,哪裡,我是随便玩玩,讓溥先生見笑了。

    ” 貝子爺有些驚訝:“敢情你們認識?” 張幼林答道:“在西便門兒外的跑馬場上見過。

    ” “我記得,當年跟您在一起的還有一位漂亮小姐。

    ”溥心畲對潘文雅印象深刻。

     “您說的是潘小姐,那是我的同門師妹,早回美國了。

    ” “您的師妹可是國色天資啊……”溥心畲還想再問什麼,張幼林已經告辭了:“貝子爺,您還有事兒,我們就不打攪了。

    ”張幼林又對溥心畲說道:“老聽貝子爺提到您,久仰您的畫名。

    ” “小意思,既然張先生喜歡,過兩天我差人給您送一張。

    ” “那就太感謝了,溥先生,咱們後會有期。

    ” 貝子爺送出了張幼林和張喜兒,在書房門口,張喜兒請貝子爺留步,他指着手裡的卷軸又問了一遍:“您覺着,沒錯兒?” “我看八九不離十。

    ” “那我就收下了?” “收下吧。

    ”貝子爺看着張幼林,“這下兒榮寶齋又要發财了。

    ” “那也是托您的福,回頭我讓夥計把酬金送過來。

    ” 貝子爺擺擺手:“不忙,二位慢走。

    ” 張喜兒固到鋪子裡,王仁山正眼巴巴地等着呢,他急切地問:“掌櫃的,貝子爺怎麼說?” 張喜兒面帶喜色:“貝子爺說,是真迹。

    ” “是真迹?”王仁山皺起了眉頭。

     當秋月突然出現在張幼林面前的時候,他驚呆了,半天沒說出話來,緊接着是兩行熱淚奪眶而出:“秋月姐,我還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着你了!” “幼林,我們是九死一生才逃出來的!”秋月也是淚流滿面。

     張幼林和伊萬緊緊地擁抱:“我一直為你們擔心。

    ” “太可怕了,簡直是一場噩夢!”伊萬的目光陰郁,他還沒有從這場巨變的陰影中擺脫出來。

     張幼林發出的三封電報秋月和伊萬都沒有收到,因為那時他們帶着兩個孩子已經在返回北京的途中了。

    十月革命開始後,像伊萬這樣的貴族首當其沖,家産被全部沒收,他們在聖彼得堡失去了生活來源,在秋月的提議下,一家人長途跋涉,返回了北京。

     得知張李氏重病在身,秋月一家到卧室去探望。

    張李氏見到他們,精神為之一振,口中念念有詞:“佛菩薩保佑,佛菩薩保佑啊,終于把你們盼來了!” 衆人聽罷,都感到莫名其妙。

    秋月把兒子彼得和列科夫招呼到病榻前,兩個混血兒都長得十分的英俊、漂亮,惹人喜愛,秋月用俄語低聲交代了幾句,他們馬上會意,用生硬的漢語叫了聲“外婆”,小兒子列科夫還趴在張李氏的臉頰上親吻了她。

    張李氏甭提多高興了,臉上露出了多日未見的笑容,她拉起孩子們的手,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連聲說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 張幼林問伊萬:“你們還走嗎?” 伊萬搖搖頭:“我希望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在北京安頓下來。

    ” 張幼林喜出望外,差點兒碰翻了何佳碧手裡端給客人的茶碗:“太好了,自從我叔兒和堂哥過世以後,家裡的親戚更少了,有時候連個能說心裡話的人都找不到,這下兒可好了!” 何佳碧也笑逐顔開,她把茶碗遞到伊萬和秋月的手裡:“瞧給幼林高興的,你們就踏踏實實地在這兒住下吧,錢的事兒不用發愁。

    ” 提到錢,伊萬不禁神色黯然。

    他曾經擁有的豐厚家産已經在這場疾風暴雨般的革命中蕩然無存了,連一家人回北京的路費都是秋月變賣了首飾才勉強湊出來的,往後的日子怎麼過下去.是否能夠很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心中是一片茫然。

     張幼林從口袋裡掏出一張銀票塞到伊萬的手裡:“姐夫,現在的北京和你們走的時候已經大不一樣了,工作慢慢找吧,不能急。

    ” “幼林,太給你添麻煩了。

    ”秋月很是歉意。

     “呦,秋月姐,咱不是你娘家人兒嗎?怎麼在俄國待生分了?” 彼得手裡拿着一塊糖塞進張幼林的嘴裡:“舅舅,甜。

    ” “瞧瞧,還是外甥不拿我當外人!”張幼林一把将彼得摟進懷中。

     張幼林沉浸在和秋月一家人久别後重逢的喜悅之中,張李氏從枕頭下摸出一把鑰匙:“幼林,把櫃子打開,最下面的抽屜裡那個楠木盒子,給我拿出來。

    ” 張幼林愣了片刻,旋即接過鑰匙,取出裝有兩幅字畫的長方形楠木盒子放在母親的枕邊。

    張李氏撫摸着盒子,笑眯眯地看着秋月:“秋月啊,這字畫兒,我已經替你保管好些年了,今天你就挑一幅,把它拿走。

    ” 秋月趕忙推辭:“伯母,咱們以前不是說好了嗎?這字畫……我不能要。

    ” 張李氏闆起了臉:“我是長輩,這事兒我說了算。

    ” 何佳碧給秋月使了個眼色:“秋月姐,你就挑一幅吧,省得我媽老惦記着。

    ” 秋月又看看張幼林,張幼林把楠木盒子打開:“秋月姐,我媽是個重承諾的人,她既然答應了我祖父,就一定要辦到.你就依了她吧。

    ” 秋月無可奈何,隻好順手拿起一幅,展開,是《柳鹆圖》。

    張幼林笑嘻嘻地蓋上盒蓋:“那《西陵聖母帖》就歸我了。

    ”他剛要把盒子收回去,張李氏制止道:“别忙。

    ”她把伊萬喚到病榻前,雙手顫巍巍地從楠木盒子的夾層裡取出一個繡花紅緞子小荷包,凝視着伊萬:“伊萬先生,有件事兒……我們張家欠你的,二十多年來……我心裡有愧呀。

    ” 伊萬聽罷,十分意外:“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 “當年,松竹齋改成榮寶齋,華俄道勝銀行的那筆款子……伊萬先生,和你說實話吧,這是我這輩子做過的最大的虧心事兒,這麼多年了,都成了我的一塊心病了,不把這事兒了了,我死不暝目,我們張家幾輩子都是以誠待人,沒幹過缺德事兒,可到我這兒……”張李氏已經淚流滿面,說不下去了。

     伊萬恍然大悟:“果真如此。

    ” 張李氏擦着眼淚:“當年是我們張家連累了你,我向你道歉,伊萬先生,是我們張家對不起你呀……”張李氏掙紮着要坐起來,伊萬和秋月趕忙把她扶起。

     伊萬輕聲說道:“您千萬别這樣,我伊萬現在是個落魄之人,張家能收留我們全家,就是我們的恩人,我們感激還感激不過來呢。

    ” “伯母,事情都過去二十多年了,還提它幹嗎呀。

    ”秋月在張李氏的身後墊上了被子。

     張李氏坐穩了,她把荷包遞給伊萬:“這是我們張家對你的一點兒心意。

    ” 伊萬滿臉狐疑,他看了秋月一眼,打開荷包,裡面竟然是二十萬兩銀票。

    伊萬驚訝萬分:“這麼多錢?” 張幼林如夢初醒,他這才明白母親一直念叨的那件大事是什麼,他看着伊萬:“姐夫,收下吧,雖說當時出于無奈,可畢竟是有失信譽,做了坑人的事兒。

     伊萬猶豫着:“這……” “你要是不收,我媽會認為你不肯原諒她。

    ” 伊萬雙手顫抖着,淚水順着面頰撲簌簌地滾落下來…… 了卻心中的兩件大事後,張李氏就萬緣放下,一門心思地誦念佛号,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的最高追求。

    張幼林日夜陪伴在母親的身旁,幾天之後的一個傍晚,他在房間裡忽然聞到一股異香,張李氏最後一次笑望着兒子,喃喃自語:“阿彌陀佛來接我了,阿彌陀佛來接我了……”當這股異香慢慢地散去時,張李氏已經安詳地閉上了雙眼,心懷坦蕩地走完了她五十八年坎坷的人生曆程。

     遵照張李氏生前的遺願,喪事從簡,她個人的财物全部捐獻給了慈善會,用于赈濟無家可歸的災民。